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B.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C.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D.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答案】 D
【解析】【分析】《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蒲松龄是清代人,不是明代的。
据此,答案为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 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在“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体常识,属于文学常识的一种。
古代的主要文体有以下几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骈文、赋。
诗歌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诗、词、曲;散文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古文、记、古议论文、奏章、序跋、赠序、史传等这些文体常识在平时学习是要进行积累,特别是要结合具体文章了解其特征。
3.关于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
A. 新闻的结构分为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自己记叙。
C. 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是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答案】 D
【解析】【分析】A.有误,新闻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有误,传记一般由别人记叙;
C.有误,律诗的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4.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
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
A. 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酋长劫营
B. 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C. 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
D.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答案】 C
【解析】【分析】《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选项中,唯有“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符合这种海外游玩的经历。
A.是《儒林外史》的回目。
B.是《西游记》中的回目。
D.属于《水浒传》的回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长篇小说回目结构的基本能力。
这类题目实际上属于隐性的文学常识类,解答时要结合平时的识记以及回目的内容进行判断。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
既可记人,也可记物、记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
B. 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学记》《易经》《春秋》。
C. 欧阳修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代表作《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他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包法利夫人》等。
【答案】 A
【解析】【分析】此题B项应该是《礼记》不是《学记》;
C项欧阳修的年代是北宋;
D项《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平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古今中外,做好要
分类识记整理,记清作家以及作品,一般文学分类文体特点等。
6.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
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丁酉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
B.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C. 《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答案】 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A项有误,2019年应该是农历己亥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舒婷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对土地的炽恋之情。
C. “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D.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答案】 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B项表述错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应该是诗人艾青的诗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
作家和作品一定要牢固掌握,切记张冠李戴找出错误。
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积累一些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古代一些特定称谓的词语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B.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C. 序,文体名。
一般用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写作目的等,常置于作品的正文之前。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属于这类序文。
D. 《渔家傲·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象。
“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中原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送东阳马生序》为赠序,但序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不是用来陈述作品主旨的,选项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
序是一种文体,分两种:第一种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用于赠别,内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另一种是写来评价著作的,叫书序。
多见于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9.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楷书草书行书
B. 行书楷书草书
C. 行书草书楷书
D. 草书行书楷书
【答案】 B
【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
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
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与朱元思书》虽是一封书信,文中却并无书信格式,但从内容看,又与一般书信无异。
B.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门对”,它是中华民族艺术形式,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C.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作者借小石潭景色与环境的清幽来表现他孤寂和悲凉的心境。
D. 从汉武帝起,皇帝开始用自己的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春”中“庆历”指的就是年号。
【答案】 A
【解析】【分析】A.表述有误,《与朱元思书》虽是一封书信,文中却并无书信格式,内容也都是写景的,描绘出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注意回忆的准确性,平时学习时注意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并积累下来。
11.阅读下列新闻完成题目。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同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画出新闻的电头,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对应课文内容,你能说出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吗?
(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经营:________。
(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5)给这则新闻拟个恰当的标题。
(6)学习这则新闻,你可联想到毛泽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哪些诗句?给你怎样的感悟或启示?
【答案】(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交代通讯名称,发电时间、地点。
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2)从渡江起点和登陆地点可推断出是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3)本义经手管理,此为经心营造
(4)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5)我大军30万昨日渡过长江。
(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学习中对电头的了解可知,这则新闻的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分析这个电头可知,它交代通讯名称,发电时间、地点。
作用是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时分东、中、西三路大军,这三路大军的渡江地点和登陆地点不一样,因此可从渡江起点和登陆地点可推断出是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3)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可知这个词语的意思为:本义经手管理,此为经心营造。
(4)在理解新闻内容的基础上从新闻中摘取有关的词语即可,摘录时注意句子的主语和褒贬义。
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有: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贬义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有: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5)首先要明确提取信息的范围,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
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根据以上方法可概括这则消息的标题为:我大军30万昨日渡过长江。
(6)本题第一问要在理解这则新闻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再根据平时积累答题。
第二问属于开放试题,只要能结合本文主旨谈自己的感受,文从字顺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新闻电头的知识以及电头的作用。
电头,又叫做"消息头",是消息体裁的外在标志。
它是用来表示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以及时间地。
电头多放在新闻稿件的开头,用括号或比较显著的字体区别于正文。
电头的作用是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只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答题即可。
(3)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4)本题考查筛选词语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筛选词语即可。
(5)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明确新闻标题的结构。
其次,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要求和写作方法。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提取信息的范围,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
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6)本题考查知识的积累及运用能力,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还要注意字形的书写一定要正确、规范、整洁。
而个性化阅读,则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谈从中受到的启示或感悟。
这样的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左丘明的《左传》则是纪传体史书,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其中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出自契诃夫的《变色龙》。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非常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则有高洁之意。
D.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矛盾冲突。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有误,《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左传春秋《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说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所做,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的便是春秋时代的大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3.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
A. 《短歌行》
B. 《蒿里行》
C. 《观沧海》
D. 《龟虽寿》
【答案】 D
【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14.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 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C.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时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所谓兴,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答案】 D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D错,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识记及理解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积累,并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
注意细节。
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内容,风、雅、颂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
B. 在我国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做阳。
比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
C.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荷叶·母亲》就是现代作家冰心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
D.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它既带给了我们笑声也令我们深思。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诗经》的“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风、雅、颂”指的是诗的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先回忆相关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内容,再结合考点具体辨析,本题的“比”是手法、文学现象,而“颂”是内容标识。
16.学校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针对社区及农村老年人的“空巢”现象进行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分别对老年人和他的家人进行问卷调查提问。
(2)请你写出两句关于“孝顺”的名言,诗句或警句。
【答案】(1)①(针对老人)儿女经常回来看望你吗?你感到孤独吗?②(针对子女)如果你们和老人是分开居住,老人突发疾病时你们是如何救治和照顾的?
(2)①百善孝为先;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问卷调查的能力。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所涉及的问题应该围绕活动的主题,从实际出发。
此题可以从老年人和子女两个角度来设计问题,表达出对“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关注。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积累。
关于“孝顺”的句子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任选一句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故答案为:(1)①(针对老人)儿女经常回来看望你吗?你感到孤独吗?②(针对子女)如果你们和老人是分开居住,老人突发疾病时你们是如何救治和照顾的?
(2)①百善孝为先;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点评】(1)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明确题目要求,针对问题去提问,要结合实际并有针对性。
题干要求是:针对社区及农村老年人的“空巢”现象进行问卷调查,注意是社区和农村两种情况,针对两种人提问:老年人和他的家人。
(2)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歇后语的积累在于平时,积少成多,注意归类。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司汤达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尔基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培根
17.班里准备举办名著《红楼梦》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你帮助大家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一小组搜集了与《红楼梦》有关的歇后语,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①刘姥姥出大观园——________
②贾宝玉的丫鬟——________
③王熙凤害死尤二姐——________
(2)第二小组准备把同学们平时写的读书笔记汇编成专刊《我与〈红楼梦〉》。
请为这本专刊设计三个结构相同的栏目名称。
(力求有创意)
栏目一: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
(3)第三小组组织了“我最喜爱的红楼人物”评选活动。
请写出你最喜爱的一位,并介绍一个与其相关的故事。
【答案】(1)满载而归;喜(袭)人;心狠手毒
(2)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
(3)示例一:林黛玉——黛玉葬花。
示例二:贾宝玉——宝玉挨打。
【解析】【分析】(1)根据对《红楼梦》歇后语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红楼梦》的内容博大精深,有很多都可以深入研究,如诗词、菜谱、制药、为官等,可以据此设计栏目名称,如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
(3)根据对这部小说人物和情节的积累,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并介绍一个与其相关的故事即可,注意不要张冠李戴。
故答案为:(1)①满载而归;②喜(袭)人;③心狠手毒
(2)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
(3)示例一:林黛玉——黛玉葬花。
示例二:贾宝玉——宝玉挨打。
【点评】(1)本题考查积累名著歇后语的能力,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解答本题要根据平时积累答题,如果实在没积累的歇后语,要根据歇后语的特点及所给前半部分的内容理解分析,写出后半部分内容。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
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及平时对名著的积累,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及情节的积累。
阅读名著时要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等都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