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中历史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材,研读史料,梳理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的发展情况
儒学
佛教
道教
汉武帝时期:
两汉之际:
东汉末期: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呈现 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派使 道敎在民间开始形成,如:
繁盛之势
臣前往西域求佛法,在洛 五斗米道、太平道
阳建白马寺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道教 在民间广为传播,佛 快速发展,佛道交融,佛 道家在民间广泛传播,受儒
——摘编自李泽厚《魏晋风度:人的主题》
在这股思辨的、理性的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哪些文学艺术成果?
类别 数学 农学 地理 建筑 印刷术 火药
天文学 医学
时代 南朝 北朝 西晋 隋朝 唐朝 唐中期 唐末 唐朝 唐朝 唐朝
代表人物 成就
祖冲之 圆周率
贾思勰
《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裴秀
《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沟通了人与神的联 系。这比较符合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况且此教以道家学说为依托,道家的学术思想 也就自然成了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 的充实和超越。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阅读材料,概括当时儒学发展遇到了哪些问题?
李春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出现雕版印刷
记载火药武器
火药用于战争
僧一行
测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孙思邈
《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唐高中时期 《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材料7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 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 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 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 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 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唐代长安城为例,阐述为何中华文化从 魏晋南北朝发展至隋唐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当时的长安吸收众多外来人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整体社会氛围开放 包容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范缜《神灭论》
材料6 魏晋时期出现“玄学”的思潮,玄学家认为,政治上应当“无 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这股思 潮的影响很大。在没有过多的统制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与颂 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 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 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
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开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渐 学影响,主张“贵儒”,
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趋中国本土化。受到尊崇。“尊道”
有了新的发展。
佛、道的快速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材料4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 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 材料5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 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 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三教混一图》
材料2 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石的两汉经学再难自圆其说,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 国内大乱,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 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难以解答人们心中的忧虑和恐惧。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3 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 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同时,该教之中所蕴含的抽象思辨、深邃哲理对于 注重精神享受的士大夫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