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作者:韦堂琼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7年第03期
【摘要】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目的,教师以口头讲授为主,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机械地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被动学习为主,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
久而久之,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
而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应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培养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重视知识发展的过程。
实践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地实践,学生的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
”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谈谈教学中的体会。
一、培养动手操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要上好一节课,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学生才会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才能创造性地学到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自己用长方形的纸折,利用分一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现同样是表示长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却有大有小。
促进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问题的解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克服难题的喜悦成为学生不断进取、提高学习兴趣的动力。
二、合理进行学具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合理的进行学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实现探索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尽量的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使学生在测量、拼结、摆放、制作、裁剪、绘图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充分理解及掌握。
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不但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对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也起着很好的锻炼作
用。
例如: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寻找枯树枝,然后规定好一个长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值内折长短不一的树枝段,然后让学生用这些小树枝段拼成三角形,每次的拼接都用尺子量出每个边的长度。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现象,并不是任意三段树枝都能够拼成三角形,有时候三根树枝摆放在一起并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但可以通过调节树枝的长短拼接成功。
通过学生的不断操作、摸索学生会产生一个疑问,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三角形呢?此时教师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导学生看其每一次的测量数值,引导其一步一步发现结论。
又例如学习“圆形”时首先在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圆形,教师不进行示范,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自主操作。
此时学生有的借助于圆规,有的借助于水杯,还有的借助硬币等等,很快大家的圆都画好了,老师对学生的做法提出赞扬。
接着教师丢出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所有的同学都能画出一样的圆形?此时学生开始沸腾了,大家争相讨论,各抒己见,并开始动手进行操作。
经过同学们的反复操作、讨论最终产生结论,这是可以办到的,但是一定要借助圆规。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方式不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会画圆形的同时还知道了圆的大小取决于圆规两个脚尖之间的距离。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材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针对学生看得见、用得着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操作和实践活动。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以小组为单位,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后,平移再拼一拼,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再比较变化情况: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最后学生讨论汇报,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了自己的空间观念。
培養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
教师的教是为了以后少教、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多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