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初一初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初一初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本初子午线是指()
A.0°经线B.0°纬线
C.180°经线D.180°纬线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180°B.20°W,160°E
C.20°E,160°W D.40°E,140°W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南极圈B.赤道
C.北极圈D.南回归线
4.若想使房子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赤道上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D.本初子午线上
5.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
A.昼和夜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D.时间的差异
6.“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我们学校昼夜长短是()
A.昼夜等长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D.极昼期间
7.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A.冬季B.春季
C.夏季D.秋季
8.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上有五带的分布
C.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9.一年当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地方是()
A.赤道B.南北回归线
C.40°N D.南北极圈
10.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绿色通常表示的是()
A.高山B.平原
C.丘陵D.海洋
11.地图的三大基本要素是()
A.比例尺、方向和图例B.比例尺、方向和等高线C.等高线、方向和图例D.比例尺、经纬网和图例12.喜马拉雅山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13.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现象
B.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挖山、填海造陆工程
D.陆地冰床的作用
14.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A.海洋的边缘B.高山、高原上
C.板块内部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15.下列四个大洲中,表示南极洲的是()
16.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B.土耳其海峡
C.乌拉尔山D.苏伊士运河
17.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18.读下图,以地球的自转方向为序,图中大洋排列正确的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9.读图,A、B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A.图A是地中海气候
B.图B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C.图A是热带雨林气候
D.图B是地中海气候
20.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
A.气压和风力B.气温和降水
C.温度和降水D.气温和温差
2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
B.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大陆西岸多
22.读漫画,“地球出汗”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D.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23.下列漫画最能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是()
24.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A.600米B.3666米
C.200米D.2000米
二、综合题
1.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
A: B:
C: D:
(2)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

(填代号)
(4)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温带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填代号)
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7分)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南极圈内有________现象,当地球公转到B、D点时,全球昼夜_______。

(3)写出地球公转至C.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C________ A________。

(4)某同学的生日是十月十号,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位于________。

①BC之间②CD之间③D A之间④AB之间
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山的海拔是_______米,乙山的海拔是米,两者的相对高差_______米。

(2)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

(3)如果甲、乙两山顶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__千米。

(4)A处为________,B处为________,D处表示________,F处表示________。

(5)D处与E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

4.根据“大洋的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13分)
(1)填出大洲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

(2)填出大洋的名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3)A和C的分界线是;E和F的分界线是。

5.观察亚欧大陆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A地的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点是。

(2)D地与E地这两种气候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 __;甲、乙、丙、丁四幅气候资料图,与D地对应的是;与E地对应的是。

(3)B地与D地虽处于同一个温度带,但降水的季节不同。

其区别是。

(4)F地(青藏高原)虽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

其影响因素是。

内蒙古初一初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本初子午线是指()
A.0°经线B.0°纬线
C.180°经线D.180°纬线
【答案】A
【解析】地球上所有的经线称为子午线,而0度经线作为东西经度的起始线,称其为本初子午线,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本初子午线。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180°B.20°W,160°E
C.20°E,160°W D.40°E,140°W
【答案】B
【解析】东西半球不是以0度和180度为界,而是向西移了20°,所以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所组成
的经线圈为界线,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南极圈B.赤道
C.北极圈D.南回归线
【答案】B
【解析】南北半球以赤道即0度经线为界,上北下南,回归线是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南极圈是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北极圈是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若想使房子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赤道上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D.本初子午线上
【答案】B
【解析】要选择一个地方做的房子的门窗都朝向南方,那这个人应该选择在北极点,因为在北极点往任何方向都是朝向南,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北极点的方向.
5.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
A.昼和夜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D.时间的差异
【答案】C
【解析】因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始终保持66.5°的夹角,所以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不一样,就导致各地的昼夜
长短不同,夏至时昼长夜短,冬至时昼短夜长,春分、秋分时昼夜等长,而正因为昼夜的长短不一样,太阳高度角不一样,各地气温就不一样,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会经历不同的季节,出现季节变化,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6.“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我们学校昼夜长短是()
A.昼夜等长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D.极昼期间
【答案】C
【解析】地球在公转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当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是北半球昼最长的时候,所以离这天越近的日期,昼就越长,“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太阳离北回归线,也就是
我们学校是昼长夜短,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北半球夏季时的昼夜长短状况.
7.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A.冬季B.春季
C.夏季D.秋季
【答案】C
【解析】地球在公转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南北半球因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会出现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冬季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是属于夏季,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
8.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上有五带的分布
C.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答案】D
【解析】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球体,在接受太阳照射时,会出现昼半球和夜半球,随着地球的自转,会出现昼半球与夜半球交替的现象,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自转.
9.一年当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地方是()
A.赤道B.南北回归线
C.40°N D.南北极圈
【答案】A
【解析】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除南北回归线外,两条回归线之间的地方一年都有两次直射,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的地方.
10.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绿色通常表示的是()
A.高山B.平原
C.丘陵D.海洋
【答案】B
【解析】一般在地形图上,高原和山地一般用黄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则越深,高原一般是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而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的是丘陵,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的是平原,用绿色表示,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
11.地图的三大基本要素是()
A.比例尺、方向和图例B.比例尺、方向和等高线
C.等高线、方向和图例D.比例尺、经纬网和图例
【答案】A
【解析】地图语言即地图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注记,不论是政区图、地形图还是各种各样的交通图、旅游图等都离不开以上三个要素,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的三要素.
12.喜马拉雅山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答案】B
【解析】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受板块的作用,喜马拉雅山的高度还在不断的增长,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的判断.
13.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现象
B.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挖山、填海造陆工程
D.陆地冰床的作用
【答案】B
【解析】造成海陆变迁主要是因为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而风吹雨淋、日晒这些外力作用对海陆变迁作用较小,人类的填海造陆工程也只是较小的影响,包括陆地冰床的作用也难以显现出来,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14.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A.海洋的边缘B.高山、高原上
C.板块内部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答案】D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板块内部相对来说更稳定,但其内部也有可能被分成小块;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的有关知识。

15.下列四个大洲中,表示南极洲的是()
【答案】D
【解析】从上图的轮廓图可以看出,A图形状像一把手枪,是非洲的轮廓图;B图像一只飞翔的天鹅,是北美洲的轮廓图;C图像是一只鸡腿,是南美洲的轮廓图;只有D像一只水母,是南极洲的轮廓图,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判断大洲的轮廓图.
16.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B.土耳其海峡
C.乌拉尔山D.苏伊士运河
【答案】A
【解析】南北美洲是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也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17.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答案】D
【解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成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其他的如冰原、沙漠属于地貌,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陆地五种地形.
18.读下图,以地球的自转方向为序,图中大洋排列正确的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答案】B
【解析】上图表示的是从南极上空看到的南半球,在南北半球上是不包括北冰洋的,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三个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简单记起来就是“太大印”,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上的三大洋.
19.读图,A、B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A.图A是地中海气候
B.图B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C.图A是热带雨林气候
D.图B是地中海气候
【答案】A
【解析】从上述两幅图可以看出,A表示的是气温高时降水少,是夏热冬湿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B图是降水与
气温同期,且最冷月都在0℃以上,所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的判断.
20.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
A.气压和风力B.气温和降水
C.温度和降水D.气温和温差
【答案】B
【解析】气候主要是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温影响气候的温度带,而降水影响其干湿状况,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气候,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
2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
B.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大陆西岸多
【答案】B
【解析】世界的气温和降水都受到纬度、海陆和地形的影响,赤道地区气温高,多对流雨,所以降水多,两极附近气温低,降水少;世界气温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因为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气温是不一样的,海洋的温差更小;回归线东岸,因夏季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作用,所以降水多,而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作用,降水少;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降水与气温的分布.
22.读漫画,“地球出汗”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D.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图中表示地球气温上升,主要是因为人类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地面吸收过多的热量,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

23.下列漫画最能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是()
【答案】D
【解析】以上四幅图中,A图表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B图表示过度砍伐森林,使动物失去了生存的家园,
C图表示人口的增长,过度的开采资源,导致资源短缺;能反映全球性气候变化的D图,表示全球因排放过多的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地球升温,出现了温室效应,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24.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A.600米B.3666米
C.200米D.2000米
【答案】D
【解析】气温随海拔的升高会降低,一般来讲,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所以题目中山脚下温度是22℃,山顶温度为10℃,那么这座山的相对高度应该是2000米,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二、综合题
1.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
A: B:
C: D:
(2)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
半球的是。

(填代号)
(4)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温带的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填代号)
【答案】(1)A(140°E,80°N)、 B(140°W,40°N)、C(140°E,20°N)、D(140°W,40°N)
(2)正北、东北
(3)ABC、D、AC、BD
(4)CD、B、A
【解析】
(1)从图上经纬网可以看出,A、C所处的经度是位于向东增大的位置,所以是东经度;B、D则处在向西增大处,所以是西经度,A、B、C三地的纬度都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都是北纬,只有D地的纬度处在向南增大,是南纬,所以四地的经纬度是A(140°E,80°N)、 B(140°W,40°N)、C(140°E,20°N)、D(140°W,40°N).
(2)从图上可以看出,C与A是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C位于A的南方,所以A是位于C的正北方向;B是位
于C的右上方,所以是东北方向.
(3)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A、B、C三点,它们的纬度都是北纬;只有D位于南半球;位于东半球的是A、C 两点,因为它们的经度是在20°W-160°E范围内,是东半球;而B、D两点是位于西半球范围(160°E-20°W)内,是西半球.
(4)在上述四点中,只有CD两点的纬度小于23.5°,所以有太阳直射的机会,位于极圈至回归线范围内的是温带,在四点中只有B符合,位于寒带是纬度大于66.5°,只有A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断.
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7分)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公转至A点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南极圈内有________现象,当地球公转到B、D点时,全球昼夜_______。

(3)写出地球公转至C.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C________ A________。

(4)某同学的生日是十月十号,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位于________。

①BC之间②CD之间③D A之间④AB之间
【答案】(1)略
(2)南回归线、极昼、等长
(3)夏至、冬至
(4)③
【解析】
(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上图公转图上是逆时针方向,所以画图时,画一个自西向东运动的箭
头就可以。

(2)当地球运行至A点,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当地球运行至B、D两点时,太阳都是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3)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当地球运动至A时,冬至日,此时太阳
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4)十月十日时,地球运行的轨道刚过了9月23日的秋分日,所以是运行至D、A之间,故选③。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判断。

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山的海拔是_______米,乙山的海拔是米,两者的相对高差_______米。

(2)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

(3)如果甲、乙两山顶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__千米。

(4)A处为________,B处为________,D处表示________,F处表示________。

(5)D处与E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

【答案】(1)678、620、58
(2)东北
(3)3
(4)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5)D
【解析】
(1)从图上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甲山的海拔是678米,而乙山是620米,两座山的相对高度是58米,也就
是说甲山比乙山高58米.
(2)在图上既没有经纬网,又没有指向标,所以只有通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可以知道甲山是位
于乙山的东北方向..
(3)图上甲和乙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图上提供的比例尺可以算出,实地距离是3000米.
(4)从地形图可以看出,A是位于两座山之间,两边高、两边低是鞍部地形;B处是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所
以是陡崖地形;D是处在等高线弯向低处,是山脊地形;F是处于等高线弯向高处,是山谷地形.
(5)D处与E处相比,E处的等高线更密集,而D处的等高线更稀疏,所以可以知道E处的坡度更陡,而D处
的的坡度更缓.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断.
4.根据“大洋的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13分)
(1)填出大洲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

(2)填出大洋的名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3)A和C的分界线是;E和F的分界线是。

【答案】(1)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解析】
(1)从上图可以看出,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B是与亚洲陆地相连的欧洲;C是位于亚洲的西南方
向的非洲;D是位于亚洲东南方向的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E是位于美洲大陆北部的北美洲;F位于
西半球的美洲大陆南部,所以是南美洲;G是全部位于南半球,且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2)海洋的判断可以掌握几个方法,如首先判断美洲的西部是太平洋,东部是大西洋,位于亚洲与南极洲、非洲、大洋洲之间的印度洋,可以以把这三个洋自西向东连起来记成“太大印”,剩下一个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海洋就是北冰洋,所以①②③④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由上题可知,,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C是位于亚洲的西南方向的非洲,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
运河为界;E是位于美洲大陆北部的北美洲;F位于西半球的美洲大陆南部,所以是南美洲,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
河为界.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分布的有关知识.
5.观察亚欧大陆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A地的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点是。

(2)D地与E地这两种气候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 __;甲、乙、丙、丁四幅气候资料图,与D地对应的
是;与E地对应的是。

(3)B地与D地虽处于同一个温度带,但降水的季节不同。

其区别是。

(4)F地(青藏高原)虽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

其影响因素是。

【答案】(1)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位于大陆东岸、丁、乙
(3)B地降水集中在冬季,D地集中在夏季
(4)地势高
【解析】
(1)从上图可以看出,A的气候是夏干冬湿,是典型的冬雨型,是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
温和湿润.
(2)D和E两个地方都位于大陆的东岸,D地是位于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
以与丁的气温及降水柱状图是相符的;E地位于亚热带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最低气温不会低于0℃,所以与图中的乙相符.
(3)B地是位于地中海周围,D地是位于我国大陆东部,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的作用降水多,是冬季多雨型;而D地是夏季时受海洋暖湿气流的
作用,形成丰富的降水.
(4)F处虽然纬度低,但气温很低,主要是因为,此处的地势高,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很低.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的有关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