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提升练1-人教版高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提升练(三十三)
一、选择题
(2014·安徽省名校联考)读我国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B.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率
D.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比重上升
2.生态城镇将城镇视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兼具的复合生态系统,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下列关于生态城镇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
C.强化城镇辐射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D.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解析】第1题,随着农村产业向城镇不断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
1 / 10
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使各种生产要素和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城镇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上升,但产业比重在总产值中比重下降。
第2题,题干中生态城镇“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故生态城镇主要强调的是生态功能,A、B、C表示的是社会功能。
【答案】 1.D 2.D
(2015·德州模拟)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产业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4.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B.区位选择变化
C.职业收入差异D.产业结构升级
5.“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2 / 10
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
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
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
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解析】第3题,依据不同年代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可判断,刚改革开放时该城镇第一产业比重高,到城镇发展到较高阶段一般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第4题,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能反映产业构成的变化,图中显示人口职业构成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说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第5题,就地式城市化必然使当地原有乡村转变为城镇,则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
【答案】 3.A 4.D 5.C
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回答6~7题。
6.
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3 / 10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7. 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的I/U的比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远大于0.5,表明城市化一直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第7题,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非农村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非农业活动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会限制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 6.A 7.B
下图为美国制造业企业回归漫画图,读图回答8~9题。
8.美国大公司20年前将产业转移到国外的原因是( )
A.国内缺少能源和资源
4 / 10
B.劳动成本过高
C.国内经济危机影响
D.产品外销困难
9.有关目前美国“再工业化”的主要目标是( )
A.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回流可解决美国的失业问题
B.美国为了解决能源不足问题,提出了“再工业化”
C.“再工业化”可解决城市的“空心化”问题
D.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先进制造业
【解析】第8题,美国大公司20年前将产业转移到国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劳动力生产成本太高,获得的利润减少,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将产业转移到国外。
第9题,目前美国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重振经济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再工业化”的主要目标就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先进制造业。
【答案】8.B 9.D
(2014·浙江省学科高考能力检测)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到60%以上。
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10~11题。
5 / 10
10.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
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
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高
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农村人口数量大
11.针对以上我国现状,国际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
目前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并不断向西、向北扩展,这些乡镇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
四类工业产品成本的分布比重
A.a B.b
C.c D.d
【解析】第10题,结合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农村人口数量大的国情,可以判断a、b、c分别表示①②③。
a指标略高于国
6 / 10
际标准是由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较低(不只是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业增加值占比相对高一些;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多、占比大。
第11题,改革开放后,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发展乡镇企业,但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低,技术力量欠缺,最初主要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中工资投入比例大。
【答案】10.D 11.C
二、综合题
12.(2015·枣庄模拟)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3)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阻碍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第(1)题,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
第(2)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
第(3)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服务业。
7 / 10
【答案】(1)问题:①大气污染或酸雨;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
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13.(2015·潍坊模拟)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京津及河北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天津市宝坻区西北距北京市85千米、南距天津市中心73千米,东距唐山市105千米,多条高速贯穿全境,地热温泉丰富。
国内某知名企业8年间在此投资200多亿元,在一片盐碱荒地上建设了别墅度假村。
8 / 10
材料三下面图表示意我国三个经济区域产业结构比较。
2009年三个经济区域产业比重图
三大经济区域产业内部结构
天津滨海新
区第二产业重化工、电子加工装配
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邮政、仓储、批发零售)
上海浦东新
区第二产业高端加工业
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物流、技术服务)
深圳
第二产业高新技术
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研发与技术服务、软件服务)
(1)
(2)材料一图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这里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不合理灌溉易出现________。
(3)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别墅度假村选址宝坻的原因。
(4)材料三显示现阶段天津滨海新区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与浦东新区、深圳相比,________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滨海新区
9 / 10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主要措施可能有哪些?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城市、海洋等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华北地区的海河流域,该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结合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及数值可以判断出西北部的地形。
第(2)题,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但该地降水量较少且集中于夏季,导致农业生产中缺水严重。
如果不合理地进行灌溉,会导致地下的盐分集中在地表,出现盐碱化现象。
第(3)题,别墅的选址,既要考虑土地的价格,又要考虑环境、交通等条件,同时还要考虑市场状况。
第(4)题,从材料三中可看出,天津滨海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而另外两个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因而天津滨海新区今后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1)海河温带季风山地(高原、山地)
(2)小麦(冬小麦) 水资源短缺盐碱化
(3)利用盐碱荒地,地价低,土地资源丰富;毗邻京津唐,有销售潜力(市场广阔);旅游(地热温泉)资源丰富,适合度假休闲;交通便利。
(4)第二产业第三利用毗邻京津优势,积聚高端人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海港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提升第三产业档次。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