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积累运用和诗歌鉴赏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海⾼三语⽂⼀模汇编.积累运⽤和诗歌鉴赏汇编
2017年徐汇区⾼三⼀模语⽂试题
⼀积累应⽤ 10分
1. 填空题。
(5分)
(1)宋词有借助意象写秋的,如柳永《⾬霖铃》⾸句“”,李清照《声声慢》下阕⾸句“”;有直接写秋的,如⾟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开篇句“”。
(3分)
(2)不少成语出⾃经典作品,如“豁然开朗”出⾃《》,“”源⾃《秋⽔》中河伯⾃省被有学问的⼈耻笑。
(2分)
2.选择题。
(5分)
(1)你乘游轮“夜游浦江”时想⽤诗句描述所见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下列最贴切的⼀项是()。
(1分)
A.灯⽕万家城四畔,星河⼀道⽔中央。
B. 旌旗环⽔次,⾈楫泛中流。
C. 河流宛转绕芳甸,⽉照花林皆似霰。
D. 星垂平野阔,⽉涌⼤江流。
(2)电影《刮痧》讲述了⼀个发⽣在美国的故事。
中国⼈许⼤同的⼉⼦丹尼斯发烧,家⼈⽤中医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
法庭上,⾯对控⽅律师嘲讽似的提问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读”,许⼤同感到百⼝莫辩。
①填⼊上⾯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项是()。
(2分)
A. 虽然孩⼦病好了但许⼤同被指控。
B. 因为此事许⼤同被指控虐待了孩⼦。
C. 这成了许⼤同虐待孩⼦的证据被指控。
D. 许⼤同因为虐待孩⼦被指控。
②下列为控⽅律师设计了提问,最贴切情境的⼀项是()(2分)
A. 许先⽣,刮痧疗法怎么没能治好中国那些东亚病夫?
B. 许先⽣,难道丹尼斯背上的印痕是你爱孩⼦的吻印吗?
C. 许先⽣,你说“经脉⽳位”能治病,能解释⼀下吗?
D. 许先⽣,你就是靠这种野蛮治病⽅法活到今天的吗?
⼀、积累应⽤ 10分
(1)(3分)寒蝉凄切满地黄花堆积楚天千⾥清秋
(2分)桃花源记贻笑⼤⽅
2(1)(1分)A (2)①(2分)B ②(2分)B
(三)阅读下⾯的作品,完成12—14题。
(8分)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唐)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占路⽆⾏客,寒⼭独见君.
野桥经⾬断,涧⽔向⽥分.
不为怜同病,何⼈到⽩云③?
【注】①皇甫侍御,即皇甫曾。
时贬为舒州司马。
②刘长卿,时因得罪观察使,贬
为睦州司马。
③⽩云:代指刘长卿居处。
12.在内容上写标题直接照应的⼀项是()(1分)
A.⾸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13.对本诗景物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荒村”句写诗⼈居处荒凉,⼣阳返照之下显得更加凄清。
B.“落叶”句描绘出黄叶翻飞的景象,衬托诗⼈⼼境的悲凉。
C.“野桥’联写出⾬⼤桥断、⼭路难⾏,巧妙地暗合了标题。
D.“何⼈”句以“⽩云”代诗⼈居所,⼜隐喻友⼈志⾏⾼洁。
14.皇甫曾写唱和诗云“沧州⾃有趣,不便哭途穷。
”辨析刘诗和皇甫诗表达情感的不同。
(4分)
(三)(8分)
12 (1分)B
13(3分)D
14(4分)答案⽰例:刘诗表达了友⼈不辞⾟苦来访的惊喜与感激,“独”字写出了⾝处荒凉之境的孤寂与失意,尾联抒发与朋友惺惺相惜的感慨;皇甫诗劝慰朋友要乐享⼭⽔之趣。
评分说明:刘诗情感分析3分皇甫诗情感分析1分
2017年奉贤区⾼三⼀模语⽂试题
⼀积累应⽤(10分)
⼀、积累运⽤(10分)
1.填空。
(5分)(每空1分)
(1),⽉是故乡明。
(唐?杜甫《⽉夜忆舍弟》)
(2)⼣阳下,,两三航未曾着岸。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3)《登⾦陵凤凰台》中,李⽩感伤皇帝被奸⾂蒙蔽的两句诗是:“,。
2.选出没有语病的⼀句:()(2分)
A.在通往机场的⼤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数万名欢送的⼈群。
B.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了⼀个深刻的道理。
C.多年⽼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洪⽔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援灾区。
3.王教授书斋落成,同事⽼李要送⼀联诗句给他,以下最合适的是:()(3分)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逢君。
1.(5分)(1)露从今夜⽩(2)酒旆闲;远浦帆归(3)总为浮云能蔽⽇,长安不见使⼈愁
2.(2分)D
3.(3分)C
(四)阅读下⾯的诗歌,完成14—16题。
(8分)
【中吕】满庭芳·渔⽗词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屏。
⼏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②。
卧御榻弯的腿痛,坐⽺⽪③惯得⾝轻。
风初定,丝纶④慢整,牵动⼀潭星。
【注】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
②沧溟:指江海。
③坐⽺⽪:意为隐居江湖。
④丝纶:指垂钓的丝线。
14.“中吕”是这⾸诗歌的()。
(1分)
A.曲牌
B.词牌
C.宫调
D.套数
15.分析诗歌画线部分的作⽤。
(3分)
16.诗歌中⼈物的个性特点及表现⼿法都颇具有⽭盾性,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4分)
14.(1分)C
15.(3分)多⽤⽐喻,以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彩鲜明,相映成趣,营造了清朗明丽的意境,讴歌⼭⽔的美丽,为后⽂写弃官归隐作了铺垫。
16.(4分)诗歌塑造了秋天江边垂钓的渔⽗形象,既表现了渔⽗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流连⼭⽔的闲适之意,⼜不期然地表现了隐逸者避世⽽⼜寂寞的内⼼⽭盾,体现了雅俗兼⾄的艺术特⾊。
2017年⾦⼭区⾼三语⽂⼀模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016年12⽉
第⼀部分积累运⽤(10分)
⼀、积累(7分)
1.(1)多情⾃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2.(1)杜甫的《⽉夜》诗中与“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这种从对⾯⼊笔,曲折地表达情感的⼿法相似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购中,“草”字通常可以理解为长势很凶猛的购买欲。
⽽⽹络语⾔“拔草”意指把⼼痒痒的购买欲给“拔”除了。
很多吟咏⼩草的古诗可以形成有趣类⽐,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购买欲也是随季节变迁,每到换季时节总会悄然萌⽣:“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真切地呈现了购物欲总是挥之不去,不管别⼈劝阻还是⾃我放弃,隔⼏天⼜会浮上⼼头的情形。
将以下诗句依次填⼊上⽂空⽩处,正确的⼀项是()
A.离离原上草,⼀岁⼀枯荣/天涯何处⽆芳草,墙⾥秋千墙外道/野⽕烧不尽,春风吹⼜⽣
B.离离原上草,⼀岁⼀枯荣/野⽕烧不尽,春风吹⼜⽣/天涯何处⽆芳草,墙⾥秋千墙外道
C.野⽕烧不尽,春风吹⼜⽣/天涯何处⽆芳草,墙⾥秋千墙外道/离离原上草,⼀岁⼀枯荣
D.天涯何处⽆芳草,墙⾥秋千墙外道/离离原上草,⼀岁⼀枯荣/野⽕烧不尽,春风吹⼜⽣
⼆、应⽤(3分)
4.在下⾯的情景中,最合乎情理的表述是()
⼩红利⽤暑假到⼀家公司打⼯,她拿着⼈⽣第⼀笔⼯作获得的酬劳,回家激动⼜兴奋⾃豪地说:
A.爸爸,周末我跟你去看电影。
B.我带你去看电影,就这个周末,爸爸。
C.爸爸,周末我带你去看电影。
D.我们⼀起去看电影,就这个周末,爸爸。
第⼀部分积累运⽤(10分)
⼀、(7分)
1.(2分)(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霖铃》)(1分)(2)位卑则⾜羞
2.(1分)今夜鄜州⽉,闺中只独看。
3.(3分)(A)⼆、(3分)4.(B)
三、阅读下⾯的诗,完成第15-17题(8分)
⾼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朝代】宋代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归船。
能⼏番游,看花⼜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
万绿西泠,⼀抹荒烟。
当年燕⼦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
15.(1分)从字数上看,这⾸词是⼝⼝
16.(2分)对这⾸词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词的上⽚开头⼀句先以景起,⽤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的良⾠美景。
、
B.“抹”字写⾜了⼀望⽆际的荒凉之景,今昔对⽐的亡国之情于此淋漓出焉。
C.下⽚起笔以“燕⼦”为转接之物,化⽤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但表达的情感⼤相径庭。
D.整⾸词写春天的景⾊和西湖的荒凉是实写,⽽写内⼼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17.(5分)赏析作品中两处问句在推动词⼈情感发展中的各⾃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15.(1分)长调16.(3分)(C)
17.(4分)(每个问句各2分,1分内容,1分作⽤)
“能⼏番游?看花⼜是明年。
”原来这样的良⾠美景,却已是接近尾声了,再能游览⼏番?就要等到明年此时才能重睹芳春!⼀种惜春之情油然⽽⽣。
(1分内容)此⼀问句由先前晚春时的莺歌燕舞,春意浓厚的愉悦之情转为惜春之情,推动了词⼈的情感发展。
(1分作⽤)“当年燕⼦知何处?”下阕中问句则化⽤刘禹锡诗歌,写出了昔盛今衰的兴亡之感,进⼀步点明了⾃⼰的故国之思。
(1分内容)由上阕中的惜春之情转为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将词⼈的情感推向⾼潮。
(1分作⽤)
两处问句使得整⾸词在严整的章法中⼜不失⾃然流动之势。
2017年普陀区⾼考⼀模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6年12⽉)
⼀、积累运⽤(10分)
1、按题⽬要求填空。
(5分)
(1)蟹六跪⽽⼆螯,___________________,⽤⼼⼀也。
(《______·劝学》)(2分)
(2)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___________________。
(《⼋声⽢州》)(1分)
(3)《⼭坡⽺·潼关怀古》中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分)
2、按题⽬要求选择。
(5分)
(1)朋友将留学远⾏,依依不舍,此时最适合赠别朋友的是下列诗句中的()。
(2分)
A、但去莫复问,⽩云⽆尽时
B、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C、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莫愁前路⽆知⼰,天下谁⼈不识君
(2)画线处最适合填⼊的选项是()(3分)
在⼏代考古⼯作者50多年的不懈努⼒下,⼆⾥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这⾥发现了最早的城市⼲道⽹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作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头遗址开城市布局和规划的先
河,___________________。
A、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笔
B、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笔
C、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笔
D、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笔
1、(1)⾮蛇鳝之⽳⽆可寄托者荀⼦(2)残照当楼(3)伤⼼秦汉经⾏处宫阙万间都做了⼟
2、(1)B(2)C
(三)阅读下⾯的古诗,完成13-15题。
(8分)
赠从弟①
【东汉】刘桢
亭亭⼭上松,瑟瑟⾕中风。
风声⼀何盛,松枝⼀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刘桢,东汉末年诗⼈,建安七⼦之⼀。
从弟,堂弟。
13、这⾸诗第⼀句中“亭亭”表现出松树_________的形象。
(2分)
14、对于这⾸诗的理解分析,下列正确的⼀项是()。
(2分)
A、这是⼀⾸五⾔律诗,⾸联对仗尤为⼯整。
B、第⼆句两个“⼀何”凸现强烈的情感⾊彩。
C、诗⼈由外⽽内揭⽰松柏孤傲不群的个性。
D、整⾸诗⽤借景抒情的⼿法表现精神追求。
15、刘祯的五⾔诗“风格遒劲,语⾔质朴”,请结合本诗歌作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挺拔耸⽴
14、B
15、答案⽰例:作者开笔便让亭亭之松拔耸⽽起,展现出⼀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象。
然后再⽤“瑟瑟”⾕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
紧接着连⽤两个“⼀何”,先慨叹⾕风之凛冽,简直就要横扫万⽊;后叙写松枝之苍劲,更显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然后赞美松柏在滴⽔成冰、万⽊凋零的凄寒严冬却依旧端然挺⽴,⼀“正”⼀“常”,语势铿锵,正⽓凛然。
结尾⾃问⾃答,点出“松柏有本性”后戛然收笔,意蕴深沉。
诗歌⽓势激宕,语⾔不事雕琢⽽刚劲有⼒,读者于涵咏之际,恍可见到,那苍劲的松柏,还久久矗⽴在眼前。
闵⾏区2016学年第⼀学期⾼三年级质量调研
语⽂试卷
⼀积累应⽤ 10分
1.默写。
(3分)
⑴,误⼏回、天际识归⾈?(柳永《⼋声⽢州》)
⑵三⼭半落青天外,。
(李⽩《登⾦陵凤凰台》)
⑶,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郴州旅舍》)
2. 下列诗句中,没有⽤典的⼀项是()(1分)
A.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可怜后主还寺庙,⽇暮聊为《梁甫吟》。
C.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重数。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
3. 下列诗句中,未使⽤修辞⼿法的⼀项是()(1分)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倩何⼈,唤取红⼱翠袖,揾英雄泪。
C.落花⽔⾹茅舍晚,断桥头卖鱼⼈散。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河表⾥潼关路。
4. 古⼈常以荷花喻⼈,下列诗歌中的荷花,不具此意的⼀项是()(1分)
A.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争先发,⾮因后出奇。
B.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C. 涉江玩秋⽔,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D. 毕竟西湖六⽉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5.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拟修辞⼿法的⼀项是()(1分)
A.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B. 遥望洞庭⼭⽔⾊,⽩银盘⾥⼀青螺。
C.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烛照红妆。
D. 有情芍药含春泪,⽆⼒蔷薇卧晓枝。
6. 春节将⾄,某汽车运输公司的停车场要贴⼀副对联,下列不宜作为春联的⼀项是()(1分)
A.平安靠好司机,场兴有主⼈翁。
B.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C.⼤⼲快上多装,争分夺秒快跑。
D.场兴我兴皆兴,场荣我荣俱荣。
7. 下列各项排序,最适合填⼊⽅框中的⼀项是()(2分)
⼈类发展权利,相信我们这个世界⼀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摘⾃《⼈民⽇报》2016年12⽉2⽇)
①也需要国际社会携起⼿来②中国仍然⾯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③互鉴发展经验④还需作出更⼤努⼒⑤实现更⾼⽔平的发展
A. ②①⑤③④
B. ④②③①⑤
C. ②⑤④①③
D. ④①③②⑤
1. (3分)⑴想佳⼈妆楼颙望⑵⼀⽔中分⽩鹭洲⑶郴江幸⾃绕郴⼭
2.(1分)D
3.(1分)C
4.(1分)D
5.(1分)B
6.(1分)C
7.(2分)C
(三)阅读下⾯作品,完成第19—21题。
(8分)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字三⾸(其三)王安⽯
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
向⼈⾃有⽆⾔意,倾国天教抵死⾹。
须袅黄⾦危欲堕,蒂团红蜡巧能装。
婵娟⼀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
19. 王安⽯,字,号半⼭。
世⼈⼜称。
(2分)
20. 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项是()(2分)
A.这是⼀⾸七⾔律诗,共有五个韵脚。
B.⾸联写出了梅花所处的位置与环境。
C.颔联写梅花不仅貌美⽽且散发芳⾹。
D.颈联写⼈喜欢梅花⽽挂上黄⾦红蜡。
21. 请对诗歌的尾联进⾏赏析。
(4分)
19. (2分)介甫王荆公(王⽂公,临川先⽣,荆国公)
20. (2分)D
21. (4分)采⽤⽐喻(⽐拟)⼿法,把梅花⽐作冰雪(为梅花赋予⼈的情态)⽣动形象地描写了梅花不惧寒冷、迎接春天的
孤傲姿态,表达了诗⼈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洁⽆畏的内⼼情怀。
2017年上海市宝⼭区⾼三⼀模语⽂试题
⼀、积累应⽤(10分)
1.把下列名篇名句补写完整。
(3分)
(1)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2),⽇⽉照耀⾦银台。
(李⽩《梦游天穆吟留别》)
2.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2分)
《⽉夜》中,杜甫在描写妻⼦独⾃看⽉的情景后,写出了希望结束两地看⽉的诗句:“,。
”
3.填⼊下列⽂段横线处的名句,最恰当的⼀句是()(2分)
周恩来总理为中国的崛起强⼤,为世界的和平进步,鞠躬尽瘁,死⽽后已。
,。
他的品德风范,中国⼈民崇敬追随,世界⼈民也敬佩向往。
A.桃李不⾔,下⾃成蹊
B.⾼⼭仰⽌,景⾏⾏⽌
C.⼈⽣⾃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D.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填⼊下列⽂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句是()(3分)
作为⼀名教师不仅要掌握内容取向的显性知识,如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教育学、⼼理学和⼀般⽂化等原理类知识;,包括教育信念、⾃我知识、⼈际知识、策略知识、情境知识和反思知识等为基础的课程知识、教学设计知识、教学过程知识、组织管理知识和⼈际知识等,即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的核⼼知识,是关于如何教和怎么⽀持学的知识。
A.还要掌握核⼼的教学取向的实践知识
B.还要掌握隐性的实践取向的教学知识
C.更要掌握丰富的实践取向的隐性知识
D.更要掌握基础的教师取向的丰富知识
⼀.积累应⽤ 10分
1. 3分
(1)⽆贵⽆贱,⽆长⽆少(2)青冥浩荡不见底
2. 2分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3. 2分 B
4. 3分 C
(三)阅读下⾯的作品,完成15—17题。
(8分)
⾦错⼑⾏(南宋)陆游
黄⾦错①⼑⽩⽟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功未⽴,提⼑独⽴顾⼋荒。
京华结交尽奇⼠,意⽓相期共⽣死。
千年史册耻⽆名,⼀⽚丹⼼报天⼦。
尔来从军天汉滨②,南⼭③晓雪⽟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④,岂有堂堂中国空⽆⼈!
【注释】①错:镀镶,装饰。
②天汉滨:汉⽔边。
③南⼭:终南⼭,⼀名秦岭。
④楚虽三户能亡秦:《史记﹒项⽻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罪,⾃怀王⼊秦不反,楚⼈怜之⾄今,故楚南公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15.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1分)
A.本诗是古体诗。
B.本诗是歌⾏体。
C.本诗不造意境。
D.本诗三次换韵。
16.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第五句到第⼋句塑造了渴望杀敌⽴功的爱国志⼠的群像。
B.“千年”句书写了作者报国⽆门、忠⽽被弃的⼈⽣遭遇。
C.“南⼭”句雪光⼑光相映衬,烘托了作者的凛然与雄⼼。
D.本诗最后⽤叹词、反问和典故,抒发了誓死抗⾦的豪情。
17.从⼈物形象塑造的⾓度赏析诗歌的前四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的作品,完成第15—17题。
(8分)
14. 1分 C
16. 3分 B
17. 4分
【答案⽰例】前四句塑造了⼀位爱国志⼠的形象。
⾸⼆句以物写⼈,以⼑的外观和内质之美写⾃⼰品⾏⾼洁、才能卓越。
第三句直接表达未为国建⽴功业的遗憾,第四句以动作刻画形象,“提⼑独⽴”写对杀敌的渴望,“顾⼋荒”写⾃负英雄的豪迈⽓概。
【答案⽰例】前四句塑造了⼀位渴望建功⽴业的⼤丈夫形象。
“⼑”⽤来杀敌却镶⾦嵌⽟,利⽓冲天却置于室内,这⾥托物写⼈,借“⼑”被闲置暗⽰⾃⼰⽆⽤武之地。
“丈夫”却“五⼗功未⽴”,直抒浩叹。
“提⼑”写急欲上阵,“顾⼋荒”写壮志难酬⽽更慷慨激昂,这些动作和神态都突出了⾃⼰的爱国热忱。
从⼈物形象、⼈物形象塑造⼿法、结合具体例⼦分析三个⽅⾯评分。
崇明县2016学年第⼀次⾼考模拟考试试卷
语⽂
考⽣注意: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积累应⽤(10分)
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不应有恨,。
(宋·苏轼《⽔调歌头》)
(2)位卑则⾜羞,。
(唐·韩愈《师说》)
(3),断桥头卖鱼⼈散。
(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4)舞台上遭逢苦难久别重逢的夫妻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此时可以⽤《琵琶⾏》中哪两句诗句来形容这种场
景:,。
(5),”
两句便化⾃杜甫的“⽆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在下⽂中横线上填⼊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3分)
痣是⼀个具有癌细胞的基地,这些癌细胞为什么不能施展它们的魔法与威⼒呢?这是因为⼈体⾥有⼀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制⽌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
内质⽹能细致地辨认出痣⾥头的致癌基因。
当它们发现这些坏家伙后,会⽴即停⽌该基因的蛋⽩质折叠。
A.这种抗癌机制能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质的是内质⽹
B.它们就是⼈体细胞内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质的内质⽹
C.这种抗癌机制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质的内质⽹⽣成
D.它们就是⼈体细胞内的内质⽹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质
⼀积累应⽤(10分)
1.(1)何事长向别时圆
(2)官盛则近谀
(3)落花⽔⾹茅舍晚
(4)别有幽愁暗恨⽣,此时⽆声胜有声。
(5)落⽊千⼭天远⼤,澄江⼀道⽉分明
2.B
(三)阅读下⾯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
⾬伞①
(元)萨都剌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
⽇中荷叶影亭亭,⾬⾥芭蕉声簌簌。
晴天却阴⾬却晴,⼆天之说诚分明。
但操⼤柄常在⼿,覆尽东西南北⾏。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顺帝⾄正⼗五年,当时天下群雄⿍⽴,割据⼀⽅。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
..的⼀项是()(3分)
A.“剪纸调膏护秋⽵”叙述了伞的制作材料以及具体⼯序。
B.“⾬⾥芭蕉声簌簌”采⽤⽐喻⼿法写出⾬打伞盖的声⾳。
C.“晴天却阴⾬却晴”⼀语双关既写伞之⽤⼜写时代之变。
D.“覆尽东西南北⾏”直接抒发作者对掌握⼤权者的情感。
16.有⼈评价这⾸诗“下半⾸愤疾刻露,殊少蕴藉”,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评析。
(4分)
(三)阅读下⾯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
14.托物⾔志
15.D
16.评分说明:评价1分;分析3分。
参考⽰例1:
本诗上半⾸描摹⾬伞的形态、制作过程以及具体功⽤,体现了咏物诗的随物赋形、巧妙神似的特征,(1分)⽽下半⾸由晴⾬的变化转⼊议论,对那些⼀旦操执权柄便任⾏天下者充满愤慨之情。
(1分)尽管依然借助⾬伞来表达情感,但是,其所指过于明晰和直接,(1分)因此,缺乏含蓄,略显直露。
(1分)
参考⽰例2:
本诗上半⾸描摹⾬伞的形态、制作过程以及具体功⽤,体现了咏物诗的随物赋形、巧妙神似的特征,(1分)⽽下半⾸由晴⾬的变化转⼊议论,对那些⼀旦操执权柄便任⾏天下者充满愤慨之情。
(1分)其情感抒发⽐较强烈,但是,依然是借助⾬伞这⼀物象来含蓄表达,(1分)因此,我认为并⾮过于直露和缺少蕴藉。
(1分)
虹⼝区201 7学年度第⼀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三语⽂试卷2016.12
⼀积累应⽤ 10分
1.默写填空。
(5分)
(1)_________________,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泽东《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_____,千营共⼀呼。
(卢纶《塞下曲》)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中吕]⼭坡⽺·潼关怀古》)(4)王先⽣买了⼀套房⼦,朋友向他祝贺,他却引⽤了⾟弃疾《⽔龙吟·登建康赏⼼亭》中的名句来表达⾃⼰的惭愧⼼情。
他引⽤的名句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很多市民往往认为市级⼤医院的医疗⽔平⼀定⽐其他医院⾼,其实韩愈在《师说》中就说过“____
___________”,有些⼆级医院在某些病症上的医疗⽔平远远超过⼤医院。
2.选择最恰当的⼀项填⼊下列句⼦的空缺处。
(5分)
(1)李⽩好饮酒,对酒放歌,常成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
A.对酒当歌,⼈⽣⼏何? B.⽩⽇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C.花间⼀壶酒,独酌⽆相亲。
D.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有些同学总想在学习上⾛捷径,却不知孔⼦早就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欲速则不达,见⼩利则⼤事不成 D.君⼦上达,⼩⼈下达
(3)如果杜甫给李⽩写信,那么信中⽤的称谓应该是:
A.⾃称甫,称对⽅⽩ B.⾃称甫,称对⽅太⽩
C.⾃称⼦美,称对⽅⽩ D.⾃称⼦美,称对⽅太⽩
(4)皇皇古柏道,每⼀段时光总会有不同的⼈经过,__________,如今都已化作云烟,只有古柏还依然屹⽴,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守护者。
A.或英雄豪杰,或仁⼈志⼠ B.或芸芸众⽣,或匹夫匹妇
C.或骚⼈墨客,或⼀介书⽣ D.或仕宦商贾,或贩夫⾛卒
(5)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常,___________,我们可以“看云识天⽓”,即根据云的形状来判断天⽓。
那些薄
云,_____________;那些厚云,常常是阴⾬风雪的预兆。
A.云是天⽓的招牌往往是天⽓晴朗的象征
B.它是天⽓的招牌往往是天⽓晴朗的象征
C.云是天⽓的招牌象征着晴朗的天⽓
D.它是天⽓的招牌象征着晴朗的天⽓
⼀、
1.(1)看万⼭红遍(1分)(2)独⽴扬新令(1分)(3)⼭河表⾥潼关路(1分)(4)求⽥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1
分)(5)术业有专攻(1分)
2.C C B D B(5分)
(三)阅读下⾯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
[双调]沉醉东风·柴炭⾏(明)陈铎
守⾏市随时不肯①,躲奸猾漏税抽分。
逢寒长价钱,遇缺⽆分论②,欺负杀冻饥穷民。
但愿残冬暖似春,教那厮折本。
【注】①随时不肯:始终不肯让价。
②分论:分辩说理。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古体诗 B.⼩令 C.近体诗 D.诗余
15.对本作品内容理解正确的⼀项是()。
(2分)
A.柴炭商坚守商品价格,维持着市场稳定。
B.遇上天⽓寒冷,柴炭商们还要趁机涨价。
C.柴炭商想尽办法欺压甚⾄杀害穷苦百姓。
D.作者希望冬天温暖如春,好让柴炭受损。
16.本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风格颇为统⼀,相得益彰,请从这⼀⾓度加以赏析。
(5分)
(三)
14.B(1分)
15.B(2分)
16.思想感情1分,语⾔特点1分(嬉笑怒骂、⼝语化、直⽩等均可),结合作品1分,⼀致性分析1分,效果1分。
(5分)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三语⽂⼀模试卷
(三)默写。
(7分)
12.
(1)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___,以愚黔⾸。
(贾谊《过秦论》)
(2)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
(3)东隅已逝,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古代游⼦常以“⽉”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李⽩的“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杜甫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就是明证。
(5)两位遭遇不幸、经历相似⽽⼜初次相逢的⼈,未免感慨万千。
可以借⽤⽩居易《琵琶⾏》中的诗句来表达此时⼼迹的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6)赞颂⽼师或教师⾃⼰表⽰对事业忠诚,多会⽤李商隐《⽆题》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7)“⾄今商⼥,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是化⽤了杜牧《泊秦淮》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12.(7分)(1)焚百家之⾔(2)⼠不可以不弘毅(3)桑榆⾮晚(4)露从今夜⽩,⽉是故乡明(5)同是天涯沦落⼈,相逢何必曾相识(6)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7)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四)阅读下⾯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①杜甫
使君⾼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翁②能化俗,焉知李⼴③未封侯?
路经滟滪④双蓬鬓,天⼊沧浪⼀钓⾈。
戎马相逢更何⽇?春风回⾸仲宣楼。
【注】①李剑州,时任剑州刺史,有才能⽽未被重⽤。
②⽂翁,西汉蜀郡守,以政绩卓异闻。
③李⼴,西汉名将,战功卓著却未能封侯。
④滟滪,即滟滪滩,长江三峡著名险滩。
13.对本诗⽂句的解说,错误的⼀项是()(2分)
A.“使君”指李剑州,他在剑州做了三年刺史。
B.引⽤李⼴喻指李剑州未被重⽤。
C.“路经”两句交代作者将赴荆南所经之地。
D. 末句说作者到了荆南回望蜀中,怀念故⼈。
14.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项是()。
(2分)
A.前四句写李剑州的政绩与政治待遇。
B.后四句写⾃⼰意想中“将赴荆南”的情景。
C.“滟滪”、“⼀钓⾈”、“沧浪”等词语,展⽰了⼀幅扁⾈出峡图,表现了诗⼈不避风险的豪迈⽓概。
D.全诗由李剑州写到⾃⼰,再由⾃⼰的离别之情折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起结转合⾃如。
15.就作者运⽤对⽐的⼿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4分)
13.(2分)D
14.(2分)C
15.(4分)本诗运⽤对⽐有两处:⼀处在诗的前半部,将李剑州的“能化俗”的政绩与“未封侯”的待遇作对⽐,为其不公的政治处境鸣不平;通过“⽂翁”“李⼴”⽤典,精炼含蓄。
另⼀处在诗的后半部,将“⼀钓⾈”与“滟滪”之“沧浪”作对⽐,展⽰赴南荆途中的险恶,惊⼼动魄。
(指明对⽐得1分,赏析2分,⽂字1分)
浦东新区2016学年度第⼀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三语⽂试卷 2016.12
⼀积累应⽤ 10分
1.按要求填空。
(5分)
(韩愈《师说》)(1分)
(2)万⾥归船弄长笛,。
(黄庭坚《登快阁》)(1分)
(张养浩《⼭坡⽺·潼关怀古》)(1分)(4)⽼⼦和荀⼦均以⾏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说:“千⾥之⾏,始于⾜下(《道德经》);⽽荀⼦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2分)
2.按要求选择。
(5分)
(1)下列不适合在毕业季作同学临别赠⾔的⼀项是()(1分)
A.莫愁前路⽆知⼰,天下谁⼈不识君B.洛阳亲友如相问,⼀⽚冰⼼在⽟壶
C.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逢君D.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2)下列不适合挂在中学教室⾥的励志条幅是()(1分)
A.烈⼠暮年,壮⼼不已B.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C.⽔滴⽯穿,绳锯⽊断D.九层之台,起于累⼟
(3)下列表达得体的⼀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