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成就灵动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对话成就灵动课堂
作者:何少君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9年第1期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语文课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模式,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难觅影踪,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开放式课堂,开始重视课堂的动态性生成,在这样的模式下,很多老师淡
化备课,而注重课堂的现场发挥,课堂上以师生对话为主,重点转到学生身上,课堂出现一种
网状。

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网撒下去收不回来的杂乱无章、对话失当的情况,这样一来,感觉就
有违课改的初衷了,那么,我们该如何“现场运作”生成,“催生”高效的师生对话?我认为
要把握好下面几点:?
(一)精心设计问题
1.问题必须服务于本课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师生对话,但师生对话不是笼统意义上的对话,而
是有特定任务的、服从于一定的话题,师生对话的“话题”则是一定的教学内容。

如果教师设
计问题的目的不十分明确,就会导致课堂上的提问凌乱而没有层次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
先是要确定目标。

本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个导向一定要明确,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
目标我认为是首先要考虑的。

围绕目标再设计一些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2.问题要有较高思维价值
同一件事,从某个角度问,可能平淡无奇,学生兴趣不大,但换一种角度,思维价值高了,学生的反应也就大不一样。

因此问题一提出,学生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可见,只有提出有价
值有意义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思考,教学也才能见深度。

3.问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提问不在多而在精,提问既要有增智性又要有逻辑性。

要先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问题,再紧扣这个“主问题”提几个相关的“子问题”,让几个问题形成一个“问题系列”,
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逐层深入地推动教学,完成阅读任务。

4.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即要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联系的时候,
问题就显得偏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
基本都能解答;课堂提问还得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思维空间。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一些
难度适宜并具有新颖、有趣、有价值的问题,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思考。

要指出的是:设计以上问题,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
行交流,让学生获得发展。

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

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

观点的不同正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有对话的必要与可能。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

(二)善导巧拨?“催生”高效的师生对话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是一篇流动着诗意的美的散文。

除了精心设计问题,成功地设计
好课堂的导入语、点拨语、过渡语、小结语,也可使整堂课的师生对话脉络清晰,层层深入。

1.导入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语文教学亦是如此。

导入语就是导入新课的语言,它是教
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洁生动,有启发性、鼓动性、
概括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以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
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2.点拨语
个人认为点拨语是课堂语言中最经典的部分,它往往需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体现了老师
的综合素质。

诱导性是点拨语的基本要求,所谓“点”就是指点。

对学生的思路教师要善于诱导,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所谓“拨”就是拨正。

拨正学生认识中的错误,把错误引导到
正确上来。

点和拨都应该中肯,把话讲到点子上。

同时不要把话讲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
余地,这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点拨语要简明精当,富有鼓动性,激发学生探
索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牲。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对学生有更多的关注、更细的观察、更好的倾听。

只有这样,
才会了解他们思维的来龙去脉,才能找到知识重难点和学生兴趣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捕捉到他
们忽现的创造灵感,才有可能给予他们最客观、最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最富有启发性的点拨。


外还要把握好引发师生对话的时机: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引发对话,挖深挖透知识点;在疑惑模
糊时引发对话,去伪存真,明晰认识;在规律形成时对话,取长补短,引导概括;在易混淆的
问题和概念上对话,明确内涵,区分外延;在问题开放处对话,活跃思维,拓展思路。

3.过渡语
一堂课中合理地、巧妙地运用课堂过渡语,对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会
起到有益的作用。

因为,课堂过渡语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引路语,提示和引导学生从一个方面的
学习,顺利地通向下一个方面的学习;又是粘连语,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成一个整体,给
学生以层次感、系统感。

文章有了启承转合,才能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作为一堂优质量的课,也要凭借教师启承转合的功夫,才能使教学的全过程机理严谨,统体皆活。

4.小结语
小结语指讲完一部分内容或课堂结束时所说的话,又称课堂教学结尾语。

好的小结语会给
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凝聚着知识的精华,应该以精取胜,言简意赅,切中要点,给学生以
深刻的启迪和隽永的回味,使学生更牢固、更深入、更全面、更有系统地掌握知识。

有经验的
教师,能随下课铃声给学生留下回味无穷、印象深刻的小结语,这就是一种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精心找好对话话题,成功地使用课堂导入语、点拨语、过渡语、小结语,使语文
教学过程浑然天成,建立有效课堂就不再是空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