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买椟还珠》教学设计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cef56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35.png)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买椟还珠》。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拓展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珍惜物品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买椟还珠》。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3)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2)成语“买椟还珠”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买椟还珠》。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出《买椟还珠》的主题。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成语的读音。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互相解答疑问。
(2)分析成语“买椟还珠”的内涵和用法。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知识。
(2)讲解成语“买椟还珠”的来源和演变。
5. 实践运用:(1)让学生运用成语“买椟还珠”造句。
(2)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买椟还珠》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买椟还珠》小学语文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dc51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6.png)
《买椟还珠》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物品,不浪费资源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诚实守信,不说谎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学会珍惜物品,诚实守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介《买椟还珠》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
(2)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故事寓意的学习。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6. 板书设计:买椟还珠生字词:椟、珠、买、还、浪费、珍惜人物:楚国人、商人、珠宝商寓意:珍惜物品,诚实守信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生字词,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9649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7.png)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成语故事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理解成语“买椟还珠”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买椟还珠》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成语“买椟还珠”的含义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对故事情节的深入分析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故事文本《买椟还珠》。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分组讨论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成语“买椟还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含义。
简介《买椟还珠》的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分析故事的意义。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教师对角色扮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听写故事中的重要句子和成语“买椟还珠”。
2. 学生写一篇关于《买椟还珠》的故事感想,包括对故事的理解、收获以及对成语的运用体会。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分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
六、教学延伸:1. 成语接龙:以“买椟还珠”为起点,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增加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2. 故事改编:学生分组对《买椟还珠》进行改编,可以改变角色、情节或结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节课通过阅读《买椟还珠》,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和成语的含义,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e7617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3.png)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买椟还珠》这则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不能只看重外表而忽略实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寓言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客观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字词、故事内容和寓意,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寓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味,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精美的盒子和珠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更看重盒子还是珠宝?(2)引出课题《买椟还珠》,提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猜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吗?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出生字词。
(3)学习生字词,如“椟”“珠”“饰”“郑”等,通过讲解、示范书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3、精读课文(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故事中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3)重点分析卖珠者的行为,提问:卖珠者是如何装饰盒子的?为什么要这样做?(4)探讨买珠者的行为,提问:买珠者为什么只买盒子而不买珠子?他的行为明智吗?4、理解寓意(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重事物的外表而忽略了其内在的价值。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3791a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b.png)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买椟还珠》的故事。
(2)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3)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用古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辨别是非的品质。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买椟还珠》故事。
(2)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
(3)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与运用。
(2)故事中寓意和道理的深入剖析。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买椟还珠》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查找故事中的生僻词汇,学习文言文阅读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解析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古文翻译练习。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翻译技巧。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和人物品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买椟还珠》故事。
2. 完成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翻译练习。
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翻译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
4. 学生对该故事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故事主题思想和寓意的理解程度。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精选4篇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5ab1dffd0a79563c1e72f8.png)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精选4篇第1篇:《买椟还珠》语文教案《买椟还珠》语文教案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考以下这篇范文。
教学目标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读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教法指导读寓言——借助多种形式朗读,疏通文意,概括情节。
品寓意——分析故事人物形象,谈谈对寓意的理解、认识。
写寓言——从郑人的角度来重新改写寓言故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一阶段,我们学习吟诵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今天来接触凝结古人智慧的另一种载体——古代寓言。
二、指导学习《买椟还珠》读寓言1、出示古文语段——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散读古文,读给同桌听,请划分节奏停顿2、请一位同学朗读,正音,标停顿请同学评点其朗读,并示范朗读,落实节奏停顿;同桌对译,再读古文,有哪些字需要积累落实,或者有哪些字无法解决需要提出交流,落实一些文言实词;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散读——学生代表朗读——全班齐读品寓言1、故事的起因是:楚人“卖其珠”落实“珠”的含义:价值连城的明珠为了“卖珠”,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木兰之柜,薰以……缀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象一下他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心理?——请为楚人设计一段内心独白:2、学生交流写作片断——2—3人,可借助动作、神情来表达心理活动,读出楚人的踌躇满志来3、故事的结果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楚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郑人最终是取“椟”而舍“珠”了,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买椟还珠》教案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买椟还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8d382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3.png)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买椟还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教学内容为《买椟还珠》一文。
1.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该文,学生应能够: 1. 熟悉《买椟还珠》的故事情节; 2. 理解《买椟还珠》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3. 能够分析文中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 4. 掌握《买椟还珠》中的生字词汇; 5. 能够写出简单的读书笔记。
1.2 教学重点
1.《买椟还珠》的故事情节;
2.文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1.3 教学难点
1.能够分析文中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
2.如何写出简单的读书笔记。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主题式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配合阅读理解题目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
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引出这篇文章的主题。
3.2 讲解文本
首先,讲解《买椟还珠》这个成语的由来,然后从作者、人物、情节、思想等方面向学生全面介绍该文。
3.3 学生阅读
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静读一遍全文,发现文中生字、难词及情节。
3.4 阅读理解
以多个阅读理解题目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情况。
3.5 讨论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看待文中的故事和思想,进行讨论。
3.6 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该文是否还有另外的寓意和信仰内涵。
3.7 作业
让学生完成读书笔记,简单地向其他同学介绍这篇文章和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到原典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理解古人的智慧和哲理,并能够将这种理念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人文素养的互动、生动和实践目标。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792a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b.png)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买椟还珠》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2.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结构;3.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主题和故事主旨;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故事的理解和分析;2.故事的主题和主旨。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买椟还珠》阅读材料;2.教学录像或音频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引入故事《买椟还珠》:引导学生回想或分组对话,了解学生对《买椟还珠》的了解程度。
2.分享相关故事背景:指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如故事所处的历史时期、主要人物等。
第二步:阅读和理解(3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买椟还珠》的篇章,并列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和情感。
2.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解释故事的起、承、转、合,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故事的故事结构。
3.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主要主题和主旨。
4.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第三步:文学鉴赏(30分钟)1.分析故事中的表达手法:比如对话、描写、反思等,并与学生交流这些表达手法对于故事的作用。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并辩证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步:反思总结(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所学的知识和体会。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欣赏其他文学作品。
教学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具有类似主题和表达手法的文学作品;2.鼓励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1.课堂活动中的发言和参与度评价;2.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资源:1.教学录像或音频材料。
2.课文《买椟还珠》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内容的理解上,而是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训练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3e093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3.png)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道理。
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故事。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买椟还珠》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愚蠢的人买了一个椟(dú)子,却不知道里面装的是珍珠,反而把珍珠还给了卖家。
故事通过这个情节,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外表,要懂得珍惜和辨别真正valuable 的事物。
2.2 生字词:椟(dú):盒子还(huán):归还珍珠:一种宝石贵重:价值高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能进行简单的阐述。
3.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生字词。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步骤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增强学习体验。
4.2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尝试解释生字词。
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故事中的道理。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故事内容复述给家长,并解释故事中的道理。
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的短文,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5.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表演评价: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方面。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买椟还珠》教案三篇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买椟还珠》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9e8d2c4431b90d6c85c7c4.png)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买椟还珠》教案三篇教学目标★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读★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水平教法指导★读寓言——借助多种形式朗读,疏通文意,概括情节。
★品寓意——分析故事人物形象,谈谈对寓意的理解、理解。
★写寓言——从郑人的角度来重新改写寓言故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一阶段,我们学习吟诵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今天来接触凝结古人智慧的另一种载体——古代寓言。
二、指导学习《买椟还珠》(一)读寓言1、出示古文语段——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散读古文,读给同桌听,请划分节奏停顿2、请一位同学朗读,正音,标停顿请同学评点其朗读,并示范朗读,落实节奏停顿;同桌对译,再读古文,有哪些字需要积累落实,或者有哪些字无法解决需要提出交流,落实一些文言实词;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散读——学生代表朗读(请朗读的同学,读出古文感觉来)——全班齐读(二)品寓言1、故事的起因是:楚人“卖其珠”落实“珠”的含义:价值连城的明珠为了“卖珠”,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木兰之柜,薰以……缀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象一下他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心理?——请为楚人设计一段内心独白:(四位同学一组,一人记其余几人补充想象,一人朗读)(用儿童的语言去消化故事,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故事,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与使用水平)2、学生交流写作片断——2-3人,可借助动作、神情来表达心理活动,读出楚人的踌躇满志来(注意引导学生,“珠”的价值远胜于“椟”,这样做是为了抬高明珠的身价,使明珠包装华美更易卖出,包装再华美也仅仅用以彰显明珠价值的附属品……)3、故事的结果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楚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郑人最终是取“椟”而舍“珠”了,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参考点:楚人的过度包装使得喧宾夺主;郑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4、古文可概括为成语:买椟还珠,作者(战国,韩非)引出寓言:用简单的小故事,讲一个深刻的道理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意图是:?——讽刺了那些舍本逐末,不分主次的人再读古文,思考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形式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只看到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要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5、小小的故事蕴含着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来读一读这则智慧的结晶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寓言?三、布置作业(一)展开丰富想象(二选一)1、补充郑人的言行心理,将古文改写为200字左右的故事2、为故事设计情节,编写一幕简单的课本剧(二)积累2个寓言故事,准备课前两分钟演讲主题(二选一)1、“引经据典”,介绍寓言/成语故事,并根据寓意谈谈启示2、“寓意一点通”,2-3人表演故事,请同学猜出其寓言典故。
《买椟还珠》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买椟还珠》小学语文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624ed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6.png)
《买椟还珠》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买椟还珠》。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珍惜物品的品质。
(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事物,不要只看表面而忽视实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买椟还珠》。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资料或图片。
4. 录音机或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介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
(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买椟还珠”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提问、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生字词和学习中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角色有哪些?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什么?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故事。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学会生字词。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买椟还珠》。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思考:课文中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生字词掌握情况和课后思考题的完成质量。
《买椟还珠》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买椟还珠》小学语文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5f62d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c.png)
《买椟还珠》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买椟还珠》。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理解“买椟还珠”这个成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珍惜物品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买椟还珠》。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3)了解“买椟还珠”这个成语的意思及寓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理解“买椟还珠”成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和短语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买椟还珠》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对“买椟还珠”这个成语的理解。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买椟还珠”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买椟还珠》,加强记忆。
2. 运用“买椟还珠”这个成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分享。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长春上册6买椟还珠(说课稿)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长春上册6买椟还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7dbe69a417866fb84a8e68.png)
6、《买椟还珠》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
这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被选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汉语家园”单元中,是文言讲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背诵积累。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对古今中外不同形式的寓意有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对寓言的特点及寓言阅读方法的掌握。
2、教学目标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刚开始,需要培养他们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的意识,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教材要求提出,了解成语的特点,继续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尝试多角度理解寓言寓意,逐步培养学生对生活小事的感知、体悟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教学的寓言故事的特点:《买椟还珠》则在教学时由扶到放,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基于以上因素,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积累“为、以、其”等常用文言词语,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并了解“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
2、在熟读课文基础上理解《买椟还珠》告诉人们“不能只注重外表而忽略实质”的寓意,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寓意。
3、教学重点难点由于五年级学生文言实词掌握较少,阅读上有一定障碍,因此将教学重点定为: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积累“为、以、其”等常用文言词语,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并了解“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
五年级学生受到认知、分析能力的局限,多角度思维会有一定困难,因此将教学难点定为:学习多角度思考寓意4、课时安排这篇寓言短小精悍,所以用一教时完成。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由于之前已有几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会参照注释为文中生词正音、解释,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理解文意时,学生不能自觉地联系上下文揣摩,对主旨的理解也往往只从字面理解文中的浅层含义,对人物的深入评价往往不够完整。
教法学法本册教材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朗读的技巧,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通过个别朗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使学生体验感悟,揣摩寓意。
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文意、揣摩寓意的方法。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买椟还珠》教案三篇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买椟还珠》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63b66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1.png)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买椟还珠》教课方案三篇篇一教课目的★落实朗诵,疏导文意,掌握累积文言词语;★剖析故事情节,多角度归纳寓意。
要点难点★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诵★多角度剖析理解寓言,培育学生发散思想的能力教法指导★读寓言——借助多种形式朗诵,疏导文意,归纳情节。
★品寓意——剖析故事人物形象,谈谈对寓意的理解、认识。
★写寓言——从郑人的角度来从头改写寓言故事教课步骤一、导入新课前一阶段,我们学习吟诵了大批交口称赞的诗词,感觉先人“寄情山川”的情怀,今日来接触凝固先人智慧的另一种载体——古代寓言。
二、指导学习《买椟还珠》(一)读寓言1、出示古文语段——请同学们依据说明散读古文,读给同桌听,请区分节奏停留2、请一位同学朗诵,正音,标停留请同学评点其朗诵,并示范朗诵,落实节奏停留;同桌对译,再读古文,有哪些字需要累积落实,或许有哪些字没法解决需要提出沟通,落实一些文言实词;教师示范朗诵——学生散读——学生代表朗诵(请朗诵的同学,读出古文感觉来)——全班齐读(二)品寓言1、故事的因由是:楚人“卖其珠”落实“珠”的含义:价值千金的明珠为了“卖珠”,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木兰之柜,薰以缀以他为何要这样做?想象一下他会有如何的神态、动作、心理?——请为楚人设计一段心里独白:(四位同学一组,一人记其他几人增补想象,一人朗诵)(用小孩的语言去消化故事,检查学生能否读懂故事,考察学生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能力)2、学生沟通写作片断—— 2-3 人,可借助动作、神态来表达心理活动,读出楚人的意得志满来(注意指引学生,“珠”的价值远胜于“椟”,这样做是为了抬高妙珠的身价,使明珠包装华丽更易卖出,包装再华丽也不过用以彰明显珠价值的隶属品)3、故事的结果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议论: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楚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会是如何?郑人最后是取“椟”而舍“珠”了,你如何对待他的选择?——参照点:楚人的过分包装使得喧宾夺主;郑人因小失大,取舍不妥4、古文可归纳为成语:买椟还珠,作者(战国,韩非)引出寓言:用简单的小故事,讲一个深刻的道理作者写这个故事的企图是:?——嘲讽了那些因小失大,不分主次的人再读古文,思虑我们能够从中获取哪些启迪?——形式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可以只看到形式,而忽视了内容;要分清主次,不可以因小失大5、小小的故事包含着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来读一读这则智慧的结晶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寓言?三、部署作业(一)睁开丰富想象(二选一)1、增补郑人的言行心理,将古文改写为200 字左右的故事2、为故事设计情节,编写一幕简单的课本剧(二)累积 2 个寓言故事,准备课前两分钟演讲主题(二选一)1、“引经据典”,介绍寓言 /成语故事,并依据寓意谈谈启迪2、“寓意一点通”,2-3 人表演故事,请同学猜出其寓言典故篇二教课目的★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理解文中要点字词。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f624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1.png)
《买椟还珠》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转换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物品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3. 故事主题的探讨和寓意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句式转换的运用。
2. 学生对故事主题的深入理解。
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课件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与哪个故事有关?(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买椟还珠》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趣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主题是什么?寓意何在?4.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思考他们的性格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买椟还珠课程设计
![买椟还珠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e7f50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f.png)
买椟还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买椟还珠”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2.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买椟还珠”进行恰当的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背景,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成语故事进行创意写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事物的价值不能仅仅看表面,要深入了解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盲目追求形式,注重实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成语“买椟还珠”为主题,结合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分析和文化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成语故事充满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成语“买椟还珠”的出处及含义解析。
2. 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讲解,联系课本中相关章节,加深学生对成语来源的理解。
3. 拓展相关成语,如“掩耳盗铃”、“井底之蛙”等,提高学生的成语积累。
4. 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句子创作,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5. 小组讨论:围绕“买椟还珠”这一主题,探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以“买椟还珠”故事为基础,创作一篇寓意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 传统文化知识分享:介绍成语故事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上册《买椟还珠》教学设计教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上册《买椟还珠》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d1c8d9b8f67c1cfad6b869.png)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有了前两篇学习的经验,本课可以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适当点拨即可。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课文,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教学重点】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一、导入。
1.严文井大师曾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走过来时,却突然变成了哲理,严肃认真”。
在《买椟还珠》这个怪物中蕴涵了什么哲理呢,让我们快来学习这则寓言!2.了解作者。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二、读文。
注释①中提到“椟”指木匣,那《买椟还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采用“五读法”来学习这则寓言。
(一)通读。
[来源:Z,xx,]首先通读课文(板书:通读)1.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四不”,不添字,不减字,不换字,不哽字。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音需特别注意?3.齐读,注意读准刚才同学说的这几个字音。
4.老师不仅喜欢听大家齐读,还喜欢听大家一个一个地读。
谁来试一下?(二)解读。
1.请大家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自由读文,利用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词义,解读文意,(板书:解读)可以跟你的同桌商讨一下。
[来源:学_科_网]2.有没有不能解决的词句?提出来全班交流一下。
3.文中,你认为哪些词句翻译比较重要,提出来考一考同学。
五年级语文上册2.3买椟还珠教案长春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2.3买椟还珠教案长春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ef0335b9f3f90f77c61bca.png)
2。
3 买椟还珠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6买椟还珠(教案)【新版】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6买椟还珠(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4fd80bf111f18582d05a36.png)
6.《买椟还珠》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 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重点难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什么是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 请一位学生领读课文《买椟还珠》。
三. 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
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
四.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五. 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 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
)
七. 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集体语文2五年上
![集体语文2五年上](https://img.taocdn.com/s3/m/0ec62345011ca300a7c39024.png)
集体备课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二单元《买椟还珠》教学设计主备人:吕文杰参与者:赵平蒋玉华高盟2-3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五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买椟还珠》教材15—16页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并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蕴含的“认清本质,决定取舍”的道理。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己读课文,检查断句。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纠正字音:辑玫瑰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其:代词,他(楚人)。
2.熏以桂椒。
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其:代词,指楚人。
而: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4.理解:郑人为什么会“买椟还珠”呢?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
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买椟还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有了前两篇学习的经验,本课可以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适当点拨即可。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并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买椟还珠”的寓意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己读课文,检查断句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纠正字音:辑玫瑰
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其:代词,他(楚人)。
2、熏以桂椒。
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其:代词,指楚人。
而: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4、理解:郑人为什么会“买椟还珠”呢?
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
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5、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1、了解韩非的资料,查找相关文章
2、读一读,背一背书后古诗
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
楚人精心装饰郑人买椟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