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文论文入情入境双向互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情入境双向互动
《该怎么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材的第七次口语交际训练。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围绕着“诚实”这个主题进行。

画面上讲的事在生活中经常发生,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做?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幅画面。

第二部分是两个要求“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评一评谁的做法好。

”这次口语交际要实现的目标是:(1)让学生能对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有一定的想法,并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意外事件,能比较哪种做法更好,并能说出一定的理由。

一、激趣导入,营造自主参与的交际氛围
1、出示几组声音。

教师准备几组儿童生活中熟悉的声音,比如动物的嘶叫、车辆的鸣笛。

出示第一组时,如听见小狗的汪汪声后,课件提示小狗在说话呢,然后播放一个正在对小朋友说话的淘气的卡通小狗。

第一个提示之后,第二个就可以让学生听声音来想像了。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根据有限的信息如何去想象,为后面的交际做好准备。

2、出示花瓶打碎的声音。

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孩子们会很容易的讲出各种各样的情节。

选择和画面吻合的情节,然后出示放大的画面,也可以做成动画,请一个学生以画面中的小孩的口吻讲述事情的经过,最后提出问题:他该怎么做?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类似的事情,通过孩子自己讲出事情的经过,能使他们迅速地进入情境,直奔交际主题。

同时引起更多的学生共鸣,都来关心这个话题,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二、自主评说,构造双向互动的交际平台
1、个人尝试练说。

出示画面,把自己当作画面中的人物,体验当时的心情,自己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并希望爸爸怎么做。

2、小组讨论互说。

按学习小组讨论如果你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做。

如果你说了实话,而爸爸非常生气,甚至要打你一顿,你怎么办呢?要求学生有不同意见要与别人商量,同时做到讲究文明礼貌,说的人举止要大方,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听的人要专心,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对说话困难的人要给予帮助,从而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与习惯。

3、小组汇报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小组的集体智慧,由各小组的代表汇报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陈述自己的意见,师生都可作适当的点评。

三、放飞想象,拓展走向生活的交际途径
“想象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

通过启发学生跳出画面,想象心中的故事结局是怎样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他们感受到口语交际的快乐。

1、想象生活。

很多孩子都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但是每个孩子的父母处理的方法并不相同,因而每个孩子的感受并不完全一样。

特别是有的家长简单、粗暴的方法会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一些伤害,导致他们不敢说实话。

但是他们仍然对父母有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正是想象中的生活。

孩子们把这种想象中的生活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不仅只是语言训练,更是心灵的呼声,实现口语交际走向生活的目标。

2、表演生活。

当孩子们已经有了期待中的故事结局后,可以分组表演。

体验故事中的人物心情,揣摩人物的语言、表情,让他们入情入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实现口语交际的生活化。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