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水浒传人物之武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水浒传》人物之武松
[内容提要]:《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农民英雄和起义将领,其中武松是《水浒传》中施耐庵所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被誉为“水浒第一人”,可谓真英雄也;作品之所以着力打造武松这一形象,我认为武松除了是一个力量勇猛、豪放倔强、仗义、粗中有细、敢作敢当的英雄人物外,还有鲁莽的一面,他性格暴躁,容易冲动,易被人利用,具有一定“痞性”的形象,透着生活的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意蕴。

如果把写武松的十回故事从《水浒传》中分离出来,虽然这并不影响这十回故事的完整性,但是《水浒传》却要大大失色了。

张恨水评武松说:“有超人之志,无过人之才;有过人之才,无惊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无其才而不足以展其志,无其事又不足以应其才之用也。

若武松者,则于此三点,庶几乎无遗憾矣……天下有些等人,不仅在家能为孝子,在国能为良民,使读书必为真儒,使学佛必为高僧,使作官必为纯吏”。

通过他的评论,我们不难看出。

张恨水的观点代表绝大部分人对武松的看法,他们几乎把武松看成了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我认为,从作者对武松的倾情刻画来看,武松其实被作者刻画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

原因在于他的生活形象表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蕴含着对宋代黑暗现实的批判,揭示了被剥削、被压迫者的反抗心理和复仇意识。

本文将对武松形象的诸多方面做以下阐述。

[关键词] 《水浒传》武松形象多面性
一、力量勇猛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是这样描写武松的:“身躯凛凛、相貌堂堂”“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胸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这不禁让人们认识到武松力量勇猛,徒手搏击,脚力惊人,臂力超常。

独具雄伟、勇猛之气。

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力量和气概,仿佛是力量的化身。

武松不仅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而且力量勇猛,所作所为令人叫绝。

例如:打虎的一节:当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只吊晴白额大虫时,武松吃那惊,酒都作冷汗出了,拿起哨棒,闪在青石背后。

武松对付大虫,先写老虎进攻,武松防御。

老虎进攻是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防御是一闪、一闪,又一闪。

虽然吃惊但并未吓得瘫软无力,而是表现出机敏、雄健,干净利落,就显出一个真正的英雄来,武松对付老虎是三闪一躲、避其锋芒,消耗体力,结果老虎三般攻击不着,气性自泄了一半。

然后武松转入进攻,瞅准时机,当头一棒,他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原来慌了打在树枝上,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

《水浒传》第二十二回中武松的哨棒竟被提到了八次之多,
作者无论是描写武松走路,吃饭,睡觉,总不忘交代哨棒。

这样让读者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认为哨棒必然在打虎中派上大用场。

不想到了写到打虎时,居然是“原来打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梢棒折作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

”梢棒到此竟全然无功。

金圣叹批道:“半日勤写哨棒,只道仗他打虎,到此忽然开除,令人瞠目噤口,不敢复读下去。

”作者到此笔锋一转,使武松没有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依仗,更显示出他赤手空拳打虎的神威。

所以作者就接着写他干脆丢了半截梢棒,两只手按住老虎,只几个回合之后,老虎就没了力气,看武松用脚乱踢,如果是一只手按虎,一只手打虎,这就不太合理,等老虎将身底下趴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将虎的头直接按到黄泥坑里去,这才“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六十拳,只见大虫的耳朵里,嘴里,鼻子里都迸出鲜血来,将老虎打得不能动弹了,这时武松还担心老虎不死,又把那半截哨棒寻来,这才用哨棒将老虎打死。

到此,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艺终于被作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这有点夸张,理想化的,同时又是合情合理的。

可怜这条害了三二十条大汉的性命、被官府杖限猎户擒拿的大虫竟被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武松凭借自己的神威成了人见人爱的打虎英雄,做了本县的步兵都头。

还有如第二十六回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一幕,武松问到西门庆喝酒的地方后,就一直撞到楼上,窗眼里见西门庆坐着主位,对面一个坐着客席,两个唱的粉头,坐在两边。

武松把那被包打开,一抖,那颗人头血渌渌的滚出来。

武松左手提了人头,右手拔出尖刀,挑开席子,钻将入来,把那妇人头望西门庆脸上掼将来。

西门庆认得是武松,吃了一惊,叫声:“哎呀!”便跳起在凳子上去。

一只脚跨上窗槛,要寻走路。

见下面是街,跳不下去,心里正慌。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却用手按一按,托地已跳在桌子上,把些盏儿碟儿都踢下来。

两个唱的行院,惊得走不动。

那个财主官人,慌了脚手,也惊倒了。

西门庆见来得凶,便把手虚指一指,早飞起右脚来。

武松只顾奔入去,见他脚起,略闪一闪。

恰好那一脚正踢中武松右手,那口刀踢将起来,直落下街心里去了。

西门庆见踢去了刀,心里便不怕他。

右手虚照一照,左手一拳,照着武松心窝里打来。

却被武松略躲个过,就势里从胁下钻入来,左手带住头,连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摔住西门庆左脚,叫声:“下去!”那西门庆一者冤魂缠定,二乃天理难容,三来怎当武松勇力。

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

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街上两边人都吃了一惊。

武松伸手去凳子边,提了头,也钻出窗子外,涌身望下只一跳,跳在当街上。

先抢了那口刀在手里。

看这西门庆,已自跌得半死,直挺挺在地下,只把眼来动。

武松按住,只一刀,割下西门庆的头来。

把两颗头相结做一处,提在手里。

再如第二十八回天王堂戏耍石墩的一幕,四五百斤重的石墩,竟被如此轻松地抛来掷去,且面不改色,心不跳,口不喘,怪不得施恩佩服地五体投地,发自内心地赞美道:“兄长,非凡人也!真天神也!”这些精彩的描写,就把一个个性鲜明,神力惊人的英雄好汉形象,栩栩如生凸现出来了。

二、豪放倔强
他的豪放倔强,集中体现在他吃酒上,特别是景阳冈打虎环节,先描写他喝酒。

在上冈打虎之前,小说用了将近全节一半的篇幅来写武松在酒店里喝酒,写得很细,不厌其详。

但这绝非闲笔,也不是流于琐
碎。

因为在作者看来,写喝酒就是写打虎,而喝酒的本身就包含了现实和理想的两种成份。

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文《景阳冈》中这样写到: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梢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

”店家只拿了三只碗,一盘熟菜,满满地筛了一碗酒。

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

”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

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满满的一大盘子”。

这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形象跃然纸上,梁山众好汉的形象也就走进了读者的心中。

当武松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店家道:“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

”武松纳闷,店家道:“我们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但凡客官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山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

”武松笑道:“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武松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酒钱!再筛三碗来”。

这种一般人喝两三碗就要醉倒,被称作“三碗不过冈”“出门倒”的好酒透瓶香,武松却连喝了十八碗而不曾倒,还同时吃了四斤熟牛肉,作者就通过这夸张的手法显露出英雄的本色。

倔强豪放的性格特征便展现在我们眼前。

使我们不禁想到:有如此酒量和食量的大汉是有可能把老虎打死的。

这是为写打虎做准备,关于喝酒的还有在“醉打蒋门神”的一节,遇到酒店就喝三碗酒,从出发到到达地点,前后总喝有几十碗酒,因为喝酒可以壮胆、添力,一个人在喝足酒以后,醉醺醺地,可以变得更加大胆和勇猛。

正如鲁智深说的“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就有十分的气力”。

就连《儒林外史》中的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要给女婿治“痰疯”,还是喝了酒壮了胆,才敢下手打“文曲星”一个耳刮子。

体现武松倔强的还表现在他和店家的一段“谈虎”的对话中。

当武松豪饮了十八碗酒后,提着哨棒要走时,店家却不让,说:“如今前面景阳冈有只吊晴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的性命。

单身客官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

天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唬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这里的英雄却把店家的好心当作恶意,还说:“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家里去歇,我怕什么!”当看见榜文盖有官府的信才知真的有虎,“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豪放倔强的形象便很自然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仗义
第二十二回武松正式出场,当时武松患了三个月疟疾。

正守在火炉边相火,必然瑟缩成一团,可以想到当时其外貌之猥琐。

与后来的“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不可同时而语。

论地位,当时不过是个市井无赖,“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为了避祸寄居在柴进府上”。

这样的人物,在景阳冈打死了大虫,知县在厅上赐酒后,将出上户凑的赏钱一千贯给
与武松。

武松却说:“小人托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把这一千贯教与众人去用?”知县表示赞同:“既是如此,任从壮士。

”武松就把这赏钱,在厅上散与众猎户。

如果说打抱不平是被损害者生存安全援助的话,那么“仗义疏财”则是对经济上的援助,表面上看,它与儒家的“仁者爱人”无不相似,儒家的仁爱是为维护贵族的统治利益服务的;而暴侠及绿林人的仗义疏财则是同类的救济,它不仅是绿林集团得以成立的重要内聚力,因为绿林所代表的是被损害的下层民众利益,这些人大多经济上入不敷出,又经常受到剥削。

绿林好汉的资助,不仅能救济下层人民的温饱和生存问题,更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光明和希望,他们不仅为绿林的义气感动,而且愿望能过上这种生活。

再如:十八回中,武松受管营施恩的待遇,每日好酒好食。

待施恩说出原委,武松便决意出手相助,武松道:“我却不是说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

”“有酒时拿了去路上吃,我如今便和你去,看我把这厮和大虫一般结果他。

拳头重时打死了,我自偿命!”(第二十九回)朋友有难挺身而出,这也是他仗义的一面。

四、粗中有细
武松一开始露面,给人的印象只是一个粗壮的汉子,远走他乡也是为了打人的事情,而且还是没有搞清楚人是不是真被打死了,直到糊里糊涂把景阳冈上大虫打死,都让人感觉武松的暴烈和粗枝大叶。

但武松对待哥哥被害这件事上,我们都能感觉到他粗中有细、冷静机智的性格。

武松是哥哥养大的,对哥哥情深意重。

闻听哥哥暴病身亡,甚是悲痛,但忠厚善良的他并没有觉察什么。

当哥哥托梦之后,才觉得事出蹊跷,为了探得真相,他不动声色地暗地里调查。

从嫂嫂那里知道了抬死尸的团头何九叔,从何九叔口中得知郓哥,从郓哥口中探得奸夫西门庆和春风几度的嫂嫂,面对这一切,他没有作出不理智的行为,而是从官方的角度去处理,报了官,他希望在铁证面前,衙门能还他一个公道,以此告慰死去的冤魂。

但他太天真了,“封建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知县收了西门庆的钱财,便不再公正执法,把本来能够作证剧的东西视为无用,便进一步激化了他胸中的仇恨,决定让真凶绳之以法,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

首先诓得嫂嫂设宴,其次用武力强行拖来众街邻;再次一笔笔记下口供,血刃奸夫淫妇。

“那妇人见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她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

说是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只是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在灵前;咔嚓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业,血流满地。

”这是武松冷静之后的结局。

他怒到极致,狠到极致,也冷到极致。

即使这样,他依然是出人意料地放过王婆,而把王婆交给县衙中。

这就是说在这种极度的残忍杀戮中,武松始终清醒和理智的几乎让人无法理解,他取得证据后,想着要用正式的官方的手段对整个事情作个了结,所以他留下王婆。

可是他不能放过毒害哥哥的凶手,于是提了人头赶到狮子楼,把西门庆扔下狮子楼,然后割下他的头,去见官自首,他超越了封建法律,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有理有节,堂堂正正,明明白白。

这些描写把武松粗中有细、冷静机智的性格塑造得很成功,同时也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暗示:老百姓想
通过官府解决什么问题,没有银子是没用的。

官府用自身的行为逼迫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造成社会混乱的很重要原因,弱肉强食,遍地不公,弱者被逼造反,也就在所难免。

又如第二十九回醉打蒋门神一节,武松在打架前,换了身布衫,又是绑护膝,又是系红绢搭膊,还为自己脸上的金印作遮掩。

可见,武松事先为打架作了准备,是个细心的人,考虑周到。

而花和尚鲁智深只会生气,在打架前一天晚上连饭都不吃了,气愤愤地睡了,满脑子不想别的,都是金氏父女的冤事。

而武松喝完酒,还未开打,就吩咐了施恩的仆人: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

这又说明早就为此事定了主意,有了计划,是一个大脑走在行动前面的人,武松把蒋门神踢倒在地令他求饶,把快活林还给施恩并不再回来;还找来三老豪杰作证,让他无从抵赖;然后又当面声称此事与施恩无关,只不过是对恶事气不过,冲动所为。

这样的做法,不但替施恩报了仇,还为施恩免除了后患,留有余地。

这些不能不说明武松是一个忠义周到之人,打完人,自己光明正大地踏出了酒肉店,让蒋门神羞愧难当狼狈地跑了。

而鲁智深呢?他也认为替金氏父女着想了。

他送走金氏父女后,怕店小二又追上他们找麻烦,便拿着凳子在店里干坐了两个时辰!好不容易脑子转了弯,才提了根齐眉短棒,去找郑屠算账。

这样做虽然不算太傻,但却不及武松处理得漂亮。

为什么反差这样大呢?因武松打人自有分寸,即将发生的事全都考虑到了。

而鲁智深上来只顾撒气似地疯打,光甩了一句:“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然后就是又骂又打,以至打死了人。

看来打死镇关西不是他意料之中的事,那么他意料之中是什么呢?没有,他事先没有考虑到该怎么打郑屠,打到什么程度,打完之后又怎样处理呢?他只撒气。

而武松在整个事情过程中,始终是冷静的,冷静的让他比鲁智深有头脑,有心计,有胆魄。

五、敢做敢当
梁山泊的聚义厅前有一面杏黄旗悬在空中,上面书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是“替天行道”旗帜的具体体现,也是先秦游侠至后代绿林好汉最稳定和集中体现的精神和人格观念。

可以说嫉恶如仇,打抱不平是梁山好汉的共同人格追求,用武松的话说:“俺平生只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

”在十字坡,菜园子张青要结果两个公人,武松阻止说:“这两个公人,一路上服待我来,我若害了他,天理也不容。

你若敬爱我时,便与我救起来放了他。

”又对公人说:“我们并不肯害为善的人。

”这说明武松正直善良,有原则,他爱憎分明,明辨是非,并不糊涂。

在张青和武松的对比中,更增加了武松形象的魅力。

在孟州安平寨,武松受了施恩的恩惠,稀里糊涂免了一顿杀威棒,稀里糊涂地被好酒好肉地招待后,得知施恩的委屈时便毫不犹豫拔刀相助,用武力夺回施恩的快活林。

但张团练替蒋门神报仇,张督监设计陷害武松,武松被第二次发配。

如果武松就此安安稳稳地去充军了,也不会有别的事发生,蒋门神却要报仇到底,把武松置于死地,不断派人暗害武松。

于是原本很理智的武松终于被激怒,爆发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火烧蜈蚣岭,从这些精彩的细节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武松爱恨有加。

真是一个敢做敢当的好汉!
六、武松的“痞”性
武松的痞性在于:
1.他的性格暴躁,动辄伤人。

武松一出场就是以醉酒后斗殴现身的,接下来做客柴进府上,却动手殴打庄客,对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宋江也想出手相向。

书中多处描写武松喝酒的情节时,很少有规规矩矩,动辄恶语伤人,甚至以暴力威胁。

在景阳冈一节中,武松在酒家喝酒,三碗之后,强行要酒,店家好言解释,武松却烦躁怒斥和威胁。

武松是英雄不假,但英雄也是人,是从凡人堆里被凡人推出来的。

武松是人,是有个性的人,但别人也是人,也需要尊严,理应受到尊重才是,且酒家也多为下层劳苦之人,并非贪官恶人,无端遭此辱是不应该的。

后期杀了张督监等人之后,武松一路行来,饮酒之后也是性格暴躁,动辄与人争执,因此引起许多事端。

这充分说明了武松的性格暴躁。

2.一时兴起,滥杀无辜。

在鸳鸯楼怒杀张督监一家,武松未免有些嗜杀。

想那张督监身为一任官吏,本该伸张正义,造福于民,不想却助纣为虐;而蒋门神仗势欺人,作恶一方。

都是该杀之人,无可非议。

然而张督监的家人,尤其那些丫环、使女,何罪之有呢?这些丫环、使女之所以身处下贱,都因贫苦而来,都是苦命人家的女儿,无端惨死在武松刀下。

这也充分说明了武松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

3.结交朋友,不分良莠。

十字坡下,武松险些成了张青、孙二娘夫妇二人的刀下之鬼,但在几句话之后,反倒成了结拜的弟兄,有失常礼。

从中也体现了武松交友不分良莠: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下开了一家酒店,却专卖人肉包子,十足一家黑店,由此可见,武松结交朋友,不分良莠。

这更加说明了武松也是一个容易被人利用的人。

综上所述,武松是一个性格丰富复杂,形象多面而栩栩如生的人物,他和广大的市井细民一样,市井细民身上有的他都有,他有的在市井细民身上也会这样那样地表现出来,武松的性格既为人们所熟悉,也为人们所羡慕,为人们所喜爱。

人生充满艰辛,有着太多的不幸,痛苦与无奈,人们希望能够像武松那样快意恩仇;人生也许有许多束缚,使得人们不能够像武松那样做。

于是,武松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尽显豪爽气概;可以打虎,可以杀人,可以报恩,可以雪恨,可以做光明磊落的英雄,也可以做有“痞性”的无赖,尽管武松有许多不英雄的地方,但是人们都给予了谅解,甚至忘却,一如既往地喜爱武松,我便是这样。

[参考文献]
1、《明清小说》周先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

3、宋俭等编注:《奇书四评》之金圣叹评《〈水浒〉》崇文书局2000年。

4、谭博凯:《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