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理解其历史作用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3.过程与方法: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师生共研训练提高
4.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创新支点: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讲清民族融合的多种表现方式。
二、教学重点:
1、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促进民族大融合。
三、教学难点: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正确认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
因为是复习内容,大部分知识都已遗忘,但对个别重要知识点特别是重要人物还是印象深刻,例: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措施,而这些重点知识也是我们复习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在中考复习考纲中,要求相对较少,对学生复习应该有利。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法、讨论法、学案复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知识网络】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江南地区
的开发
北方民族
大融合
魏晋南北
朝文化
280年短暂统一:
四世纪后期东晋以少胜多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匈奴、、羯、氐、羌
北方的统一: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孝文
帝改革
背景:北方民族大融合
内容:;一系列。
意义:促进。
数学:与圆周率。
农学:与《齐民要术》。
地理学:郦道元与《水经注》。
科技成就
文学艺术
最主要原因:
影响:
背景:东汉末年,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基本上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概况:魏、蜀、吴
六、交流探究【基础知识清单】学生小组内部交流教师分层指导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2、东汉末年,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的战役是:官渡之战;
3、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4、三国时期,今台湾地区被称为:夷洲,
5、三国时期,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吴国船队曾到达那里。
6、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7、4世纪后期东晋与前秦之间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8、北魏时期著名的少数民族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9、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迁都洛阳和汉化政策
1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生产术;
12、南朝科学家:祖冲之、圆周率
13、我国现存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七、当堂测试
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杜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 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 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C 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D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A.实行“三长制”
B.严惩贪污受贿
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
3、材料题:情景分析:分析下列情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拔的人穿着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经担任“白鹭官”。
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务可以归自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
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有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景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蝴蝶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分心情景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