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史上第一位清华学子回忆录:我的清华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阳史上第一位清华学子回忆录:我的清华梦
我家居山阳县城,山阳属陕西商洛,位于秦岭南麓,东南百里,是战国时秦楚交界的武关,西邻安康汉中,有定军山、武侯祠等历史名迹。

北越秦岭,就是长安了。

这里险峻处处,清泉横出,参天古木遍地,茂林修竹掩户。

民风纯朴,性爽直,忠孝仁义,重然诺。

虽十坦克,风俗稍异,出百里,各有传承。

汉初既有商山四皓的传说,为隐士高人的鼻祖;李自成初次大败,于此练兵两年,不旋踵就破了京城,推翻明朝,南面称孤。

人杰如此,地灵若是,可胜道者。

我辈不过承先贤余绪,被浑厚的文化积淀孚养而成,能有寸进,可忘本耶?
我出身寒微,记忆中仅能温饱而已,当时大家都如此。

我父亲是一位铁道员工,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都在异地工作。

我自小跟随老祖母一起生活。

但家族大,人口多。

老祖母德高望重,处事公平,当着居委会主任,平时排难解纷,邻里和睦,父辈中有几位比我大几岁,只能护着我。

同辈中我最大,弟妹们都听命。

因此上我无所事事,又没有太多的娱乐,就广交朋友。

且生性好奇,串门走户,听到了很多稀奇事。

当时正文革,书籍很少。

尤其是老书,都藏着,轻易不敢示人,容易被当做毒草。

我就喜欢搜罗古书,发现了就想方设法地借来看。

有些书别人只短借,我就闷在家里几天看完,尽可能地用心记下来,绝不敢失信于人,怕以后再借不到。

信用好了,有书的人都愿意借书给我。

那些没头没尾,发了黄的老书,不知看了多少。

闲暇无聊时,主要为了自己回味,我开始讲故事给大家听。

开始聚在旁边听的是比我小的,后来大的也有了,人多时达到几十个,都自己搬着小板凳来。

再后来,就是大家经常求着我讲了。

有时讲着讲着忘了,听众就发急,以为在卖关子,逼着我按自己的想象,去编造些情节。

被人捧久了,自信心也培养成了。

就开始自信,自己的想象力和记忆力也很好。

由于常沉浸在古人古事中,潜意识中把自己幻化成了其中的人物,志向也慢慢地远大了,觉得能成些气候了。

76年壬辰本命,文革结束,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深虑人才匮乏,是国之大弊,首先就恢复了高考。

百万同龄人,意识到
了自己的前途出路,学长们都只能上山下乡了。

此可谓天时,是我辈的大幸。

当时的共识:年轻人只有参军和高考两条路可走。

我自小体弱,运动项目几乎全落人后,参军不行,只能高考上学了,或许还有前途。

次年我上初二,同级四个班,两百多人。

学校搞数学竞赛,我考十八名。

料定长辈会夸我,没成想老祖母却说:我家少有读书人,本以为你是个夜明珠,原来却平常,以孙儿的资质,可望夺魁。

顽懒的个性,何时能改?我震惊了:原来长辈对我的期望远不止此。

此后,我努力了一段时间。

三个月后的理化竞赛,我得了第二名。

母亲这时又来凑兴,又知我的心愿,许诺:考上县中,奖你部自行车。

那是我当时的最爱,我更加努力了。

后来我以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县中。

县中的三年,我初时懈怠,不怎么听讲,但心中不敢放松,总是在课后追着老师补课。

县中的老师们,大都是文革前的高材生,无论在阅历学识上,都远非他人可及。

总能在关键时刻,把我点醒。

记得几位老师,就很喜欢我。

他们分别说过:清华、北大是全国千百万学子梦寐以求的名牌学府,你可有此愿望?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清华。

我一定圆我的清华梦。

在此之后的一段学习历程中,我常以辛勤的汗水用于学业。

老师们的鞭策鼓励,我铭记于心。

不止在当时,就是现在,也令我受益无穷。

因为是初生牛犊,我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懵懵懂懂地就报考了心目中的圣地、最能实现梦想的地方---清华大学。

高考前一天,我还优哉游哉,自信满满。

高考当天,在我去考场的路上,父亲远远地跟在后面,生怕有什么闪失。

由于命运安排,由于师长们的教诲、关怀、爱护,1981年我以商洛地区理科和线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清华大学五年,我学会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应当为社会无私奉献,厚德载物,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

我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不断进取、不断地自我更新汲取营养的能力。

我还学到了和周围人的相处之道,忠厚待人,理解包容,对我后来的人生,大有裨益。

清华是我的第二张出生证。

社会上普遍认可清华学子,清华人也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又获得了巨大的优越感,于是就决定成就事业,报答社会。

毕业二十多年来,每当我做出成绩,就想和师长们分享;遭遇挫折时,有些甚至是常人无法忍受的磨难,想起青少年时光,一直用爱心关怀着我的师长们,压力变成动力,就会获得新的生命力。

生而为人,不可以忘本。

我辈的根本,就是生逢其时,故土滋润和得遇名师,授业解惑有人。

所幸同学中人才辈出,很多已为国之栋梁。

我辈共同认为:光荣属于故土,光荣属于师生两辈人!
(作者:朱亚林,现任深圳国土局规划处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