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籽浸液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蒜籽浸液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研究概况
作者:陈楚玉林田凤娟江奇黄丹杜景东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08期
【摘要】目的我们主要探讨大蒜籽浸液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我们随机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共20只,雌雄各半。

结果:有被大蒜籽浸泡过的,18只没有被日本血吸虫所侵害。

成功率90%,大蒜籽浸液可以有效地预防日本血吸虫。

【关键词】大蒜籽;日本血吸虫;尾蚴;小鼠
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即流行于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虫;流行于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虫以及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

在我国因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十三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流行,解放初期估计有患者千余万人。

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

解放后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流行情况得到基本控制。

但文革期间,由于预防工作中断,使血吸虫病又复流行和蔓延。

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仍很有必要。

日本血吸虫生长过程中唯有尾蚴能主动钻入人和动物皮肤或黏膜而导致感染,因此防止尾蚴侵入皮肤即可防止血吸虫感染。

使用涂肤防护剂是防止血吸虫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护剂已成为预防血吸虫感染的重要课题。

国内曾筛选研制了多种预防尾蚴感染的药物,均有良好的防护作用,但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点,不易被群众所接受。

为了适应实际预防工作需要,研发新的防尾蚴感染剂很有必要。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其提取物对多种细菌、霉菌、病毒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并对钉螺有杀灭作用。

我们已报道大蒜籽浸液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蒜籽浸液的有关作用,笔者对大蒜籽浸液涂抹皮肤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实验材料
1.大蒜购自长沙望城县干果蔬菜批发市场,大蒜籽250g,剥皮,脱氯清水洗净晾干,多功能食品粉碎机捣碎压汁即成大蒜籽液(简称蒜液)。

2.小鼠由长沙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

3.钉螺捡自湖北洞庭湖湖边。

实验方法及步骤
1. 杀灭尾蚴实验
实验当日从钉螺中释放血吸虫尾蚴。

实验组取大蒜籽浸液100μl滴加到载玻片上,每片加入活尾蚴100条左右,做5片/次,共做2次,解剖镜下观察记录杀灭尾蚴时间。

以解剖针触及尾蚴,不活动者判为死亡,至尾蚴全部死亡为杀灭尾蚴所用时间。

另设脱氯清水对照组,对照观察。

2. 动物感染实验
将雌雄共20只小鼠腹部剃毛(范围2cm -3cm),皮下注射10%水合氯醛0.1ml进行麻醉。

取大蒜籽浸液100μl于载玻片上,加入血吸虫尾蚴(40±5)条于其中,放置30min后固定于已麻醉的小鼠腹部,感染20min,40天后将小鼠解剖。

用灌注法与撕碎法收集虫体。

首先经上腔静脉灌注冲洗,解剖镜下计数其肝、肠静脉丛内的虫体数;灌洗结束,取下肝、肠,用小镊子将肝与肠系膜拉碎,检查、计数未冲出的虫体,计算感染率。

另设脱氯清水感染对照组。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大蒜籽浸液有较好的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作用且起效迅速。

已杀灭的血吸虫尾蚴对实验动物无感染性。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小鼠涂抹大蒜籽浸液可以有效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感染,为下一步研究大蒜籽浸液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金燕,刘桂洁.大蒜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0, 6(01)
[2] 顾银娜,黄蕴慧.大蒜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药理作用[N].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0, 22(04)
[3] 谢明吉,王万贤. 大蒜水浸液灭螺实验研究[N].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04)
[4] 严志春,胡建国,朱冬至.大蒜籽液浸杀灭螺实验[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 16(03)
[5] 黄琼瑶,彭飞,刘年猛.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 14(06)
[6] 郭维,郑绿茵,高艳春,范小林.杀灭血吸虫尾蚴药物的研究进展 [N].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8,7
[7] 杨蓬,段红颜,王策,孙金连,李成诚,王庆丽,沈祥志,王龙,董兴齐,杨毅梅.紫皮独蒜液对日本血吸虫尾蚴和钉螺的杀灭效果[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
[8] Gabriela, Meneses,Miriam, Berzunza,Ingeborg, Becker,Raúl J, Bobes,Gabriela, Rosas,Edda, Sciutto,Gladis, Fragoso . Taenia crassiceps cysticercosis: variations in its parasite growth permissiveness that encounter with local immune features in BALB/c substrains[J].Experimental parasitology,2009,123(4)
[9] Tongjit, Thanchomnang,Chairat, Tantrawatpan,Pewpan M, Intapan,Pusadee, Sri-Aroon,Yanin, Limpanont,Viraphong, Lulitanond,Penchom, Janwan,Oranuch,Sanpool,Somjintana, Tourtip,Wanchai, Maleewong . Pyrosequencing for rapi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and S. mekongi eggs and cercariae. . Experimental parasitology, 2013年 135卷第1期
[10] Wannaporn, Ittiprasert,Matty, Knight . Reversing the resistance phenotype of the Biomphalaria glabrata snail host Schistosoma mansoni infection by temperature modulation . PLoS pathogens, 2012年 8卷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