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运城市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选项
选项物质方法
A CaO粉末(CaCO3) 加入过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B CuSO4溶液(H2SO4) 加入过量CuO粉末,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NaOH溶液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a(OH)2]
D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2.下列图示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量空气中氧气质量
B.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C.检验铵态氮肥
D.区分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溶液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能在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的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4.归纳是认识物质性质和其内在联系的一种方法,下列对物质性质归纳正确的是()A.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B.碳酸盐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金属单质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D.碱和盐都能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5.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高温
N2↑+Cl2↑+2O2↑+4X.则
X的化学式是()
A.H2B.H2O C.H2O2D.HCl
6.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

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
7.抗癌新药“西达本胺”(C22H19FN4O2) 已全球上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达本胺中碳元素含量最高
B.西达本胺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西达本胺中C、H、F、N、O元素的质量比为22:19:1:4:2
8.下列可回收利用的废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废报纸B.易拉罐C.用过的保鲜膜D.碎陶瓷片
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溶液能导电也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10.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无磷洗涤剂的推广使用,能有效减小水体污染
B.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C.炒菜时加入适量的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
D.生活中可用食醋除去铁锈
11.海带中富含碘元素,可利用反应2NaI+Cl2===2NaCl+I2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

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复分解反应D.分解反应
1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①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丰富的黄酮素。

黄酮素的化学式为C15H10O2,该物质由⑺种元素组成,
0.1mol C15H10O2分子中约含⑻个氢原子,含⑼g氧元素。

②二氧化硫、铝和氦气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⑽(填化学符号)。

③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示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⑾(填图中字母)。

在反应中,生成C和D 的物质的量比为⑿。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________℃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溶质质量分数不改变的是_________(选填“甲”、“乙”
或“丙”)物质的溶液,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3)30℃时,将80g甲物质(甲物质不含结晶水)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的是甲物质的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温度升至5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15.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认真分析下列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1)乙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填“M”或“N”)。

(2)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5
B 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质量相等
C 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时,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小于乙
16.橄榄油营养丰富、滋润度高,在餐饮、美容及制皂领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1)橄榄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

(2)工厂可用活性炭对初榨橄榄油进行脱色处理,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性。

(3)用橄榄油制成的肥皂在洗涤油污的过程中起_____作用。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基本实验与原理分析:
I.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选用装置①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能用装置③收集的气体具有____________性质。

II.现有固体混合物(硝酸钾、少量氯化钠、泥沙),利用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把硝酸钾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步骤为:①_____________;②趁热过滤;③冷却结晶;④再过滤;⑤洗涤晶体;⑥干燥晶体;
(2)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_____;
(3)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洗涤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的性质实验:
甲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Ca(OH)2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将25克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放入烧杯中,恰好与100克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8.8克二氧化碳。

试计算:(1)原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A错误;
B、CuO能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B正确;
C、Ca(OH)2能与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故C错误;
D、Fe和Fe2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B
【解析】
A、选项图中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的装置,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质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水都能跟二氧化碳反应,当向左瓶倒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时,由于氢氧化钠溶液由水和氢氧化钠组成,两者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二氧化碳消耗较多,左瓶变瘪程度较大,当向右瓶倒入20mL水,因为,只有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消耗较少,右瓶变瘪程度较小,可以达到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目的,故符合题意;
C、检验铵态氮肥实际上就是检验生成气体氨气,氨气与水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以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此,
试管口应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区分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溶液不能用碳酸,因为碳酸不稳定,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氯化钠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现象不明显,因此,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解析】
A、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与金属反应,故不能作为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空气中含量较多,故可以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正确;
C、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故错误;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故错误。

故选B。

4、B
【解析】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能与可溶性碱反应,但一氧化碳、水等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不反应,故错误。

B.所有碳酸盐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错误。

D.碱和盐反应需要一定条件,碱和盐都要可溶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2,H:8,Cl:2,O:8,反应后N:2,H:0,Cl:2,O:4,X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B。

6、B
【解析】
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
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
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关;
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

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

故选B。

7、A
【解析】
A.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2):19:(14×4):(16×2)=264:22:19:56: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西达本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2+1×19+19+14×4+16×2=390,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D.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2):19:(14×4):(16×2)=264:22:19:56:32,故错误。

故选:A。

8、C
【解析】
A、废报纸是用植物的秸秆经过一系列工艺制成的,不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B、易拉罐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用过的保鲜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D、碎陶瓷片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9、A
【解析】
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正确;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钠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故选项不正确;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也可以是分解反应,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不正确;
D、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不正确。

10、B
【解析】
A、无磷洗涤剂的推广使用,能有效减小水体污染,正确;
B、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不利于人体健康,错误;
C、炒菜时加入适量的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正确;
D、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生活中可用食醋除去铁锈,正确;
故选:B。

11、B
【解析】利用反应2NaI+Cl2=2NaCl+I2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

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12、B
【解析】
A、合金比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故留下痕迹的是铜,故错误;
B、高锰酸钾加热可生成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锰不能,故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而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试管外壁有水珠出现,故错误;
D、溶液的pH的大小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浓度有关,通过测量pH不能确定溶液是稀硫酸还是稀盐酸,故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7)3
(8)6.02×1023
(9)3.2
(10)SO2
(11)A B C
(12)2∶1
【解析】
试题分析:①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丰富的黄酮素。

黄酮素的化学式为C15H10O2,根据其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由3种元素组成,0.1mol C15H10O2分子中约含0.1mol×6.02×1023个/mol×10=6.02×102个氢原子,含0.1mol
×32g/mol=3.2g氧元素。

②二氧化硫、铝和氦气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SO2铝和氦气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ABC均属于氧化物;在反应中,生成物C为二氧化碳和D物质为氮气,故物质的量比为2:1.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微粒个数的计算
14、10 丙甲=乙>丙饱和37.5%
【解析】
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由图像可知P点表示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像可知甲、乙、丙中当温度降低时只有丙的溶解度变大,但溶质并不会增多,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将
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溶质质量分数不改变的是丙物质的溶液,50℃丙的溶解度最小,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也最小,降温到10℃时,甲、乙溶解度相同,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故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3)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30℃时,将80g甲物质(甲物质不含结晶水)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的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50℃时其溶解度为60g,则此时溶液质量为160g,溶质质量为60g,故将温度升至5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5、N 不饱和130 BD
【解析】
(1)t2℃时,加入20g的乙固体物质不能全部溶解,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0g,所以乙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N;
(2)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00g+15g+15g=130g;
(3)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0g:120g=1:6,故A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质量相等,故B 正确;
C、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甲物质t1℃时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t2℃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小于乙,故D正确。

故答案为:(1)N;
(2)不饱和;130;
(3)B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6、油脂吸附;乳化
【解析】(1)根据橄榄油中富含油脂解答;(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3)根据肥皂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1)橄榄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油脂;(2)工厂可用活性炭对初榨橄榄油进行脱色处理,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3)用橄榄油制成的肥皂在洗涤油污的过程中起乳化作用。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锥形瓶2KMnO4Δ
K2MnO4+MnO2+O2↑②④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熄灭,则满不易溶
于水加热溶解漏斗防止硝酸钾析出,被过滤出来除去硝酸钾表面残留的氯化钠杂质
【解析】
I(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装置①是固-固加热型装置,且试管口有棉花,故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
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Δ
K2MnO4+MnO2+O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属于固-液不
加热型装置,故发生装置选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故收集装置选④,故组合装置为②④。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熄灭,则满。

装置③是排水法收集装置,能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II. (1)运用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降低温度就可大量的结晶析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低温度不会结晶析出,所以先得到高温下的二者的混合溶液,趁热过滤将泥沙过滤除去,然后降温硝酸钾大量结晶析出,氯化钠不析出,再过滤得到硝酸钾晶体。

洗涤干燥晶体即可得硝酸钾。

故填:加热溶解。

(2)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填:漏斗。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降低会析出,因此要趁热过滤,只除去泥沙。

故填:防止硝酸钾析出,被过滤出来。

(4)得到的硝酸钾晶体表面混有少量氯化钠,要通过洗涤除去。

故填:除去硝酸钾表面残留的氯化钠杂质。

18、试管内液面上升,同时试管内液体变成红色CO2+H2O=H2CO3CO2与Ca(OH)2溶液反应,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则有空气进入气球,气球胀大
【解析】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试管内压强减小;
(2)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后,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

【详解】
(1)将收集满的CO2气体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时,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试管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压强随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试管中的液体上升,形成一段液柱;(2)NaOH溶液滴入烧瓶中时,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烧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压强随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球中,气球膨胀。

故答案为:(1)①试管内液面上升,同时试管内液体变成红色;②CO2+H2O═H2CO3;
(2)CO2与Ca(OH)2溶液反应,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则有空气进入气球,气球胀大。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1)80% (2)14.6%
【解析】
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碳酸钙的质量和HCl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

【详解】
解: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3222 CaCO+2HCl=CaCl+H O+CO
1007344
x y8.8g
1007344
==
x y8.8g
解得: x = 20g ,y=14.6g
则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 g /25 g×100% =80%
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g/100g ×100% =14.6%。

答:(1)原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2)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