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第三部门文化的视角
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36a14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4.png)
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分析高等教育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和对策。
一、高等教育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
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能够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
他们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为社会创新、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其次,高等教育提高了人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通过高等教育,人们能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广泛的视野,拥有较强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增强社会公民的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高等教育通过学生的个人发展,培养了社会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接受了道德、精神和人格的塑造。
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拥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思考能力的社会成员,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二、高等教育在社会和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然而,高等教育在社会和谐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不高,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这会导致社会高质量人力资源供应不足,制约了社会和谐发展的水平。
其次,高等教育还存在就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量毕业生的涌入,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一些毕业生找工作困难,导致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增多。
最后,高等教育缺乏与产业、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一些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产业发展不匹配,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论和谐文化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
![论和谐文化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ada87ca0c22590102029de6.png)
二、 高校和谐 校园建设 中和谐文化的作用分析 所谓和谐校 园 , 指理念 的和谐 、 展战略的和谐 是 发 以及 资源配 置 、 管理 机制 、 人际关 系等方 面的和谐 ; 是
、
态。 பைடு நூலகம்
2 . 社会主义和谐 文化的重要性 。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文化 , 发挥其对经济及社会 发展 的 内驱力作用 , 是塑造 当代 中国精神形 象的需要 。
【 院校建设】
论和谐文化 与高校 和谐校 园建设 的关 系
姜永增 , 李贞刚 , 强 周 ( 中国石油大学 , 山东 青 岛 2 6 5 ) 6 5 5
摘要 : 大学校 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 和谐社会 的具体建设 q , 在 - 大学校 园的和谐是其重要 的组成部
门。 和谐 文化的建设 是高校 中和谐 校 园建设 的必要条件 , 是和谐校 园建设的文化 支撑 、 精神基础 , 构建 高校和谐校
是 中国“ 文化强 国” 的核心 。 和谐文化概述 1 . 和谐文化的含义。和谐文化 的基本 含义是 : 人类 社 会在漫 长 的历史 发展过 程 中形 成 的 、 “ 以 和谐 ” 为思 想核心 的价值取 向 , 以思想 观念 、 会风 尚 、 是 社 理想 信 仰、 行为规范 、 制度体制等方 面融 为一体 的一种 文化形
园就 要 构 建和 谐 校 园文 化 。 关键 词 : 谐 文化 ; 和 和谐 社 会 ; 谐校 园 和
、
中图分类号: 6 7 G 4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6 4 9 2 (0 2 0 — 29 0 17 — 34 2 1 )5 0 1- 2
党 的十七届六 中全 会对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 、推动 社会 主义文化 大发展 、 大繁 荣作 了研 究部 署 , 过《 通 中 共 中央关 于深化 文化体 制改革 、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 发展 大繁 荣若 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 提出 了新形势下推 , 进 文化改革 的指导 思想 、 要方针 、 重 目标 任务 、 政策举 措, 这是指导我 国文化改革发展 、 开创 中 国特色社会 文 化建设新 局面 、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的纲领性文件 , 建
从三个文明建设的和谐论职业院校和谐校园建设
![从三个文明建设的和谐论职业院校和谐校园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cd234d3ad51f01dc281f1ba.png)
度稳 定 , 度一旦 制定 , 制 就应维 护其 严肃性 与
特 2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三个文明建设的着 与执行性 。三是 人 员稳定 , 别是行政 长官的 稳定, 使人 员与组织 有个 较强 的相互 依存 , 相 力方向 构建 和谐 校 园是 构 建和 谐 } 会 一 个必 不 土 可 的 组 成部 分 。建 设 和谐 的 职 业院 校 , 应 坚持 邓 小平理 论和 “ 三个 代表 ”重 要 思想 为 指导 , 认真 贯彻落 实科 学发 展观 , 教学为 中 以 心 , 育人为本 . 育为先 、 以 德 质量 为生命 , 以改 革币 创新 为动 力 , 实现 师生 员工和 人民群 众 ” 以 根 本 利益 为核心 , 统筹 改革 、发 展与稳 定 ; 统 筹 政治文 明 .物 质文 明和精神文 明建设 ; 筹 统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会服务 ; 筹规模 、 社 统 结 构 、 质量 和效益 ; 统筹学 生德智 体美全 面发展 与个性 发展 ; 统筹 招生 、实习与 就业 。 职 业院 校 在构 建 和谐 社 会 中负有 神 圣 的 义不容辞 的使命 , 、院 校不 仅要抓好 自身的 职止 和 谐校 园建设 , 且还要 在构建 和喈社 会中充 而 分 发挥其先 导作用 、辐射 作用以 及示范 作用。 2 1 树立科 学发展观 , 确定先 进的 办学 理念和 办学 目标 办 学理 念是 一 所职 业 院校 其 自身 发 展的 定性 、 定位 、定 向的认 。 先进 的办学理 念对 宏 观与微观 的要求要 有具体 的诠释 , 别是更 特 多地在 微观上 多做思索 与研 究 , 如地 域 因素 、 行 业因素 、市场 因素 、时代 因素 。办学理念 一 经 确定 , 那么学院 的一切 工作都要 围绕办学理 念进 行策划 与实施 , 而且要 保持一个 相 当时 期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高职校园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高职校园](https://img.taocdn.com/s3/m/4b0482c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3.png)
OCCUPATION2011 2体教授哪些课程以及应注重哪些能力。
因此,该专业学生在入学时学习动机不十分强烈。
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热爱英语,有学习英语的欲望和热情;同时他们的英语成绩虽说有些不比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但相对基础尚好。
由于这些学生的文化课综合水平较薄弱,因而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知识面也有些狭窄,思维不太严密、深入,做事趋于浅尝辄止。
但是,他们有较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组织管理、与人沟通合作方面略有擅长;他们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对中规中矩以外的事物很有好奇心和兴趣。
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胆汁质特点的居多,具有其他三种气质特征的在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上也能找到与专业学习相吻合之处。
此外,大部分学生们的职业期望相似:在商务领域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发挥自己在商务角色和语言工具的双重优势,比如外贸、旅游、推销、电子商务、外语培训、酒店等,还有少数想做跟英语无关但自己喜欢的工作,比如经商、秘书、演艺人员、心理咨询、行政人员等。
2.从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的特点分析商务英语口语课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载体,融入并贯穿相应的商务知识,并在此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需要有先进的文化作为先导。
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明确需要用先进的思想、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同样,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个重要主题。
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显而易见。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随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主客体的变化、社会文化大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高职院校本身所具有的职业性特点的日益彰显,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重在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各项建设的最高境界,位于其他各项建设之首,处于统领地位。
可想而知,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先行,以与时俱进、符合自身特色的先进校园文化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
![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76be7cb6137ee06eff91874.png)
【 关键词】 教 育管理 ; 教 学管理 ; 和谐校 园; 文化建设
中共 中央十七届六 中全会 明确提 出 “ 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 文化. 增 强 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这是 自 2 0 0 7年十七大以来 . 中共 中央首次将“ 文化命题 ” 作为中央全 会 的议题 , 文化建设具有的重 大意义不言而喻 。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摊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 形成具有本 民族鲜明特色的文化优势, 事关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和国家文化主权的捍卫 高校 和谐校 园文化 建设 既是校 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内容 . 也是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和文 化繁荣的重要保 证。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 努力建设和谐的高校校 园文化, 对 于促进高校和谐健康发展 确 保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 新功能的顺 利发挥 . 都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 3 . 1 . 2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 、 辅导员的导 向作用 .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 中 华 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 高校学生在积极学 习各 国先进 文化 的同 时, 一定要以本国、 本 民族 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 为此 。 高校要形 成 重视 、 倡 导传统文化 的良好 风气 , 经常邀请 校内外有较 深传统文化修 养 的专家教师给学生开设讲座, 激发学生 了解传统文化 的兴趣 , 增进对 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使 学生形成争相学 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3 . 2 进一步加强师生、 同学之间的 良性互 动 3 . 2 . 1 营造和谐融 洽的师生关系 . 增强 良 性 互动 大学的教育模 式不 同于中小学 . 任课教师完成授课任务 后便 离开学校 . 学生在上课 以外 的时间很少有机会和任课教 师接触,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了解, 学生对 教 师的授课方式方法的意见也不能及时反映给任课教师 由于缺乏师 1 校 园和 谐 文 化 建 设 内涵及 重 要 性 生之间的了饵 . 教师对学生也很难 开展有针对性 的教育 . 教 师与学生 1 . 1 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 内涵 和谐是指在事态发展 中的一种相对 间这种不熟悉甚至冷漠 的关 系严重影响到教师 的教学质 量和学生 的 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 因此 . 高校应营造和谐融洽 的师生 均衡 、 统一 、 协调 的状态 , 是人与人之间、 人与物 之间形 成相互 尊重 、 信 学习效果 , 作为任课教师, 不应该 只满足于单纯完成授课任 务 . 而应更多地 任并 良性互动 的美好状态 。党 中央提 出要建设和谐社会, 作为高 校而 关系, 做学生的 良师益友 言就是要建设和谐校 园, 培育 和谐 的校 园文化 和谐 的校 园文化 应该 深入学生 了解学生, . 2 . 2 营造平等友爱的 同学关系 . 增强集体凝 聚力 高校学 生来 自 全 包括 以人为本 的人 文环境 、 丰富高雅 的校 园活动 , 以及和谐融 洽的师 3 国各地、 怀着激情和梦想跨人 大学校园, 校 园就是 一个 大家园 . 同学之 生关系与 同学关系等 任课教 师作 为高校和学生 1 . 2 校 园和谐文化建设 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文化建 间应该成为情同手 足的兄弟姐妹 。辅导员、 应该从 日常生 活到课 堂教育 等多方 面着手 , 努力 营 设 的主阵地 , 肩负着 文化传 承创新 的重要使命 。和谐 的校 园文化 建设 接触最多 的人员 . 和谐 、 充满关爱 的集体氛 围。通过定期举办各类班级活动。 不 则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文 化传承创新功能顺利 发挥的重要保证 营造和 造平等 、 使来 自不 同地域 、 不 同家庭环境 、 有着不 同性格 特 谐 的校园文化 倡导以人为本 的育人理念用 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断增强班级凝聚力, 互信互爱的兄弟姐妹般 的深厚情谊。 引导学生 用 和谐融洽人文环境感染 学生, 这对大学生 的身 心健康 、 品 点 的学生建立起互 帮互助 、 _ 3 不断提升教 师 自身综合素质 格塑造 以及正确的价值 观、 人生观 的形成, 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 同时, 3 高校教 师是 学生知识 的传 授者 . 更是 品格 的示范 者. 教师 的言谈 这也是高校培养高层次合格人 才的重要保证 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 默化 的影响 因此 . 教师要不断加强 自身文 2 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 的问题 化修养 , 增强综合素养, 保持身心健康, 提升人格魅力 , 在学生的学习生 2 . 1 传 统文化教育被忽略。在社会 经济全球化 、文化 国际化的大背 活 中给予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 3 . 1 重视 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咨询技能的提升 首先任课教师和辅 景、 大趋势下, 我 国高等教育 日 益重视与 国际接轨, 倡导教育 的国际化, 3 一个豁达 、 宽容 、 自信的教师会把这些积 借鉴西方 的教育模式注 重学生外语 能力和 国际视野 的培养 。但是, 在 导员要保证 自身的身心健 康。 营造出和谐 的学 习和管理氛围。其次 . 教师应该 重视 国际化 素质培养的 同时.往往却忽 略了学生 民族 文化素养 的教 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掌握专业 、 系统 的心理健康知识 专任教师特别是 辅导员要 参加心理 育. 导致学生缺乏对本 国、 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认 同 无法形 成强烈 的民 咨询师等相关培训 , 熟练掌握相关 知识 、 技能 , 当学生遇到相关 心理健 族 自尊心和 自 豪感, 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传统 文化素养缺失 。 能够用专业 的技能与方法进行解答和指导 2 - 2 思想品德 教育效果不 明显 从实际情 况来看 我国高校在思想品 康问题时 . 3 . 3 . 2 注重 自 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高校教师和辅导员是大学 生 日 德教育方 面开设的相关课程并不少 。 但有显 著效果 的却不 多 . 把 听课 管理者和引导者。 其品行 、 性格等都对大 当作拿学分手段 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许多学校对学生 的品德教育还没 常学习和生活的直接组织者 、 并且会长期存 在于师 生的交往 中。教师应 时刻 有从制度层面和德育环境上健全完善 , 因而也很 难从根本上对学生的 学生产生重要的影 响, 注意 自身的言行举止 . 正所谓“ 身正为范” 师生共 同用真诚信任去 营 思想形成导向和影响
第三部门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第三部门与中国教育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351269cc76a20029bd642db4.png)
第三部门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张扬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
然而,对我们这样一个各方面仍然相对落后的大国来说,除了依靠政府努力以及利用市场机制外,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一、第三部门及其发展概况所谓第三部门,又称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部门,即NGO(Non-governmetal Organization)。
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是相对于作为第一部门的国家体系和作为第二部门的市场体系而言的。
第三部门这个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社会开始形成并流行。
但是,它作为实质性社会组织形式已经在西方社会存在了几百年。
现在第三部门已经影响到非常广泛的社会领域,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特别是西方社会都存在着庞大的第三部门。
根据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在全球42个国家开展的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提供的数据,第三部门的平均规模大约是:占世界各国GDP的4.6%,占非农就业人口的5%,占服务业人口的10%,相当于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
在一些发达国家所占比例则更高。
[1]第三部门的概念虽然只是近些年才在中国渐渐流行开来,但中国历史上第三部门性质的组织之源流还是悠长的。
从古代的先秦时代就有“会党”、“社会”之说,到后汉的朋党,宋代的互助性、慈善性的“合会”、“义仓”、“义社”、“善会”等等,直到明清时代的天地会、哥老会等等。
全国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第三部门性质的组织经过了几次大起大落,先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被政治化和大量取缔,后是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个较为迅速的发展,到1965年全国性社会团体由解放初的44个增加到近100个,地方性社会团体发展到6000多个。
第三部门在中国真正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以后。
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空间。
构建和谐高校的三个伦理视角分析
![构建和谐高校的三个伦理视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feb8d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a.png)
构建和谐高校的三个伦理视角分析伦理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而高校作为社会中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从三个伦理视角出发,分析如何构建和谐高校。
一、社会责任伦理视角高校要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很多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要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应该在思想政治课和基本法律法规课等课程中,普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高校也应该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做公益活动、为老人献爱心、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
另外,高校也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二、学术道德伦理视角高校的学术道德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问题。
作为一个“知识普及”的场所,高校应该注重学术诚信,严格执行学术规范,防止学术造假等不正之风。
一方面,高校应该完善学术评价体系,防止单纯的成果量化评价、不公平和恶意评价等问题;另一方面,应该强化学术伦理观念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科研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三、人文关怀伦理视角高校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场所,也是一个人文关怀的地方。
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
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检测和健康教育活动等。
综合上述三个伦理视角,高校应该重视社会责任、学术道德和人文关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只有高校全面推进伦理建设,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新时代人才,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校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基地,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高校不能只注重学术成果,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实践能力。
高校应该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优势,加强学生的培养,使其成为思想品德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关系和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关系和谐](https://img.taocdn.com/s3/m/ed459b6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3.png)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关系和谐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社会或集体的核心,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整体素质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倡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也应尊重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权威,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共同维护校园秩序和和谐稳定的氛围。
三、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骄傲和传统,它代表了学校的品格和特色。
学校应该传承并发扬它,让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
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名人纪念馆等,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科技竞赛、文艺演出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五、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绩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设置学习角,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平台。
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为社团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七、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家长会等活动,为师生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联网交流渠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浅谈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
![浅谈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15f8409b52acfc789ebc9a4.png)
睦, 有和衷共济 的意思 , 谐” 即相合 , “ , 强调顺和 、 协调 , 避抵 力
触、 冲突。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 和谐是指系统各要素之 间相互协 调、 匹配 。 就高校而言 , 校园文化则是指校园文 化系统 中的 和谐
各个部分 、 各种要 素处 于一种相互协调 的状态 , 构建 和谐 的高
校校 园文化 目的是实现校 园内人 与人 、 人与校 园环境 、 人与社 会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 。
二 、 建和 谐 校 园文 化 的 必 要・ 重 要 性 构 眭和
化物质条件 的各种教学 、 科研 、 活的设备 、 生 设施 、 筑等 , 建 是校
园文化的实体存在 。良好的 、 富有个性 的校 园建设 以其独特 的 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 , 让大学校 园处处洋溢 出科学精神和人 文精神气息 , 起到陶冶情操 、 净化心灵 的作用 , 如苏 霍姆林斯 正 基所说 :我们 的教育应 当使每一堵墙说话 。” “ 在物质文化 的营造上应注重“ 以人为本 ” 的建设思想 , 一方 面, 学校应对校园内的交通 、 就餐 、 居住 、 学习 、 商业及周边等所 组成 的校 园公共 环境的建设统一规 划 , 精心安 排 , 为师生创造
文化的内涵 , 对进一步搞好 和谐校 园文化 的建设有一定 的促进 作用 。 那什么是和谐校 园文化?在我国的传统 文化 中 ,和” “ 即和
础, 又是大学物 质文化 、 制度 文化 和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 这三
个层 次相互依赖 、 相互补充 、 相互促进 , 同构成 了一个学校特 共 有的校 园文化 ,因此构建和谐校 园文化应从这 三个层 次着手 , 具体 如下 : 首先 , 物质文化 , 主要是 指校 园的物 质环境 , 即构成校 园文
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
![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c85832680eb6294dc886c88.png)
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
“和谐”两字本意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引申为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的描述;《晋书·挚虞传》中有:“施之今日,则音韵和谐”;古希腊哲人也曾有过生动的比喻:“音乐之和谐,乃五声七音之辅济,而非单调同声之专一。
” 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形成的共识,充分反映人类思维的和而不同是和谐思想的本质特征。
一、和谐文化的含义与作用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宇宙万物之间,存在差别是必然的。
而互相贯通、互相协调、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则是应然的。
和谐文化以它深刻寓意和丰富内涵,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而且正在“润物细无声”地越来越深刻地感动着世界。
何谓“和谐文化”呢?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为核心理念的文化形态,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现象、和谐本质以及和谐规律的总体思考和认识。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纽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撑和精神武装。
正是因为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适应性,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使得和谐文化建设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指导。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和谐文化建设高校在自身改革、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连续多年的扩招,不少高校的办学条件难以完全适应,教学质量存在不少隐忧,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快速过渡,人们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存在较大的落差;二是近年来合并的院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人际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升格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模式、管理方法还不能完全摆脱升格前的习惯羁绊;三是过分强调了市场化,使得高等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成本,其结果导致一些优秀的贫困家庭子弟无力承担教育费用,所谓的精英教育变味成“富人教育”;四是网络环境的不可控性从信息质量上污染了德育环境。
互联网上的隐蔽性使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显著增强,为青少年学生放弃道德责任提供了可能。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fe04d7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a.png)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推动高校成为现代化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保证。
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需要团结广大师生、校友以及社会各界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一、加强思想教育,倡导和谐文化思想是灵魂,思想教育是基础。
加强思想教育,通过新闻媒体、演讲比赛、讲座等方式,宣传和倡导和谐文化,引导师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引导师生从思想上认同和支持和谐文化,从而真正在行动上贯彻和谐文化的理念和精髓。
二、发扬传统文化,推广校园文化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应该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推广传统文化,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展、传统文化讲座、书法比赛、春联比赛等等活动,形成更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关系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方面,需要加强师生互动。
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各种社团、团队活动,举办多种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让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逐渐增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兴趣爱好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积淀基础。
四、推动双创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高校应该加强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社会服务,树立良好形象高校是社会的窗口,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形象塑造,加强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学校的优秀品质和创新能力。
六、严格管理,提高治理水平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高校应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和运营,加强制度约束,提高管理水平,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关于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4ce83a80029bd64783e2c22.png)
关键 词 : 高校 文 化 建设 ; 谐 校 因 ; 心 竞 争 力 和 核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40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295 (0 60 —0 50 l 7—9 1 20 ) 1 7—3 0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十六届 四中全会提出“ 和谐社会” 这个新概念, 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 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 位一体” 标。构建和谐校园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的目 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发挥高校文化在发展中国先进
陈 怀 勇 张 谊 冬
( 家 口职业技 术学院 , 张 河北 张 家 口 0 5 5 ) 7 0 1
摘要 : 强 高 校 文 化 建设 是 构 建 和 谐 校 园 的 关键 。要 把 握 改 革 创 新 、 学 发展 ; 加 科 以人 为 本 、 观 务 实; 学 民 客 科
主 、 法 治校 等 主 要 内容 . 依 实施 高 校 文 化 建 设 . 建和 谐 校 园 , 是 落 实科 学发展 观 、 高 高校 办 学 实力 和 核 心 竞 争 构 这 提
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
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应该看 到, 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 需要 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 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 协调、 可持续 文明的共同进步, 为实现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 献, 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等方面承担 起高等教育应有的历史重任。 其次, 构建和谐校园, 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 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 源泉, 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 这就要
构建文化校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构建文化校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70f1614c5da50e2524d7f66.png)
20 0 8年第 8 期 总第 12期 7
黑龙江高教研 究
H i n i n ee rh s n H g e E u a o el g a gR sac e ihr d c t n o i o i
N . 0 8 o 82 o
的文化 。 因此 , 以这样理 解 , 可 我们要 建设 的 和谐 文
科技 进 步等其他 社会组 织无 法替 代 的作用 。在社会 主 义和谐 文化 建设 中 , 等教育 具有 重要地位 。 高 在 文化发 展 过 程 中 , 在 一 种 “ 化 堕 距 ” 存 文 现 象 。这 种现象 表现 为社会 文化 的发展滞 后 于经济 发 展 。这种 差距 的弥 补就需 要高 等教育 发挥 作用 。高
、
和谐 文化 建设 与高等 教 育的持续 发展
构建 和谐社 会 , 是新 时期 党 和 全社 会共 同 面 临 的重 要使 命 。 大 学作 为 重要 的 社 会 组 织 和 文 化 高 地 , 有培 育全 面 发展 的 人 才 , 具 引领 先 进 文 化 , 动 推
即这种文 化具有 和 谐性 , 与其 相 反 的则 是 不 和谐 而
决定 》 。在 《 定 》 决 的第 五 部 分 , 建 设 和谐 文 化 , 以“ 巩 固社 会 和谐 的思 想 道 德 基 础 ” 题 , 构 建 社 会 为 对 主义 和谐 文 化作 部 署 J 07年 1 。20 0月 , 的 十七 党 大把 “ 建设 和谐 文 化 , 育 文 明 风 尚 ” 为 “ 动社 培 列 推
收 稿 日期 :0 8— 7— 2 20 0 0
” 自然 观 。早 在西 汉时 代 , 仲舒 就 在《 的 董 春秋 繁
露》 中提 出 了“ 人合 一 ” 天 的观 点 , 认 人 与 自然 是 承 紧密 联 系不可分 割 的 , 人在 自然 面前 不 是 无 所不 能 的, 强调尊 重 自然 规律 的 重 要 性 。古 代 先 贤 们提 出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a090110964bcf84b9d57b48.png)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力求体现大气和雅气的风格,也要体现内涵的深邃、宽广。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振奋精神,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建筑风格、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目标理念、校风、教风、学风、制度和学校开展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
一、理念文化:凸现“秀”“雅”元素在学校理念系统中,我们在建校初就提出了以“一枝独秀,枝枝俊秀,满园春秀”为办学理想,以“学校高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为办学追求,独秀多秀,秀而多雅。
秀、雅是学校文化的两大元素。
秀是雅的外化,雅是秀的支撑。
我们要求独秀的教师力求成饱学之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蓄。
在教学相长的实践中,坚信能力从学问来,致力于自学自得,勤学反思。
倡导教师要具有优雅的气质,高贵典雅的精神,温文尔雅的风度。
“学而不厌,谦和文雅”是学风。
以学而不厌为学生之准则,就是为今后积累,为人生准备。
要做到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学不知足,学中求精,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让书香校园具有书卷气,学生时刻手不释卷,处处与书为友。
所谓“以书香浸染心灵,以经典奠定人生”。
当然,读书与实践相辅相成,读书与做人也有机统一。
学校具有书卷气,目的是学生要有书生气。
这就是谦和文雅。
君子风范,淑女气质,表现于外,则是谦谦有礼的形象,谦恭虚心的态度和谦让互敬的处世之道;再现于内,则是“和悦的心态,和美的情怀,和谐的精神”。
做到了谦和,自然谈吐文雅,举止文雅,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文才会雅,有文定会雅。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二、制度文化:丰盈“人本”内涵美国学者德鲁克说过:“管理不只是一种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
”学校在制度建设中,要精磨细炼学校制度文化,赋予制度文化以“人本”内涵。
我校在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方式上,力求突出人本性,真正让制度文化在“事和指数”“心和指数”有效融合中赋予“人本”内涵。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推动高校内涵发展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推动高校内涵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0b27f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7.png)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推动高校内涵发展【摘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对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高校软实力,增强师生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并助力高校成为人才培养高地。
通过加强和谐文化建设,高校可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促进学术和人文交流,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高校应当重视和谐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关怀,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从而全面推动高校内涵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提升的关键之举。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内涵发展、和谐文化建设、软实力、师生凝聚力、学生品格、人才培养、重要性、意义、途径、完善。
1. 引言1.1 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性高校内涵发展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内涵发展包括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是高等学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高校内涵发展是高校的灵魂和根本。
只有不断提升高校的内涵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内涵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高校内涵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声誉,是高等教育相对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
高校内涵发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
高校内涵发展不仅关系到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也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面成色。
高校内涵发展是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全新机遇和挑战,提高高校内涵发展水平是实现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1.2 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和谐文化建设在高校内涵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谐文化建设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教学和学习效率。
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强力推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
![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强力推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bb43650964bcf84b8d57b47.png)
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强力推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强力推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潍坊三中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山东省潍坊第三中学校长胡东文近年来,随着教改步伐的日益加快、教育理念的迅速提升和课改工作的全面推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学校文化已成为学校竞争与发展的一个新的平台,已成为学校实现持续发展、实现新的飞跃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已成为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打造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内驱力。
以学校文化为引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发展的新课题,需进行长期不懈的探究。
要构建和谐教育,建设和谐学校,必须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一流的学校做文化,一流的学校靠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一所名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品牌的第一要素。
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才能凝聚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学校品牌。
一所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因获得学校特有文化的滋养而发展成长。
当一代代师生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智慧,同时也带走了学校特有的文化烙印。
更重要的是,只要这片特有文化的土壤还存在,这种文化就会不断积淀并更具影响力,就会影响更多的人从这里成长起来。
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现实发展的主题,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将使学校文化这一无形资产得到不断升值。
那么,学校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并积淀下来的,并为全体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方式。
由此看来,学校文化是由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管理文化、学校环境文化组成,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管理文化和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
近年来,围绕学校文化的创新,潍坊三中根据学校实际,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并在促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思考,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大学校园
![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大学校园](https://img.taocdn.com/s3/m/de3a9716fad6195f312ba6d2.png)
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 不管处理、解决什么问题 , 都 要立足于促进社会的团结和谐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加强 思想 政治 工作 。思 想政 治 工作 是我 们党 的传 家 宝 ,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校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义革命 时就曾指出:“ 掌握思想教育 ,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 争的中心环节, 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 的 切政治任务是 党 不可能完成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需要思想政治教
创新 。我 国有 着优 秀 的 ” 和合 ”文 化传 统 , 经过 数 千年 的积 淀 和发 展 , 已经 深深 地 融入 中华 民族 的血脉 之 中 , 为 中华 成
间。重在建设, 就要把文化作为 个持续推进的过程 , 通过 坚持不懈的努力,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 汇聚成和谐文化的 时代潮流;就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 以发展为主题 , 以改 革为动力,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 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 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建 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 必须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 沿,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 培育创新意识 , 鼓励创新精神,形 成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的生动局面。 坚持重在建设, 必 须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 ,妥善处理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问题 , 注重用交流疏导、 民主讨论 、 说服教育等方法解决思想认识
坚持 “ 以人 为本 ” 。以人 的全 面发 展 为各 项 工作 的 出发 点和 落脚 点 。我们 无 论从 事 哪一 项 工作 , 都要
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每个部门和每一个人 ,就像一部机器,只有每一个部件都能正常的运转 ,这样
才 能奏 出和 谐 的乐 章 。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a70d53af78a6529647d53b9.png)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尊敬的各位领导: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我校贯彻落实“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的开展及收获情况汇报给领导望给予指正: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落实青少年作为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
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在这个特殊的人生时期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使之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廉政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使“清正廉政”成为每个人立身立业之基。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落实文件精神,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教廉崇洁”这一教育主题,贴近学校师生实际情况,把廉洁文化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使学校形成了“以廉为美,以贪为耻”的教育氛围。
学校的工作学习氛围浓厚,几年来,我校干部、教师、学生,团结奋斗,干部扎扎实实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老老实实做人,明明白白干事,成为师生的公仆。
我校教师扎实工作,甘于奉献,以“三个一切”为理念,做学生的朋友和亲人,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学生们牢固树立改变自身条件,发奋学习,努力奋斗的学习信念。
三支队伍,同心共济,团结一致为打造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工作着,。
几年来,我们上下求索,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圆满的完成了教工委下达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具体做法1、加强领导。
学校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基础上,在领导干部中开展“率先垂范,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 门文化 : 和谐 文化建设 的重 要 事实 上 , 最容 易受忽 视 的是 第 三部 门 。但 是第 三部 门 内容 , 和谐社会 的精神支撑 的兴 起 , 必然性 , 有其 因为 , 既能 弥 补市 场 失 灵 , 能弥 它 又
、
社会 三大部 门是 指 现 代社 会 日益分 化 为 三个 既 相 互
较 大 。 第 一 、 部 门和它 们所具 文化 的强 势地位 , 二 以及 在 这种 强势 地位影 响下 第三部 门文 化 的落后 , 这些 问题产 是
生 的重要 原 因。
透过第三部门的公益性、 营利性、 非 志愿性等特有属 性 以及它 在社会 生活 中发挥 的作 用 , 我们不 难 归纳 出第 三
【 关键词】 和谐文化建设 ; 第三部 门文化;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 中图分类号】 6 G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8 4 8 (08 0 — 09一 4 10 — 86 20 )1 0 8 o
展 的灵 魂 , 推动 部 门 进步 的力 量 之 源 。有 的学 者 , 哈 是 如
补政 府失 灵 , 还能 极 大减 轻 社 会 管 理 的成 本 。 目前 , 国 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 联又彼 此 独 立 的 领 域 : 一 , 家 或 政 府 或 政 府 组 织 第 国 ( O—g vrme t rai t n , 叫公共 权 力 领 域 , 常 G oen n gns i ) 也 o ao 通 叫社会 “ 第一 部 门” 它 们属 于政 治 领 域 ; 二 , 场 或 营 , 第 市 利 组织 , 叫私 人 领 域 , 常 叫“ 二部 门” 属 于 经 济 领 也 通 第 , 域 ; 三 , 会组 织 , 叫公 共领域 , 前两 者之外 的 “ 三 第 社 也 是 第 域 ” 即通 常叫做 “ 三部 门” 它 们属 于狭 义 的社 会领 域 。 , 第 , 相 对于政 府组织 ,第 三部分 ” 非政 府 组织 ( G ) 相 对 “ 是 NO ; 于营利组织 , 它是非 营利组 织 ( P ) N O 。三大 部 门的构 成 状 态 及其相互 关 系 , 为社 会 建设 和 社会 管 理 , 提供 了一 个 结 构性 的总体 框架 。在这 个总 体框架下 , 社会 三大 部 门各 自 才 能有序地 加 以建设 和管理 , 它们之 间的相 互关 系 才能 有 序地 加 以规范 和理顺 。 只有 消除社 会三 大部 门结 构性 、 功 能性 障碍 , 形成 社会 三 个 领域 互 动 , 能 为 和谐 社 会 建 设 才
奠定 协调 的社会结 构 。J -
第 三部 门面临着 许多 具体 问题 , 资金 困难 、 短缺 、 如 资源 人 才 不足 、 不健全 、 争 不 充分 、 理 落 后 、 务质 量 差 法制 竞 管 服
等问题。中国第三部门缺乏明确的宗 旨与使命 , 缺乏公信 度, 缺乏竞 争机 制 , 缺乏社 会 力量 的监 督 , 行政 因素干扰 受
加强 和谐文化建设
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 展
第三部门文化的视角
彭红 玉
( 中科技 大 学 教 育科 学研 究院 , 华 湖北 武汉 407 ) 304
【 摘
要】 和谐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三种部 门文化的和谐发展, 培育第三部 门文化, 是我 国和谐社会建设
的精神 支撑 。第一 、 部 门的强 势地 位影 响 了我 国 高等教 育 规模 、 量 、 构 、 益 的 和谐 发展 ; 育 第三 二 质 结 效 培 部 门文化 , 以彰显 高等教 育第 三部 门的属性 , 进我 国高等教 育和谐发展 。 可 促
维普资讯
第 l 第 1期 8卷
四川文 理学 院学 报 ( 会科 学 ) 社
20 0 8年 0 1月
Jn 20 a .08
V 11 N . Se u n U ies yo t a d S i c o r af oil ce c dt n o. 8 o1 i a nv ri f s n ce eJ u n lS c in eE io ) h t Ar n aS i
一
贝马斯认 为 , 三个 领域之 间 的界 限混淆 是我 们在 2 0世纪 , 尤 其是 最近几 十年来 所看 到 的种 种 弊端 的主要根 源 。 三 个 领域之 间 的界 限混 淆 , 某种 意义 上也是 由各 个部 门影 响 力 的悬殊 所引起 的 , 当第一 、 二部 门 占强势 地位 时 , 就会挤 压 第三部 门 的生 存空 间 , 进而利 用 它们 的强势 文化来 影 响 第 三部 门文化 的培育 , 而第三 部 门文化 的落后 反过来 又 影 响第三部 门 的发 育 。
部 门的文 化 内涵 。第 三部 门文化 既秉 承传统 , 又不 断将传 统 文化升华 , 主要包 括 : 尚义 轻利 的价值 观 念 、 私奉 献 的 无 思想 意识 以及 以人 为本 的运 作理 念 等 。 改革 开 放 以来 , 中国经济持 续稳定 增长 , 社会 发展 却相 对滞 后 。经 济与 但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 , 也是
实 现社会 和谐 的文 化 源 泉 和精 神 动力 。无 论是 经 济 社 会 的协调 发展 、 与 自然 的和 谐 相处 , 人 还是 人 与 人 的 团结 和 睦 , 至人 自身 的心 理 和谐 , 离 不 开 和谐 文化 的支 撑 。 乃 都 没 有和谐 文化 , 没有 社 会 和谐 的 思想 根 基 , 就 不 可 能 就 也 有 建设 和谐社 会的 实践 追 求 。高 等 教育 的 和谐 发 展 同样 也离不 开和谐 文化 的支撑 。
社会 的非 协调发 展带来 了一 系列 的社会 矛盾 和问 题 , 这些
所谓 部门 文化 , 是指 三个 部 r 各 自所 具 有 的思 想 意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