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件 岳麓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明清时期,商
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
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②土地兼并带来的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
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③历代解决土地兼并的方式:统治者采取“均
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
经济。
返回目录
破 ②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
制出现。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
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
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是一种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的贵族
土地所有制。
③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大量“公田”被
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_使__用__者___的私有土地。
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
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考 点
[隐性深挖] 必修Ⅱ教材P8“[清]陶煦《租核•推原》”
分 信息:(1)以土地为根本,认为相对于珠宝、房产等财富,
层
突 田地是最安全增值的蓄财方式,故皆热衷于买田置地;(2)
破 当时社会上的大批资金流向土地买卖,一方面造成土地兼
并不断加剧,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从
• ③种植格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
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相
互交融。
返回目录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生产工具的演进 ①耕作工具
时期 原始社会
概况 木石农具,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商周
木石农具为主,少量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
铁农具出现并逐渐推广;春秋后期:牛耕开始 出现,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人力 →畜力);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由此 出现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 难扩大再生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 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返回目录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考 点
[误区警示] 古代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发
分 展演变
层
突 (1)耕作方式上,经历了由刀耕火种、耜耕到铁犁牛
②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
分
层 方面 项目
内容
突 破 产生 时间
原因
春秋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_私__有__土__地_的出现
分散性
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封闭性 特点 脆弱性
落后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__耕__女__织_”、自给自足
在天灾、战乱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下,自耕农 容易破产
破 ①著名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__芍__陂____、都江堰、
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
②治理黄河。
③地方特色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4)经营方式的进步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
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返回目录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考 点
返回目录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命 题 研 析 对 测
目标引擎
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①中国古代农业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进步;②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 和特点;③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④农业经济的 基本特点。
2.发达的手工业: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地位和成就 ;②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③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的特征。
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 工业 第15讲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 发展与迟滞
单元线索总览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 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 雄厚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农业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土地制度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古代手工业方面三 种手工业经营形态长期并存;手工业成就突出,技术长期 领先世界;古代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紧密相联,相辅 相成;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发展缓慢;官府控制对外 贸易;在古代经济政策方面“重农抑商”与小农经济密切 结合,导致商业发展缓慢;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了对外贸易。
西汉中期
发明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隋唐
江东地区出现_曲__辕__犁___,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 的基本定型
返回目录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考 点
(2)灌溉工具:重要的灌溉工具有翻车(东汉发明,曹
分 魏马钧改进)、筒车(唐朝发明,以水力为动力)。
层
突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返回目录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
考
点•
考点一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与Biblioteka 分 层土地制度的演变
突 破
•
主干梳理
• 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 (1)农业的起源
• ①起源:中国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
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 ②地域差别: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
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④战国时期:形成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君
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返回目录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考 点
(2)土地兼并及其影响
分 ①土地兼并的发展:战国时期,土地兼并已经出现,
层
突 一些人通过土地买卖获得土地而成为地主;进入汉代,
破 _土__地_买__卖__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宋初“田制不
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返回目录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考 点
(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分 ①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
层
突 收益,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破 ②产生原因:无地或少地农民的出现,是土地兼并现
象的必然结果。
③发展过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汉代已经比较普遍;
破 耕的演变。
(2)经营方式上,经历了由集体耕作到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自然经济方式下的
个体农耕,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返回目录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考 点
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分 (1)土地制度的演变
层
突 ①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的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