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报考高中历史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首先说一下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 4课。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既是对传统儒学的一次总结与反思,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
故本课内容教材地位非常重要。
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
关于儒家思想的有关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
因此,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资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难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
与学生一起总结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
通过对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对史事进行理解。
体现时空观念的历史学科素养。
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本课的教法
本课采取的教法主要有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创设情境等。
与教法相适应,本课采取的学法主要有图片法、阅读法、史料分析法等。
下面说一教学过程: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时期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一定的思想总是和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联系,是一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
明清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又发生了显著变化,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一切毫无例外的又从思想上反映出来了。
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进步思想家把传统儒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导入本课。
第一子目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
多媒体展示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来探究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对一些问题进行点评和提升。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讲课中要有提前预设好的问题,更要根据课堂上学生实际的反应,生成新的教学情况。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第二子目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
李贽的“离经叛道”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他思想的著作有哪些?你是怎么看待
李贽的这些思想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最后师生合作找出思考题的答案
用多媒体展示三位思想家的人物像,介绍他们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讨论他们的思想是怎样体现时代特征的?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
并合作探究: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与欧洲的启蒙思想比较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以相互交流的形式激发出思想的火花,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讨论成果,教师再进行点拨指正。
根据桑代克的效果律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增强自我效能感。
最后思考: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中的哪些观点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有启示作用,并指出这些启示作用是什么?
课堂小结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他们的思想具有反封建专制主义的积极作用,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他们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作业布置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A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稍高的作业, B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 C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最低的作业。
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获得感。
同时针对所学内容加强合理的练习也符合教育心理学联结学习规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