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天气预报》 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布天气预报》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包含的要素。
2、掌握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数据收集方法。
3、学会分析气象数据,预测天气变化。
4、理解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天气预报中各种气象要素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气象数据的分析和简单的天气预测方法。
2、难点
(1)复杂气象现象的形成原理和预测。
(2)气象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准确的天气预测。
三、学习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的气象现象和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增强对气象知识的直观感受。
2、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规律,提高分析
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与同学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拓宽思路。
四、知识链接
1、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热力过程等。
2、常见的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
五、学习过程
(一)天气预报的定义和作用
1、天气预报的定义
天气预报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
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2、天气预报的作用
(1)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人们合理安排出行、穿着和活动。
(2)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农民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安排农事活动,如播种、灌溉、施肥和收获等,以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3)对交通运输业也有很大影响,航空公司、铁路部门和公路管
理部门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调度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交通运
输的安全和顺畅。
(4)在能源领域,天气预报有助于电力部门合理安排发电和供电计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在建筑行业,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危险作业。
(二)气象观测
1、气象观测仪器
(1)地面气象观测仪器
温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温度。
湿度计: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力。
风向风速仪:测量风向和风速。
雨量器:记录降雨量。
(2)高空气象观测仪器
探空仪:能测定高空中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
气象雷达:用于监测云层和降水的分布、强度等。
2、气象观测站
气象观测站是进行气象观测的场所,通常配备各种观测仪器,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观测和数据记录。
观测站的分布密度和观测项目根据地区的重要性和气象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3、气象数据的收集
(1)定时观测:一般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观测,获取气象要素的瞬时值。
(2)自动观测:利用自动化设备连续采集气象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气象数据的分析
1、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原始气象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质量控制,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2、图表分析
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图表,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风向玫瑰图等,以便直观地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
3、数值预报模式
利用计算机数值预报模式,将气象数据输入模型中,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和物理模拟,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四)天气预报的制作
1、预报员的分析判断
预报员根据气象数据的分析结果、数值预报模式的输出结果以及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未来天气进行综合判断和预测。
2、预报产品的生成
将预报结果制作成各种形式的预报产品,如文字预报、图形预报、语音预报等,通过电视、广播、网站、手机应用等渠道向公众发布。
(五)天气预报的发布
1、发布渠道
(1)电视: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向观众发布。
(2)广播:在特定的时段播报天气信息。
(3)网站:各大气象网站提供详细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
(4)手机应用: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天气信息。
2、发布内容
(1)天气状况:包括晴、阴、雨、雪、风等。
(2)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
(3)风力和风向:风力的大小和风向的方位。
(4)降水概率:预计出现降水的可能性。
(5)特殊天气预警:如暴雨、雷电、大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息。
(六)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局限性
1、准确性
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值预报模式的不断完善以及预报员经验的积累,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在逐步提高。
但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天气预报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2、局限性
(1)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其演变过程非常复杂,难以完全准确预测。
(2)初始条件的不确定性:气象观测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这会影响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始条件,从而影响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3)模型的不完善性:数值预报模式虽然能够模拟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物理过程和参数化方案的不完善,导致预报误差。
六、课堂练习
1、给出一组气象观测数据,让学生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2、假设给出一个天气系统的示意图,让学生判断其类型,并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七、课后作业
1、收集一周的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预报的准确性,并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
2、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新型的气象观测仪器或技术,写一篇简短的介绍。
八、学习拓展
1、了解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2、探究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