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饿之於食,不待甘旨。
晁错《论贵粟疏》
甘旨:美味的食品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况且如果水积攒的不多不深,那么它也不能把大船浮起来(负起大船也没这个力气),
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
《韩非子·问辩》
所以那些制订法术的人,虽然确定了行为的标准,分清了争辩的是非,但没有人加以肯定。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范雎说秦王》
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臣子不敢害怕。
“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
大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大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
这才是臣子所怕的。
”)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
颛臾的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非常近。
如果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惟辟(国君)作福,惟辟作威。
《书经·洪范》
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
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
唯赤则非邦也与?《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
难道公西赤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
《书经·泰誓上》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书经·泰誓上》
惟十有三祀(年),王访于箕子。
《尚书·洪范》
周文王十三年(武王四年),武王拜访箕子。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僖公三十年》
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张骞传》
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不让通行,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假如能够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一定多得不可尽言。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庄子·逍遥游》
看起来那样苍茫的天空,那样的色彩真的是它的本来色彩?还是因为太远了无法看清.?
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韩愈《祭十二郎文》
哎!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左传·僖公五年》
不能为晋国打开大门,不能忽视(这种)侵略别国的军队,一次已经可以说很过分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韩愈《答李诩书》
即使如此,哪里敢自己认为接近成功了呢?
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
齐其为陈氏矣。
”《左传·昭公三年》叔向说:“齐国将怎么样呢?”晏子说:“这是末世了,我不知道该怎样说好。
齐国恐怕要变为陈氏的天下了。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楚王为知罃送行时,说:“你怨恨我吗?
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左传·僖公四年》
昭王南巡溺于汉水,你们还是去问汉水之滨吧。
”
吾其还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们还是回去吧!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我(孔子)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赐(子贡)也何敢望回(颜渊)?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论语·公冶长》
子贡回答:我端木赐,怎能比得上颜回!颜回能够闻一知十,而我只能闻一知二。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
我真是幸运。
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论语·学而》
老师孔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就知道这一国的政事
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现在没有了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左传·僖公三十年》
臣年轻强壮的时候,还比不上别人,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范雎说秦王》
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分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
君子也者,道法之摠要也。
《荀子·致士》
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
《礼记·檀弓》
葬的意思就是藏。
藏就是不让人看见。
蚩尤惟始作乱。
《书经·吕刑》
蚩尤开始作乱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大雅·文王》
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
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战国策·齐策》
那秦国,是一个抛弃了仁义礼制而崇尚杀敌斩首之功的国家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郑伯克段于鄢》
不如早给太叔安排个处所,不要让他(的势力)滋生蔓延!一旦蔓延起来,就难以对付了。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战国策·齐策》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孟子·许行》
如果什么都自己做然后用,那是让天下人疲于奔命。
虽杀臣,不能绝也。
《墨子·公输》
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
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
《韩非子·初见秦》
无论赏或罚都不守信用,所以官僚与百姓都不卖命了。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传·隐公元年》(表命令)
(项伯)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表禁止)
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曰:“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祈使)
(渔人)停留了几天,便告辞离去。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
”
《孟子·公孙丑上》:“恶!是何言也!”唉!这是什么话!(这算什么话!)
鸡既鸣矣。
(《诗经·鸡鸣》)公鸡喔喔已叫啦
余病矣。
《左传·成公二年》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左传·宣公二年》
虞不腊矣。
《左传·僖公五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
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
《战国策·赵策》
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中国人都要变成披发与左扣衣襟的夷狄了.
天下苦秦久矣。
《史记·陈涉世家》
天下的老百姓在秦朝的暴政下统治下已经受了太多的苦,已经太久了。
今老矣。
《左传·僖公三十年》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你太不聪明了.
敬诺。
年几何矣? 《战国策·赵策》可以。
年龄多大了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论语·子路》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
先生休矣! 《战国策·齐策》先生,算了吧。
”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公输》“好吧。
我就不攻打宋国了。
”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论语·乡党》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战国策·齐策》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左传·隐公四年》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义灭亲.大义灭亲"是宾语前置.
日食饮得无衰乎? 《战国策·赵策》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部队(因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庄子·秋水》
这只龟,宁愿为留下骨头而享尊贵呢?(还是)更愿活着在烂泥中摇尾巴呢?
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梁惠王下》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
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亡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战国策·赵策》
轸不之楚,何归乎? 《史记·陈轸列传》我不到楚国又投奔(到)哪里呢?
孰为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王句践》
那就请求让我死吧!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百姓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善哉,技盖至此乎! 《庄子·养生主》真是好啊!你的技艺竟然到这种境界了?
天乎!吾无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件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件愉快的事?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逍遥游》
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是鲁孔丘与? 《论语·微子》“是鲁国的孔丘吧
子自谓才士圣人邪? 《庄子·盗跖》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圣哲的人物吗?
彼其智者欤?柳宗元《梓人传》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
得无教我猎虫所邪? 《聊斋志异·促织》(这画)莫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吗?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不知(庄)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庄)周与? 《庄子·齐物论》
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或盗跖之所筑与?《孟子·滕文公下》可仲子所住的房屋,是像伯夷那样廉洁的人所建筑的呢?还是像盗跖那样的强盗所建筑的呢?
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 《庄子·达生》
《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hǔ sì chū yú xiá,guī yù huǐ yú dú zhōng,shì sheí zhī guò yú?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庄子·外物》:“子何为者邪?”你是做什么的呀?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孟子·滕文公上》
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了孔子的门户和围墙但尚未登入堂室”的人,哪里能够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那颛臾,先王曾把它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 《荀子·议兵》
仁就是爱护人,义就是讲道理,那么还要用兵做什么呢?
人而已矣,奚以名为? 《列子·杨朱》普通人就行啦,要名声干什么呢?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楚辞·渔父》
为什么您偏要忧思那么深沉、行为那么高超,而让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庄子·逍遥游》
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
君哉,舜也!”又:“大哉,尧之为君! 《孟子·许行》
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人啊!
尧作为君主,真伟大啊!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人啊!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孟子·万章上》
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
(曾经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派校人把鱼养到池里。
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却把鱼煮了,回复说:“这鱼开始放掉的时候,很疲倦的样子,一会儿就好了,悠然地消失了。
”子产说:“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校人出来后说道:“谁说子产聪明,我把鱼煮了吃了,他却还说:‘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
所以说正人君子可以用合逻辑的话欺骗他们,但很难被不合情理的事情所蒙蔽。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诗经·召南·殷其雷》勤奋的样子的君子,快点归来。
董生勉之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努力吧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时间犹如流水一般,不论昼夜时刻流逝。
”
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悲痛啊悲痛啊!事情是不容易一一地讲给俗人听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汤问》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孟子·梁惠王上》
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孔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论语·阳货》
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
与其杀是僮,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与其杀掉这个孩子,哪比得上卖掉他?与其卖出去两人平分货款,哪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 《论语·泰伯》
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 《论语·阳货》
你研究过《周南》、《昭南》吗?
“矣”表示陈述语气,“乎”表示疑问语气。
重点在“乎”,全句是疑问句。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战国策·赵策》
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希望她有儿孙一个接一个做国王吗?
“也”表示确实存在某种事实的肯定语气,“哉”表示反问语气。
重点在“哉”,全句是反问句。
“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难道是我的罪过吗?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论语·阳货》“怎么可以与品德恶劣的人一起事奉君主呢?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孟子·梁惠王上》像我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孟子·梁惠王上》我对于国家,已经尽心竭力了。
焉、耳、矣三字连用,重点在矣字,是一个陈述句。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子张》“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舜其大知也与? 《礼记·中庸》舜是个大智之人呐
何愚也耶!《金石录后序》您是多么的愚笨固执啊!
此是命矣乎!《刺世疾邪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