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教育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2020春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百花园(41分)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分)
坚劲.(jìn jìng)燕.山(yān yàn)甘霖.(lín líng)青稞.(kēguǒ)暂.时(zhàn zàn)严峻.(jùn jǜn)抽噎.(yēyè)瞻.仰(yán zhān)
二、读拼音,写词语。
(8分)
三、查字典填空。
(5分)
“鼎”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鼎”字在字典中主要有如下解释:①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②借指王位、帝业;③大;④正当,正在。
在下列词语中,“鼎”字应选择哪个解释?(填序号)
钟鸣鼎.食( ) 春秋鼎.盛( ) 鼎.力相助( )
四、选词填空。
(9分)
剧烈激烈强烈
1.( )的战斗就要开始了,战士们摩拳擦掌,准备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2.一道( )的灯光射过来,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3.我的心( )地跳动起来,我用恐怖的眼光看了看报告消息的那个人。
无论……都……虽然……但是……之所以……是因为……
4.田心同学( )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她时刻把班级的事情放在心上。
( )谁有困难,她( )想办法去帮助。
她自己( )苦点儿、累点儿,( )心里很踏实。
五、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两个分别造句。
(10分)
精兵( )政怒气( )( ) ( )( )一息
喜出( )( ) 死得( )( ) 目不()( )
重于( )( ) 轻于( )( ) 焉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写句子。
(5分)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改为夸张句)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改为反问句)
3.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修改病句)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缩句
5.经受了千磨万击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
(根据意思写诗句)
主题训练营(16分)
七、日积月累。
(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 ”,为父母尽一份孝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
4.小明经常以家里条件好为由在生活上铺张浪费,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的名言来劝他。
5.要是平时认真听课就不至于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了,这可真是“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啊!
八、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8分)
1.《石灰吟》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一首诗,其中抒发了诗人高尚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的利益____________,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____________。
3.《十六年前的回忆》写的是_________年的事情,是按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4.《金色的鱼钩》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长征途中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他接受上级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表现了红军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九、主题交流。
(3分)
有人说,我们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不是记仇,而是记事。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读写展示台
十、课内阅读。
(10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5分)
固: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
2.司马迁是中国____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他的《________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分)
3.这段话出自《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作者)于1944年9月8日在追悼__________________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1.5分)
4.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读一读画线的句子,体会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3分)
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另一个“死”字表达了对法西斯的__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两种人的鲜明态度。
5.这段话强调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死观。
(2分)
十一、课外阅读。
(8分)
英雄
①大楼很高很气派,在这座大楼里上班的人被人们称作“白领”。
②老头也很高,但不气派,而且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
他在这座大楼里做信件的收发工作,顺带负责一楼大厅的卫生。
③每天,出入这座大楼的白领很多,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商人,但从来没有人正眼看过老头一眼,他们顶多在经过那儿时顺便淡淡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问一句:“我有信吗?”若是有,老头就会低头在桌上找上一气,从里面递出来,白领就边拆信封边走进那部漂亮的电梯。
后来,白领们听说老头是一位老干部,打过平津、淮海战役,是一位战斗英雄,至今身上还留有一颗敌人的子弹。
后来,他又从北方随大军南下到了这座城市。
退休后,老伴先他一步去了另一个世界。
老头无儿无女,又不甘寂寞,就托人找了这份收发室的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把每个月的退休金全都捐给了贫困山区的一个小学校,自己就靠这一份临时工作的微薄薪水生活。
④白领们没有探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再次经过收发室时,他们也在想象着一挺笨重的重机枪压在老头瘦干的肩上会不会把他压散了架。
没有人相信那个故事是真的,更没有人相
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
当两把白亮亮的匕首扎进他的胸膛时,他竟然一声没吭,仍死死揪住两个歹徒的衣服。
⑤歹徒是与下班的白领们一起走出电梯的,在经过收发室门口时,老头的一声炸雷般的大吼惊动了每一个人。
老头身形一晃就出了收发室的门并立在了两个年轻人的面前。
这时白领们方才注意到身边这两张陌生的面孔。
他们同时也看到,老头怒睁的双眼里喷着让人胆寒的火。
⑥年轻人极不情愿地打开了手上的包,白领们看到了钳子等工具,大家还来不及细看,就见两道寒光刺向了老头,同时,
⑦一道黑影迎着寒光扑了上去,两只暴着青筋的大手死死卡住了年轻人的喉咙……
⑧这座大楼里所有的白领都自发地参加了老头的追悼会。
在老头的骨灰里,白领们清楚地看到了子弹,不是一颗,而是两颗,亮闪闪
..。
...的,就像是老头的勋章
1.“白领”对“老头”态度的变化过程是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老头“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真的“干巴无力”吗?从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2分)
3.文中画线句中的“英雄的真正面目”指的是什么?(2分)
4.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
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
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
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
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
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
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
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
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
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
他níng wàng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
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
“战士们更危险,走!”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
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sì nüè,雪拍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
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zhù lì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
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
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
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
”“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
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
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⑧上校没有回答。
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
上校瞄了他一眼。
哨兵立即合上嘴。
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jīng’è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
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
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
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根据拼音,将文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写在下面。
níng wàng sì nüè zhù lì jīng’è
()()()()
2.当将军听说哨兵已经超期服役,对上校提出严厉批评时,“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
上校瞄了他一眼。
哨兵立即合上嘴”。
请问这位哨兵准备说什么?上校为什么要瞄他一眼?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目的是。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副词“终于
..”能否去掉?为什么?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
5.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将军和上校的性格特征。
将军:
上校:
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列短文,做下面题目。
(19分)
《躺在母亲身边》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
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
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
”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
”我说。
⑨“哦。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
我心里突然一动。
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⑪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
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⑫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
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
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⑬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
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
⑭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
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⒂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2分)
A: B:
2.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
(2分)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搅——暖暖
..的。
4.试分析第⑩⑪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5.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4分)
6.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
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
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
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
(3分)
“中国母亲”颁奖词:
习作展示: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了梦想,才有为梦想而奋斗的经历。
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你想怎样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jìng,√yān,√lín,√zàn,√jùn,√yē,√zhān,√kē,√
二、彻底执行抽屉僻静网络批评牺牲标志三、D ding ①④③
四、1.激烈 2.强烈 3.剧烈 4.之所以是因为无论都虽然但是
五、简冲冲奄奄望外其所转睛泰山鸿毛
示例:军人的价值应当体现在沙场上,纵然是马革裹尸,也是死得其所。
课堂上,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黑板。
六、1.示例: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难道他的死不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吗?
3.示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呢? 4.我看到了脸。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七、1.有意栽花花不发 2.忠言逆耳利于行
3.子欲养而亲不待 4.常将有日思无日 5.书到用时方恨少
八、1.明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兴旺起来
3.1927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4.事情发展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九、示例:我同意这个观点,我们确定这个纪念日不是要记住仇恨,去伺机报复,而是要让大家记住这段历史,以史为鉴,避免战争再起,一起捍卫和平。
十、1.本来有的比 2.西汉史记 3.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张思德同志
4.崇敬(敬重) 牺牲捐躯痛恨送命毙命 5.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十一、1.冷漠崇敬 2.不是,他有很强的体魄和敏捷的反应。
从第六、七、八自然段的相关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3.用生命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点拨:仔细阅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围绕舍身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回答。
4.“亮闪闪”指那子弹的光彩,这里也暗指老英雄光荣而闪亮的历史事迹。
“勋章”原指立功得到的奖章,这里指子弹是老英雄的英雄历史的见证。
《哨卡》参考答案:
1.凝望肆虐伫立惊愕 2.哨兵想说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告诉……下严格要求。
上校:忠于职守,严以律己,对祖国无限忠诚。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暴风雪的猛烈,突出了哨卡条件的艰苦和战士们的忠于职守精神的可贵。
4.不能删去;“终于”是最终的意思,形象地说明了将军一行是付出了许多艰辛,才登哨卡的,既表现了环境的恶劣,又充分表现了将军一行的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6.最后一段以抒情和夸张的笔触描写“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支撑在天地之间”,表现了作者对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利益甘愿奉献自己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躺在母亲身边》试题答案:1.A.备受 B.惊喜
2.“暖暖的”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
通过触觉之感含蓄隽永地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时的幸福感受。
3.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生病时因身体不适需要人来照顾,以及多日卧床而倍感孤寂无聊,渴望与“我”说会儿话、解解闷的心理。
4.这两个自然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及母亲生病时仍常年一个人忙里忙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又遭受家人抱怨的事实。
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中心也更为突出。
5.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忘记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
文章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
(紧扣文章主题,意对即可。
)
6.答案示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的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世间没有一种爱能超越您的爱,没有一种花能比您美丽,没有一种面容比您的慈祥,您还有一个世界上最最好听的名字: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