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战略大决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上海
2、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北平
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小讨论:
阅读表格,了解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的对比情况。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下面的原因你同意吗?能再说出其他原因吗?请举例说明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徐州
海州
商丘
双堆集
碾庄
蚌埠
陈官庄
中间突破 支解敌人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
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陈毅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毛泽东七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失民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得民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北京故宫
解放南京 1949.4.23
国民党政权垮台(原因)
解放东北全境
奠定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基础
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捍卫领土完整 维护祖国统一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基础知识
问题讨论
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攻占
海峡分离
1937
——
1945
1927
——
1936
1924
——
1927
1946
——
1949
和,则天下利
斗,则民族伤
精讲点拨
板书设计:
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渡江战役 1949.4
时 间
地 点
参战部队
指 挥
三大战役 之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华北
林彪、罗荣桓、聂容臻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塘沽
新保安
天津
北平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后取中间
歼敌52万余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傅作义部出城接受解放军改编
A:解放军打仗勇敢
B:国民党指挥失当
C:毛泽东懂军事,蒋介石不懂军事
D: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江阴
湖口
南京
战线从哪里到哪里?
江阴
湖口
江阴
湖口
江阴
湖口
南京
蒋 家 王 朝 覆 灭
台 湾
1927年4月----1949年4月
渡江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北 平 谈 判
国民党:
共产党:
目的
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遭战争洗礼的圆明园

北平即北京,自秦汉以来,一直为中国
北方重镇,金、元、明、清均在此建都。
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人口众多。
三 大 战 役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人数
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
1848年9月 —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锦州
沈阳

西


长春
黑山、 大虎山
塔山
关门打狗
围锦打援
解放东北全境
时 间
地 点
参战部队
指 挥 员
三大战役 之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
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意图未定。
我军态势
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战局延伸
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部别

机动 兵力
装备
后方
士气
兵力
人民 解放军
国民党
军队
280 万
365 万
优于 敌军
不足
大为改善
略占 优势
巩固
危机四伏
高昂
低落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华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逆民意
顺民意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国共关系如何影响国家命运?
合作
内战
内战
合作
胜利北伐
民族危机
抗战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