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知与脑

合集下载

2第二章认知过程

2第二章认知过程

单选: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 单词只能在他头脑中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单选: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向学生讲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样。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感性记忆 C、整体记忆 D、程序性记忆
2、社会知觉
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
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特征,而 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如南方人比较精明,北方人比较豪爽。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的特征做
相似的判断。 如“一白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掩蔽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 臭。”这是感觉的( )现象。 A、疲劳 B、对比 C、融合 D、适应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 1、影响: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的感受
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感冒的人 味觉不灵敏。
2、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其他感觉系统的 机能来弥补,如盲人的“以耳代目”。
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 色给人以热烈、温暖;蓝色给人以安静;绿色给人以积极 向上的感觉。
单选: 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 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概念(选择、判断)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脑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

脑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

脑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脑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不仅仅是科学家,普通人也对于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认知功能的定义认知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认知和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感知、学习、记忆、思维、判断等方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认知功能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智力活动等方面。

因此,对于认知功能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神经学等学科的核心问题。

二、脑与认知功能脑是认知功能的核心,是人类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研究表明,认知功能是脑的各个区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不同区域的活动模式和程度,会影响到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学习能力、行为表现等方面。

三、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为了研究脑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科学家经过努力,成功开发了一系列脑成像技术。

脑成像技术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脑电图等。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了解人脑结构、功能和信息的传播。

四、脑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的认知功能与大脑的结构及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不同脑区的活动模式会影响不同认知功能的表现。

例如,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等区域的活动,可以影响个体的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颞叶皮层对于记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枕叶皮层对于视觉功能有着决定性作用等等。

此外,不同人群的脑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差异,这在研究认知发展、认知障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五、脑与认知功能的未来展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们对于脑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仍然会继续深入。

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各种高价值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将会不断涌现,也将极大地推进人类对于脑与认知功能之间关系的探索。

同时,人们还需要更好地整合现有数据,进一步诠释认知行为的发展和变化。

六、结语作为一种复杂而重要的智力行为,认知功能的研究一直吸引着广大科学家与人们的关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脑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索人脑的奥秘,推动认知科学的发展。

脑认知原理——脑与认知-概述

脑认知原理——脑与认知-概述

转换成
语言或行为
肌肉
反应
应用知识
加工、转换、记忆:对符号进行一系列操作 • 制作、删除符号 • 复制、调用符号

对符号或符号结构进行转换
信息加工过程
刺激 感官 加工为内部 概念和观念 记忆 获得知识 应用知识 转换成 语言或行为 肌肉 反应
获得知识: 外部刺激---- 概念、观念----- 记忆知识 应用知识: 调用知识---- 语言、行为---- 对外反应 认知过程(信息加工过程):获得知识 + 应用知识过程
4.认知系统是智能的IPS 智能系统具有6种功能: • • • • • • 输入符号 输出符号 储存符号 复制符号 (刺激) (反应) (记忆) (调出) 策略 现生成结果 计算机 输入 输出

建立符号结构 (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条件性迁移 (知识迁移)
计算机具有 输入、输出、数据库、策略 和实时生成结果功能,因而是智能系统。
人如何获取知识信息
(1)
认知心理学是一级学科《心理学》的 一个新的分支
《心理学》研究:人在他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 形成的 心理现象 和 心理活动 心理现象: 心理活动: 认知、意动、智力、情绪、人格等方面 知觉(注意)、记忆、理解、思维等
人如何存、取知识信息
(1)
认知心理学是一级学科《心理学》的 一个新的分支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用各种认知模型说明人的认知活动
各种认知模型 :
• • • • • 模式识别模型 记忆模型 语意网路模型 决策模型 信息加工模型 等
对认知模型的要求:
• 形象表现认知过程和结构 • 解释认知中的一些现象 • 预测新现象或验证理论 • 吸收或兼容相关成果
控制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脑与心理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脑与心理

1.2 中枢神经系统
2.脑干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它是深藏在大脑下面的一个奇特而复杂的 结构。延脑在脑的最下方,与脊髓相连,它支配着呼吸、心跳、吞咽、肠胃等 活动,被称为“生命中枢”。桥脑在延脑上方,是周围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信 息的必经之路,它调节和控制人的睡眠。中脑位于丘脑底部,小脑与桥脑之间。 从横切面看,中脑可以分为中央灰质、中脑四叠体和大脑脚三个部分。
网状系统分布在脑干各段的广大区域,它由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组成,主要包 括延髓的中央部位、桥脑的被盖、中脑部分。网状结构按功能划分为上行系统 和下行系统的两部分。
1.2 中枢神经系统
3.间脑
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丘脑是中继站,其后部有内、外侧膝状体,分别接受听神经和视神经传入的信
息。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除嗅觉外,均通过丘脑再传向大脑皮层, 从而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丘脑也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对控 制睡眠和觉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丘脑与机体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下丘脑可 以调节机体的情绪,控制机体的体温、摄食、饮水、内分泌等,是内脏活动的 调节中心。下丘脑、一部分丘脑和大脑内侧的一些皮质结构组成机体的边缘系 统,包括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等,与机体的记忆、动机、行为、情绪等有 关。
3.1 脑与认知
1.编码 编码是将外界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接受和处理的信息。在感受到的信息
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大脑真正获得,并进一步地加工处理。注意对外界信息的 获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注意对外界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便没有大脑的记忆。如果目标 和对象没有引起人脑的注意,听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信息将无法在 大脑中留下印象,也无法产生记忆,古人所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注意在记忆的编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脑认知原理――脑与认知概述PPT课件

脑认知原理――脑与认知概述PPT课件
脑认知原理
(Principles of Brain Cognition)
1
第一讲 概述
• 认知心理学是一级学科《心理学》一个分支 (定位)
•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内容 •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两大特点
(研究什么) (怎么研究)
•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及局限性 (对信息加工理论评价)
2
第一讲 概述
• 控制性加工 意识性认知活动 如读书
• 自动化加工 无意识认知活动 如读书时出现联想
21
2-2 认知结构 脑内(认知结构)表征形式,分为两类:
• 表述性知识 (意识) 概念(命题)、表象(图式)
命题由概念组成;图式(阅历)由表象组成
22
2-2 认知结构 脑内(认知结构)表征形式,分为两类:
• 表述性知识 (意识) 概念(命题)、表象(图式) • 程序性知识(无意识) 产生式规则( 环境—行为规则)
意动: 人的心理动作, 即可以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想听、想看、想摸)。区别行动:行为动作
5
(1) 认知心理学是一级学科《心理学》的 一个新的分支
《心理学》研究:人在他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 形成的 心理现象 和 心理活动
心理现象: 意动、认知、智力、情绪、人格等方面 心理活动: 知觉(注意)、记忆、理解、思维等
(每阶段有特定的加工处理)
17
2-1 认知过程
(阶段、特点)
认知过程中的几个特点: • 自下而上加工与自上而下加工 • 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 •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
18
2-1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信息加工)几个形式: • 自下而上加工与自上而下加工
• 自下而上加工 (资料驱动处理)
依赖

【保护大脑】第二章 大脑皮层的认知(1)

【保护大脑】第二章 大脑皮层的认知(1)

一、大脑皮层的作用简介哺乳动物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并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而进化。

作用新发展起来的大脑皮层在调节机能上起着主要作用;而皮层下各级脑部及脊髓虽也有发展,但在机能上已从属于大脑皮层。

高等动物一旦失去大脑皮层,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人类的大脑皮层更产生了新的飞跃,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主要含有锥体形细胞、梭形细胞和星形细胞(颗粒细胞)及神经纤维。

按细胞与纤维排列情况可分为多层,自皮层表面到髓质大致分为六层。

皮层的神经元之间联系十分广泛和复杂,在皮层的不同部位,各层的厚薄、各种神经细胞的分布和纤维的疏密都有差异。

根据皮层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可将皮层分为若干区。

机体的各种功能在皮层具有定位关系,如运动区、感觉区等。

但这仅是相对的,这些中枢也分散有类似的功能。

如中央前回(四区)主要管理全身骨胳肌运动,称运动区,但中央前回也接受部分的感觉冲动。

中央后回主管全身体躯感觉,但刺激该区也可产生少量运动。

皮层除一些特定功能的中枢外,人类皮层大部分区域称联合区。

临床实验证明,某一中枢的损伤,并不使人永久性完全丧失该中枢所管理的功能,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功能锻炼,常可由其他区域的代偿而使该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二、结构人类的大脑皮层平均厚度为2.5~3.0毫米,皮层表面高度扩展、卷曲,形成许多的沟和裂。

下凹的叫沟,凸出的叫回、如果把皮层剥离下来并全部展平,形成的灰色物质层有四张A4打印纸大小。

而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一张A4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大脑皮层上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约140亿个神经细胞,在这些神经细胞的周围还有1000多亿个胶质细胞。

大脑皮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的地方,是构成大脑两半球沟回的表层灰质。

人的大脑皮层分为6个层次。

根据各层神经元的成分和特征,以及机能上,可以分为许多区。

《脑与认知功能》课件

《脑与认知功能》课件
大脑被分为不同的叶和功能区,每个区域都负 责不同的认知功能。
神经网络
了解像技术
脑电图(EEG)
通过记录大脑的电活动, 我们可以揭示脑与认知功 能之间的关系。
磁共振成像(MRI)
MRI技术能够提供清晰的脑 结构图像,帮助研究脑的 功能和异常变化。
2 思维方式
不同思维方式对问题解决和决策-making造成的影响。
3 创造性思维
深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创新的心理机制。
注意力和意识
注意力的类型
分析注意力的不同类型、注意力失调和注意力训 练的方法。
意识与脑波
了解意识的定义,以及脑波在意识产生和变化中 的作用。
《脑与认知功能》PPT课 件
欢迎来到《脑与认知功能》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索脑的神秘世界 和人类认知的奇妙之处。
课程介绍
本节课将介绍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为您提供脑与认知功能的综合概览。
脑的生理构造
神经元与突触
神经元和突触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元,我们将 深入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脑叶和功能区
记忆和学习
1
感知
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包括视觉、
编码
2
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
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可存储和回忆
的记忆形式。
3
存储
将编码后的记忆信息储存在大脑中,
检索
4
以便日后回忆和使用。
从存储中提取信息,以用于学习和回 忆。
语言和思维
1 语言的起源
探讨语言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语言在思维中的重要作用。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
fMRI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大 脑的结构和功能,帮助我 们了解认知过程中的大脑 活动。

脑与认知功能

脑与认知功能

次级联合区
包括视联合区、听联合区、躯体感 觉联合区、运动前区和补充运动区 参与单一感觉或运动功能的较复杂 的加工,即对某种特异感觉对象的 特征的分析,感觉信息的特征的分 解;计划和编排运动程序和协调不 同身体部位。

高级联合区
包括前额叶皮质、边缘皮质及顶-颞
-枕皮质。 参与来自多个不同皮质区的信息的 更复杂的整合。
害; 社会及情感行为表现异常; 左45区受损— Broca失语.
脑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2)顶叶 精细触觉、本体感觉、运动觉的接收、加工、 整合。 视觉、触觉、听觉输入的识别。 运动顺序所需的视运动记忆痕迹或程序的储 存(运用); 人体姿势模式,身体各部位及其空间位臵; 语词的理解,语调解译,语词的强度与时序, 声音调制。
定性反应。
Luria把大脑分为3个区:
第一区:脑干和旧皮质
调节清
醒状况和对刺激的反应 第二区:颞叶、顶叶、枕叶 在 信息的分析、编码、储存中扮演关 键角色 第三区:额叶 与动机或意图、 计划的形成有关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由运动皮质、感觉皮质
和联合皮质组成。
运动皮质
初级运动区
运动前区
大脑联合皮层损害 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当初级中枢功能正常,而联合区损伤时, 出现失认、失用症状。
当损伤发生在初级中枢(各种感觉或运 动中枢)时会产生明确的定位症状即相 应的肢体或感觉功能障碍。

大脑联合皮层损害 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次级联合区损伤仅仅是使一种特异感觉类型 的信息加工系统受到损害,因此常引起单一 模式的缺陷或障碍;
辅助运动区
感觉皮质
视皮质(17)

认知觉醒第二章第一节个人感悟

认知觉醒第二章第一节个人感悟

认知觉醒第二章第一节个人感悟1. 认识自己,唤醒意识在这一节里,真的是让我觉得恍若大梦初醒,像个被打了鸡血的学生一样,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了一些“哦,原来是这样啊”的瞬间。

咱们常说“人要懂得自省”,可是有时候,咱们的内心深处就像一个被锁住的箱子,根本打不开。

看到书中提到的那种对自我的深刻反思,我就想,哎呀,这不就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忽视的部分吗?比如,每天都忙忙碌碌,却从来没认真想过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活着是为了什么,简直就是个“行尸走肉”的状态。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自己简直是个小傻瓜,居然对自己的生活如此麻木。

1.1 意识的觉醒说到意识的觉醒,我就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前几天,我和朋友一起去爬山,半路上,我一边喘气一边跟朋友聊,突然发现,原来我一直在追求的那些东西,比如升职加薪、买房买车,真的都只是别人给我设定的标准。

我心里一惊,觉得这就像在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中,拼命跑着,却根本不知道终点在哪。

那一瞬间,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念头:我的人生,我的选择,难道真的要跟着别人走吗?于是,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觉醒不在于外界的标准,而是要深刻理解自己心里的声音。

1.2 自我反思的重要性说到自我反思,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时候,我们就像走在迷雾中的小鹿,看似一切都在前进,但其实随时可能掉进沟里。

书里提到,要定期给自己放个假,去好好思考思考,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建议!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每周找个时间,静下来,泡杯茶,听听音乐,慢慢地回顾一下这一周的点点滴滴。

想想哪些事情让我开心,哪些让我烦恼,嘿,这样一来,似乎也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方向了。

2. 与世界的关系2.1 连接他人当我意识到自我的重要性时,接下来,自然也得考虑到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不是空话。

这一节中提到的,我们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周围的每个人都是我们成长的助力。

和朋友、同事之间的互动,都是我们反思和觉醒的契机。

就像我和朋友聊天时,虽然偶尔会有争论,但每次争论后,往往都能引发我对自己观点的重新审视。

脑的结构与认知

脑的结构与认知
16
顶叶体感区
17
18
19
20
21
What通路——Where通路
顶叶
V3
V5
MT V2
V1
V2 V4
颞下回
22
23
24
25
26
27
大脑联合皮层与认知
§1 大脑联合皮层的组织结构 §2 大脑联合皮层的工作原理 §3 大脑联合皮层的功能 §4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
28
Primary sensory cortex (sematosensory, visual, auditory……)
• The sequenc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s reversed in the motor system.
32
前额叶联合皮层
随着进化,动物前额叶联合皮层面积也相应地变得越来越大。 在人类,前额叶联合皮层占整个大脑皮层面积约29%。 33
34
小结
• 前额叶联合皮层参与注意力调控及反应抑 制;
40
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0只黑猩猩、5只倭黑猩猩和2只大猩猩 的脑部进行了扫描,结果表明与人类相似,所有这3个物种4的1 左半脑Brodmann 44区都比较大。
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和人类 语言有关的基因FOXP2
自然语言和手语都是定位的。
2. 语言在左半球的定位似乎与两半球间的解剖差异有 关。
Principle of Neural Science
神经元的分类
Neurons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otal number of neurites (axons and dendrites) that extend from the soma.

认知觉醒第二章简短总结

认知觉醒第二章简短总结

认知觉醒第二章简短总结
《认知觉醒》第二章主要讲述了人的思维方式、信仰与行为之间
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适应变化与发现自己的使命。

首先,我们的大脑是由两个互不相同的系统组成的,即直觉系统
和理性系统。

直觉系统是更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它既快速又自动化,
但经常会让我们陷入到错误的思维陷阱中。

理性系统则更为缓慢,但
它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和处理信息,因此更为可靠。

其次,我们的信仰与行为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认知学家认为,我们的信仰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而行为则又会反过来影响到我
们的信仰。

因此,我们必须慎重选择自己的信仰,并且要确保自己的
信仰与行为一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到一件重要的事情:生活是一场旅程,我们
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和寻找自己的使命。

只有在掌握自己的思维方式、信仰以及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在面临变化和挫折时,我们需要相信自己并坚定自己的信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生活的旅程中不断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人体司令部 1 感官、大脑与认知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人体司令部 1 感官、大脑与认知

我的判断

人体内有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神经等。
脑在我们的头部,藏在头 骨里。脑由大脑、小脑和 脑干等部分构成。
脊髓在我们的背部中央, 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
从脑和脊髓发出很多条神经,遍布全身各处。
物体 刺激 感觉器官 神经传递 大脑
感知物体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 各种感官受到物体的刺激后,会产生不 同的感觉信号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 大脑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判 断,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知。
蒙眼识钱
钱币流通过程中一般沾 染大量细菌、病毒,接 触钱币之后要及时洗手。蒙眼Βιβλιοθήκη 钱脑 脊髓 神经大脑
大脑 脊髓 神经
感觉
小脑
脑干 神经
大脑
随堂训练
随堂训练
随堂训练
随堂训练
随堂训练
第二单元 人体司令部
1. 感官、大脑与认知
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感觉器官,简称“感官”。 感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样本1
样本2

叶片有复杂的叶脉,花 叶脉简单,花瓣纹理不明
瓣有细密的平行纹理……
显……

弯折花瓣没有声音 弯折花瓣有轻微的“啪啪”声

淡淡的花香
没有香味
皮肤
……

北师大认知心理学-第二讲 脑与认知

北师大认知心理学-第二讲 脑与认知
TES : 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5.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
4.韦达技术(wada)
在大脑一侧的动脉注射麻醉剂,暂时抑制 或麻痹一侧大脑,考察由此带来的认知功 能上的变化。
MEG
EEG/ERP数据
偶极子定位(与 MR/CT图像融合)
6. PET & fMRI。
Smith et al:1996
前扣带回 前运动区
顶叶 颞下区
言语记忆
前额叶 前运动区
顶叶 枕叶
空间记忆
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
(Gazzaniga 1995)
由欧洲科学和技术预测和评价(FAST)委员会 建议出版《认知神经科学专集》 (1987-1988) 是第一部认知神经科学的著作。改书于1991年 出版,是《认知科学》系列丛书(五本)之一。
1. 临床观察法
探讨脑损伤与 认知功能缺失 的关系
Broca区的发现
2.对皮层组织的直接刺激
z 做外科手术前,直接对脑的某些特定部位 进行刺激
3. TMS和TES
发出磁脉冲或电脉冲,暂时抑制或麻痹大 脑特定区域的功能,考察由此带来的认知 上的变化。
TM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第二讲 脑与认知
主要内容
z 认知的神经基础:脑 z 认知神经科学简介
第一节 认知的神经基础:脑
关键词:
z 神经元、 突触、神经递质 z 脑的结构及功能 z 脑发育、可塑性
一、认知的神经基础:脑
神经元
1. 数量巨大(约1000亿个,相当于银河 系恒星的数量)
2. 种类繁多(有1000种不同类型的神经 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知与脑
突触前兴奋的神经冲动不能跳过突触间隙直 接传向突触后成分,大多数要通过化学传递机制, 才能完成信息传递过程。
突触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轴突-胞体式、轴 突-树突式和轴突-轴突式,根据功能不同分为 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
脑结构和细胞构筑的复杂性是脑生理功能 复杂性、精细性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认知与脑
第二章认知与脑
脑的第二章冠认知状与脑 切面
大脑半球右外侧第面二章观认知,与脑示主要沟回与叶
大脑半球右内侧面第,二章示认知内与脑侧面皮层与边缘叶
第二章认知与脑
前额叶的联络区皮层和颞、顶、枕叶的 联络区皮层调节着复杂的知觉、言语、思维情 感过程和个性。
第二章认知与脑
左半球 外侧面
右半球 内侧面
(asymmetry)是指一些功能主要由一侧大 脑半球所控制。
• 如果某一大脑半球在某一功能的控制上超 过另一半球,则称为优势半球。
第二章认知与脑
一侧化研究的简史
•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 若公元前460-前 377)观察发现对一侧大脑的损伤导致了对侧 身体的轻偏瘫。而且,右侧身体的偏瘫经 常跟语言功能损伤相关联。
第二章认知与脑
二 大脑解剖结构
(一)神经解剖学知识 中枢(6部脑):大脑(两半球)、间脑、 中脑、脑桥、延脑、小脑。
外周神经系统: 12对脑神经、31对脊 神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 交感与副交感
第二章认知与脑
第二章认知与脑
第二章认知与脑
第二章认知与脑
脑右内侧面,示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延脑、小脑等结构。
小脑位于脑桥和延脑的背侧,其结构与大 脑相似,外层是灰质,内层是白质,在白质的 深部有4对核团,运动。
第二章认知与脑
(豆状核)
第二章认知与脑
第三节 大脑功能的一侧化
• 大脑功能一侧化(lateralization)或不对称
• 脑结构解剖
从宏观或微观结构上比较脑结构的差异,为心理功 能差异提供神经基础。
• 脑功能成像研究
PET、f MRI、ERP等技术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 辨率,可以直接观察心理过程的脑活动机制,比较大脑半 球的激活水平,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第二章认知与脑
半球功能不对称的基本证据
• 添加图片p64
第二章认知与脑
第二章认知与脑
外侧裂
枕前切迹
第二章认知与脑
脑的右侧面观,示大脑半球和小脑
第二章认知与脑
脑第的二章底认知面与脑观
脑和脊髓的组织学术语:
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束、古皮质和 新皮质。
大脑皮层的分区:
额叶(躯体运动)、顶叶(躯体感觉)、颞 叶(听觉)、枕叶(视觉)、岛叶、
边缘叶(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海 马,及附近的一些皮层下结构:丘脑前核、乳头 体、中脑被盖等共同组成边缘系统)是内脏活动 以及情绪、记忆的调节中枢。
• Franz Joseph Gall (1757–1828)推测不同 的认知器官(模块)点状分布在不同的半 球。而且,他准确地描述了一例由于左前 额叶损伤导致的限制的遗忘性失语症。
第二章认知与脑
• 但是,直到1865年人们还并没有放弃大脑半球功 能对称的观念,因为直观上,两个组织形态相似 的半球,很难让人接受功能不对称的观点。
对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和研究,比较不同脑区损伤对心 理功能的影响。
• 割裂脑研究
对由于手术需要,将胼胝体割断的病人进行研究。分 别给单侧半球呈现刺激,比较特定心理功能的差异。
• 半视野速示技术
根据对侧投射的原则,快速在偏侧视野呈现刺激以确 保刺激首先到达单侧半球,比较心理功能的差异。
第二章认知与脑
半球功能一侧化的研究方法(Ⅱ)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其他的神经均 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 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控制人的全部行为
第二章认知与脑
一 神经元
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突触 是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活动关系的结构。
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框架,对神 经元起营养作用。
突触包括突触前神经末梢终扣、 突触后膜 和两者之间约20-50纳米的突触间隙。
中脑、脑桥和延脑合称为脑干,腹侧是脊髓 和大脑之间的上下行纤维束,最大的是锥体束, 背侧为上下排列的12对脑神经核。
第二章认知与脑
中脑的背侧有4个凸起,称四叠体,分别 对视听信息进行加工。脑干的背腹之间称被盖, 由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和散在纤维中的许多大 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神经细胞组成,即脑干网 状结构,其上下行纤维弥散投射,调节脑结构 的兴奋性水平。
• Broca(1861)根据自己和别人的观察指出,左半球 额叶受损的病人不能说话,而右半球相应的脑区 受损却并不影响说话能力;且很少有言语功能障 碍的患者是由于右半球损伤引起的。
• Broca的研究首次证明了大脑半球功能可能存在不 对称性。
第二章认知与脑
半球功能一侧化的研究方法(Ⅰ)
• 临床观察
第二章认知与脑
大脑皮层的Brodmann分区
功能系统
Brodmann脑区
视觉
一级脑区
17
二级脑区
18,19,20,21,37
听觉
一级脑区
41
二级脑区
22,42
躯体感觉
一级脑区
1,2,3
二级脑区
5,7
第二章认知与脑
视、听、躯体三级(联络)区 7,22,37,39,40
功能系统
Brodmann脑区
运动
第二章 脑与认知
第二章认知与脑
•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网络 • 第二节 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 第三节 大脑功能偏侧化
第二章认知与脑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网络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和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一级区

二级区

眼动区

言语运动区(布洛卡区)
44
三级运动区
9,10,11,45,46,47
前部扣带回
24,25,32
第二章认知与脑
基底神经节(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和 杏仁核)是程序性运动和学习的调节中枢。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组 成。丘脑是皮质下的感觉中枢;下丘脑是神经 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上丘脑参与嗅 觉和激素的调节活动;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的组 成部分,调节肌紧张。
相对一致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