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一、积累及运用(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洗濯.(zhuó)酝酿.(niànɡ)踉.踉跄跄(liànɡ)获益匪.浅(fěi)
B.霎.时(shà)猝.然(cuì)头晕目眩.(xuàn)忍俊不禁.(jìn)
C.贮.满(chù)滑稽.(jī)春华.秋实(huá)随声附和.(hé)
D.雏.形(chú)磅礴.(bó)玲珑剔.透(tì)苦心孤诣.(zhǐ)
【答案】A(2分)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
B.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
C.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
D.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
【答案】C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滥”为“烂”;B“眩”为“炫”;D“至”为“致”,答案为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2分)
交通拥堵,是近年来在全国普遍凸现的“城市病”。
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在谋划“十二五”发展时,①均把防止“不堵车”列为具体目标,表明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
不仅如此,交通拥堵还在向二三线城市迅速蔓延。
②即使城市规划更加具有前瞻性与合理性,那么,城市交通拥堵完全可以限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答案】①把“防止”去掉;或把“防止”改为“实现”;或把“不”去掉(1分)。
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如果……那么(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
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①句“防止”与“不堵车”矛盾,②句关联使用不当,“即使”与“也搭配,“如果”与“那么”搭配。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古诗文默写。
(每空一分,共8分)
(1)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
(5) 曹操的《观沧海》中,借奇特的想象表达博大胸怀的句子是:,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答案】(1)潮平两岸阔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日月之行;星汉灿烂(一空1分,错字该空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蹄、燕、径、徘徊,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5.名著阅读。
(2分)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冰心,请你说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答案】不要只惊羡别人的成功,更应该知道别人的成功是艰苦奋斗乃至牺牲换来的。
(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诗歌的内容,根据诗中关键字词“成功”“奋斗”“牺牲”,从如何去取得成功这个道理上来理解诗中的道理。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综合性学习。
(7分)
xx年是农历辛卯年(兔年),下面是一张贺岁生肖邮票的设计图。
请仔细观察,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对邮票中间的画面进行描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100字。
(3分)
(2)写出两个含有“兔”字的成语。
(2分)
(3)下面是一则关于兔文化节的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2分)
南方日报12月10日报道:世界最盛大的“兔文化节”将于xx年的春节在广州创意城举办,它将架设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中国民俗发扬光大,打造最盛大的兔文化盛典。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将以“全世界最盛大的兔文化”为主题,涉及影像、雕塑、建筑等艺术领域,市民将有机会看到最大的兔雕塑、最疯狂的兔舞会、最丰富的兔文化展等,进入创意城即进入了全世界最盛大的兔文化空间。
【答案】
(1)例:一只兔子,长着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耳朵,身上布满花草、祥云等图案,显得喜庆吉祥,充满了春的气息。
兔子两手抱在胸前,它正在欣赏眼前圆圆的月亮呢!(描写内容必须涉及兔子和月亮,2分;修辞1分)
(2)狡兔三窟;守株待兔;兔起鹘落;兔死狗烹;兔死狐悲;兔子不吃窝边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等等。
(2分)
(3)世界最盛大的“兔文化节”将于xx年的春节在广州创意城举办。
(“兔文化节”1分,时间地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观察图中“兔”这一动物的图像,从其形态、色彩等方面来描写其形态,使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描摹其特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分析:按照题目的要求,根据知识积累写也含有“兔”的成语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如“兔死狗烹”的“烹”字,“兔死狐悲”的“狐”字,“守株守兔”的“株”字等。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内容,了解新闻事件,抓住与中心事件有关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来概括,或者根据新闻的特点直接引用导语“世界最盛大的“兔文化节”将于xx年的春节在广州创意城举办”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11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7.第①段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具体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3分)
8.冬天的济南即使下雪,也孕育着朦胧的春意,请选出第①段中的一个句子加以分析。
(2分)9.第②段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的“卧”字能否换成“躺”字?为什么?(2分)
10. 第③段主要写济南冬天的水,请概括出济南冬天的水有哪些特点。
(2分)
11. 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答案】
7.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1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1分;“空间顺序”1分)
8.山坡上,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说明温暖;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让人似乎感受到了春天满山的花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酝酿着春意。
写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2分)
9.不能换。
原文采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若换成“躺”字,直挺挺的,缺少了静谧美、画意美。
(意思对即可)(2分)
10. “温暖”1分;“清澈或透亮”1分。
(意思对即可)
11.照应题目或呼应前文;抒发赞美之情;总结全文。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认真阅读第①段,提炼出描写顺序的关键词语,分析采用什么顺序描写。
不难看出,采用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对薄雪覆盖的小山进行了描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考查的是重点词语的含义,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了解词语本义,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比较“卧”与“躺”在形象表达上的不同,即可理解采用“卧”突出了村庄的恬静、安详,充满意境美,若换成“躺”则缺少了这种韵味。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认真阅读第③段,根据其中的关键语句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中的关键字词“绿”“澄清”“清亮”“蓝”即可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根据本文的标题,联系全文内容,即可知道文章最后一句在结构上的总结全文和内容上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
(11分)
捡来的手机
周广华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
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
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
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
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
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
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
第二条无聊透顶。
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
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
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
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
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
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
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
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
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
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
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
也赚不到钱。
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
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
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
”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
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
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
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
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
”挥挥手和他道别。
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
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
”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
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
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选自《意林文汇》xx年第4期12.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
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2分)
①故事情节:()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手机——回顾还手机情景②儿子的情绪:惊喜——()——心情很好——()
13.儿子不愿把手机交给学校,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对他的那番评论,我为什么又感到“欣慰”?(2分)
14.文章第⑤段对小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5.“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请你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
16.课外链接:南京的彭宇在街上扶起摔倒的老人,却惹官司上身,被一审法院判赔老人损失,让不少人觉得好人难做,那么,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请说说你的想法。
(2分)
【答案】
12.①捡到;归还②“不屑”或“想不通”;不好意思(错1-2空扣1分;错3空不给分)
13.把手机交给学校,儿子肯定会受到表扬,但儿子却不愿受表扬,所以我感到“惊讶”。
儿子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受表扬,而是做人的本分。
说明儿子不爱慕虚荣,为人善良,不虚伪,懂得做人的道理,我为此感到“欣慰”。
(2分)
14.动作描写,突出着急;神态描写突出惊讶,说明手机失而复得出乎小伙子的意料之外;语言描写,突出讲话很激动,表达感激之情。
(写出任意一种即可,描写手法1分;描写的作用2分)15.“善良”:归还手机(1分);“不虚伪”: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1分)(意思对即可)16.想法积极,方法可行,语言通顺。
如果选择不帮助,给0分。
【解析】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根据题中的提示“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依据情节的发展,依次找到作者描写儿子的情绪的语句概括填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这道题是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的,而这需要以文本为基础,根据具体的情节,体会“我”的心理活动,答出“我”为什么“惊讶”,为什么“欣慰”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了解。
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有以下几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根据语句内容点明描写方法,分析出表现了“小伙子”怎样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情感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这道题比较简单,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中的提示,梳理文章,从“儿子”的语言和做法中来概括解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由本文作者所透露出来的做人的原则可知,此题是必须答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积极想办法帮助,并且是正面帮助,千万不能回答不帮助。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本文选自《》,这本书是由(人名)组织当时的一批文人编写的。
(2分)
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去后乃.至。
乃:()
(2)尊君在不.?不:()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4)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19.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请分析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分)
21.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17.《世说新语》;刘义庆(2分)
18.(1)乃:才(2)不:通“否”。
(3)委:丢下,舍弃。
(4)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各1分,总计4分)
19.(1)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2)友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各2分,总计4分)
20.无信;无礼。
(2分)
21.观点一: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失礼。
因为,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再次无礼。
对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
观点二: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不合适,因为友人在元方指出其无礼后,能很快认错,而且是在一个小孩面前认错,确实不容易,若能宽容一点,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则更好。
古人也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观点三:这个问题也可一分为二地看待,把上面两个意思合在一起表达。
(选取任意一个观点即可。
观点1分,理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是答案来自课文的注释,平时学习要注意识记注释内容。
本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不”为通假字,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期”“日中”“引”“顾”,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直接从“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找到关键词“无信”“无礼”作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题。
分析文中所写的元方的行为,根据自己理解表达清楚观点即可。
注意要使用文中元方的行为依据分析问题,不可简单的表达“反对”或“支持”元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五、作文(40分)
22.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回报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你感兴趣的事情令人难忘,那是我们成长的一个个足迹。
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以“儿时的乐趣”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答案】例文:
感恩·回报
回报是一种快乐,回报是一种幸福,但更多的是,回报是一种感恩。
乌鸦反哺乌鸦在父母关爱下。
绌壮成长,但它长大后,它会回来反哺自己的父母,心怀感恩,知恩图报。
回报是一种感恩,感恩是一种反馈亲情的表现。
父母生了我们,哺育了我们,这种爱值得我们一生去回报,一生去感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古时,有个书生因为饥渴,几天没吃饭,没喝水,而到在路边。
就当书生以为没人会救他,自己会死了的时候,却有一队好心的夫妇,把他带回家,给他饭吃,给他水喝。
最后甚至给钱他,让他上京赴考。
书生永世不忘恩情,对夫妇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后来,书生高中,又回来把金银珠宝送给夫妇,实行了自己的承诺,回报了他们的恩情。
回报是一种感恩,感恩是一种报答恩情的体现。
我们不能忘记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即使是多么微不足道,我们也应该铭记于心,去感恩回报。
达则兼济天下
丛飞。
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他帮助一百多名的贫困儿童,捐赠了三百多万。
但他自己却是一贫如洗,不过,他却毫不后悔,一样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难道,这不让人敬佩吗?回报是一种感恩,感恩是一种"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一种反映。
我们"穷"则感恩父母,回报别人;我们“达”则回馈社会,回报社会。
没有社会,就没有我们。
所以,这不仅是感恩,不仅是回报,而且是一种责任。
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达”来“兼济天下”。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让我们去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因为感恩是真包含于回报的。
所以,让我们来用“三春晖报寸草心”;让我们以“滴水之恩”来“涌泉相报”;让我们来以“穷则独善其身”为根基,“达则兼济天下”为目标吧!
童年童趣
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就像一个个特写镜头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并且时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儿时的言行举止充满了无限的乐趣,那些现在看来让人哭笑不得的行为就像一袋袋味精儿,让我的生活有滋有味。
在我五岁的时候,妈妈怀上了我的小弟,她的肚子一天天地凸起来。
一天,我好奇地指着妈妈的肚子问:“妈妈,你的肚子这么大,是不是把好吃的东西都偷吃了?”
妈妈听了脸一红,瞪了我一眼,娇嗔地说:“去,小孩子家别瞎问。
”
我一脸的委屈,离开妈妈去找奶奶诉苦,“奶奶,妈妈坏,她把我的好东西都给偷吃了。
”
“是吗?你听那说的?”奶奶故作惊奇地看着我。
“不用那说,我看出来了。
”
“你咋看出来的?”奶奶微笑着,弯下腰,握着我的小手问。
“她肚子一天比天大,肯定是偷吃了我的好东西。
”
“你说的是这个啊。
”奶奶直起身来,“不是那么回事儿。
”她轻轻地摇着头,微笑着,眼神里充满了得意。
“就是那么回事儿,要不,她的肚子就不会越来越大了。
”我仰着小脸,认真地说。
“傻孩子,你妈没有偷吃好东西,她的肚子里是你的小弟弟。
”
我一听妈的肚子里是小弟弟,就赶紧再跑到妈妈身边,对着妈妈大喊大叫:“妈妈坏,妈妈坏,妈妈把小弟弟给吃了。
”
妈妈听了我的话,生气地说:“这孩子,你在瞎胡说什么。
”
“你快把小弟弟给我吐出来。
”我执意坚持着。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你小弟弟正在睡觉呢,他什么时候睡醒了,自然就出来了。
”
我伸出小手,在妈妈的肚子上摸了摸,“妈妈,我想进去和小弟弟玩儿。
”
妈一抬手,给了我一巴掌,“远点儿玩去。
”
“就要和小弟弟玩儿。
”我不情愿地离开妈妈。
自从这件事后,我就一直想着要和小弟弟玩儿。
多日之后,妈妈从医院里回来,怀里抱着我的小弟弟。
看着那么多人围着小弟弟喜笑颜开,我也赶忙凑过去,看了一眼小弟弟,肉墩墩的,两只小手儿胖胖的,两条小腿儿乱蹬着,赶忙问妈妈:“妈,小弟弟睡醒了,可他是咋出来的呢?”
妈妈一听,瞅了我一眼,若有所思地说:“妈妈到了医院后,医院里有一个魔法师,他手里有一个魔法棒,在空中一挥,你弟弟就出来了。
”
听完妈妈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儿,问道:“妈,我要看魔法师咋儿把小弟弟变出来。
”
“你小弟弟已经出来了,就没法再变了。
”
“那就让魔法师再把小弟弟变进去,再变出来,不就行了吗?”我自以为是地说。
妈妈在一旁终于不耐烦了,“不行,魔法师走了,变不了了。
”
“不中,我要去找魔法师。
”说着,我急匆匆地从屋子里跑出去,去找魔法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