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7 . 9 7 %, Mg 为0 . 9 2 , 表明岩石接近强烈亏损的方
5 . 6 %。
辉橄榄 岩 ( C o i s he t a l . ,1 9 8 2 ; 张 旗 等, 1 9 9 5 ) , 类似 o l e m a n ( 1 9 7 7 ) Mg O C a O A l O 亏损的地幔 岩。 在 C 2 3 图解( 图3 ) 和A F M 图解( 图4 ) 上, 样品 投影 均落 在 I P W 计 算 中, H y为 5 . 7 %, O l 变质橄 榄 岩 区。 在 C 为7 7 . 4 0 %, 无Q , 属高镁超基性岩类, 与 三江 地区 蛇 绿岩中的方辉橄榄岩相似。
基金项目: 本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 编号: 1 9 9 9 1 3 0 0 0 0 9 0 5 1 ) 和石家庄经济学院校内资金( 编号: 2 0 0 7 4 7 ) 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张祥信( 1 9 7 5-) , 男, 讲师, 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E m a i l :z h x i a n g x i n @1 2 6 . c o m
㊀ 第 2期
张祥信等:东昆仑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㊀ 3 1 5
育, 表现为矿物成份的分层及定向排列组成条带, 分 层厚几毫米至几厘米或更大。 浅色岩: 由闪长岩、 斜长花岗岩组成。主要为浅 灰 -灰色, 变余 斑 状 结 构 或 微 细 粒 结 构。 其 中 闪 长 4 %, 斜长石约 3 2 %, 石英约 3 %。 岩中 角 闪 石 约 6 石英 闪 长 岩 中 角 闪 石 3 2 % 长石 5 8 % 4 2 %, 斜长石 2 0 % 8 %, 石英 2 2 % 4 9 %, 石英 约 1 7 %, 偶 见 黑 云 母。 斜 长 花 岗 岩 中 斜 6 6 %, 钾长石 5 % 少量黑云母。 2 5 %, 岩脉( 墙) : 主要为 辉 绿 岩, 一 般 呈 脉 状 产 出, 宽 数米至数十米 不 等。 岩 石 为 灰 绿 色 至 深 灰 色, 辉绿 结构、 细粒结构, 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 斜长石。 基性熔岩: 灰 绿 色、 深 灰 色, 原岩矿物组成和结 构构造基 本 被 改 造 殆 尽。 根 据 交 代 残 余 矿 物 和 结 构, 原岩可能为玄武岩类。变质矿物主要为阳起石, 少量石英、 黝帘石、 绿帘石等。 硅质岩: 紫红 色、 深 灰 色 微 至 薄 层 状 硅 质 岩, 条 . 5 2 m m , 由 深浅 相 带发育, 纹 层理 清楚。条 带宽 0 间的硅泥质条带组成。
1 ㊀ 区域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 于 昆 仑 山 的 中的结合部位( 图
收稿日期:2 0 0 8- 0 5- 1 4 ; 改回日期:2 0 0 8- 0 9- 1 2
2 ㊀ 地质特征
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位于耸石山 -可支塔格构 造混杂岩的东段, 属 巴 颜 喀 拉 盆 地 北 缘 苏 巴 什 -鲸
1 ) 。区域 上 出 露 地 层 有: 石 炭 系 托 库 孜 达 坂 群, 为 一套浅海斜坡相 碎 屑 岩、 碳 酸 盐 岩、 火 山 岩; 二叠系 树维门科组, 为 浅 海 相 复 理 石、 类复理石碎屑岩沉 积; 二者同属华 北 板 块 南 缘 地 层。 三 叠 系 巴 颜 喀 拉 群, 属华南板块北 缘 地 层, 为 巴 颜 喀 拉 海 槽 复 理 石、 类复理石碎屑岩沉积。侏罗系、 古近系阿克塔什组, 为陆内湖相碎屑岩 沉 积, 二者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 触。区内构造运动强烈, 三叠纪末, 印支运动结束了 本地区海相沉积历史, 转入陆相盆地沉积。新生代, 强烈的喜山运动使 本 区 隆 升 造 山, 形成现在的青藏 高原。
1-古近系; 2-侏罗系; 3-三叠系; 4-二叠系; 5-石炭系; 6-花岗闪长岩; 7-蛇绿岩; 8-角度不整合; 9-逆断层; 1 0-走滑断层
图1 ㊀ 可支塔格地区地质略图 F i g . 1 ㊀ Ge o l o g i c a l s k e t c hma po f t h eKe z h i t a g ea r e a
3 ㊀ 岩石学特征
根据野外调查和镜下观察, 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 主要为辉橄岩、 玄武岩, 其次为辉长岩、 辉绿岩、 少量闪 长岩、 斜长花岗岩及硅质岩。主要岩性及特征如下。 辉橄 岩: 位 于 蛇 绿 混 杂 岩 的 底 部, 呈 灰 黑 -黑 色、 深绿色, 块状构 造, 局部为不太明显的片麻状构 造, 变晶变余粒状结构。岩石蚀变较强烈, 原岩矿物 成份( 橄榄石、 辉石) 基本 被 纤 维 状 蛇 纹 岩 和 磁 铁 矿 取代。根据残余结 构 和 矿 物 推 测, 原岩很可能为辉 橄岩类。蛇纹石呈纤维状集合体,一 级灰 白 -黄 色 干涉色, 平行消光, 正延性, 属 α型纤维蛇纹石。 堆积岩: 出露数量相对较少, 由条带状辉长岩组 成。灰绿色 或深 灰绿 色,致密 块状 构造、条 带状 构 5 3 %) 和斜长 造, 粒 状 变 晶 结 构, 由近等量的辉石( 石( 4 5 %) 组成,另有少量透闪石等。堆晶构造较发
东昆仑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3 张祥信 1, 陈必河 2 , 马宝军 1
( 1 . 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3 1 ;2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 3 .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1 1 )
摘 ㊀ 要: 东昆仑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属于木孜塔格 -鲸鱼湖大断裂的西延部 分, 主 要 由 辉 橄 岩、 辉 长 岩、 闪 长 岩、 斜 长花岗岩、 辉绿岩、 玄武岩及硅质岩等组成, 形成时 代 为 早 石 炭 世。 为 构 造 强 烈 破 坏 的 蛇 绿 混 杂 岩, 形成于俯冲带 环 境, 属S S Z型蛇绿岩。其中辉橄岩以相对低 S i O 、 T i O 、 A l O a O 、 高 Mg O为特征, 贫有色金属成矿元素, 富集 2 2 2 3和 C 相容元素 C r 、 N i 、 C o 。稀土总量低, 接近于球粒陨石稀土元素总量, 以L R E E略富 集 为 特 征。 闪 长 岩 S i O 、 K O含 量 2 2 Mg O 、 C a O 、 N a O较高, 稀土总量高, E E为 9 0 . 9 5 g / g , L R E E富 集。 斜 长 花 岗 岩 S i O 9 . 8 %, N a O>K O , 较低, ∑R μ 2 26 2 2 K O/ N a O为 0 . 7 8 , A/ C N K为 1 . 6 8 , 具有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闪长岩、 斜长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相 2 2 似, 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 K 、 S r 、 R b 、 B a 相对富集, 高场 强 元 素 N b 、 T a 、 Z r 、 H f 相 对 亏 损。 研 究 表 明, 辉橄岩来源于 亏损的地幔岩, 接近于强烈亏损的方辉橄榄岩, 而明显不同于结晶分异作用成 因 的 超 镁 铁 质 岩 石。 闪 长 岩、 斜长花 岗岩为蛇绿混杂岩的浅色岩组分, 是地幔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可支塔格; 东昆仑 中图分类号: P 5 9 5 ㊀㊀ 文献标识码: A ㊀㊀ 文章编号: 1 0 0 1 1 5 5 2 ( 2 0 0 9 ) 0 2 0 3 1 3 0 7
卷( V o l u m e ) 3 3 , 期( N u m b e r ) 2 , 总( S U M) 1 2 1 页( P a g e s )3 1 3 3 1 9 , 2 0 0 9 , 5 ( Ma y ,2 0 0 9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 e o t e c t o n i c ae t Me t a l l o g e n i a
0 0目。 样品无污 染, 玛 瑙 球 磨 技 术 直 接 磨 碎 至 <2 其中主量元素采用 X射 线 荧 光 熔 片 法 分 析, 使用的 0 8 0 E 1型 波 长 色 散 X 射 线 荧 分析仪器为日本理学 3 光光谱仪, 分析 精 度 优 于 0 . 3 % 0 . 9 %, 微量元素 和稀土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I C P A E S ) 进行分析, 分析仪 器为 法国 J Y公司 生 产 的J Y 4 8 / J Y 3 8 P多 道 电 感 耦 合 等 离 子 发 射 光 谱 仪, 大多数元素分析的精度优于 1 . 2 % 4 . 1 ㊀ 主量元素 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的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 1 。其 中 辉 橄 岩 S i O 9 . 4 %, Mg O3 7 . 9 7 %, T i O 2 3 2 0 . 0 1 %, C a O1 . 9 3 %, A l O . 7 2 %, Mg O/ F e O为 2 3 0 1 1 . 1 3 , M/ F为 1 1 。 显 示 辉 橄 岩 具 有 高 Mg O , 低 S i O 、 T i O 、 A l O 、 C a O的 特 点。 辉 橄 岩 的 主 量 元 素 2 2 2 3 成分与典型蛇绿岩, 如 塞 浦 路 斯、 日喀则蛇绿岩( 王 希斌等, 1 9 8 7 ) 中的变 质 橄 榄 岩 相 似, 而明显不同于 结 晶 分 异 作 用 成 因 的 超 镁 铁 质 岩 石。 Mg O为
㊀㊀ 蛇绿岩作为 造 山 带 中 古 洋 壳 残 余 的 岩 石 记 录, 它的存在是消 失 古 大 洋 的 重 要 地 质 证 据。 因 此, 蛇 绿岩的研究对认识和厘定区域构造格局和地壳演化 具有重要意义, 备 受 地 质 学 者 关 注。 可 支 塔 格 蛇 绿 混杂岩分布于青藏 高 原 北 缘 东 昆 仑 西 段, 新疆且末 县城南东方向, 其分布 范 围 东 经 8 6 ʎ 1 1 ᶄ 8 7 ʎ 0 0 ᶄ , 北 纬3 6 ʎ 3 6 ᶄ3 6 ʎ 4 4 ᶄ , 海拔 4 7 8 3 5 3 3 2 m , 自然条件恶 劣, 地质工作程度极低, 属地质调查空白区。本文在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 内 样 品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探讨可支 塔格蛇绿混杂岩的 地 质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以期对其成 因提供制约某种因素。
1-砂岩; 2-灰岩; 3-辉橄岩; 4-玄武岩; 5-辉绿岩; 6-闪长岩; 7-石英闪长岩; 8-斜长花岗岩;9-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1 0-断层
图2 ㊀ 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剖面图 F i g . 2 ㊀ Ge o l o g i c a l s e c t i o nf o rt h eKe z h i t a g eo p h i o l i t i cmé l a n g e
㊀ 3 1 4
第3 3卷 ㊀
鱼湖区域性大型结合带的一部分。其北面与落影山 -春艳河古近纪盆 地 相 邻; 南面与三叠纪巴颜喀拉 前陆盆地 相 接, 其 上 叠 加 有 侏 罗 纪 和 古 近 纪 盆 地。 透镜状 混杂岩带沿可支塔 格 -风 华 山 山 脊 呈 层 状、 1 k m , 宽3 0 0 近东西向展布, 东 西延伸较稳定, 长约 3 1 1 0 0 m 。由于 后 期 构 造 作 用 的 影 响, 蛇绿岩中各 组成单元被肢解成构造混杂岩片, 之间呈断层接触。 原生层序遭到严重 破 坏, 但各组成单元均有不同程 度的保留。在风华山一带, 蛇绿混杂岩露头较好, 沿 走向可见到蛇绿混杂岩不同部分的残片。其北侧与 二叠系或侏罗系呈 断 层 接 触, 南侧与印支期花岗闪 长岩或石炭系托库 孜 达 坂 群 呈 断 层 接 触, 断层面倾 向南。辉绿岩呈脉 状 侵 入 于 辉 橄 岩 及 玄 武 岩 中, 宽 ) 。 数十厘米至数米( 图2
5 . 6 %。
辉橄榄 岩 ( C o i s he t a l . ,1 9 8 2 ; 张 旗 等, 1 9 9 5 ) , 类似 o l e m a n ( 1 9 7 7 ) Mg O C a O A l O 亏损的地幔 岩。 在 C 2 3 图解( 图3 ) 和A F M 图解( 图4 ) 上, 样品 投影 均落 在 I P W 计 算 中, H y为 5 . 7 %, O l 变质橄 榄 岩 区。 在 C 为7 7 . 4 0 %, 无Q , 属高镁超基性岩类, 与 三江 地区 蛇 绿岩中的方辉橄榄岩相似。
基金项目: 本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 编号: 1 9 9 9 1 3 0 0 0 0 9 0 5 1 ) 和石家庄经济学院校内资金( 编号: 2 0 0 7 4 7 ) 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张祥信( 1 9 7 5-) , 男, 讲师, 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E m a i l :z h x i a n g x i n @1 2 6 . c o m
㊀ 第 2期
张祥信等:东昆仑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㊀ 3 1 5
育, 表现为矿物成份的分层及定向排列组成条带, 分 层厚几毫米至几厘米或更大。 浅色岩: 由闪长岩、 斜长花岗岩组成。主要为浅 灰 -灰色, 变余 斑 状 结 构 或 微 细 粒 结 构。 其 中 闪 长 4 %, 斜长石约 3 2 %, 石英约 3 %。 岩中 角 闪 石 约 6 石英 闪 长 岩 中 角 闪 石 3 2 % 长石 5 8 % 4 2 %, 斜长石 2 0 % 8 %, 石英 2 2 % 4 9 %, 石英 约 1 7 %, 偶 见 黑 云 母。 斜 长 花 岗 岩 中 斜 6 6 %, 钾长石 5 % 少量黑云母。 2 5 %, 岩脉( 墙) : 主要为 辉 绿 岩, 一 般 呈 脉 状 产 出, 宽 数米至数十米 不 等。 岩 石 为 灰 绿 色 至 深 灰 色, 辉绿 结构、 细粒结构, 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 斜长石。 基性熔岩: 灰 绿 色、 深 灰 色, 原岩矿物组成和结 构构造基 本 被 改 造 殆 尽。 根 据 交 代 残 余 矿 物 和 结 构, 原岩可能为玄武岩类。变质矿物主要为阳起石, 少量石英、 黝帘石、 绿帘石等。 硅质岩: 紫红 色、 深 灰 色 微 至 薄 层 状 硅 质 岩, 条 . 5 2 m m , 由 深浅 相 带发育, 纹 层理 清楚。条 带宽 0 间的硅泥质条带组成。
1 ㊀ 区域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 于 昆 仑 山 的 中的结合部位( 图
收稿日期:2 0 0 8- 0 5- 1 4 ; 改回日期:2 0 0 8- 0 9- 1 2
2 ㊀ 地质特征
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位于耸石山 -可支塔格构 造混杂岩的东段, 属 巴 颜 喀 拉 盆 地 北 缘 苏 巴 什 -鲸
1 ) 。区域 上 出 露 地 层 有: 石 炭 系 托 库 孜 达 坂 群, 为 一套浅海斜坡相 碎 屑 岩、 碳 酸 盐 岩、 火 山 岩; 二叠系 树维门科组, 为 浅 海 相 复 理 石、 类复理石碎屑岩沉 积; 二者同属华 北 板 块 南 缘 地 层。 三 叠 系 巴 颜 喀 拉 群, 属华南板块北 缘 地 层, 为 巴 颜 喀 拉 海 槽 复 理 石、 类复理石碎屑岩沉积。侏罗系、 古近系阿克塔什组, 为陆内湖相碎屑岩 沉 积, 二者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 触。区内构造运动强烈, 三叠纪末, 印支运动结束了 本地区海相沉积历史, 转入陆相盆地沉积。新生代, 强烈的喜山运动使 本 区 隆 升 造 山, 形成现在的青藏 高原。
1-古近系; 2-侏罗系; 3-三叠系; 4-二叠系; 5-石炭系; 6-花岗闪长岩; 7-蛇绿岩; 8-角度不整合; 9-逆断层; 1 0-走滑断层
图1 ㊀ 可支塔格地区地质略图 F i g . 1 ㊀ Ge o l o g i c a l s k e t c hma po f t h eKe z h i t a g ea r e a
3 ㊀ 岩石学特征
根据野外调查和镜下观察, 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 主要为辉橄岩、 玄武岩, 其次为辉长岩、 辉绿岩、 少量闪 长岩、 斜长花岗岩及硅质岩。主要岩性及特征如下。 辉橄 岩: 位 于 蛇 绿 混 杂 岩 的 底 部, 呈 灰 黑 -黑 色、 深绿色, 块状构 造, 局部为不太明显的片麻状构 造, 变晶变余粒状结构。岩石蚀变较强烈, 原岩矿物 成份( 橄榄石、 辉石) 基本 被 纤 维 状 蛇 纹 岩 和 磁 铁 矿 取代。根据残余结 构 和 矿 物 推 测, 原岩很可能为辉 橄岩类。蛇纹石呈纤维状集合体,一 级灰 白 -黄 色 干涉色, 平行消光, 正延性, 属 α型纤维蛇纹石。 堆积岩: 出露数量相对较少, 由条带状辉长岩组 成。灰绿色 或深 灰绿 色,致密 块状 构造、条 带状 构 5 3 %) 和斜长 造, 粒 状 变 晶 结 构, 由近等量的辉石( 石( 4 5 %) 组成,另有少量透闪石等。堆晶构造较发
东昆仑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3 张祥信 1, 陈必河 2 , 马宝军 1
( 1 . 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3 1 ;2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 3 .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1 1 )
摘 ㊀ 要: 东昆仑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属于木孜塔格 -鲸鱼湖大断裂的西延部 分, 主 要 由 辉 橄 岩、 辉 长 岩、 闪 长 岩、 斜 长花岗岩、 辉绿岩、 玄武岩及硅质岩等组成, 形成时 代 为 早 石 炭 世。 为 构 造 强 烈 破 坏 的 蛇 绿 混 杂 岩, 形成于俯冲带 环 境, 属S S Z型蛇绿岩。其中辉橄岩以相对低 S i O 、 T i O 、 A l O a O 、 高 Mg O为特征, 贫有色金属成矿元素, 富集 2 2 2 3和 C 相容元素 C r 、 N i 、 C o 。稀土总量低, 接近于球粒陨石稀土元素总量, 以L R E E略富 集 为 特 征。 闪 长 岩 S i O 、 K O含 量 2 2 Mg O 、 C a O 、 N a O较高, 稀土总量高, E E为 9 0 . 9 5 g / g , L R E E富 集。 斜 长 花 岗 岩 S i O 9 . 8 %, N a O>K O , 较低, ∑R μ 2 26 2 2 K O/ N a O为 0 . 7 8 , A/ C N K为 1 . 6 8 , 具有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闪长岩、 斜长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相 2 2 似, 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 K 、 S r 、 R b 、 B a 相对富集, 高场 强 元 素 N b 、 T a 、 Z r 、 H f 相 对 亏 损。 研 究 表 明, 辉橄岩来源于 亏损的地幔岩, 接近于强烈亏损的方辉橄榄岩, 而明显不同于结晶分异作用成 因 的 超 镁 铁 质 岩 石。 闪 长 岩、 斜长花 岗岩为蛇绿混杂岩的浅色岩组分, 是地幔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可支塔格; 东昆仑 中图分类号: P 5 9 5 ㊀㊀ 文献标识码: A ㊀㊀ 文章编号: 1 0 0 1 1 5 5 2 ( 2 0 0 9 ) 0 2 0 3 1 3 0 7
卷( V o l u m e ) 3 3 , 期( N u m b e r ) 2 , 总( S U M) 1 2 1 页( P a g e s )3 1 3 3 1 9 , 2 0 0 9 , 5 ( Ma y ,2 0 0 9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 e o t e c t o n i c ae t Me t a l l o g e n i a
0 0目。 样品无污 染, 玛 瑙 球 磨 技 术 直 接 磨 碎 至 <2 其中主量元素采用 X射 线 荧 光 熔 片 法 分 析, 使用的 0 8 0 E 1型 波 长 色 散 X 射 线 荧 分析仪器为日本理学 3 光光谱仪, 分析 精 度 优 于 0 . 3 % 0 . 9 %, 微量元素 和稀土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I C P A E S ) 进行分析, 分析仪 器为 法国 J Y公司 生 产 的J Y 4 8 / J Y 3 8 P多 道 电 感 耦 合 等 离 子 发 射 光 谱 仪, 大多数元素分析的精度优于 1 . 2 % 4 . 1 ㊀ 主量元素 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的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 1 。其 中 辉 橄 岩 S i O 9 . 4 %, Mg O3 7 . 9 7 %, T i O 2 3 2 0 . 0 1 %, C a O1 . 9 3 %, A l O . 7 2 %, Mg O/ F e O为 2 3 0 1 1 . 1 3 , M/ F为 1 1 。 显 示 辉 橄 岩 具 有 高 Mg O , 低 S i O 、 T i O 、 A l O 、 C a O的 特 点。 辉 橄 岩 的 主 量 元 素 2 2 2 3 成分与典型蛇绿岩, 如 塞 浦 路 斯、 日喀则蛇绿岩( 王 希斌等, 1 9 8 7 ) 中的变 质 橄 榄 岩 相 似, 而明显不同于 结 晶 分 异 作 用 成 因 的 超 镁 铁 质 岩 石。 Mg O为
㊀㊀ 蛇绿岩作为 造 山 带 中 古 洋 壳 残 余 的 岩 石 记 录, 它的存在是消 失 古 大 洋 的 重 要 地 质 证 据。 因 此, 蛇 绿岩的研究对认识和厘定区域构造格局和地壳演化 具有重要意义, 备 受 地 质 学 者 关 注。 可 支 塔 格 蛇 绿 混杂岩分布于青藏 高 原 北 缘 东 昆 仑 西 段, 新疆且末 县城南东方向, 其分布 范 围 东 经 8 6 ʎ 1 1 ᶄ 8 7 ʎ 0 0 ᶄ , 北 纬3 6 ʎ 3 6 ᶄ3 6 ʎ 4 4 ᶄ , 海拔 4 7 8 3 5 3 3 2 m , 自然条件恶 劣, 地质工作程度极低, 属地质调查空白区。本文在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 内 样 品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探讨可支 塔格蛇绿混杂岩的 地 质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以期对其成 因提供制约某种因素。
1-砂岩; 2-灰岩; 3-辉橄岩; 4-玄武岩; 5-辉绿岩; 6-闪长岩; 7-石英闪长岩; 8-斜长花岗岩;9-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1 0-断层
图2 ㊀ 可支塔格蛇绿混杂岩剖面图 F i g . 2 ㊀ Ge o l o g i c a l s e c t i o nf o rt h eKe z h i t a g eo p h i o l i t i cmé l a n g e
㊀ 3 1 4
第3 3卷 ㊀
鱼湖区域性大型结合带的一部分。其北面与落影山 -春艳河古近纪盆 地 相 邻; 南面与三叠纪巴颜喀拉 前陆盆地 相 接, 其 上 叠 加 有 侏 罗 纪 和 古 近 纪 盆 地。 透镜状 混杂岩带沿可支塔 格 -风 华 山 山 脊 呈 层 状、 1 k m , 宽3 0 0 近东西向展布, 东 西延伸较稳定, 长约 3 1 1 0 0 m 。由于 后 期 构 造 作 用 的 影 响, 蛇绿岩中各 组成单元被肢解成构造混杂岩片, 之间呈断层接触。 原生层序遭到严重 破 坏, 但各组成单元均有不同程 度的保留。在风华山一带, 蛇绿混杂岩露头较好, 沿 走向可见到蛇绿混杂岩不同部分的残片。其北侧与 二叠系或侏罗系呈 断 层 接 触, 南侧与印支期花岗闪 长岩或石炭系托库 孜 达 坂 群 呈 断 层 接 触, 断层面倾 向南。辉绿岩呈脉 状 侵 入 于 辉 橄 岩 及 玄 武 岩 中, 宽 ) 。 数十厘米至数米(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