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社会辨是非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社会辨是非测试题及答案
第8单元分辨是非对自己行为负责
第十七课看社会辨是非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 判断正误:美总是与真联系在一起的。

()
解析:真是美的前提,离开真,也就谈不上美。

?
答案:√
2. 判断正误:小军的学习成绩在年级里拔尖,他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一律采取敷衍了事
的办法。

()
解析: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以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拥有一双识别是非善恶的慧眼,在是非善恶面前坚持正确的标准,作出正确的选择。

?
答案:×
3. 判断正误:只有明辨是非善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
解析:一个正直的人,必须坚持正义。

这就要求必须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

?
答案:√
4. 下列社会现象中,哪些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
求()
A. 尊老爱幼、拾金不昧
B. 乐于助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 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D. 坑蒙拐骗、偷税漏税、贪污受贿
解析:这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

通过对课本的预习,我们很容易得出:A、B两项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而、D两项则是一种假、恶、丑的现象。

?
答案:AB
5.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要()?
A. 明辨是非,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
B. 自觉用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 积极巧妙地同丑恶现象作斗争?
D. 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使自己拥有一双识别是非善恶的慧眼?
解析:这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

A、B、、D四项都是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
答案:AB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 辽宁省一位初中女学生看到一个人因突发事故倒在地上而无人相救时,她勇敢地站出呼吁旁边的人营救这个不
幸者。

但周围几十个围观者竟然无人伸手援助,她只好打电话向警方报警。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
A. 社会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B. 社会风气越越糟糕?
. 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D. 具有高尚道德觉悟的人只是少数?
解析:此题考查对是非善恶的理解、运用能力。

这位初中女学生与周围的围观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说明社会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因此A、两项是正确的。

B、D两项从消极的态度说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错误的。

答案:A
2.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要作出正确的选择,首先就要有正确的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

这个标准…()?
A. 既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
B. 是衡量是非善恶的一把“尺”?
. 能帮助我们在是非善恶面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D. 有了它,我们在是非善恶面前就不会再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什么,然后思考这一标准有什么作用。

A、B、、D四项都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
答案:ABD
3. 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现象有利于()?
A. 促进人们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B. 净化人们心灵?
. 促使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D. 使你考上大学?
解析:真、善、美现象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影响社会风气。

考大学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多方面综合起作用,甚至说智力因素更重要。

D项不合题意。

?
答案:AB
4. 2010年2月24日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评选结果在京揭晓。

长期资助178个山区贫困孩子读书,即使负债累累、身患重症也无怨无悔的广东省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丛飞;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生,放弃优越工作条件,投身西藏建设并扎根雪域高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刘英俊等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以倡导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志愿无偿地参与扶贫帮困和公益事业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社会服务活动。

青年志愿者及其行动()?
A. 体现了真、善、美,是值得赞扬的?
B. 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们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D. 是我们这个社会中大量存在的
解析:此题考查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青年志愿者的行为是真、善、美的体现,因此A项是正确的;B、两项是说明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此也是正确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表现,这种现象已蔚然成风,故D项是正确的。

?
答案:ABD
5.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扭曲。

有的人信奉“金钱至上”,变得利欲熏心,造假售假、坑蒙拐骗,成了金钱的奴隶,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深渊;有的人迷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慷国家之慨,以国家、人民的利益换取个人私利;有的人崇尚那种“自由”的生活方式,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黄、赌、毒”成了他们追逐的目标……这些人的行为()
A. 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B. 对一些人,尤其是意志薄弱者,会产生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 既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又给自己的发展带不利影响?
D. 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解析:社会生活中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造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贪污受贿等假、恶、丑现象,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消极影响,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也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这些消极现象的存在,更是给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带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因此,A、B、三项是正确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消极的影响,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设才是完全必要的,D 项也正确。

?
答案:ABD
6. 李洪林看到有的同学学会了吸烟、喝酒、赌博,他也跃跃欲试。

你认为李洪林要杜绝这些不良嗜好,就要…()
A.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B. 抵制自己的兴趣?
. 不与别人交朋友D. 学会拒绝?
解析:李洪林对吸烟、喝酒、赌博这些不良嗜好也跃跃欲试,说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所以A、D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兴趣有低级和庸俗之分,朋友有好坏之别,所以不加区别地抵制兴趣和拒绝交友是错误的。

?
答案:AD
7. 判断正误:只要有了明确的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并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不会再犯错误。

()解析:人人都难免犯错误,它与明确判断是非的标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并不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该观点是错误的。

?
答案:×
8. 判断正误:刘明坚持每天带身有残疾的低年级同学过马路,周围有些同学认为他是为了表现自己,对其冷嘲热讽。

()
解析:刘明坚持每天带身有残疾的低年级同学过马路,是真、善、美的表现,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周围同学的冷嘲热讽是错误的。

?
答案:×
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
一、基础测试?
1. 在社会生活中,心中要有“一把尺”,这把“尺”包括()?
A. 心理标准和法律标准
B. 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
. 纪律标准和法律标准D. 思想标准和知识标准?
解析:社会生活是复杂的,需要人们作出判断和选择,这就需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应该具有社会性、普遍性、阶级性以及强制性。

?
2. 爸爸妈妈在饭店为小李过生日,点了许多小李爱吃的菜。

临走,小李要求打包带走,爸爸妈妈笑着同意了。

小李的行为()?
A. 没有坚持正确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B. 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
. 体现了勤俭节约的美德?
D. 不利于高尚品行的形成?
解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生活作风,永远不会过时,是一种美德,生活贫穷时代要坚持,富裕了也要坚持,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品行。

?
答案:
3. 小军喜欢集邮,一天他在学校传达室发现一封信上有一张自己喜欢的邮票,便悄悄地把信拿走,撕下了邮票,并把信丢到了垃圾桶里。

他的做法()?
A. 没有分清是非?
B. 是个人的正当爱好,没有什么错误?
. 应该受到批评,因为他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D. 是违背道德和法律标准的?
解析:就小军的行为说,是错误的,并非没有分清是非,故A项是错误的;这种做法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因此项当选;小明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D项是正确的。

?
4. 生活中,有些人明知不对仍然去做违法犯罪和不道德的事。

这是因为()?
A. 他们分不清是非
B. 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 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
D. 他们高度贪婪和自私?
解析:人们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会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要作出各种选择。

如果是非不清、善恶不明,就有可能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但是,如果明知不对仍然去做违法犯罪和不道德的事情,就说明这种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是自私的。

答案:BD
5. “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盲对社会更具负面效应”。

这是因为()?
A. 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生活的方向?
B. 只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加强自我约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 一个是非不分、缺乏道德的人对社会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
D. 如果每个人都能辨别是非善恶,社会上就不会有邪
恶?
解析:社会生活中总是存在正义和邪恶两个方面,题目中这句话强调了人的思想道德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AB
6.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要作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
A. 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
B. 不断提高辨别能力?
. 赞扬真、善、美,抛弃假、恶、丑D. 不管闲事,不做坏事?
解析:社会生活是复杂的,需要人们作出判断和选择,这首先就需要有个标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需要不断提高辨别能力。

项是作出判断和选择之后而采取的行为要求,不合题意。

D项本身就是错误的。

答案:AB
7. 赵新刚听说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同龄人无钱上学,于是就和父母商量,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一部分钱,然后再向父母借一部分钱(让父母记好,等挣钱后再还),每年拿出500元钱资助一个同龄人,让他和自己一样有上学的机会。

你认为()?
A. 赵新刚的做法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美德?
B. 赵新刚的做法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没有必要这么做?
.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D. 赵新刚是想出名,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
解析:此题考查辨别是非能力。

首先要明确赵新刚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明确了这一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A
8. 发生在西安三桥镇杈杨村的“9•20”重大抢劫杀人案,5名犯罪嫌疑人均为青少年,其中一名只有15岁。

据案犯交代,他们几人曾因打游戏与某游戏机厅的老板发生冲突,于是心存报复之念。

“既然我打不成游戏,也不让你做成生意。

” 9月20日凌晨,这几个人窜入该游戏厅内,将看守游戏机的68岁老汉谢某手脚捆绑并用被子等物捂得严严实实(后经法医鉴定系机械性窒息死亡),然后把室内10台游戏机内的主线路板抢走。

这起案件警示我们()
A. 要有正确的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
B. 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 要增强自己的控制力
D. 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守法观念
解析:这一事例说明了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善恶,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就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守法观念。

A、B、、D四项均符合题意,都是正确的。

答案:ABD
二、综合测试
9. 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郑培民同志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思想和行动令人深深感动。

?
河北省国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真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谋取利益,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贿赂,侵吞公款达上千万元。

2003年11月13日,被称为“河北巨贪”的“李真受贿贪污案”主犯李真被执行死刑。

(1)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说说读完材料后的感受。

解析:此题考查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分析能力。

回答第(1)问,从材料的比较中说明共同表达的道理即可;回答第(2)问,应答出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1)社会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

郑培民为民服务的行为是真、善、美的体现;李真的行为触犯法律,是假、恶、丑的表现。

(2)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对人们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它能够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假、恶、丑现象。

而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不断追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自己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要从现在开始。

10. 学校门口的路上老有一些学生模样、跪在路上乞求帮助的人,有时也引起一些同学驻足围观。

一些同学说:帮帮他们吧,怪可怜的,反正被骗了也就两三块钱;另一些同学说:别理他,这年头骗子太多了。

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办?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要考查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最后还要做出相应的正确的行为。

对于“怎么办”,回答帮或不帮都可以。

只要把相应的理由解释正确即可。

说明理由时应该涉及:我们要有一双辨别是非善恶的慧眼;勤于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真正关心、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等等。

?
参考答案:(略)
11. 一天,王雷、陈丽和高明在放学路上拣到了一个钱包。

王雷打开一看,里面有300元钱,他高声喊起:“谁丢了钱包,里面有300元钱!”陈丽连忙拉住他说:“别喊了,我们把钱分了算了。

”……
假如你是高明,你会怎么办呢?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自己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王雷
能够拒绝金钱的诱惑,而陈丽却不能够明辨是非、拒绝金钱的诱惑。

在回答时,能够简明扼要地说明正确的做法即可。

?
参考答案:应该明辨是非,拒绝金钱的诱惑,发扬拾金不昧的优良传统;说服陈丽同学一起等候失主或交给老师。

三、探究活动
12. ①小丽制止了在自习课上大声喧哗的同学。

②小娟捡起其他同学丢在操场上的食品袋。

③小丰同学将自己数学测试卷上的38分改为88分。

④趁办公室没人,小华拿走被老师收缴的课外书。

完成下列问题:
(1)属于真、善、美的是哪几项?属于假、恶、丑的是哪几项?
(2)校园生活中,体现真、善、美的行为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个)
(3)校园生活中,属于假、恶、丑的现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个)
(4)说说自己怎样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解析:本题要求把握正确的辨别是非的标准,会辨别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在学习生活中学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参考答案:(1)属于真、善、美的是:①②;属于假、恶、丑的是③④。

(2)(略)
(3)(略)
(4)①要勤奋学习。

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

③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