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

合集下载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进入双元制体系学习的条件和步骤
前提条件: 没有(理论上)
(但是一张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的毕业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必要的)
首先自行向自己感兴趣的企业申请学习岗位 凭企业的接收证明申请职业学校 与企业和学校签订教育合同
学制和结业
学制
根据专业学习2~3.5 年不等
结业
❖ 考试: 参加由所属的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 比如 IHK (工业贸易行会)
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对比
(在完成中学一级教育后)
普通教育
学生人数比 例
1
职业教育
2.3
每年对每个 学生的投入
比例
1 (5000€)
3 (15000€)
职业教育双元制
双元制的含义: 在两个分开的学习地点,学习者追求同
一个职业技能目标。
德国初次入职者 受训情况 :
其他 30%
双元制 70%
德国双元制的历史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 中学一级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中) 中学二级教育(相当于我国的高中) 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德 国 教 育 体 系
德国职业教育概览
法律根据:18周岁之前必须接受一年的职业 教育
学校类型:类型繁多 种类: 单元制、双元制 跨越的年龄段:15岁开始,终身教育
建立(1870~1920) ----手工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巩固阶段(1920~1970) -----工业特征的学徒教育和职业学校
发展壮大阶段(自1970年) ----- 国家的干预和合理化建设
1969年8月通过职业教育法 1981年通过职业教育促进法作为补充法律
双元制的两个特征
特征
不同的
所属权
小结双元制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

德国职业教育的探析和思考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闻名的,其实施模式和质量一直备受各国教育界的关注和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其完善的体系和长期的积累,同时也是德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特点、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析和思考。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由工业企业、学校、行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多方共同组成,形成了既有法定依据,又有行业参与的完整体系。

在学校教育中,职业教育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进行选择。

除了学校教育,很多学生在职业教育学习的同时也会接受实习培训,与企业紧密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校和企业也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双轨制”,即学校和企业两条轨道并行。

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接受理论教育,也会在企业进行实践实习,这种双轨制使得学生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就业。

德国职业教育还非常注重个性化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形成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而且,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非常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工作岗位,做出积极的贡献。

德国职业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采用了学校和企业双轨制,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

2.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由于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地就业,并在工作岗位上有更好的表现。

3. 强调实际操作技能。

德国职业教育不仅注重传授理论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4. 个性化培养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职业教育体系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介绍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实践导向。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在课堂上,学生将会接触到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际操作。

课程设置紧密联系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使得德国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德国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会进行实习和实训,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

这种实际经验的积累,使得学生更容易就业并且有更强的应变能力。

另外,德国职业教育还注重技能认证和职业发展。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完备的体系,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学习和实践要求。

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可以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

这些证书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认可。

德国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德国的技工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一流的,其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技术工人。

这使得德国在制造业和工程领域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在未来,德国职业教育将继续推进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德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

同时,德国也将加大对技术工人培养的力度,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技术工种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总之,德国职业教育以其实践导向、学生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技能认证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等特点而备受瞩目。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认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认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学习领域1:机电一体化系统里的功能关联分析 第一学年 教学参考时间:40 小时
教学目标: 学生在研究技术设备时,应遵守和使用相应的规程和守则。学生能借助和使用技术资料和各
种原理,寻找出解决方案。学生掌握分析功能关联的方法和操作过程, 并加以记录。在团队小组中, 针对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展开积极地讨论。
读懂方块电路图并根据这些图认识信号流、物质流、能量流和基本的作用原理。从数据处 理到生成工作结果的各种方法。
— 15 —
3.进一步了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3.1 培训规则
3.1.2培训规则的内容
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 ① 培训职业名称 ② 培训期限(Duration) ③ 培训职业描述(Occupational profile) ④ 培训课程框架/培训计划(Training Plan) ⑤ 考试要求(Examination)
— 12 —
2.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与标准简介
2.2 德国职业教育法规与标准 2.2.2德国职业教育标准
③ “双元制”的参与主体与教育标准的结构示意图
— 13 —
Part 03
进一步了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 14 —
3.进一步了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3.1 培训规则
3.1.1培训规则的产生
① 起源于20世纪初 ② 法律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 ③ 经济部与联邦职教所决定修改哪些职业的培训规则 ④ 联邦职教所组织专家团队开发 ⑤ 目前共有328个培训规则
2.2 德国职业教育法规与标准
2.2.2德国职业教育标准
① 培训规则 德国没有独立的社会职业标准 德国联邦职教研究所BiBB与各个职业教育利益主体合作开发 《培训规则》---法律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石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雷夏丽
15
四、 职业教育考核
(三)考核方式
培训与考核相分离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1、由行业委员会组织 考试委员会必须有同等数量的雇主和雇员代表参加
2、考试
中期考试 时间:培训1~ 1.5年 目的:检查培训企业的培训计划的落实
雷夏丽
16
四、 职业教育考核
2、考试
结业考试
时间:培训完全结束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雷夏丽
8
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3 ~3.5年 实践教学(70%)+理论教学(30%)
在企业工作(2 ~3年
第一出口:熟练技术工人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职业提高学校毕业 技术员学校 第二出口: 技术员
雷夏丽
9
二、德国的职业教育
四、职业教育专业设臵
经济工程 :银行、数据处理、贸易、手工业经济、工业经 济、媒体与信息经济、国际市场、公共经济、运输、税收 和审计等
雷夏丽
18
五、 职业教育教师准入
职业学校教师
2、教师考试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第二次国家考试 论文,专业教学法、教育法的口试 3、专业从业要求 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
4、继续学习
雷夏丽
19
五、 职业教育教师准入
企业培训教师
对培训师的培训内容有lO个模块计500学时
基础知识(20) 学会为学生个人发展制定培训计划(20)
高等专科学校
18
文 理 中 学
职业 高中 实科 中学 小 学 教
双轨制
15(16)
主体中学 育
10 6
雷夏丽
3
一、德国的教育体系
第Ⅰ次分流后的三类中学在校生比例大致为:1:2:3 第Ⅱ次分流普高与职高在校生之比 29:71 (16岁至19岁)

德国的职业教育简介

德国的职业教育简介

德国的职业教育简介德国的职业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

它与传统的学术教育并列,并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技能和知识,以帮助他们在职业领域中取得成功。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学徒制度和职业技术学校。

学徒制度是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注重学徒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学徒在企业中获得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同时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徒制度是一种受益双方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有偿的实习机会,而企业则能通过培养新员工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在德国,学徒制度与职业技术学校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机会,以补充学徒制度中的实践经验。

通过将学术和实践相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技能。

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开放多样,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选择不同的职业方向,并获得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可。

德国的职业教育支持个人发展,鼓励学生在职业领域中取得成功。

德国的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各种实际的职业场景,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此外,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适应职业环境并与他人合作。

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和借鉴。

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为德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也来自于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

总的来说,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通过学徒制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出了一大批有实际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才。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其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借鉴对象。

德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

德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

一、引言德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其职业教育体系备受关注。

在我国,职业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结合德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的特点,探讨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的发展。

二、德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的特点1. 企业参与度高德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注重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

企业不仅提供实践场所,还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2. 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德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的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在理论学习中,教师根据实践需求,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通过项目式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 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三、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的发展1. 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的发展。

2. 校企合作我国职业教育院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同时,企业也愿意为职业教育提供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

3. 教学改革我国职业教育院校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将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师资队伍建设我国职业教育院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四、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的发展方向1. 深化校企合作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实践课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职业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阶段或高等教育阶段,为学生提供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形式。

在德国和中国,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两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一下这些不同点:一、培养模式的不同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实践和技能培养,学生必须通过学徒制或职业学校学习,才能获得职业能力证书。

学徒制是指学生在企业里进行为期三年的职业学习,由专业教练指导。

职业学校则是提供职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机构,与企业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培训课程,共同负责学生的职业培训。

所以德国的职业教育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目标,通过在企业的工作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并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则主要依托于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是一所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普及和提高职业技能来满足就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但是由于职业学校的地位低于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教育方式的不同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教学与就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实习掌握职业技能。

德国的职业学校也都配有实验室和工作车间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践操作,积累经验。

从最初的职业技术培训到职业能力评估,它们的职业教育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

中国的职业学校主要落后于实践环节。

尽管采用了模拟实验等方式,但是无法切实将学生与企业联系起来,未能很好地利用教育资源,使学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相关经验。

三、培养方向的不同在德国,从普通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都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可以在学习中逐渐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而在中国,职业学校普遍缺乏规划与导向,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真正意义。

四、课程设置的不同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紧紧围绕企业需求,设置具体的职业技能课程。

但是在中国,市场与职业发展迅速变化,学生所学习的技能常常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导致学生离开职业学校后难以找到符合自己技能的就业机会。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体系,它为学生提供了卓越的技能培训,以满足德国一系列专业领域的需求。

德国的职业教育涵盖了从职业初学者到专业人士的各个阶段,包括技术、商业、工艺和服务领域。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它也被视为为德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德国,职业教育融合了实践和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 职业教育是综合性的:职业教育不仅涵盖了技术教育,还包括了商业和社会学科的教育。

2. 学制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以全日制、半日制或夜校的方式来学习。

3. 劳动力市场需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而定,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4. 可以衔接学术教育:完成职业教育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例如报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生等。

5. 中途转行:学生可以在完成职业教育后选择转行,这种转行并不难,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

德国职业教育的层次德国的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基础职业教育(Berufsfachschule):为初学者提供技术和学习基础。

2. 中级职业教育(Berufsmittelschule):为有一定职业基础的人员提供更深入的教育,同时为他们提供转移到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的基础。

3. 高级职业教育(Fachoberschule):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选择深入学习某个专门领域的知识或参加综合性的课程。

4. 职业学校培训(Berufsschule):为学生提供与其所选择的职业相关的技能培训。

5. 职业大学(Fachhochschule):为综合性技能培训提供基础,此外,还为学生提供与其所选择的职业有关的商业和管理学科的教育。

6. 高等教育(Universität):提供各种不同领域的学习机会。

德国职业教育的优点1. 出色的职业教育系统: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是全球最先进的之一,而且被许多国家视为“模范”。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一、引言二、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概述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由联邦和州层面管理,包括企业内部培训、职业学校和双元制培训三种主要形式。

企业内部培训主要由公司内部提供,以培养适应其需求的专业人才;职业学校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的机会;双元制培训则是企业和职业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轮流学习和实习。

德国职业教育以实践、技能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1.实践导向:德国职业教育以实际工作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实习锻炼,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双元制培训:德国职业教育通过双元制培训的方式,将学校和企业教育相结合。

学生在两个环境中交替学习和实践,为他们提供了更全面和深入的教育体验。

3.高度行业适应性:德国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各个行业的需求,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专门的培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四、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1.优秀的师资队伍:德国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教师们不仅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还拥有培训和教育背景。

这使得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2.强调学生实际能力: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职业学校会设置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课程和项目,以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工作环境并掌握所需技能。

3.产学合作: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实习和实践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五、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1.培育实践能力:我国职业教育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将实践工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培训。

2.强化师资培养:我国职业教育要注重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3.建立产学合作机制:我国职业教育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真实和实用的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述德国职业教育是指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后,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始于19世纪末,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主要分为学校制和双元制两种形式。

学校制是指通过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而双元制则是指将学校培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1. 聚焦实践: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 分层次:德国职业教育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培训课程和考试。

3. 企业参与:德国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度非常高,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并参与课程设计。

4. 国家认证:德国对职业技能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开始实行工匠制度,职业教育得到了重视。

2. 1920年代:德国开始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

3. 1950年代:德国政府开始大力投资职业教育,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职业学校。

4. 1970年代:德国开始大规模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度明显提高。

5. 1990年代至今:德国继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和改革,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四、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1. 高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德国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企业参与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分层次、分类别认证:德国对职业技能进行了明确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为企业招聘提供了依据。

3. 政府投入、企业参与: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企业参与度也非常高,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并参与课程设计,使得职业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

五、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1.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我国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参与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分层次、分类别认证:我国应该对职业技能进行明确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为企业招聘提供依据。

德国教育的特点与实践

德国教育的特点与实践

德国教育的特点与实践德国教育体系作为欧洲的典范之一,一直备受国际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德国教育的特点和实践。

本文将介绍德国教育的特点和实践,希望能够帮助对德国教育感兴趣的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德国教育。

一、德国教育的特点1. 强调高质量教育德国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德国的学生教育涵盖了对自我负责、社会责任和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发展全面的素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2. 德国教育强调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德国教育增加了实践环节:包括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去工作、开设工作坊等等。

这些课程使得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实践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国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靠工程师实践和工业应用,教育出了德国工业科技、机械制造等行业的高水平人才。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德国工业界的发展事半功倍,更加具有竞争力。

4.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德国教育注重发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学生在德国的学习生活中是自主的,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科,也可以参加社团或项目,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德国教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从而养成独立自主的品质和创新精神。

二、德国教育的实践1. 德国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德国教育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职业教育系统包括双重教育系统,即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

学生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和技能,并通过在企业中实习来锻炼自己的技能。

这种双重教育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化的职业教育需求。

2. 德国大学教育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世界范围内最出色的之一。

大学中,除了标准的硕士、博士学位,还可以获得某些奇异的学位,如美国所没有的“博士前期研究生”学位(类似于硕士)、“德意志发明神童”(象征性称号,如“奇妙博士”、“指导者的魔术师”),等等。

与此同时,德国大学致力于提供很好的基本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独立精神。

赴西欧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赴西欧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赴西欧职业教育考察报告为了深入了解西欧的职业教育及其发展现状,我于2024年6月前往西欧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

在本次考察中,我分别参观了德国、法国和瑞典的职业教育机构,并与相关专家进行了交流。

下面是我对于赴西欧职业教育考察的报告。

首先,我深入了解了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特点,即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

学生可以选择走职业道路还是学术道路。

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注重技能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在企业进行实习。

这种实践教育模式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在法国的职业教育考察中,我了解到法国的职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与德国不同的是,法国的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可以选择专业学校或者高校进行学习。

专业学校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而高校则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

此外,法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在毕业后成为自主创业者。

这一点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最后,在瑞典的职业教育考察中,我了解到瑞典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灵活和多样化。

瑞典提供了广泛的职业教育选择,包括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等不同领域的课程。

瑞典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技术和实践能力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瑞典的职业教育还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对德国、法国和瑞典的职业教育考察,我对西欧的职业教育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西欧的职业教育发展得较为成熟,借鉴其经验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可以借鉴西欧国家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在教师培训方面,我国可以借鉴西欧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最后,在与企业合作方面,我国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以其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而闻名于世,本文从德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理念、模式、实施过程和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言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职业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理念、模式、实施过程和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 企业参与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鼓励企业参与,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 重视职业素养培养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等。

三、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1. 双元制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以双元制模式为代表,即学生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之间进行交替学习。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2. 实习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注重实习环节,学生需要在校外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以了解企业文化和实际工作流程。

3. 校企合作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鼓励校企合作,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联合教学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四、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实施过程1. 课程设置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课程,又有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 教学方法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的法制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的法制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的法制体系德国一直以来以其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而闻名于世。

在德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与许多国家的教育制度不同,德国的职业教育有着严格而完善的法制体系,旨在确保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才。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法律基础德国职业教育的法制体系主要依托于《职业教育和进修法》(Berufsbildungsgesetz)以及各个州的教育法规。

其中,《职业教育和进修法》是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法律法规,确立了职业教育的法制基础和主要原则。

根据该法律,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双元制(Dual System)和学历教育(School-based System)两大体系。

双元制指的是学徒制度,学生同时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学习,并获得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培训。

学历教育则是指在职业学校进行的纯理论学习。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职业标准为了确保德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德国政府设立了职业标准(Ausbildungsordnung)。

职业标准是根据不同职业的工作要求和技能需求而制定的规范文件,规定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培训目标。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标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职业标准的制定有一套严格的程序。

相关职业组织、工会和企业代表参与其中,确保了标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职业标准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要求,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招聘和培训的依据。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考试制度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考试制度是确保教育质量和评估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试主要分为中间考试(Zwischenprüfung)和结业考试(Abschlussprüfung)两类。

中间考试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次评估,也是学生是否适合继续学习的重要标准。

结业考试则是对学生是否达到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综合评估的一项考试。

根据职业不同,结业考试可以包括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和口试等。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一直以来都备受世界瞩目。

这个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职场并担任各种职业。

与传统的学术教育不同,德国的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培训和职业培训。

基础培训阶段的学生将接受广泛的学科教育,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等。

这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为他们在职业培训阶段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在职业培训阶段,学生将获得与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

例如,如果学生选择了机械工程师这个职业,他们将接受与机械工程相关的课程和实习。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非常灵活,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学生可以选择从事技工、工程师、护士、酒店经营管理等各种职业。

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不同的职业培训课程,以满足自己的职业需求。

这种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成为世界瞩目的典范。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

德国的职业培训课程非常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将通过实习和实际工作锻炼自己的技能。

在实习期间,学生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与专业人士一起工作,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这种实践操作的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其实践导向、多样性和灵活性而闻名于世。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通过实习和实际工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职业需求,还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对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教改革的借鉴意义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教改革的借鉴意义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教改革的借鉴意义1. 内容概括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全球职业教育的典范,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成功经验,为我国职教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分析其对我国职教改革的借鉴意义。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强调职业教育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紧密结合。

这种理念体现了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为我国职教改革提供了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灵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市场需求,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职业技能。

德国职业教育还强调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双师课堂,教师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还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德国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习方案。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教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应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推动职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技术交流愈发频繁,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因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先进的实训设施和高质量的校企合作经验,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

我国职教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符合当前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职业教育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上仍有不足,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适应职场需求。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拥有一套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晋升通道。

《德国职业教育》ppt课件

《德国职业教育》ppt课件

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
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其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质量保障体系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提高教育质量
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社会提供了可靠的职业教育服务,增强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增强社会认可度
德国职业教育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生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从事相关职业的资格和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02
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保障
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标准和要求。
它们确保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并为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了平等的职业教育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
04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
目标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和企业合作能力,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先进技术和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教师。
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等活动。
《德国职业教育》ppt课件
CATALOGUE
目录
德国职业教育概述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德国职业教育成功案例分析德国职业教育经验与启示
01
德国职业教育概述
德国职业教育背景
德国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德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6年5 月,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修订、颁布了职业学校的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建议在职业学校实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随后在德国各州的部分职业学校开展了课程改革的试点试验,2003 年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全德职业学校全面实施。

了解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德国的实施状况,研究学习领域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借鉴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笔者利用在德国的访学机会,于2009年12 月对德国的不来梅州、下萨克森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部分职业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90 份,回收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82 份,问卷有效率为97.2%;发放教师问卷40 份,回收36 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问卷有效率为85%。

本文运用统计软件SPSS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关于教师的素质任何课程方案的实施都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

虽然教师不是决定课程实施成败的唯一因素,但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这使得教师素质成为我们研究中关注的首要问题。

学习领域课程是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因此,可以说,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教师实施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前提。

调查数据表明,78.7%的学生认为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近60%的学生认为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实践能力”,有55.6%的学生认为教师“对企业的现状有比较好的了解”,这说明学生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比较认同的,也就是说德国教师在整体上具备了实施学习领域课程的前提条件。

学习领域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调查数据显示,有近5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能彼此沟通”,有45.5%的学生认为教师能“与企业的师傅和培训者合作”,但仍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对此持反对意见。

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注重了与其他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合作与交流,团队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工作方式之一,但是尚未普及。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学习,但是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认同度不高,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趣”,认为教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不到四分之一。

这说明教师的角色转化还没有完全到位。

如何根据学习领域课程的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应成为今后教师培训的重点。

二、关于学校的教学条件学校的教学条件是课程实施的物质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

学习领域课程对学校教学条件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教室、实训室、计算机室、实验室和教学材料。

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能否满足学习领域课程的需要也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和教师对学校教学条件的评价意见较为一致。

其中认为实训室、计算机室和实验室条件在“较好”水平以上的学生超过50%,而教师中认为三者处于“较好”水平以上的占到60%,认为三者水平“一般”的均在30%左右;而对于教室和教学材料而言,只有40%的学生较为满意,认为其在“较好”水平以上,教师的比例更低,只有20%左右,另有40%的学生和教师认为二者处于“一般”水平,分别有30%和40%的教师认为二者处于“比较不足”和“不足”的状态。

室和实验室的条件还是比较满意的,而对于教室和教学材料而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满意度都比较低,通过访谈我们获悉,传统的教室不适应学习领域课程的要求,如小组学习需要配备更多的学习设施,需要对传统教室的改造。

这说明德国职业学校在实训室、计算机室和实验室的建设方面较为到位,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但对于教室的改造和教学材料的供给明显不能满足师生需求,二者应成为学校下一步建设中关注的焦点。

三、关于教学准备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能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并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学习情景。

可以说,课程准备的难度大大增加,备课与授课形式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但对于教师来说,真实的状态又是如何的呢?1.备课时间教师是否需要比以往更多的备课时间,能够反映出教师对于教学准备的投入,也可以反映出学习领域课程给教师工作量带来的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62.5%的教师认为与传统的专业系统化的课程比较,在准备学习领域课程时需要更多的时间;另有37.5%的教师认为与以往基本差不多;没有教师认为比以往需要更少的时间。

这表明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设计学习情境,开发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同时也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因为只有这样,教师设计的学习情境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的工作世界。

2.工作方式教师是否以教师团队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与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密切相关,通过教师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更可以使教师互相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师以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方面,43%的教师表示他们“从不”或“很少”,有30%的教师表示“有时”会,而有27%的教师认为他们是“比较经常”或“经常”以教师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

这表明一方面以教师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已经成为实施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另一方面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尚未成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仍有五分之二的教师从未尝试以团队的方式进行教学。

是否将自己开发的教学项目或学习情境提供给其他同事,可以直接地反映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对教学的热情和奉献精神。

在问及“自己开发的教学项目或学习情境提供给其他同事吗”,有61.7%的教师表示会“经常”或“比较经常”提供给其他同事,35.3%的教师表示“有时”会,仅有1 人表示“从不”,占总数的2.9%。

这表明大部分教师愿意将自己开发的教学项目或学习情境提供给其他同事。

四、关于教学与学习方法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不再强调教师的讲授,而更看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完成任务或项目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这势必引发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领域课程倡导“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除了某些知识需要用讲授的方法之外,主要是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项目或任务来进行学习。

主要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可以反映出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时,学生被试与教师被试反馈的结果差异较为明显。

关于讲授式教学的使用频率,有近60%的学生表示教师“比较经常”或“经常”地运用讲授的方式,认为“有时”运用占到28%,仅有6.5%和10%的学生表示“从不”和“很少”使用;而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有47.1%的教师表示“从不”或“很少”运用该教学方式,只有11.8%的教师会“比较经常”运用讲授的方式。

这说明教师的主观认为和学生的客观体验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尽管教师主观上努力减少使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但实际上讲授法仍然是教师运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学生和教师对课堂项目教学和专业室教学的运用频率的判断也存在明显差异,有40%的学生认为其运用的频率处于“比较经常”或“经常”,而另外有30%-40%的学生认为“有时”运用,而对于教师而言,超过70%的教师表示会“比较经常”或“经常”地运用,而且选择“比较经常”和“经常”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学生。

而对于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的态度较为一致。

分别有59.4%和25.7%的学生表示该方式“从不”和“很少”运用,教师选择二者的比例也达到35.3%和52.9%。

较大的比重,但是课堂项目教学和专业室教学已经成为实施学习领域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而采用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教学方式还不够普及。

事实上,项目教学尤其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教学是与职业工作联系最为直接的,也最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真实的工作过程体验,教师最应发挥能动性,设计并实施与企业合作的教学项目。

但实际上,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教学只占有很小的比例,这其中有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现实条件下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因素。

五、关于教学内容学习领域课程以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目的,主要通过完成针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设计的教学项目来实现,这势必要求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与真实的工作任务具有一致或相似性,其相似与协调的程度越高,对于学生快速融入企业工作的帮助就越大。

所以,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能否帮助学生解决企业中的工作任务是考察教师对于职业实践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学设计能力高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当问及“学校教学对解决企业中的工作任务是否有帮助”时,学生与教师的态度迥异。

31%的学生中表示“比较有帮助”或“很有帮助”,38.3%的学生认为“部分有帮助”,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没有”或“很少有帮助”;而教师对学校的教学持肯定态度,没有人认为学校的教学对学生解决企业的工作任务没有或很少有帮助,分别有52.9%和23.5%的教师表示“比较有帮助”和“很有帮助”,总计占到76.4%,其余23.6%的教师表示“部分有帮助”。

教师的肯定态度与学生的否定态度形成反差,教师认为教学与真实工作任务有较好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企业中的工作任务,但学生持相同观点的比例并不高。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自身对职业实践了解不够,而设计的学习任务与工作世界相脱离造成的。

六、关于教学效果学习领域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其课程设计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更关注职业态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

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看待学习领域课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上述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与传统的专业系统化教学相比是否具有明显优势?这些问题也是本次研究的关注重点。

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明确表示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一些,只有11.8%的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差一点。

这表明教师总体上认为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专业系统化教学。

同时,教师对学习领域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的判断是积极的。

有80%左右的教师认为学习领域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行动能力。

可见,绝大多数的教师对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效果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在教师眼中,学习领域课程对于学生在上述四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七、关于课程实施的阻碍与关键因素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打破了学科界限,从工作世界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实际出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成长规律为依据编制课程,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工作世界,其理论设计十分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