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课件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
问题2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1)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促
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这为学术思想的繁荣提供
了物质条件。
(2)面对变革激烈和战争不断的社会局面,各国统治者都力图富国
强兵,普遍重视士人及其学术思想活动,这为学术思想的繁荣提供
一二三四
2.法家思想的影响 (1)战国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 (2)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 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3)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 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一二三四
四、墨家的主张 1.主要思想 (1)政治方面,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核心,提出了非攻、尚贤、 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2)认识论方面,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以“三表”法作 为判别知识的标准。 (3)逻辑学方面,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 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2.发展演变 墨子死后,“墨辩”学派形成,也称后期墨学。汉代以来,墨家学派 逐渐.老子的思想主张 (1)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 是永恒不变的。 (2)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阐发了以柔克刚、以 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 的社会。 2.庄子的主要思想 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主张通过“齐物”达 到逍遥自得。
问题1
问题2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我们应如何认识孔子的仁学思想? (1)仁学的产生:“仁”是春秋时代产生的一种思潮。它的产生,是 春秋时期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具有很丰富的内容。 “仁”的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它包括了各种具体的以宗法道德为主的 行为规范。孔子把“仁”作为早期儒学的基本范畴。“仁”是孔子思 想学说的核心,是其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的出发点。
A.儒家思想的保守落后
B.社会处于变革时期 C.小生产者的阶级属性 D.贵族统治根深蒂固 解析:春秋时期,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孔子一方面顺应了 这些变革,兴办私学、否定贵族等级的先天性,另一方面又为贵族 利益服务,传授贵族文化,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A 项说法错误;孔子是奴隶主贵族阶级,C项说法错误;D项只能反映出 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与材料不符。 答案:B
一二三四
2.孟子的思想主张 (1)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君轻民贵”的原 则。 3.荀子的思想主张 (1)既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 要思想。 (2)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 是把握“礼”。
一二三四
3.老庄之学的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 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二三四
三、法家思想 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李悝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 立起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 (2)商鞅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并加强中央集权。 (3)韩非将“法”“术”“势”糅合为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 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 备变”的主张。
问题1
问题2
(2)仁学的三层含义:①第一层含义是“爱人”。“爱人”不是具体的 规定,而是一种一般的精神,它是“仁”的基础。“爱人”的具体表现, 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忠”;另一方面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两者合起来,就是忠恕之道。 ②第二层含义是“克己复礼”。“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为仁”, 意即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感情欲念,使之符合礼的规定。“仁”“礼”统 一的社会伦理模式正是孔子的一大发明。③第三层含义是指一切 道德品质的总汇,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 天下为仁矣”。孔子认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 功,惠则足以使人”。可见,孔子的“仁”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 品质。
(5)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为实现其政治主张,纷纷著书立 说,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具有开创 性的学术大师。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孔子的“私人讲学,是新事物,但他传授的都是原来贵
族们学的东西”“他不同意贵族等级的先天性”“但仍然维护贵族等
级秩序”。孔子思想的矛盾从本质上体现出 ( )
一二三四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活动 (1)背景: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和社会动荡,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 都出现了剧烈的变化。 (2)思想主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注重政治与人事;提倡“有教 无类”。 (3)教育活动: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从礼、乐、射、御、 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编撰文化典 籍,《诗》《书》《礼》《乐》《易》《春秋》成为儒家学派的基 本文献。
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3)周王室衰微,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从而形成各国竞
相改革的潮流,这有利于大批士人四处游说、讲学,促进了思想文
化的觉醒。
(4)私学的逐渐兴起和不断发展,推动了学术教育的进步和学术中
心的形成,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这为学术思
想的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问题1
问题2
一 百家争鸣
1.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学习要点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2)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清楚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