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梅、兰、竹、菊“四君子”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高尚之品性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高尚之品性](https://img.taocdn.com/s3/m/f50a25d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9.png)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高尚之品性“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是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画家在创作时常把竹、梅、松三项画在一起,称为“岁寒三友”。
加上兰,称为“四友”。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
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即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
明末郑思肖善画兰,而且兰无根,即寓意为河山破碎的无根之忧。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
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花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的来历及寓意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
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
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
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而竹,我小时常见。
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
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
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
浅谈文学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
![浅谈文学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https://img.taocdn.com/s3/m/0c54a290a0116c175f0e48ae.png)
。
,
“
’ , ,
然挺 立
在 雪 中 开 出清 幽 沁 人 心 脾 的繁 花 ” 诗 人林 甫 的 名句 疏影 横斜 水清 浅 暗香 浮 动月 黄 昏
叶萧 疏
,
,
。
,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中图 分类号 」 : 」 2 2 139 0 01 [ 文章 编 号 ] 门 0 0 ( 2 0 1 6卜 0 6 1 7 一
兰画 兰
3
、
,
是 透过兰花来展现 自 己 的人 格 襟怀
,
,
在 兰花孤芳 自
。
赏 的贞 洁 幽 美 之 中
认 同 自 己 的一 份精神 品性
, , , ,
,
,
兰生 幽 谷
,
,
。
。
高 士 和 烈 士 的 两 种 品格 矮 篱畔
处进退
, ,
,
菊 花 都有 了
,
。
。
晚秋 时 节
,
,
斜 阳下
,
,
,
,
。
,
一 丛 黄菊傲 然开 放
不 辞寂寞
不 畏严霜
,
无论 出
,
。
都 显 示 出可 贵 的 品质
的竹子 坚 韧向上 竹 叶仅仅几 片 但 却 傲 然 挺 立 让人联 ” 想 到 竹子 高 洁 不 屈 的精神 采菊 东 篱 下 悠然见南 山 诗
。
成 为人 们 托
美
。
;
二 是 文人 画 色彩样式 的意 境美
精 神 寄托的首选
梅 兰竹 菊 的 寓意
、
包 含形 式 美和 意 蕴 美 的 美 而 梅 兰竹 菊 题 材 的 意象美 包 含 很 多 方面
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
![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1f522a8f8c75fbfc67db235.png)
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关于梅、兰、竹、菊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
梅、兰、竹、菊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对梅、兰、竹、菊诗的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
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其四者的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一、梅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
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
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
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https://img.taocdn.com/s3/m/8f21ae1ec5da50e2524d7f7d.png)
岁寒三友花四君子“梅兰竹菊”与“松竹梅”一、花中四君子赞提起品格高尚,高风亮节、修养高超之类的事物,中国文人常用“梅、兰、竹、菊”这种四种植物作比喻,并且称她们为花中“四君子”。
自古我国的文人就喜欢填词、赋诗对她们大加赞美。
在众多歌颂花卉的诗、词、散文中,与“梅、兰、竹、菊”有关占的比例最大。
另外绘画大师对她们也格外青睐,除了单独画梅、兰、竹、菊外,还善画“四君子”图,从出土的陶瓷器具看,许多都画有“四君子”的图案,现在的工艺品上仍然能找到梅、兰、竹、菊的身影。
中国文人与这“四君子”之间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
如元代大画家王冕在隐居九里山时,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自号“梅花屋主”。
他善画墨梅,万蕊千花,自成一家,所作的“墨梅图”与“墨梅”诗均名扬天下。
更有一位叫林逋的宋代诗人更是痴情,他一生养鹤植梅,自称“梅妻鹤子”,终生不仕不娶。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便以种竹、画竹闻名于世,并非常重视对竹子的实地观察,主张画竹前“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所以他笔下的竹子,不仅能显示出四时风雨,阴晴中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而且力求表现竹子的耐寒、抗冰雪的坚贞之性。
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东坡、杜甫、陆游等都写诗文赞颂过菊花,尤其是陶渊明因为经常写菊花的诗文,被人们誉为“菊仙”,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成了菊花的代名词。
兰花也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从孔子、李白到苏东坡、郑板桥都留下有关兰花的诗文。
人们还将“国香”、“天香”、“王者之香”、“空谷佳人”等美誉封于兰花。
但更多的养花爱好者是想通过养梅、兰、竹、菊来表达高雅情怀,并陶冶自己的情操。
梅花向来是花卉中被歌咏的最多的,甚至被称为“诗人的花卉”。
比较著名的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里把梅花比喻成为“孤芳自赏”的高士;而伟人毛泽东的诗题《卜算子·咏梅》所用的笔法与陆游大不相同,更值得欣赏。
关于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寓意写作素材
![关于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寓意写作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304113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7.png)
关于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寓意写作素材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花中四君子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寓意写作素材花中四君子,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
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梅,傲而不俗。
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
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
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
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
深黄的,磬口的,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
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兰,幽而不病。
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
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
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
简述“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文化内涵
![简述“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75ec865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d.png)
(紫砂艺术)2020年11月陶瓷Ceramics•65•简述“梅三竹菊四君子”的文化内涵周慧(宜兴市紫蓝陶瓷艺术品有限公司江苏宜兴214221)摘要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紫砂工作者穷尽自己的想象力,努力对紫砂造型进行新颖的创意设计,使得紫砂壶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其中最能体现紫砂造型优美和创意的当属花器类。
花货是以自然界中动植物为创作原型,并进行艺术化的创作,使得作品呈现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性,让人在欣赏紫砂时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得到心灵的启迪和精神的感悟。
笔者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例,浅谈大自然对紫砂壶创作的影响,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刻寓意。
关键词紫砂壶梅兰竹菊四君子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T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0)11—0065—02宜兴紫砂壶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精美的造型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陶瓷艺术品。
通过独特的紫砂材质和精美的造型,紫砂壶发展至今凝聚了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成就,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担任着重要的作用。
宜兴这座城市,因为紫砂壶而出名,但除了紫砂壶,宜兴在中国陶瓷历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考古发现,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宜兴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粗陶的制作技艺,这项技艺被完整地沿袭下来,并不断进步与完善。
正是因为宜兴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和已经成熟的制陶技术及经验,等到宋末明初紫砂泥被发现后,紫砂壶才能迅速发展,并且依托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后期文人工匠的共同努力,一跃成为中国陶文化中的一只秀丽奇葩,扬名国内外,深受人们的欢迎。
如今的宜兴紫砂壶有着磅礴的艺术生命力,在21世纪传统艺术品中熠熠生辉,万众瞩目。
目前市场上的紫砂壶品种繁多,新颖别致的款式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
其实按照紫砂壶的形态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三类。
每一个类别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人偏爱光器几何线条的变化,有人钟爱筋纹器形体的饱满规整,我独爱花器的自然韵味。
主题阅读:梅兰竹菊四君子
![主题阅读:梅兰竹菊四君子](https://img.taocdn.com/s3/m/fcdbf62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a.png)
梅兰竹菊四君子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
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是正是他们的独特品质被文人寄予了不同的含义,代表了不同的高贵品质,所以,被称为四君子。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忍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花中四君子所体现出来的不正是人世间的四种高尚的精神么!
1/ 1。
梅竹菊兰是四大什么
![梅竹菊兰是四大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c40653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76.png)
梅竹菊兰是四大什么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被人称为“四君子”,它们所代表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所以号称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象征,梅花高洁傲岸、迎冬而开、美艳绝俗;
兰花幽雅空灵、幽芳高洁;竹子虚心有节,节节高升。
菊花冷眼清贞、清丽淡雅、芳香袭人,其傲霜斗雪的气节和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喜爱,成为“四君子”。
梅兰竹菊象征:
梅花较耐寒,迎寒而开,早春就开始怒放,美丽绝伦,是坚韧不拔的热歌的象征,与松、竹一起戴物帮被成为“岁寒三友”。
一直喜欢梅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兰花,花朵色淡香清,多生鱼幽僻之处,而且华中还夹杂有荆棘,一般都寄托一
种幽芳高洁的情操,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同事也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菊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速蕉征,艳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一直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囊游。
竹自经冬不调,且自成美景,它钢制、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此画挂于家中,尽显品位。
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
![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66ea884af1ffc4fff47ac43.png)
梅、兰、竹、菊的象征意思之阳早格格创做闭于梅、兰、竹、菊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梅、兰、竹、菊的本量分别是:傲、幽、脆、浓.对于梅、兰、竹、菊诗的普遍的体验,是以深薄的民族文化粗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秋、夏、秋、冬.华夏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示了文人对于时间秩序战死命意思的感悟.梅,下净坐崖岸;兰,幽雅空灵;竹,真心有节;菊,热素浑贞.华夏人正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背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进而使花木草石摆脱或者拓展了本有的意思,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战隐喻.大凡是死命战艺术的"地步",皆是将有限的内正在的粗神品性,降华为永近无限之好.梅、兰、竹、菊成为华夏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战文人绘中最罕睹的题材,正是基础于对于那种审好人格地步的神往.其四者的共共特性是自强没有息,浑华其中,澹泊其中,没有做媚世之态.一、梅咏物诗中,很罕见以百尾的篇幅去咏一种真物的,而对于梅花完毕"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量,是一种寥寂中的自脚,一种"凌热独自启"的孤傲.它没有屑与凡是桃雅李正在秋光中争素,而是正在天热天冻、万木没有由热风时,独自傲然屹坐,正在大雪中启出繁花谦树,幽幽热香,随风袭人.从梅花的那一品性中,华夏诗人们瞅到了自己的理念人格模式,便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没有供识赏"的孤浑,所以诗人时常使用"浑劳"去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战靖那出名的诗句:"疏影横斜火浑浅,暗香浮动月薄暮"."浑劳"没有然而是古代隐士的性格,而且是士大妇的保守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示的正是诗人公有的一种本量,果而诗人倍加珍爱.梅花以浑癯睹少,象征隐劳浓泊,脆贞自守.那"下标独秀"的气量,倜傥超拔的局面,使诗人戴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设念,盼视与梅花正在所有深心相契的欢晤:"雪谦山中下士卧,月明林下好人去."梅花的热香色,含蕴着公德粗神与人格操守的价格,果而深为诗人所珍视.二、兰空谷死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果其死少正在深山家谷,才搞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浑婉素浓的香气少葆赋性之好.那种没有以无人而没有芳的"幽",没有不过属于林泉隐士的气量,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没有知而没有愠"的君子风格,一种没有供仕途通达、没有沽名钓毁、只探供胸中志背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近污浊政事、保齐自己好佳人格的本量.兰花从没有与媚于人,也没有肯移植于繁华城市,一往离启浑幽净土,则易免为尘垢玷污.果此,兰花只相宜于启正在人迹罕至的幽深天圆,只相宜于启正在诗人们的理念地步中.宋人郑思肖正在北宋死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没有记故国,坐卧皆往北圆.常绘"露根兰",翰朱杂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没有着泥土,隐喻大佳国土为同族践踩,表示自己没有肯死计正在元往的土天上,没有与统制者共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倪瓒曾为其题诗:"惟有所北心没有改,泪泉战朱写《离骚》."所以,诗人爱兰咏兰绘兰,是透过兰花去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正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净幽好之中,认共自己的一份粗神品性.三、竹竹正在浑风中簌簌的声音,正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皆让诗人深深冲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葱翠仿佛的性格,更让诗人引为共讲,果而华夏文人的居室住房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道:"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道:"宁可食无肉,没有成居无竹.无肉令人肥,无竹令人雅.人肥尚可肥,士雅没有成医."朴真曲黑的谈话,隐现出那少暂的文化粗神已深进士人骨髓.明月如霜,佳风如火,凉爽的忙庭中,翠竹依阶矮吟,挺秀劲节,浑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热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少存的下净,并以它那"劲节"、"真空"、"萧疏"的本性,使诗人正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没有仄的节*;它的"真空",代表谦战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劳群绝雅 .四、菊如果道,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没有仄没有挠的人格,秋兰空谷自适,是一种下士遗世独力的情怀,那么,秋菊财兼有烈士与下士的二种性格.早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启搁,没有畏宽霜,没有辞寥寂,无论出处进退,皆隐现出难得的本量.二千多年此后,儒讲二种人格粗神背去做用着华夏的士大妇,文人多怀有一种"贫则独擅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维.纵然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然而是,那种达瞅乐天的胸襟,启朗进步的气量,使他们末究没有肯搁弃下近的目标,而菊花最脚以体现那种人文性格.咏菊的诗人不妨上溯到战国时代的伸本,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天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动做士人单沉人格的象征而出当前诗中绘里,那种冲战恬浓的疏集气量,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赢得的粗神上的宁静宁静相符合.果而对于菊花的欣赏,仿佛成为君子得意自乐、儒讲单建的粗神象证.。
诗解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
![诗解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https://img.taocdn.com/s3/m/bbeb84d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7.png)
诗解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第一篇:诗解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诗解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花中四君子之----梅历代咏梅诗集锦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
咏梅之作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
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后者的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8226;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
他称赞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严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
至于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8226;探梅》),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概之吟。
以后的咏梅,都只是宋人流风余韵的发扬。
(阿海)山园小梅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https://img.taocdn.com/s3/m/3d784994d5bbfd0a78567313.png)
梅兰竹菊四君子————————————————————————————————作者:————————————————————————————————日期:ﻩ梅兰竹菊四君子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被人称为“四君子”。
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
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各有特色: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一、梅ﻫ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
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ﻫ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
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
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解释花中四君子的含义
![解释花中四君子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24e7bbd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c.png)
解释花中四君子的含义
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四种植物,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四种植物的含义和象征。
正文
梅、兰、竹、菊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种植物,它们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首先,梅花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梅花的清香和纯洁的花朵也代表了高尚风格和高洁品质。
在中国诗词和绘画中,梅花经常被用来表达君子的品德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其次,兰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对象,被誉为“花中君子”。
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雅、高尚和纯洁。
它的花朵含蓄而典雅,寓意着文人的情趣和内在品质。
兰花也被视为君子的榜样,它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
竹子是中国文化中最受推崇的植物之一。
竹子的坚韧和不畏困难的品质使其成为君子的象征。
它的茎干高大挺拔,却柔韧不断。
竹子还象征着谦逊和淡泊名利的精神。
在中国文化中,竹子常被用来描绘君子的风度和品质。
最后,菊花是中国文化中秋季的代表花卉,也被称为“秋之花”。
菊花的高洁、坚强和清雅的气质,使其成为君子的象征。
菊花不畏寒
暑,傲立于秋风中,象征着君子的坚定和不屈的个性。
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被赋予了高尚、坚贞和追求完美的含义。
总结起来,梅、兰、竹、菊四种植物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君子的象征意义。
梅花代表坚韧不拔和高洁品质,兰花代表高雅纯洁和文人情趣,竹子代表谦逊和淡泊名利,菊花代表坚定不屈和追求完美。
梅、兰、竹、菊——中国画中的“四君子”
![梅、兰、竹、菊——中国画中的“四君子”](https://img.taocdn.com/s3/m/8ddc52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8.png)
梅、兰、竹、菊——中国画中的“四君子”中国画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特别是在花鸟画中,它们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高尚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较耐寒,在早春即可怒放,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时已有人画梅花,到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
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
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画梅需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
兰花一般都被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琴操》中曾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为王者香。
”兰花遂所谓“王者之香”。
但兰花入画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
到了宋朝,画兰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沉沦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而清人画兰者众多,而以郑板桥最痴。
他的题兰诗有七、八十首。
他在《折枝兰》诗中写道:“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郑板桥兰画得好,书法也好,人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
板桥作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竹入画,大略和兰相当,也始于唐。
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
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
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
赵孟頫、倪瓒、夏昶等各有千秋。
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成语“胸有成竹”便是郑板桥借助于笔墨,挥洒“手中之竹”的最精彩注脚。
陶渊明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https://img.taocdn.com/s3/m/8f21ae1ec5da50e2524d7f7d.png)
岁寒三友花四君子“梅兰竹菊”与“松竹梅”一、花中四君子赞提起品格高尚,高风亮节、修养高超之类的事物,中国文人常用“梅、兰、竹、菊”这种四种植物作比喻,并且称她们为花中“四君子”。
自古我国的文人就喜欢填词、赋诗对她们大加赞美。
在众多歌颂花卉的诗、词、散文中,与“梅、兰、竹、菊”有关占的比例最大。
另外绘画大师对她们也格外青睐,除了单独画梅、兰、竹、菊外,还善画“四君子”图,从出土的陶瓷器具看,许多都画有“四君子”的图案,现在的工艺品上仍然能找到梅、兰、竹、菊的身影。
中国文人与这“四君子”之间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
如元代大画家王冕在隐居九里山时,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自号“梅花屋主”。
他善画墨梅,万蕊千花,自成一家,所作的“墨梅图”与“墨梅”诗均名扬天下。
更有一位叫林逋的宋代诗人更是痴情,他一生养鹤植梅,自称“梅妻鹤子”,终生不仕不娶。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便以种竹、画竹闻名于世,并非常重视对竹子的实地观察,主张画竹前“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所以他笔下的竹子,不仅能显示出四时风雨,阴晴中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而且力求表现竹子的耐寒、抗冰雪的坚贞之性。
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东坡、杜甫、陆游等都写诗文赞颂过菊花,尤其是陶渊明因为经常写菊花的诗文,被人们誉为“菊仙”,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成了菊花的代名词。
兰花也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从孔子、李白到苏东坡、郑板桥都留下有关兰花的诗文。
人们还将“国香”、“天香”、“王者之香”、“空谷佳人”等美誉封于兰花。
但更多的养花爱好者是想通过养梅、兰、竹、菊来表达高雅情怀,并陶冶自己的情操。
梅花向来是花卉中被歌咏的最多的,甚至被称为“诗人的花卉”。
比较著名的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里把梅花比喻成为“孤芳自赏”的高士;而伟人毛泽东的诗题《卜算子·咏梅》所用的笔法与陆游大不相同,更值得欣赏。
梅兰竹菊被称为什么四君子诗人描写它们的诗句
![梅兰竹菊被称为什么四君子诗人描写它们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8bad10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c.png)
梅兰竹菊,四种花卉被誉为"四君子",常被诗人们用来描写,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品质和意境。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已经成为了文人墨客创作的常见题材,也成为了我国文化中独特的审美符号。
那么,梅、兰、竹、菊为什么会被称为四君子?让我们来深入探讨这一有趣而丰富的话题。
1. 梅:梅花作为冬天里的瑰丽之花,素有"岁寒三友"之称。
在我国文化中,梅被赋予了坚贞不屈、清高淡泊的人格特质,也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种坚韧不拔的特质是我国古代文人推崇的品格。
在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中,他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表达了梅花在严寒中傲立不屈的意境。
2. 兰:兰花在我国文化中被赞美为"风流才子佳人"。
兰花不仅美丽高雅,而且清香袭人,常常被用来比喻君子或者美好的女子。
在我国文人的笔下,兰常被赋予高洁、清新的美德。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写道:"梦入芙蓉花上",将兰花比喻为清新高洁的佳人。
3. 竹:竹是我国文化中的代表性植物,具有朴素清高、坚韧不拔的品性。
竹子笔直挺拔,翠绿欲滴,被誉为"松竹梅"中的"转木成竹",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格高洁、坚韧不拔。
在古代诗词中,常有"竹影松声"的描绘,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扫尽春风无人知,不觉落花飞絮迟。
舞回千戟嶙峋影,遍插烟霞细碧枝"。
4. 菊:菊花被称为"秋之花",在我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菊花虽然生于寒冷的冬天,却能迎接秋风拂面而来的绚烂,因此常被用来比喻忠贞不渝、傲骨峥嵘的品质。
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有诗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对菊花高洁不凡的赞美。
总结:"梅兰竹菊"作为四君子花,各自具有不同的品质和意境,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审美符号。
国学讲堂(681):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由来
![国学讲堂(681):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c09ebcbe284ac850ad02427d.png)
国学讲堂(681):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由来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由来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
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四君子的由来“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
是传统寓意纹样。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
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关于梅兰竹菊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梅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
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花,兰花,竹,菊花。“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梅花,兰花,竹,菊花。“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https://img.taocdn.com/s3/m/ca443dc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6f.png)
梅花,兰花,竹,菊花。
“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这个文章值得学习,一起看看吧。
谢谢您的阅读。
梅花,兰花,竹,菊花。
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
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就像中国人民一样,没有傲气,但却有一身傲骨。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山园小梅·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兰,空谷幽香芳自来,孤芳自赏莫问何处来。
这就是兰花孔子家语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
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幽兰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着遍山隅。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青春永驻。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美而不艳,习色而不妖,自古很多名人独爱菊。
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阅读。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https://img.taocdn.com/s3/m/e8bb1b3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f.png)
梅兰竹菊“四君子”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占据主导地位以后,最著名的题材,当属有名的“四君子”。
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树木花卉种类繁多,为什么单单这四种植物被称为君子呢?原来,在中国传统文中,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悟。
因此,它们在众花木中脱颖而出,成为“君子”。
梅花耐寒,花开得特别早,在冬季、早春即可怒放。
梅历来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
文人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早在南北朝时,梅花就已经入画了。
到了北宋,画梅成了一种风气,名家辈出,其中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
早先画梅花,红梅就画红色,腊梅就画黄色,而仲仁和尚首创了“墨梅”的画法: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表现枝干花朵。
据说有一次,仲仁和尚看到月亮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创作出了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
后来,另一画家杨补之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
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花改变了从宋代以来“稀疏冷倚”的风格,变成了繁花似锦、花蕊繁密,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激励。
要画好梅花,要求画梅人必须有梅花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没有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是画不好梅花的。
兰花生在空谷,不求闻达,有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与文人的精神不谋而合,因而很受文人热爱。
在唐代就有人画兰了,到了宋朝,画兰的人更多了,大文豪苏东坡就曾画过兰花,而且在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
清代人画兰,以“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最为著名。
郑板桥是一个注重技法自然的人,非常爱画乱蓬蓬的山中野兰。
他曾种了数十盆兰花,精心护理,仔细观察,笔下的兰花,简直就是自已挺然直上的真实的写照。
竹入画也始于唐代。
唐玄宗、王维、吴道子等也都喜画竹。
宋代,苏东坡发展了画竹的方法,他不用以前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独树一格,深为后世所法。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品格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品格](https://img.taocdn.com/s3/m/23ab482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2.png)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品格自古以来,梅、兰、菊、竹被称为“四君子”,也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超群脱俗的品德。
梅,清幽深远,清瘦秀俏,不尘不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永远种植在古典诗歌里。
超然的暗香,永远超然了世俗至上。
青岛市去年刚刚作古的着名画家张镇照老先生,和我是平度老乡,为我精心画了一幅“鸟语花香”的花鸟画,我特别欣赏,你看那梅花争奇斗艳,凌雪飘香,再看那两只小麻雀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两个可爱的生灵欢快地绕着美丽的梅花飞翔,张着小嘴,唧唧喳喳地叫着,似乎在说:“人间多美啊!梅花多香啊!”画家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鸟语花香的主题,尤其是灵动的画面,不知引发了我多少由衷地遐想,充分表达了梅花清肌傲骨、迎雪吐艳的品格。
我欣赏梅花,我更欣赏梅花中蕴含的傲立风雪、自强不息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这不正是当下全党提出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最好象征吗?兰,兰生幽谷,无人自芳。
曾有诗句赞曰:“岁兰生幽谷,留得世人香”。
兰芳之幽,虽没有甘如醇的浓烈,却有着淡如水的永恒。
还有一种“人不知而不愠” 的君子风格。
记得在北京参加研讨会时,全国着名演讲家李燕杰教授专门为我题赠了一幅以“兰”为题的墨宝,并作了注释:“兰,王者是也。
”我把它精心装裱好,悬挂在了客厅的显眼位置,经常欣赏着,品评着它的丰富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平度市有位88岁高龄的着名书画家叫徐国华,以画兰而着称,我驱车到他家拜访时,他欣然为我画了一幅兰花墨宝,并题写了隽秀的注释:“空谷幽香不知寒,三更月影正圆圆,清风吹彻潇湘梦,仙子也来浮上观。
”我也看出了这位老者不只是爱画兰,更发自内心爱兰,他也更像“兰”。
我在欣赏兰花孤芳自赏的幽美之中,体味到了一种高雅、深远的精神品性。
菊,洁身自好,寒芳自赏。
好友西华勇为我画的那幅菊花,用“高洁”释义,阐释了菊花的深刻内涵。
富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
别 名 :菊 华 、秋 菊 、 九 华 、 黄 花 、 帝 女 花 、笑 靥 金 、
“
实 代本色 文人的佯 狂 。说明 白点 ,就 是
有 了艺术 市场 的概念 后,一些 艺术 家竭力 与其他人 划清 界线 、突显 自己
如今 一些书 画 家办展 览 ,出画册 ,甚至 印名片 ,总爱 在姓 名前 冠 以
“ 实力 派 ”三个 字 。 “ 实力 派 ”是个什 么派 ?似 没有具 体 的定 义 ,边界 模 糊得 很 。正因 为如此 , “ 实力派 ”才 是一个 大 箩筐 ,这里边 ,有 被主 流 艺术 团体或 媒体 正J )经地 命名 的 ,有被 艺术拍卖 机构 出于 某种 目的 LL
第 22 第 6期 卷 20l 年 1 1 2月
球 缸
J N D Z E ’ C R M C IG E HN S EA IS 1 7
置 身 于 竹 海 , 处 处 饱 含 着 竹 的 清 香 。 其 情 其 景 其 幽 香 , 无 不 使 人
陶 醉 。 通 过 多 年 对 画 竹 的 了 解 和 钻 研 , 得 知 竹 入 画 , 大 约 和 兰 花
的 , 而 且 开 始 强 调 竹 的 整 体 气 势 。 不 过 , 在 众 多 的 画 家 中 , 郑 板
桥 的画 竹也 堪 称 为一 绝 。 对 于 画 竹 , 郑 板 桥 曾 写 下 了 自 己 的 体 会 : “江 馆 清 秋 , 晨 起 看 竹 , 烟 光 日影 露 气 , 皆 浮 动 于 疏 枝 密 叶 之 间 。 胸 中 勃 勃 遂 有 画 意 。 其 实 胸 中 之 竹 , 并 不 是 眼 中 之 竹 也 。 因 而 磨 墨 展 纸 , 落 笔 倏 作 变 相 , 手 中 之 竹 又 不 是 胸 中 之 竹 也 。 总 之 , 意 在 笔 先 者 , 定 则 也 ; 趣 在 法 外 者 , 此 机 也 。 独 画 云 乎 哉 ! ” 因 此 , 从 竹 子 千 姿 百 态 的 自 然 景 象 中 得 到 启 示 , 激 发 情 感 , 经 过 “眼 中 之 竹 ” , 转 化 为 “胸 中 之 竹 ” , 借 助 于 笔 墨 , 挥 洒 成 “手 中 之 竹 ” 即 “画 中 之 竹 ” 。 郑 板 桥 的 作 品 , 存 世 较 多 , 流 传 也 广 , 自清 代 以 来 , 被 世 人行 家 所叹 服 ,成 为 “ 争 宝之 ” 的珍 品 。 人
相 同 , 也 始 于 唐 代 。 唐 代 的 皇 帝 唐 玄 宗 、 画 家 王 维 、 吴 道 子 等 都 喜 画 竹 。 据 说 到 了 五 代 , 李 夫 人 还 创 墨 竹 法 , 传 说 她 常 夜 坐 床 头 、 见 竹 影婆 娑 映 于 窗纸 上 、乃 循 窗 纸摹 写而 创 此 法 。到 宋 代 , 苏 轼 发 展 了 画 竹 的 方 法 , 放 弃 了 以 前 画 家 们 的 双 勾 着 色 法 , 而 把 枝 干 、 叶 均 用 水 墨 来 画 , 深 墨 为 叶 面 , 淡 墨 为 叶 背 。 此 后 的 元 明 清 时 代 , 画 竹 名 家 辈 出 , 只 要 是 山 水 或 花 鸟 画 家 , 没 有 不 画 竹
节 花 。 因 其 花 开 于 晚 秋 和 具 有 浓 香 故 有 “晚 艳 ” 、 “冷 香 ” 之 雅
称 。 晚 秋 时 节 , 斜 阳 下 , 矮 篱 畔 , 一 丛 黄 菊 傲 然 开 放 , 不 畏 严 霜 ,不辞 寂 寞 ,无论 出处 进 退 ,都显 示 出可 贵 的品质 。 两 千 多 年 以 来 , 儒 道 两 种 人 格 精 神 一 直 影 响 着 中 国 的 士 大
强 拉硬 拽 的,有 自视能 力不 凡主动 往里跳 的 ,也有毫 无基 本能 力 ,却 自 作 多情 、搬砖 架梯 、相 互拉扯 着见 缝就钻 的 。所 以,过 去说 ,一个 广告
的表达策 略 。这种 自我 诗化或 自我 擢升 的 目的 ,当然是 为了在 商业氛 围
夫 , 文 人 多 ・ 有 一 种 “穷 则 独 善 其 身 , 达 则 兼 济 天 下 ” 的 思 想 。 怀
尽 管 世 事 维 艰 , 文 人 心 中 也 有 隐 退 的 志 愿 , 但 是 , 那 种 达 观 乐 天 的 胸 襟 , 开 朗 进 取 的 气 质 , 使 他 们 始 终 不 肯 放 弃 高 远 的 目 标 , 而 菊 花 最 足 以 体 现 这 种 人 文 性 格 。 咏 菊 的 诗 人 可 以 上 溯 到 战 国 时 代 的 屈 原 , 而 当 晋 代 陶 渊 明 深 情 地 吟 咏 过 菊 花 之 后 , 千 载 以 来 , 菊 花 更 作 为 士 人 双 重 人 格 的 象 征 而 出 现 在 诗 中 画 里 , 那 种 冲 和 恬 淡 的 疏 散 气 质 , 与 诗 人 经 历 了 苦 闷 彷 徨 之 后 而 获 得 精 神 上 的 安 详 宁 静 相 契 合 。 因 而 对 菊 花 的 欣 赏 , 俨 然 成 为 君 子 自 得 自 乐 、 儒 道 双 修 的精 神 象证 。 梅 兰 竹 菊 入 画 , 丰 富 了 中 国 画 的 题 材 , 扩 大 了 审 美 领 域 , 但 凡 生 命 和 艺 术 的 “ 界 ” , 都 是 将 有 限 的 内 在 的 精 神 品 性 , 升 华 境 为 永 恒无 限之 美 。梅 、兰 、竹 、菊 成 为 中 国人 感 物 喻志 的象 征 , 也 是 咏 物 诗 和 文 人 画 中 最 常 见 的 题 材 , 正 是 根 源 于 对 这 种 审 美 人 格 境 界 的 神 往 。 “四 君 子 ” 的 孤 高 清 傲 、 坚 毅 刚 强 、 圣 洁 脱 俗 的 ’ 陛格 , 很 值 得 我 们 赏 析 寻 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