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国内外研究现状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问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生态自然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教育已经成为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因此,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生态文明的教育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指导。
1.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研究的情况看,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是在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
通过对国外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发现在西方国家没有我们所定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但他们是通过实际上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育和活动来实现的。
例如,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建设和发展环境教育的国家,1965年召开了教育大会之后,德国将生态环境的知识融入基础教育中,国家颁布生态环境教育政策,教师为生态环境教育编纂图书,献计献策。
20世纪60年代,西方环保运动不断兴起,科学研究日趋繁荣,1975年的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议呼吁:“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全球伦理来支持个人、社会和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这次会议首次在世界范围内提出了环境道德教育的问题。
对于髙校生态文明教育而言,国外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
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国内高校开展环境专业教育,以环境为主题的课程成为大学生的选修课,教育内容都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学生的生态教育实践。
加拿大的高校环境教育不仅注重环境知识教育,更重视培养实际道德行为水平。
2002年,澳大利亚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学校”计划,及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环保环境的良好行为。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髙校环境教育问题,在《21世纪议程》的号召下,美国开始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的生态行为,这种教育模式被称为大学环境文化教育。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西方已经逐步建立了与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有关的基本理论体系。
在生态文明道德教育问题上,不但重视基础理论教育,更重视环境污染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强调发挥全社会资源进行髙校生态文明道德教育。
主要的理论成果有:1975年创办的环境教育刊物《连接》;1976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斯·克雷明著《公共教育》探讨了有关生态方面的教育问题;1977年第比利斯政府召开的世界政府间环境
教育会议,会议期间发表的《第比利斯宣言》指出了如何开展生态教育的问题;“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议程中涉及到专题讨论生态环境与教育的章节;1993年由松前达郎先生编的《科学和环境教育》主要介绍了北海道东海大学和九州东海大学两所大学对艺术工学部、农学部等的学生开展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和主要内容。
总之,国外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进行,而是借助文化、会议及专著等形式传播生态文明思想。
目前国外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其教学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对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
从目前收集到的研究资料来看,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培养生态教育的专业人才,最早开始创办生态学和环境保护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髙等院校。
20世纪80年代后,生态教育取得进展,渐渐扩展到部分综合性大学的非生物学、生态学专业的学生选修课中。
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陆续地出现,1991年,国家教委首次将“人口、资源、环境”作为大学生基本国情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1992年,党中央召开了首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
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制定了一个指导性文件《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与发展白皮书》,文件指出: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法律要列入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之中。
2004年,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包含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并将大学生的环境意识作为体现髙校时代性要求的培养目标。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党的十九大更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我国己经进入了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新阶段,学术界取得了一些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一些专著、硕士、博士论文中。
目前,国内学者常用的中文研究文献主要有4个数据库,分别为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
这四个数据库存在一定差别,相比较而言中国知网上的文献更加全面,而且引用率也较高。
本次研究文献选取截止时间为2019年2月25日,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对不同主题进行检索,用“主题+精确检索”的方式搜索近10年的研究现状,可以直观地反映当前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关注情况。
以“生态文明”进行检索结果为67191条相关文章、“生态文明观教育”182条、“生态文明观教育+高校”55条”。
近10年来,虽然生态文明是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相关研究相
对甚少,以高校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少之甚少,梳理近年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生态文明观教育相关概念的研究
张首先(2010)认为生态文明是作为一种存在形态,与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相互依存、共同成长,同时存在自身的独立特性1。
段海超(2011)认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教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养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旨在培养具有科学的生态道德意识和健全的生态道德人格的大学生2。
姬明华、董海军(2013)认为生态文明教育需要一定过程教育,期间教育者要积极教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学习生态环保知识,养成生态文明行为和习惯3。
(2)关于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现状的研究
刘建伟(2012)通过对陕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指出当前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已经有一定了解,但是并不全面;有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但是还不健全;养成一些生态文明行为,但是仍然存在缺位4。
张代宝(2013)认为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课程设置不科学,同时缺乏相当数量的师资力量;二是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活动缺位5。
(3)关于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目标、方法、原则和内容的研究
蒙秋明、李浩(2010)认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目标就是要普及生态知识,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其环保责任意识,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精神动力6。
周晓阳、唐文等(2013)认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方法就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优化教育方法,克服传统教育方法的片面性,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把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起来,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7。
李定庆(2014)认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原则就是,提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环境关联原则和动态性原则8。
骆清(2015)认为
1张首先.生态文明:内涵、结构及基本特性[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6-29.
2段海超.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实践与探索,2011(10),93-94.
3姬明华,董海军.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文明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04):5-8.
4刘建伟.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与分析——以陕西省部分高校为例[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2(03):95-101.
5张代宝.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学理论.2013:220-221.
6蒙秋明,李浩.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54-73.
7周晓阳,唐文等.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方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210-211.
8李定庆.系统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105-108.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内容应该包括生态自然观、生态平等观、生态消费观、生态道德观和生态法制观等9。
(4)关于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措施的研究
王天兵(2013)认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一是改革教育内容,将生态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二是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社会生态教育氛围;三是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并要求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生态实践活动10。
杨林(2010)认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途径有:“第一,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念:第二,建立生态明教育体系;第三,健全生态文明教育网络;第四,拓宽生态文明体验渠道。
11”
国外关于生态问题、环境保护的研究已然硕果累累,关于生态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等的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这为我国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指导。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国外的生态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是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内容、政策方针,并不完全适合中国高校的生态文明观教育,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国情,
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高校的生态文明观教育之路。
国内学者对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以及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涵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明确的阐释,对于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概念解释已经成熟,同时描述了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现状并提出诸多应对途径,对高校生态文明观的教育目标、原则、内容、方法有一定的探究,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
9骆清.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体系构建[J].学理论,2015(26):172-174.
10王天兵.浅析生态文明观中的大学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4):21-24.
11杨林.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J].教育评论,2010(0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