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曝光参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曝光
第一节 曝光的基本概念
一、曝光的概念 曝光: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过程。 按快门按钮——快门打开(焦平面快门、镜头快 门)——光通过镜头、光孔到达胶片——胶片 (光电传感器)感光。
二、曝光量 曝光量:感光胶片的受光强度(照度) I(单位勒 克司)与曝光时间t(单位秒)的乘积, E=I× t
微距摄影时,镜头伸出量较大,镜头的相对口径 变小,通光量减少,需要进行曝光补偿。调整后 的曝光量=(1+影像放大倍率)2×原曝光量。
利用室内自然光拍摄时,被摄体的亮度与距窗户 的距离有很大关系,距窗户越远、亮度越低。 人工光照明时,被摄体的亮度与距光源的距离有 关。小型光源可以按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调 整曝光量。
曝光正确:影像密度范围介于特性曲线趾部起点与肩 部顶点之间,其变化能比较好地还原景物各部分明暗 关系。亮部和暗部保留了能够辨别的影纹和层次差别。 彩色胶片还能正常还原景物色彩。
曝光过度:影像密度向特性曲线的肩部方向偏移,负 片表现为整个密度偏大。景物亮部甚至中等亮度部分 的曝光量超过了感光胶片正常还原景物明暗变化的限 度,影调层次被压缩,难以表现出足够的影纹层次和 细节,高光部分的影调平响曝光的因素 一、胶片感光度 感光度值差1倍, EV值差1。 二、光强 影响因素: 天气:晴天、薄云遮日、阴天、乌云密布。 时段:中午阳光直射,光强最大。以中午的曝光 指数为基准,日出后、日落前2小时曝光指数约少 1个EV值,日出后、日落前1小时曝光指数再少1 个EV值。 季节:春、夏、秋、冬四季 。 地理位置:纬度(大约纬度每差15度,曝光指数 差1个EV值),海拔高低。
第三节
测光表
一、种类 1、按测光方式:入射式测光表、反射式测光表。 2、按结构分:照相机内置测光表、手持独立式测 光表。(照相机测光——反射光测光)
机内测光方式(TTL) 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分区测光。 闪光测光表。 机内测光表的显示方式:跳灯、指针、数字。
1、f/22
1/30秒、f/4
1/15、f/8、
f=7.85mm
1/125、f/2.8、
f=7.85mm。
倒易律失效:当照度过低或曝光时间过短时,由于 胶片感光乳剂的惰性,银盐的光化作用减弱,有效感 光度下降,等量曝光不能获得同样曝光效果的现象。
倒易律失效产生的主要后果:影像密度降低(负 片)、反差变化、色彩平衡被破坏。
曝光锁定(AE-L)。 曝光补偿。 括弧曝光法:在测定基准曝光量的基础上增减曝 光量重复拍若干张,分级的幅度1/3~1EV值。
三、分区曝光——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 曝光控制,能做到的只是使照片的影调能还原视 觉上能被认同的原景物的明暗关系。对这种视觉 效果真实感进行精确控制的有效方法就是分区曝 光法 。 分区曝光法在拍摄之初即要预想相片最终的影调 效果,并依深浅的不同将拍摄出来的影调分为11 个区,从纯黑的0区起。经过一系列不同程度的 深灰,到中灰Ⅴ区,再经过一系列不同的浅灰, 到达纯白的Ⅹ区。 运用此曝光法,曝光、冲洗、显影、放大的步骤 都要求精确。才能体现出影调层次的丰富。
倒易律失效的解决途径: 调节快门速度、光圈系数组合。 进行曝光补偿,增加曝光时间或开大光圈增加照度来 弥补感光胶片有效感光度的下降。 在后期冲洗时进行补偿。
四、EV值 EV值即曝光指数(Exposure Value),它表示 感光胶片所需要的曝光量。
EV值差1,曝光量差一档,每一级EV值代表一个 确定的曝光量,对应一系列光圈系数、快门速度 组合。 EV值相同,曝光量不变。 曝光指数的计算公式为EV值=x+y。x代表光圈系 数基数,y代表快门速度基数。
1/4,f/5.6
1/15,F/4.9
1/4,F/5.6
1/5,F/4.9
1/4,F/5.6
1/2,F/4.9
结论: 使用测光表前必须了解该测光表的“基准反光 率”。
可以用反射式测光表测“基准反光率”灰板、或 者使用入摄式测光表测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 两种测光方式可以获得充分表现景物各亮度比例 关系的曝光数值。
三、景物本身亮度 景物亮度取决于内、外两方面影响。外因是景物 得到的光照的大小、多少、角度,内因是景物表 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 。
1、光位 正面光、 半侧光、全侧光、侧逆光、全逆光。
2、景物的反光能力 被摄物的表面情况;色调;周围环境。
四、影响曝光量的其它因素 滤色镜,要根据滤色镜因数进行曝光量补偿。
四、增加和减少曝光
曝光控制是摄影造型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视觉效 果上还原景物的明暗关系只是应用这一手段的一 个方面,有时,还需要有意不按正常曝光值来曝 光,增加或减少曝光进行特殊的曝光控制,破坏 正常的明暗比例关系,达到特殊的造型效果。 高调与低调照片。
+2 stop
+1 stop
课后作业: 准备“照片拍摄实验二”(详见《摄影技术与技 巧》实验指导书 ,预习“测光方法”和“曝光控 制方法”,准备黑白负片。
对反光率不是“基准反光率”的对象测光时,要 调整曝光数值才能恰当地表现该被摄体的影调特 征。
三、测光表的测量方法
1、机位测光法 2、入射光测量
3、接近被摄体测光法
4、替代测光法
第四节
曝光控制
一、曝光效果分析 感光胶片经曝光、冲 洗,会因曝光量的差 异显现出深浅不同的 密度,这种密度的深 浅与景物的亮度有对 应的关系。
曝光不足:影像密度向特性曲线的趾部方向偏移,负 片表现为整个密度偏小仅有微弱的影调。景物暗部甚 至中等亮度部分的曝光量低于感光胶片正常还原景物 明暗变化的限度,难以表现出足够的影纹层次和细节, 阴影部分的影调平板一块失去差别。
曝光正确
曝光过度
曝光不足
二、自动曝光 S (TV) (速度优先) A (AV)(光圈优先) M(手动) P (程序快门) 其它:运动 人像 微距 风光
通常通过相机上的光圈和快门的调节来获得合适 的曝光量。
1/30, f/2.8
1/8, f/2.8
1/2, f/2.8
三、倒易率(互易率)和倒易率失效
等量曝光:照度I与曝光时间t反比互易时,曝光量E 不变 。 f4 f5.6 f8 …… = = …… 1/500秒 1/250秒 1/ 125秒 倒易律(互易率、相互作用定律、本生-罗斯柯倒 易律 ):只要曝光量不变,胶片影像密度就不变, 曝光效果一致。这种关系被称为倒易律。 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曝光量一样,但画面 效果会不同。
点测光灵敏度分布图
Canon 21分区
二、测光表制造和校订的依据
大多数物体的亮度是中等的,测光表以它们的平 均反光率18%为制造和校订的依据。 不管被测物体是什么的反光率,测光表只能正确 测18%反光率的对象。 景物的平均影调,可用18%的灰板作为计量曝光 的替代物。90%的白板可于光线很暗时测光的替 代物,但曝光量要增加两档半。
+0.5 stop
0 stop
-1 stop
-2 stops
- 3 stops
推荐书目和网站: 《A.亚当斯论摄影》谢汉俊译 中国摄影出版社 《跟亚当斯学摄影》冯建国 浙江摄影出版社 《摄影训练50步》陈睦喜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中国摄影教育网,
第一节 曝光的基本概念
一、曝光的概念 曝光: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过程。 按快门按钮——快门打开(焦平面快门、镜头快 门)——光通过镜头、光孔到达胶片——胶片 (光电传感器)感光。
二、曝光量 曝光量:感光胶片的受光强度(照度) I(单位勒 克司)与曝光时间t(单位秒)的乘积, E=I× t
微距摄影时,镜头伸出量较大,镜头的相对口径 变小,通光量减少,需要进行曝光补偿。调整后 的曝光量=(1+影像放大倍率)2×原曝光量。
利用室内自然光拍摄时,被摄体的亮度与距窗户 的距离有很大关系,距窗户越远、亮度越低。 人工光照明时,被摄体的亮度与距光源的距离有 关。小型光源可以按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调 整曝光量。
曝光正确:影像密度范围介于特性曲线趾部起点与肩 部顶点之间,其变化能比较好地还原景物各部分明暗 关系。亮部和暗部保留了能够辨别的影纹和层次差别。 彩色胶片还能正常还原景物色彩。
曝光过度:影像密度向特性曲线的肩部方向偏移,负 片表现为整个密度偏大。景物亮部甚至中等亮度部分 的曝光量超过了感光胶片正常还原景物明暗变化的限 度,影调层次被压缩,难以表现出足够的影纹层次和 细节,高光部分的影调平响曝光的因素 一、胶片感光度 感光度值差1倍, EV值差1。 二、光强 影响因素: 天气:晴天、薄云遮日、阴天、乌云密布。 时段:中午阳光直射,光强最大。以中午的曝光 指数为基准,日出后、日落前2小时曝光指数约少 1个EV值,日出后、日落前1小时曝光指数再少1 个EV值。 季节:春、夏、秋、冬四季 。 地理位置:纬度(大约纬度每差15度,曝光指数 差1个EV值),海拔高低。
第三节
测光表
一、种类 1、按测光方式:入射式测光表、反射式测光表。 2、按结构分:照相机内置测光表、手持独立式测 光表。(照相机测光——反射光测光)
机内测光方式(TTL) 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分区测光。 闪光测光表。 机内测光表的显示方式:跳灯、指针、数字。
1、f/22
1/30秒、f/4
1/15、f/8、
f=7.85mm
1/125、f/2.8、
f=7.85mm。
倒易律失效:当照度过低或曝光时间过短时,由于 胶片感光乳剂的惰性,银盐的光化作用减弱,有效感 光度下降,等量曝光不能获得同样曝光效果的现象。
倒易律失效产生的主要后果:影像密度降低(负 片)、反差变化、色彩平衡被破坏。
曝光锁定(AE-L)。 曝光补偿。 括弧曝光法:在测定基准曝光量的基础上增减曝 光量重复拍若干张,分级的幅度1/3~1EV值。
三、分区曝光——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 曝光控制,能做到的只是使照片的影调能还原视 觉上能被认同的原景物的明暗关系。对这种视觉 效果真实感进行精确控制的有效方法就是分区曝 光法 。 分区曝光法在拍摄之初即要预想相片最终的影调 效果,并依深浅的不同将拍摄出来的影调分为11 个区,从纯黑的0区起。经过一系列不同程度的 深灰,到中灰Ⅴ区,再经过一系列不同的浅灰, 到达纯白的Ⅹ区。 运用此曝光法,曝光、冲洗、显影、放大的步骤 都要求精确。才能体现出影调层次的丰富。
倒易律失效的解决途径: 调节快门速度、光圈系数组合。 进行曝光补偿,增加曝光时间或开大光圈增加照度来 弥补感光胶片有效感光度的下降。 在后期冲洗时进行补偿。
四、EV值 EV值即曝光指数(Exposure Value),它表示 感光胶片所需要的曝光量。
EV值差1,曝光量差一档,每一级EV值代表一个 确定的曝光量,对应一系列光圈系数、快门速度 组合。 EV值相同,曝光量不变。 曝光指数的计算公式为EV值=x+y。x代表光圈系 数基数,y代表快门速度基数。
1/4,f/5.6
1/15,F/4.9
1/4,F/5.6
1/5,F/4.9
1/4,F/5.6
1/2,F/4.9
结论: 使用测光表前必须了解该测光表的“基准反光 率”。
可以用反射式测光表测“基准反光率”灰板、或 者使用入摄式测光表测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 两种测光方式可以获得充分表现景物各亮度比例 关系的曝光数值。
三、景物本身亮度 景物亮度取决于内、外两方面影响。外因是景物 得到的光照的大小、多少、角度,内因是景物表 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 。
1、光位 正面光、 半侧光、全侧光、侧逆光、全逆光。
2、景物的反光能力 被摄物的表面情况;色调;周围环境。
四、影响曝光量的其它因素 滤色镜,要根据滤色镜因数进行曝光量补偿。
四、增加和减少曝光
曝光控制是摄影造型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视觉效 果上还原景物的明暗关系只是应用这一手段的一 个方面,有时,还需要有意不按正常曝光值来曝 光,增加或减少曝光进行特殊的曝光控制,破坏 正常的明暗比例关系,达到特殊的造型效果。 高调与低调照片。
+2 stop
+1 stop
课后作业: 准备“照片拍摄实验二”(详见《摄影技术与技 巧》实验指导书 ,预习“测光方法”和“曝光控 制方法”,准备黑白负片。
对反光率不是“基准反光率”的对象测光时,要 调整曝光数值才能恰当地表现该被摄体的影调特 征。
三、测光表的测量方法
1、机位测光法 2、入射光测量
3、接近被摄体测光法
4、替代测光法
第四节
曝光控制
一、曝光效果分析 感光胶片经曝光、冲 洗,会因曝光量的差 异显现出深浅不同的 密度,这种密度的深 浅与景物的亮度有对 应的关系。
曝光不足:影像密度向特性曲线的趾部方向偏移,负 片表现为整个密度偏小仅有微弱的影调。景物暗部甚 至中等亮度部分的曝光量低于感光胶片正常还原景物 明暗变化的限度,难以表现出足够的影纹层次和细节, 阴影部分的影调平板一块失去差别。
曝光正确
曝光过度
曝光不足
二、自动曝光 S (TV) (速度优先) A (AV)(光圈优先) M(手动) P (程序快门) 其它:运动 人像 微距 风光
通常通过相机上的光圈和快门的调节来获得合适 的曝光量。
1/30, f/2.8
1/8, f/2.8
1/2, f/2.8
三、倒易率(互易率)和倒易率失效
等量曝光:照度I与曝光时间t反比互易时,曝光量E 不变 。 f4 f5.6 f8 …… = = …… 1/500秒 1/250秒 1/ 125秒 倒易律(互易率、相互作用定律、本生-罗斯柯倒 易律 ):只要曝光量不变,胶片影像密度就不变, 曝光效果一致。这种关系被称为倒易律。 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曝光量一样,但画面 效果会不同。
点测光灵敏度分布图
Canon 21分区
二、测光表制造和校订的依据
大多数物体的亮度是中等的,测光表以它们的平 均反光率18%为制造和校订的依据。 不管被测物体是什么的反光率,测光表只能正确 测18%反光率的对象。 景物的平均影调,可用18%的灰板作为计量曝光 的替代物。90%的白板可于光线很暗时测光的替 代物,但曝光量要增加两档半。
+0.5 stop
0 stop
-1 stop
-2 stops
- 3 stops
推荐书目和网站: 《A.亚当斯论摄影》谢汉俊译 中国摄影出版社 《跟亚当斯学摄影》冯建国 浙江摄影出版社 《摄影训练50步》陈睦喜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中国摄影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