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股静脉采血不同定位方法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股静脉采血不同定位方法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痛苦、避免邻近器官损伤的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320例1天—2岁的患儿,做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观察组160例采用垂直定位法,对照组160例采用扪及股动脉搏动的传统方法进行股静脉穿刺定位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149例,出现淤血或小血肿6例,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138 例,出现淤血或小血肿9 例。
结论垂直定位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扪及股动脉搏动定位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
【关键词】小儿股静脉采血定位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262-02
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小儿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临床护理技术,新生儿和小婴儿血标本采集较困难,如果血量在1ml以上者常需股静脉采血,行股静脉穿刺术进针的定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掌握一定的解剖学知识,采用垂直定位方法进行股静脉采血法,避免因患儿肥胖、哭闹等因素致股动脉搏动触及不清、定位不准,而致穿刺失败。
本文选择2010年8月-2011年7月我科住院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患儿320例,其中160例采用垂直定位法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320例,男208例,女122例,年龄1天-2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0例采用垂直定位法,对照组160例采用传统扪及股动脉搏动方法穿刺定位。
1.2方法
1.2.1材料:负压采血管,5-10ml注射器。
1.2.2小儿股静脉的解剖特点静脉位于股三角内,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呈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凹陷,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股动脉居中,股神经在股动脉的外侧,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在腹股沟韧带中断摸到搏动点是股动脉,其内侧便是股静脉。
患儿取屈膝呈蛙腿状卧位时,股骨头在深层将股静脉托起,此时从脐部引垂直于腹股沟的连线,其垂直交叉点正是股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1〕,但要注意左右两下肢存在明显差异,左股静脉在左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内侧0.2-0.3cm处,位置较浅,而右股静脉位于右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位置较深〔2〕。
1.2.3体位:两种方法患儿均取仰卧位,腿外侧成蛙式,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穿刺侧腿臀下髋关节处垫一软枕,充分暴露腹股沟区。
1.2.4定位操作方法
1.2.4.1扪股动脉搏动定位穿刺法:在患儿腹股沟中、内1/3交界处,以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搏动处,紧靠内侧为穿刺点。
碘伏消毒患儿穿刺部位及护士左手食指,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搏动内侧0.5cm处垂直穿刺,边退针边抽回血,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拔针后用纱布压迫穿刺点5分钟左右至止血,胶布固定〔3〕。
1.2.4.2垂直定位法进行股静脉采血法:患儿取以上体位,常规消毒皮肤,操作者左手固定患儿右膝关节,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从脐部致腹股沟垂直连线的
内侧,腹股沟下约1-2cm处与大腿平行与皮肤呈45°角斜行进针〔4〕,边进针边
抽回血,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拔针后按压针眼及上方1cm处至不出血。
此操作需助手固定患儿。
如果穿刺失败,选择另一侧穿刺,禁止在同一侧
反复穿刺,以免引起血肿。
1.3结果:垂直定位方法进行股静脉采血法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大于扪股动脉定位穿刺采血法,见表1
定位法例数一次穿刺成功(例)一次穿刺成功率(%)
扪股动脉法 160 138 86.25
垂直定位法 160 149 93.125
2 讨论
根据股静脉的解剖位置,该处血量充足,加之无重要脏器,容易固定,不易滑动。
也不
受操作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可采集多种标本,同时省力省时。
而扪及股动脉搏动定位穿刺采
血时,因患儿肥胖、哭闹等原因致股动脉搏动触及不清而定位不准,以致穿刺失败。
同时穿
刺时操作者必须消毒手指,既浪费时间又担心手指被污染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使用垂直定位法进行股静脉采血法优于扪股动脉搏动定位穿刺采血法,可减少患儿痛苦,提高股静脉穿刺成功率,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也可采用此法。
参考文献
[1]谢俐萍,彭丽华,冯群华,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改良法[J].护理学杂志,2001,16(4)235.
[2]郑玉琴,严爱明,解剖患儿尸体探讨股静脉穿刺部位特点[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38.
[3]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2006:96-97.
[4]孙佩玉,垂直定位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