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逆流勇进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逆流勇进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产生于隋唐,最早出现于民间,全盛于宋,因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
B、词最初是配乐的,故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后来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
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C、按照字数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沁园春·雪》属于中调。
D、《沁园春·雪》一词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
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B、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它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
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C、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
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D、这首词通过咏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各小题中哪一种说法正确,请分别选出。
在词的上阙,“望”到的景物是( )
A、长城、大河
B、长城、大河、山峦、原野
C、长城、大河、山峦、原野、与天公比高
D、长城、大河、山峦、原野、红日照射下的雪景
在词的下阙,“惜”支配的对象是( )
A、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B、秦皇汉武……稍逊风骚。
C、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D、秦皇汉武……还看今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苍茫:迷茫。
B、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敏感:(思维)敏捷,(眼光)锐利。
C、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深渊:很深的水。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高傲:极其骄傲。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江山/如此/多娇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看/红装/素裹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弥高(更加)鲜为人知(少)人声鼎沸(水开)
B、羁绊(约束)沥尽心血(滴)警报迭起(屡次)
C、弥散(弥漫)锲而不舍(刻)迥乎不同(差得远)
D、宿儒(岁数大)人迹罕至(稀少)兀兀穷年(漫长的样子)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浅酌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江山/如此多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
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
B、“不是……就是……”“不是……而是……”两者都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C、“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
”一句运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结合语境,指出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B、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
(白色垃圾:
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
C、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
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不言而喻:不
用说就可以明白。
)
【答案】:
【解析】:
第13题【多选题】
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
A、惟余莽莽莽莽:无边无际。
B、顿失滔滔滔滔:波涛。
C、须晴日须:等到。
D、分外妖娆妖娆:妖媚。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词讲的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5题【填空题】
文学常识填空。
散文诗除具有诗歌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外,一般不表现分行和______的要求。
散文诗《海燕》的作者______是______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有《______》,自传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
《海燕》成功地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手法。
【答案】:无
【解析】:
第16题【问答题】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④欲与天公试比高。
【答案】:
【解析】:
第17题【问答题】
《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案】:
【解析】:
第18题【问答题】
这些事情都体现了章太炎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答案】:
【解析】:
第19题【问答题】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①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②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③,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④,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⑤ 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⑥默写刘方平《月夜》,。
,。
【答案】:
【解析】:
第20题【问答题】
《卜算子·咏梅》中毛泽东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第21题【现代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散文诗,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普通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普通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节选自《海燕》)
(乙)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那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
“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
“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节选自《鹰之歌》
甲、乙两文在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时都用了______和______的写作手法。
甲、乙两文中的海燕和鹰这两个艺术形象,代表了______ ,两文热情歌颂了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2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俗世奇人》选段,回答问题。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
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
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
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
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
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
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
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但这是传说。
人信也不会全信。
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用简洁的话概括第①段内容。
作者在第②段中极力写“刷子李”手艺之高,这是______描写;第③段通过写人们的反应来写“刷子李”之奇,这是______描写。
【答案】:
【解析】:
第23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比喻与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
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比喻,喻体和本体之间有相似点;象征,象征体(或象征义)和本体之间也有相似点。
说它们有区别,是因为:比喻和象征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象征则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从具体运用上来说,比喻主要表现在造句上,它往往是一句话或几句话;而象征主要表现在篇章上,它往往是一段、几段乃至全篇。
二者的作用也不一样:比喻的目的是把事物说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便于人们理解和感受;象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
物去表现人的品质或社会现象的本质,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感情,使人们深刻地认识这些本质特征。
我们学过的《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都用了象征手法。
《海燕》也用了象征手法,分别指出下列形象(或情景)各象征什么。
①海燕——②海鸥、海鸭、企鹅——③乌云、雷鸣、闪电——④大海、波浪——⑤暴风雨——⑥整个海上景象——
本文不少地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看下列比喻句,在句后的括号内注明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并用波浪线标出本体,用横线标出喻体,在比喻词下标上着重号。
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②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③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 )④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 )
【答案】:
【解析】:
第24题【诗歌鉴赏】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
试比较这首词和《沁园春·雪》在结尾处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
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标语。
""
【活动设计】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
【人物推介】根据毛泽东的“风流人物”标准,请你推介一个这样的人物,并简述理由。
风流人物:______
理由:______
""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