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第一章:光的折射概念引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初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
2. 光的折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观察和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生活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中物体的看起来位置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式。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解释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改变导致方向改变。
3. 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折射现象,并互相交流。
4.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六、教学反思第二章: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探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规律。
2.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规律。
2. 实验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探究。
2. 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 利用实验器材和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的规律性。
2. 讲解光的折射规律,包括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以及折射定律。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4. 观察记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关系。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规律,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光的折射说课稿4篇
光的折射说课稿4篇光的折射说课稿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能叙述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结论;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强调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材分析本节既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进一步讲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所以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本节的关键,对于透镜的学习,照像机和幻灯机,放大镜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本列举了各种光的折射的实例,对这些实例进行讨论分析对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有很大的作用。
本节中介绍了在折射中光同样具有可逆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所了解;学生不能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来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用玻璃砖等器材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我们已经知道,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如果主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中,情况将会怎样呢?二进行新课1、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活动分组实验1:把激光笔靠在碗边固定不动,按下按钮,发现在碗底有一个光斑,在水槽中加水,使光射入水中,观察到水槽侧面的光斑向左移。
分组实验2: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碗,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学生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并积极思考。
)教师引导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一、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关于《光的折射》这一章节的内容。
让我们回顾一下光的传播方式。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点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过。
但是,当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现象。
1. 折射现象的概念:什么是折射?为什么会出现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如何?3. 折射率的定义及其意义:什么是折射率?折射率与光的传播速度有何关系?4. 光的色散:折射现象与光的色散有何关系?5. 实际应用: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我将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这一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折射现象的概念,理解折射现象的成因。
2. 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分析折射现象。
3. 理解折射率的定义及其意义,了解折射率与光的传播速度的关系。
4. 掌握光的色散现象,了解色散与折射的关系。
5. 能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折射现象的概念、折射定律、折射率的定义及其意义、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运用、折射率与光的传播速度的关系、光的色散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光的传播方式,引出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折射现象的概念,分析折射现象的成因。
3. 讲解折射定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 讲解折射率的定义及其意义,探讨折射率与光的传播速度的关系。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4光的折射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和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和学习方式,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媒体资源
主要知识点包括:
1.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理。
3.折射率的概念及其应用: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比值,用于描述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
4.色散现象:白光经过折射后分成七种颜色的现象,与光的波动性有关。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光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等前置知识。他们可能存在的障碍包括对折射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折射定律的运用不够熟练,对折射率的概念和应用理解不清晰,以及对色散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不足。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讲解彩虹的形成、海市蜃楼等现象。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光的传播方向的变化。然后,我会引入折射定律,通过图示和示例,解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弦定理的应用。接下来,我会介绍折射率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折射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最后,我会讲解色散现象,解释白光经过折射后分成七种颜色的原因。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光的折射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是光学中重要的一类,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类。
二、学情分析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初步知识,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已经有所了解,同时加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也与光的折射息息相关,所以对于接受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不会太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2)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4)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2)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向学生强调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提高动手操作和探究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
四、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用玻璃砖等器材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我们已经知道,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如果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中,情况将会怎样呢?2.进行新课(1)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活动分组实验1:在水槽中加水,使光射入水中,观察到水槽侧面的光斑向左移。
分组实验2: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碗,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教师引导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一、说课稿1. 光的折射概念:同学们,我们学过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现象。
2. 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利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掌握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3.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讨论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新课:光的折射现象1.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介绍折射定律:n=n_1sin(θ_1)/n_2sin(θ_2)3. 运用实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3)课堂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5)作业: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影响了实验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成像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三、教材处理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
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1、教法 : 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 :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实验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一、复习提问: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李涛等)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包瑞等)二、新课引入:【演示一】: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光的折射》 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折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如筷子在水中“折断”、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等。
通过对光的折射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规律,为后续学习透镜成像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以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应用等。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的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通过实验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学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光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通过对生活中折射现象的解释,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4.4《光的折射》说课稿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等;中间部分展示实验过程和关键步骤;右侧则用于记录学生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2.在实验环节,提供详细的指导,鼓励学生多次尝试,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3.设计多样化的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和分析学生的练习和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与学生交流,获取他们的反馈,了解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1)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情;
(2)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2.生生互动: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实验,讨论实验现象和折射定律;
反思和改进措施: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一、说课稿: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 教学内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光的色散现象。
3.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新课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介绍折射定律。
(3)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现象。
(4)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使学生了解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2. 教学内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光的色散现象。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折射定律的应用。
(2)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4. 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新课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介绍折射定律。
(3)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现象。
(4)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光的折射》在物理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光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主要介绍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是学生在学习光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关键章节。
(1)作用与地位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这些现象都离不开光的折射。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这些现象,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此外,光的折射规律是后续学习光学仪器、光纤通信等领域知识的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折射现象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2. 光的折射规律,包括斯涅尔定律、全反射等;3.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能够运用斯涅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折射现象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2. 光的折射规律,特别是斯涅尔定律;3.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观察与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发现规律,用规律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知识,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 启发法:在引入光的折射现象时,我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放大镜等,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水中看到的鱼会比实际位置浅?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亮点: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光的折射规律,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斯涅尔定律是如何描述折射规律的?”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
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光的折射说课稿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光的折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光的折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
本章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本节说课我们只谈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接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节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二、教法与学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反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教师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人便看见了光源,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的教学(一)光的反射现象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一“点”:入射点O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三“线”反射光线OB(同上)法线ON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两“角”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反射定律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①当E、F屏在同一平面上时,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导学生此现象说明:“三线共面”。
(完整版)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好,我叫路志强,来自海兴县高湾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光的折射》。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
学生通过对光学现象的分析,可以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经历规律的产生过程。
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3、重点难点我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我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运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分析讨论,归纳结论。
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多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引领学生的学习,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自然合理的开发,最终达到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知识的目的。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折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是本章的重点,主要内容有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和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之后,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到难,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透镜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本节内容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紧密相联,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且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光的折射、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概念②知道光的折射特点③理解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④会画折射的光路图⑤能够用光的折射现象界是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生活现象和趣味小实验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②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得出光的折射特点。
③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实验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并从探究中发现一些物理规律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原理。
3、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特点难点:光路可逆,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二、说学情初二学生多在13-14岁,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因此在折射现象中的呈现环节需充分、直观,以引发学生的疑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因此在这一阶段需作演示实验。
学生有光的反射探究经验,在这里采用类比法,再来探究总结光的折射特点学生要容易得多。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学法:探究式结合合作式、讨论式等四、说教与学的过程(一)温习旧知、打基础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入射光线、入射角、反射光线,反射角和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作出光的反射光路图为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打下基础。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一、说课稿1. 光的折射概念:同学们,我们来学习一种光现象——光的折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折射现象的原因: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快,当光从空气进入水时,会发生向下的偏折。
3. 折射定律:折射定律是描述光线在折射过程中,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折射定律的内容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的折射概念。
(2)掌握折射定律的内容。
(3)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探讨折射定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概念、折射定律。
2.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光的传播方式。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光的折射。
2. 讲解光的折射概念:讲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3. 实验观察:(2)引导学生观察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总结折射定律。
4.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光的折射概念和折射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2.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光的折身现象认知较少的实际确定:(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要突破难点,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学生往往不能用来解释有关的现象。
做好实验,使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获得深刻的印象,同时在解释现象时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不要想当然地回答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 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三、说设计理念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四.说教法根据以上设计理念,确定本节通过展示有关现象设疑激趣引出课题──提出定义──实验探索规律──教师总结,明确规律──分组讨论,应用实践──解疑释惑巩固强化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一、教材剖析1、教材的位置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是在学习光的传达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停止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先生比拟熟习,也比拟感兴味,经过对现象的剖析,培育先生亲密联络实践,运用迷信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气和才干,更重要是激起先生学习兴味,提高迷信素质。
本节教学要求定位在看法光的折射规律上,注重先生的折射现象的感知、体验和折射规律的探求。
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经过实验,看法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或许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的折射规律了解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发生的一些现象〔2〕进程与方法让先生经过猜想实验结果、设计实验进程、观察实验来看法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在前几节的基础上提高先生设计实验的才干进一步培育先生边观察边记载的实验习气能依据实验,学习画光的折射光路图,并用来解释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自发地去探求光的折射规律进一步领略光现象的美妙以及大自然中光现象的更片面了解3、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确实定。
二、学情剖析经过前面三节的学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达»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大少数先生先生关于基本的的光学现象及基本实际已有了一定的看法,但由于先生只关于直观的内容感兴味,完善对现象实质的思索和理性化的思想进程,剖析和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还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就要依据先生的特点,从观察现象入手,经过实验探求、小组协作,实际联络实践的方式引导先生看法折射现象,了解折射规律,让先生深切感遭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络。
三、教学方法本节在本章中处于中间位置,依据上下的承接关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本节的主导作用主要表达在,充沛激起先生的求知欲,经过一些生活中罕见的现象,让先生体验由折射惹起的错觉,从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初中物理说课稿《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说课稿《光的折射》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折射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的内容本课题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对进行唯物主义教育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将教学重点定为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由于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将教学难点定为: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三、说教法基于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和学情的分析采用以下的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四、说学法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和教法的选择选用以下的学法:观察法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五、说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2)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继而引出今天要学习另外一种光学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引导学生来初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演示一】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演示二】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演示三】演示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体演示)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教师指出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折射规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提出问题〗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演示四】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①光线斜射入水中;②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③光线垂直射水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④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演示五】①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及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专家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继续演示:②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结论〗: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3、拓展应用用光的折射解释以下现象:〖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现象二〗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问〕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利用电脑课件解释河底变浅的原因]〔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提问]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理解光线的直线传播和通过光学平面镜、球面镜后的光线特性。
•理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熟练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实际问题。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光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2.1. 热身活动•[问题提出]:什么是光?光有哪些特性?•[组织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归纳总结。
2.2. 理论课讲解•[讲解]:向学生讲解光线的直线传播和通过光学平面镜、球面镜后的光线特性。
•[提示]:教学内容要点包括:光线的传播方向、光线的反射、光线的折射、平面镜、球面镜等。
•[提问]:如何能够证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通过什么手段可以实现光线的反射和折射?2.3.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测量与计算,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要求]:学生要合理分工,认真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2.4. 深入讲解•[讲解]:进一步讲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提示]:教学内容要点包括:折射定律、折射角的计算、全反射现象等。
•[提问]:根据折射定律,当入射角为多少度时,反射光线会完全发生反射?2.5. 拓展应用•[思考拓展]:通过例题和实际应用,综合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提示]:教学内容要点包括:光的折射实例及应用、光的折射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
2.6. 总结•[总结提醒]: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并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注意光的折射现象。
•[提示]:教学内容要点包括:光的折射原理、性质、实验方法及应用等。
三、教学评估3.1. 自我评估•[内容回顾]: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就理解程度进行自我评估。
•[提示]:自我评估涉及到理解程度、实验操作技能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认真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规律》说课稿
大英县金元初中刘智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树立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的精神。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们教研组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并从探究中发现一些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及其确定依据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要经历光的折射规律学生要经历其探究过程,同时光的折射规律又为学习透镜成像打好基础,所以我们确定其为重点。
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颇感兴趣而又未知其成因,同时光的折射现象又是中考热点,学生不熟悉利用折射规律解释现象,所以我们把它确定为难点。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的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更是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我们选用的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塑料盆、一茶壶水、硬币、录像剪辑、多媒体图片等。
三、教材处理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经过课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只是知道,并不了解其成因。
结合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节教材作如下安排: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
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
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
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一)、新课引入:
1、【演示一】:
在塑料盆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盆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录像演示)
2、列举学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铅笔变弯;光线穿过玻璃砖光线偏折;玻璃砖后的钢笔“移位”;彩虹等。
(幻灯图片展示)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二】:
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录像演示)要求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水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注意:根据教材识别折射光线和折射角,应强调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演示三】固定光在某一时刻的传播径迹
研究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及从玻璃射向空气的物理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幻灯展示)
问题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2:光从空气斜着射入玻璃,折射角和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问题3:光垂直射向玻璃,传播方向是否改变?
问题4:光从玻璃中斜着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和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学生结合光的反射定律,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气中的角较大)
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角起相应变化)
⑤当光直射向界面时,不发生偏折现象。
(垂直入射向不变)
3.光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学生观察动画(动画展示)得出结论:光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物质或从其它透明物质进入空气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4.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学生动笔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见课件内容)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②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
③光的垂直入射。
5.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①人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视物比实物高(电脑课件解释)
②〖现象〗:原来盆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学生讨论,代表回答。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教师拓展提问:渔民在河中叉鱼应怎样叉?生活在水中的鱼看到岸上的物体是怎样的?
③光线穿过玻璃砖的传播路线。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④光线透过三棱镜向厚的地方偏折。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⑤海市蜃楼的成因。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6.复习小结:
利用电脑多媒体小结
7.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见课件布置(说明:练习一、设计目的是对常见的光现象进行区分;练习二、设计目的是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综合运用)
8.布置作业
见课件内容:
(三)【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折射规律
一.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
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⑴入射线、折射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三线共面)。
⑵入射线、折射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⑶当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⑷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气中的角较大)。
⑸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角起相应变化)。
⑹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垂直入射向不变)。
三.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四. 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注:本板书只反映主要条款,详细内容见教案配套课件。
)
六.学习这节课后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情况及对策:
对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学生难以区分大小,所以我会引导学生最后总结:在折射现象中空气介质中的角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