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速读(详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90°
<0.11s; II、III、aVF≤0.25mV 且 V1-V3≤0.20mV
窦性心律:I、III 直立,avR 倒置 0.12-0.2s(3-5 小格)
QRS
<0.12s(3 小格)
Q <0.03s(1 小格),<0.1mV 或<R/4(1 小格)
R
RV5<2.5mV
右:V1R≤0.7mV,V1R+V5S≤1.2mV;
病理状态 1 窦性心动过缓:HR<60 次/分(若<50,建议动态 ECG) 2 窦性心动过速:HR>100 次/分 1 电轴左偏:(口对口)-90°-30° 2 电轴右偏:(尖对尖)90°-180° 1 窦性心律不齐:最长 RR 间期-最短 RR 间期>0.12s(3 小格) 2 房颤:P 波消失,RR 间期不等
(4)可能出现的其他改变。 ①P 波高尖,以Ⅱ导联为明显。 ②T-P 融合,造成 S-T 段假性下移。 ③S-T、T 改变。 ④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四、窦性心律不齐 (1)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①P 波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如:PⅡ、aVF、V3-V6 直立,PaVR 倒置。 ②P-R 间期 0.12~0.20 秒,如合并房室传导延缓可>0.20 秒;合并预激综合征则<0.11 秒。 ③P-P 间歇之间差异>0.12 秒。 (2)窦性心律不齐的分型:根据图形改变特点可把窦性心律不齐分为下列几型: ①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一类型最常见,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是一种生理性表现。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 慢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摒气时心律转为规则。 ②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亦称非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型较少见,心率的快慢与呼吸无关。图形表现常由慢突然变快,P-P 间期的长短变化与呼吸无关。 ③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此型常见于有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主要表现是夹有 QRS 波群的 P-P 间歇较不夹有 QRS 波群的 P P 间歇为短,相差>0.04 秒以 上。 ④精神性窦性心律不齐: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紧张时、激动时。常见于患者对心电图检查不了解,有惧怕心理,在开始描图时频率加快,而过一段时间适应 后,频率减慢,遂成为窦性心律不齐。如在检查前做好解释工作则可避免。 ⑤过早搏动诱发性窦性心律不齐:主要见于房性过早搏动。表现为在过早搏动之后出现节律不齐,过早搏动消除后,心律不齐即消失。 五、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 波呈窦性特征。 (2)P 波在同一导联中的表现是大小、形态略有差异,但 P 波的方向没有改变。 (3)P-P 间期互差>0.12 秒以上。 (4)P-R 间期>0.12 秒,可有轻微差异。

左:V5R≤2.5mV,V1S+V5R≤4.0mV 或 3.5mV
S
V1-V5,S 波渐小,R 波渐大
QT
0.32-0.44s(8-11 小格)
QTc=QT/RR(男≤0.45s,女≤0.46s)
ST
时间无要求;
上抬≤0.1mV(V1-V4 可抬高 0.2-0.4mV),下移≤0.05mV
T
时间无要求;
1 心脏逆顺向转位:V1R/S>1 2 心脏顺钟向转位:V5R/S<1 1 QT 间期延长:QTc>470ms
1 ST 段改变:上抬>0.1mV,下移>0.05mV
1 T 波改变:<R/10(低平、相反、倒置、双向:正负、负正)。
>R/10(左右不对称)
U
时间无要求;>T/2
附:
1 基础单位:0.04s/小格,0.1mV/小格。
2 I、avL 一起看,II、III、avF 一起看。
3 I、II、III、avF、V4、V5、V6 以 R 波为主导联;V1、V2 以 S 波为主导联。
若 T 波像等腰三角形,可能高血钾。 1 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一、正常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 波顺序出现,P 波在Ⅰ、Ⅱ、aVF、V3-V6 导联中直立,在 avR 导联中倒置, P 波大小形态正常。 (2)P-P 间期在 0.12~0.20 秒之间,而且恒定。 (3)频率 60~100 次 /分( 成人)。 (4)P-P 间距相差<0.12 秒。 临床心电图上,一般依据 P 波方向正常,规则出现,即可诊断为窦性心律。 二、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 波顺序出现,P 波在Ⅰ、Ⅱ、aVF、V3-V5 导联中直立,在 aVR 导联中倒置。 (2)P-R 间期在 0.12~0.20 秒之间。 (3)P-P 间期>1.0 秒,即心房率<60 次/分(成人)。 (4)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三、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 波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2)P-R 间期在 0.12~0.20 秒之间。 (3)心率超过 100 次/分,1 岁以内超过 140 次/分,1~6 岁超过 120 次/分,6 岁以上与成人相同。成人一般可达 150 次/分,P-R 略有不齐但常<0.12 秒。
1 预激:<0.12s,△波,QRS 波增宽 2 房室传导延长:0.20<t<0.21s 3 I 度房室传导阻滞:>0.21s,若脱落则 II 度及以上 >0.11s,室内阻滞: 1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0.12s,兔耳征或 V1R 粗或 V5S 粗 2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0.11-0.12s,兔耳征 3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45°,avLQ 波-R 波顶点> 0.045s 1 异常 Q 波:>0.03s(更有意义),>0.1mV; 2 陈旧性梗死:V1 出现 QS 波 1 左心室高电压:RV5>2.5mV
连续出现三个以上室性逸搏者称室性逸搏心律。 十三、加速房性逸搏心律(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加速房性逸搏心律(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连续出现 3 次或 3 次以上的 P’波,无突然发生及终止的特点,P’波可直立、双相或倒置。 (2)心率在 70~130 次/分之间,P-P 均齐。 (3)P’-R>0 .12 秒,QRS 波群一般呈室上性。 (4)与窦性心律的关系,有两种情况:①不伴有窦房竞争,表现如上述。②伴有窦房竞争,此时房性心律的频率常与窦性频率相近或稍高。因此,可间断出现窦 性及房性心律。窦性频率快时,控制心房,频率减慢时,心房节律点又控制心房,形成竞争现象,并可见房性融合波。 十四、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频率 70~130 次/分,大多在 100 次/分,发作及终止无突然性。 (2)QRS 波群形态正常。 (3)心房激动的表现可呈下列情况之一: ①QRS 波群前后无逆行 P’波出现,仅有正常的 QRS 波群。逆行 P波可能融合于 QRS 波群之中。 ②正常的 QRS 波群之后出现逆行 P’波,R-P间期<0.20 秒。 ③逆行 P’波出现在 QRS 波群之前,P’-R’<0.12 秒。 ④窦性 P 波控制心房,P 波与正常形态的 QRS 波群无关,产生房室分离。此时,窦性心律及房室交界性心律的频率大致相近。因此,常发生竞争现象。当窦性激动 加快时即能下传心室,激动频率减慢时由较快的房室交界性心律控制心室,这一类型最为常见。 ⑤心房由心房颤动、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异位心律控制,而心室由较快的房室交界心律控制,形成房室分离。QRS 波群与 f 波、F 波或 P 波无关。 (4)可见房性融合波。 (5)可有窦性 P 波夺获心室。 十五、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频率 60~120 次/分,多数在 70~80 次/分左右。发作及终止无突发性。 (2)QRS 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大于 0.11 秒。
心电图速读
主要参考导联 I、III
I、III、avR II
Q:所有 R:所有(V1) S:所有(V5)
所有 (J 点后 0.06-0.08s)
PR 段为基线 I、II、III、avF、V4、V5、V6
波段(项目) 心率 电轴 P
PR
生理状态 60-100 次/分(15-25 小格) HR=1500/PP 间期或 RR 间期(小格数)
(3)QRS 波群前后的 P 波可有如下各种表现: ①窦性 P 波出现于 QRS 波群之前、中、后,形成干扰现象,在 Q RS 波群前的 P-R 间期<0.12 秒;在 QRS 波群之中则使 QRS 波群变形;在 QRS 波群之后则表现为在 ST-T 上有直立型 P 波。 ②QRS 波群前后可见逆行 P’波 ,P’波在 QRS 波群前 P’-R 间期<0.12 秒,在后 P-P’间期<0.20 秒。 ③QRS 波群前后无 P’波可见,此时 QRS 波群形态应正常,方能作出房室交界性逸搏的诊断。 ④可以出现房性融合波。 房室交界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如下: 连续 3 个或 3 个以上的逸搏称为房室交界性逸搏性心律,频率 40~60 次/分。 十一、房性逸搏与房性逸搏性心律 房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较一个基本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之后出现一个 P’、QRS、T 波群。 (2)P’波形态与窦性 P 波不同,但可直立、双相或倒置。 (3)P’-P 间期>0.12 秒。 (4)QRS 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下传者相同。 (5)具有以上表现,仅有一个或二个出现的称为房性逸搏。 房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连续出现 3 个或 3 个以上的房性逸搏称为房性逸搏性心律,频率在 50~60 次/分,较同导联的窦性心律为慢。 十二、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 室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一较基本心动周期为长的心室间歇之后,延迟出现的心室激动波形。 (2)QRS 波群宽大畸形,但其程度与激动点位置及室内传导快慢有关。位置高或室内传导良好则畸形不明显。 (3)QRS 波群前如有 P 波,则 P-R 间期<0.12 秒,表示 P 与 QRS 无关。偶有室性融合波,但 P-R 间期亦短于其它的窦性 P-R 间期,QRS 波群形态则介于窦性的与 室性的 QRS 波群之间。 (4)室性逸搏偶有逆传至心房者,此时畸形 QRS 波群后有逆行 P 波,R’-P’间期>0.20 秒。 室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六、心房内游走性心律 心房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同一导联中 P 波形态有差异,P 波由直立转为低平、低小、平坦、倒置、循环出现。 (2)P-R 间期可有不等,但均>0.12 秒。 (3)P-P 间期不等。 七、窦房结-交界区游走性心律 窦房结-交界区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同一导联中,P 波大小、形态及方向逐渐发生变化,由“窦性 P 波”渐转为“交界性 P 波”。 (2)P-R 间期亦由>0.12 秒逐渐缩短为<0.12 秒。出现逆行 P 波,并且 P-R 间期<0.12 秒时,表示节律点已转入房室交界区内。 (3)P-P 间期不均齐。一般规律是节律点位于窦房结内时频率较快,转入交界区时频率较慢。 八、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又称为窦性静止,其心电图特征如下: (1)心电图上出现较长的 P-P 间歇,此间歇与短 P-P 间歇不成倍数及整数关系。 (2)轻度的窦性停搏及长时间的窦性停搏较难诊断。 (3)在窦性停搏期间可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等心律失常。 九、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窦性心律时呈持续的、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频率一般低于 50 次/分。常伴有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在此基础上,常有逸搏、逸搏心律出现。 (2)当出现异位心律时,常常是心房颤动,少数是心房扑动。未经治疗时,心率常较快速。如恢复窦性心律时,表现为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3)可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 (4)窦房结功能测定试验阳性反应。常用的试验有:运动试验、阿托品试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及近年开展的食道心房调搏试验等。 十、交界性逸搏及交界性逸搏性心律 交界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较一个基本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 QRS 波群。 (2)QRS-T 波的形态与由心房下传者相同,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可宽大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