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教学设计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认同我国的外交政策,认同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科学精神
我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与我国的国情和实力相适应的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承担着与国际地位相符合的国际义务。
(3)法治意识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公共参与
在参加国外旅游、留学等活动时,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形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
二、考核要求
(一)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四)分析和论证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识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
明确我国对国际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教学程
【情境导入】视频:改革开放40年之大国外交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建构】
1.请试着寻找第九课三个框题的关键词,并用知识结构图展示他们之间的联系。
2.请试着寻找第九课的主干知识,并用知识结构图展示出来。
【第二环节:易错诊断】
1、竞争、合作和冲突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3、恐怖主义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4、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
5、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国防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秩序的主导力量。
8、独立自主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9、国家性质、国际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
【第三环节:挑战高考题组突破】
核心考点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基本趋势
题组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1)
(2013年天津卷)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
国家无论大小、强调、贫富。
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这说明()
A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该一律平等
B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
题组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2)
(2015年重庆卷)1949年美国支持的国民政府败逃台湾后,美国掀起一场激烈争论,谁输掉了中国?今天,美国部分人士认为,美国对华建设性接触的本意是打造一个友好的中国,事实上却培养了战略竞争对手,眼瞎这个对手正在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领导权,于是一场新的战争会出现,谁输掉了亚洲,由此可以推断()
A.两场争论是美国霸权主义思想的一种体现
B.中美之间的矛盾将是亚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C.国家利益的不同使得中美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D.建设性接触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进而对美国形成挑战
追问:恐怖主义成为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题组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3)
(2018年全国卷1)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就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以及政党的责任和作用达成广泛共识,发表了《北京倡议》。
对话会的成功举办
①开辟了政党交流合作消除国家间利益分歧的新路径
②汇聚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③打造了各国政党互学互鉴共建国际新秩序的新平台
④推动了政党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追问:1.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否形成?
2.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对当代的国际社会有何影响?
题组突破成果一: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题组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1)
随着“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我国在量子科学领域的这一”领跑动作“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量子通信的实用化和产业化已经成为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等争相追逐的模板,这说明 ( )
①世界多极化格局深入发展
②中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④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已成为各国共同关心得问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追问:世界多极化格局深入发展是否意味着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题组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2)
(2018全国卷2)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
名代表参会,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形成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270多项具体成果。
中国成功举行高峰论坛()
①强化了以和平发展为特征的结盟伙件关系
②标志着以相互依存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③践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④展示了多极化趋势下共同发展的新成就
A.①②B.①④C.②
③D.③④
题组突破成果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题组三:我国外交政策(1)
(2018全国卷3)60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消除本国贫困的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与人权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4000多亿元人民币援助,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1200多万人次,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
中国参与国际减贫扶贫( )
①积极履行了应尽的国际责任
②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
③意在展示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④体现了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追问: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我国外交政策还有哪些基本内容?
题组三:我国外交政策(2)
(2015年全国卷1)我国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
截至2014年底,我国同67个国家、5个地区和地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
“结伴但不结盟”的外交实践表明我国()
①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
②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
③处理国际问题时主要根据伙伴国的利益制定政策
④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
A.①②
B.①④
C.②
③ D.③④
追问:(1)什么是伙伴关系?结盟关系和伙伴关系有甚区别?(2)不结盟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个方面?它还有哪些体现?
题组突破成果三:我国外交政策
【知识反馈与升华】
(2017年全国卷3)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
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
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
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分)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