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将O2、C、CO、CuO、Na2CO3、稀硫酸6种物质两两混合,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
A . 7个
B . 5个
C . 3个
D . 1个
2. (2分)(2019·桥西模拟) 下列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 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
B . 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C . 用铜丝作导线
D . 用氮气填充在食品包装袋中
3. (2分) (2019九上·霍林郭勒期中) “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X的化学式为()
A . C4H8O2
B . C2H4O4
C . C2H2O2
D . C2H2O4
4. (2分)(2013·盐城) 下列做法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是()
A . 低碳生活,节约能源
B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C . 将秸秆粉碎后制作板材
D . 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
5. (2分)(2017·广东模拟) 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 物质c发生了还原反应
C . 物质b是化合物
D . 物质a中的元素种类等于b和c中的元素种类之和
6. (2分)(2020·衡阳)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 .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 .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 . 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7. (2分) (2016九上·临朐期末) 下列装置使用不恰当的是()
A . 实验室收集氢气
B . 用现有条件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8. (2分) (2018九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 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B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C . 甲烷燃烧:无色气体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
D .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9. (2分)(2019·长宁模拟) 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0. (2分)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灌气球,其利用了氦气的性质有:()
①密度比空气小;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③是一种无色气体;④不能供给呼吸。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③④
11. (2分)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是()
A . 煅烧石灰石
B . 点燃木炭
C . 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 . 碳酸分解
12. (2分) (2015九上·弋江期末)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它的消毒原理为:2NaClO+CO2+H2O═X+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A . NaCl
B . NaHCO3
C . Na2CO3
D . NaOH
13. (2分)(2017·平房模拟) 向生石灰与碳酸钙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水,放置在空气中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纯净物10g,变化过程中增加的碳元素占该纯净物质量的6%,则混合物中生石灰的纯度约为()
A . 35.9%
B . 50%
C . 64.1%
D . 71.8%
14. (2分)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材料
B . 纳米碳管具有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性质
C . 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 . 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15. (2分)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反应为:Sb2O3 + 2H2O2 =" X" + 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 . SbO2
B . Sb2O5
C . HSbO3
D . H3SbO4
二、填空题 (共3题;共11分)
16. (3分) (2019九上·硚口月考) “ ”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中没有中子,它们形成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本反应属于基本反应中的________。
(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自然界中获该生成物的方法是________。
17. (3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________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 ,使火势烧得更旺.
18. (5分)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 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变化一般可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唯一的标准是看________.
三、实验题 (共2题;共8分)
19. (5分) (2017九上·东平期末) 三位同学对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通入CO2变红色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1)【假设】①是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2)【查阅资料】浓硫酸不能和CO2反应,能吸收大量水分,可用于气体干燥.
【实验】
【实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i)写出编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ii)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iii)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前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发生颜色变化,当有二氧化碳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________.
(3)【结论】原假设________成立[选填①,②,③编号].
20. (3分) (2019九上·南康期中) 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在用上面两套装置制取气体前我们先要________。
(3)选装置________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该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
(4)小明同学选B装置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四、推断题 (共1题;共3分)
21. (3分) (2017九上·肇源期中) 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
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
请回答:
(1) G的化学式为________,E与F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
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 C、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4分)
22. (4分)(2019·常熟模拟) 在酸碱盐的复习课上,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一所示。
观察到试管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如何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化隐为显呢?师生共同展开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
(1)方案一:通过证明反应物之一CO2的消耗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将一定量
NaOH溶液倒入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旋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老师指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
(2)方案二:通过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的生成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设计了以下方案:打开塑料瓶瓶盖,
取图二实验所得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下列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填字母)。
A . 无色酚酞试液
B . 过量稀盐酸
C . 氢氧化钡溶液
D . 氯化钡溶液
(3)【进行实验】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方案逐个进行实验,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实验方案三,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三的操作为:将CO2气体通入________中,根据现象________即可证明反应的发生。
(4)【交流与反思】若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可通过证明________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 (共3题;共11分)
16-1、
16-2、
16-3、
17-1、
18-1、
三、实验题 (共2题;共8分)
19-1、
19-2、
19-3、
20-1、
20-2、
20-3、
20-4、
四、推断题 (共1题;共3分)
21-1、
21-2、
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4分) 22-1、
22-2、
22-3、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