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词汇构成的多元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氏孤儿》词汇构成的多元化研究
王祖霞
【摘要】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充满悲情,感人至深。
影片中人物语言深有特色,其使用的词汇多元化,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The movie of the Orphan of the Zhao's by the famous director Chen Kaige is filled with misery and affection.The language of characters in this movie enjoys its unique features.The usage of multiple vocabular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ulding personage's image and advancing the plot.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6)006
【总页数】3页(P62-64)
【关键词】赵氏孤儿;词汇;多元化
【作者】王祖霞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
《史记·赵世家》对程婴“救孤”一事有着详尽记载,其后,唐代诗人李白和宋末元初的文天祥分别在《登楼览古书怀》和《无锡》中写有“提携袴中儿,杵臼及程婴”与“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的诗句,提及该故事。
元代纪君祥据
此写下杂剧《赵氏孤儿》,多次被改编并搬上戏曲舞台,使该历史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近期由陈凯歌执导的同名电影《赵氏孤儿》又以崭新的面孔与观众见面了。
影片的“崭新”之处既表现在情节设计、视角选择、叙事节奏、场面营造等方面,也表现在人物动机的刻画、语言的架构上。
观众在沉浸于悲伤剧情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片中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词语的含义亦古亦今、句式多样化等,其中词汇构成的多元化是最显著的特点。
本文结合影片《赵氏孤儿》探讨人物语言词汇的多元化,以揭示其对塑造人物的形象以及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方面所起的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影片《赵氏孤儿》是以战国时期的故事为底稿的,因此,人物对白中出现一些古语词是理所当然,也让观众能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影片的意义。
列举如下几例:(一)原形原义
1.取
韩厥:我是奉命来取孩子的。
按:《说文解字》:“取,捕取也。
从又从耳。
”如《诗经·豳风·七月》:“取彼
狐狸,为公子裘。
”而在现代汉语中“取”有三个词义:“①拿到手里。
”“②得到;招致。
”“③采取;选取。
”(《现代汉语词典》)影片中“取”字表面上为是“拿、领”的意思,其实却暗含“捉拿、杀戮”等义,用的是古代的词义。
此前,屠岸贾的手下曾问:赵家的孩子杀不杀,屠岸贾没有回答,韩厥此时“奉”屠岸贾之命,来“取”婴儿之命,只一“取”字便将屠岸贾欲对赵氏家族斩尽杀绝,奸诈虚伪的本性暴露无遗,又通过“恶命”与“善命”的鲜明对比,给观众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辨明是非善恶的余地。
2.迎
屠岸贾:我去迎迎。
按:迎,本来指相逢,如《说文解字》:“迎,逢也。
从辵,卬声。
”后来指迎接。
如《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现代汉语中要表示“迎接”这
个意思时,需要和其他语素构成双音节词,如“欢迎”、“迎接”,或说成“迎一迎”。
影片中用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迎迎”,这是古语词的用法。
3.告
庄姬:不许告他父母是谁,也不许告他仇人是谁。
按:“告”指把话说给别人听。
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现代汉语中要表示“把话说给别人听”这个意思时要说成“告诉”,“告”成了构词语素。
影片中使用的是单音节动词“告”,这是古代的用法。
4.出征
晋灵公:自己是相国,儿子又要出征了,回来就是英雄……
赵盾:大将出征,你就没有一句正经话要嘱咐吗?
按:古代“出征”指出外作战。
如《易·离》:“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后外延扩大,可指外出参与考试、比赛之类竞争,并非真正的战争。
如老舍《正红旗下》:“直到除夕了,非买东西不可了,她才带着二姐一同出征。
”影片中数次出现的“出征”,均为外出征战,用的是古义。
(二)原形引申义
有些古语词从字面上看,与其原词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从意义上来看,已经不是原来的意义,实际上是近代才产生的引申义。
如:
5.好说
屠岸贾:好说,明天一早找干爹,干爹等着你。
按:“好说”本来指表示客气的套语,意谓对方所言过奖,自己不敢当。
该词源自于元范康《竹叶舟》:“仁兄今日虽然薄落,一朝运至时来,为师为相,做出那伊尹傅说的事业,又何难哉!(陈季卿云)好说,小生告回了。
”影片中意思是“行,可以”,表明说话人业已同意。
6.太平
程婴:你们太平了,我还得想办法把赵家的孩子救出来。
按:太平,本来指时世安宁和平。
该词虽源自于《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寧。
”但这里使用的已经不是原义,而是泛指危险的事情已经结束了。
如《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店主人见张客无事,偶语及此房内曾有妇人縊死,往往作怪,今番却太平了。
”
(三)所指相同,词形不同
影片《赵氏孤儿》的人物语言中出现了说的是同一人物,或者说的是同一种职业时,使用的称呼不一样。
仔细体会这些不同的称呼,我们就会发现其存在是有原因的,又是合理的。
如:
7.夫人/老婆
程婴:错,换赵朔赵将军。
我给他夫人把脉的时候亲耳听见的。
程婴:我怎么觉得夫人要生了呢。
屠岸贾的手下:你说该出征就出征吧,还非要把自己快要临产的老婆带出来,坐着马车,招摇过市的。
庄姬:你夫人肯定是想,你好歹也是个有名的大夫,做事情矜持一点总归是对的。
程婴:不成,老婆要生了,我得守着,生了请你喝。
按:“夫人”在古代有“诸侯之妻”、“古代命妇的封号”等意思,今天是“对自己及他人妻子的尊称。
”(《汉语大词典》1354页)如巴金《灭亡》第七章:“他
底身边坐着他底新婚夫人郑燕华。
”而“老婆”本来指“年老的妇女”,成为妻子的俗称则始见于宋代,如《错斩崔宁》:“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我在家中也嫁了一个小老公,早晚同赴京师也。
”后来“老婆”俗指妻子的用法一直沿用至今。
如元《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梁尚宾一肚气,正没出处,又被老婆诉说,一脚跌开房门,揪了老婆头发便打。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做买卖不着,只一时;
讨老婆不着,是一世。
”在以上例句中“老婆”均是平民之间称呼妻子的。
而影片中“夫人”出现了数次,除了用来称呼国君的姐姐庄姬之外,还用来指程婴的妻子,而且还是出自庄姬之口。
在赵氏孤儿故事发生的时代,称平民的妻子为“夫人”比较时尚,当然这也能很好地表明庄姬并没有把程婴当作下人来看待。
影片中两处提到“老婆”,一处是程婴称呼自己的妻子,另一处则是屠岸贾的手下称呼庄姬夫人。
因此,“老婆”的称呼在影片中出现是比较新的,尤其是用来指庄姬夫人,这个用法比较新。
8.先生
庄姬:你夫人肯定是想,你好歹也是个有名的大夫,做事情矜持一点总归是对的。
庄姬:大夫刚看过,还有几天才生呢。
程婴:我是程婴,是大夫。
庄姬:先生可以走了。
先生,你把药箱忘了。
程婴:宫里的郎中算不准日子,把我找去了。
按:“大夫”、“先生”、“郎中”在影片中均是用来称呼治病救人的医生的。
“郎中”、“大夫”是那时人们对医生的一般称呼,而“先生”本来也是古代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但今天该词语带有尊称的成分,所以庄姬夫人称程婴为“大夫”时话语比较客观,而在恳请程婴带走自己孩子的紧急关头,庄姬夫人脱口而出的“先生”一词,表达了她临死之前托孤给程婴时的重望,同时,此时的“先生”的称呼已经注入了现代的成分。
以上列举的词语中,古代汉语中的“告”、“迎”等词语在上古时期是独立的词,但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今天它们已经变成了不独立使用的语素,即成了复音词的构词语素,而影片中使用的却是单音节动词的用法,这是上古时期的用法。
而“取”、“出征”这些词形今天仍在使用,但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影片中使用的这些词语是在上古时期出现的词义。
“太平”、“好说”词形在古代就有了,而影
片中使用的词义却是近代产生的引申义。
“夫人”、“老婆”词形不同,所指含义古今不同,“先生”、“大夫”与“郎中”所指相同,只是人们赋予的感性色彩有差异,这些古词语的使用为《赵氏孤儿》这部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影片增加了历史色彩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更深的凝重感。
口语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语。
影片《赵氏孤儿》中也多处使用了近现代才出现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口语性很强。
兹举二例如下:
9.老百姓
韩厥:宫里的大臣杀来杀去,关你一个小老百姓什么事?
庄姬:忘了报仇,就过老百姓的日子。
程婴:勃儿我要带你走,去过老百姓的日子。
按:“百姓”一词在古代是对百官贵族的统称,战国以后是人民、民众的通称。
如《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老百姓”的“老”是词缀,“老百姓”用以指平民,含贬义。
始见于清代《曾国藩家书》:“乡间的谷子,贵到三千五百,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老百姓何以聊生?”这个词语很准确地表达程婴在韩厥心里
是个可揉可捏的平民,可就是这个“小老百姓”却拼命拯救赵家孤儿,甚至为此牺牲了妻儿,此举非但令韩厥不解,就连观众也十分费解。
而正是这个“费解”深深地吸引观众,也不断地推进情节发展。
10、偏方
看病的人(向程婴咨询):有什么偏方,给说一个。
程婴:什么偏方啊,生儿子也是命。
按:程婴把老年得子归功于命,而别人却认为身为医生的程婴肯定有什么秘密的方法,也就是“偏方”。
《汉语大词典》该词条的初始例证为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他记得不少的草药偏方,从地上挖巴挖巴就能治病,即省钱又省事。
”实际上清代就有用例,如王士禛《香祖笔记》:“黄生某,庐州人,游于吾郡,偶以偏
方疗疾,皆效。
”至于“偏方”表示“民间的土方子”义则是近代才出现,电影《赵氏孤儿》中使用的就是这个词义。
熟语是指一些现成的固定词组或句子。
它也能以其现有的形式表达固定的含义。
影片《赵氏孤儿》中出现了不少熟语,如成语、歇后语等,这些熟语大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成语是影片中用得最多的熟语。
如“远走高飞”、“招摇过市”、“嫁祸于人”、“天下无敌”、“水泄不通”、“丧心病狂”、“万无一失”、“前程远大”、“万不得已”、“旗开得胜”等,这些生动简洁而又形象鲜明的成语在丰富电影语言的同时,也给观众传达了丰富的信息。
兹举几例如下:
11.水泄不通
韩厥:赵朔将军的马车一进城,就被迎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一时到不了。
按:“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者被包围得非常严密。
这个成语形象地刻画出赵朔被人们包围得非常严实,导致无法及时来见晋灵公,说明当时赵家深受世人拥戴。
12.热锅上的蚂蚁
屠岸贾:那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按:“热锅上的蚂蚁”是歇后语“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的省略。
把处于困
境或企图逃出险境的人比喻成蚂蚁,生动而又幽默地表达了程婴找不到程勃时的心理状态,也让观众深深地体会程勃“想过一天没有你看的日子”的渴望。
除了以上几类词语外,电影《赵氏孤儿》中也出现了少数诸如“咱”、“咱家”、“哄”、“活路”等方言词语。
如:
13.哄
屠岸贾:你哄我,我的功劳他们早忘了。
程勃:不行,我得哄哄我爹去。
按:“哄”在《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卷三中有不少义项,其中“①哄骗。
”“②
用言语或行动引人高兴。
”这两个意思影片《赵氏孤儿》中都使用到,如以上两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影片《赵氏孤儿》在词语的选择上是下了工夫的,对语言的架构是成功的。
其语言生动而又凝重,简洁而又独特,不仅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使得人物形象都塑造得有血有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关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4]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