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科竞赛推动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以黄山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学科竞赛为创新能力培养营造宽松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学、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参加学科竞赛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在备赛过程 中,许多学生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表现出很强的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而这种效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是很难取得的。学科竞赛能真正发扬民主,尊重自由,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创新氛围。
了校、院部、竞赛项目负责人三级组织管理机构,保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顺畅;成立了“黄山学院大学 生竞赛活动指导委员会”(简称“竞赛委员会”),由校领导任主任,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校体委等部
门任委员.负责全面规划与指导各类学科竞赛工作,以便更好地对资源进行组织协调,使不同学科之 间产生交叉和知识碰撞的火花。 2.完善竞赛管理制度。高效的竞赛管理除了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还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我校为使 竞赛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达到竞赛目的,制定了“黄山学院大学生竞赛项目管 理办法(试行)”,规定竞赛采取立项的方式,各院部每学年初向竞赛委员会提交“黄山学院大学生学科 竞赛项目申请表”,审定立项后,开展比赛前竞赛负责人提交“黄山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申批表”,按要 求组织实施竞赛。 3.构建师生激励机制。只有构建师生双方的激励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 积极性.激发他们钻研学科知识、参加培训学习、设计方案,提高创新能力,取得良好成绩。我校通过设 立学科竞赛专项经费,给予学科竞赛活动充分的经费保证。出台了“黄山学院全日制本科学生综合素 质学分认定与管理细则”等竞赛奖励办法,对于获奖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和综合素质学分认定,并在评 优评先活动中予以加分等;给予指导教师工作量认定和物质奖励,并在评优评先活动中、晋职、晋级时 予以加分等。 (二)积极探索竞赛途径及运作模式 为提高学科竞赛的有效性,学校除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外,还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竞赛运行模式, 培养创新性人才。 1.实施课程改革,建立课赛融通机制。学校实施“课赛融通”制度,建立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与对应专 业课程相关联的融通机制,学生可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来替代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相应的课程 成绩。通过竞赛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将课程改革与技能竞赛内容和标准紧密结合,建立竞
求.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动手实践技能、创新素质和良好的团
队精神,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黄山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 探索并实践在学科竞赛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校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 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系列化活动。【2】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信息 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等。学科竞赛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创 新的渴望【3】,是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部自 2007年起。按计划每年资助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并希望各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竞赛平 台,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学科竞赛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教学方式。有着常规教学不能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与创新能 力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能有力地促进个体创新创造素养的形成,全面 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7
万方数据
三,企业等社会参与度低,竞赛成果闲置。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教师指导下耗时耗力设计的 方案或产品,比赛完成后几乎就扔在一边了,缺乏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机制,未能使学生的竞赛成果得 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阎 (一)完善学科竞赛体系,建立竞赛长效机制 一是选择合适的学科竞赛项目。学校应根据各专业特点,针对课程教学要求和不同年级课程开展
目前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形式较为单一部分竞赛脱离实际实用性较差要从竞赛的组织形式规程内容及奖励等方面进行创新要根据专业设置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设立更为多样化的校级学科竞赛项目提高竞赛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并最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校级竞赛学生普遍受益省级国家级比赛拔尖人才培养的竞赛发展机制
第15卷第4期
2013年8月
赛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数学模型与数学实 验》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结合内容,配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将“教学——实际建模——参与竞
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赛融通”制度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专业技能,增强了竞争 意识。培养了实际应用能力。
养方案优化等方面有着日趋重要的推动作用,引导高校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学科竞赛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平台。通过竞赛活动的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课 程有机融合并熟练掌握,使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学科竞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 个很好的平台,随着竞赛的深入开展,各高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竞赛的行列,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 到普遍的提升。 二、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办学定位,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多管齐下, 为学科竞赛打造宽广的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建立健全竞赛机构与制度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学科竞赛进行筛选和过程管理,是保障学科竞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我校高度重视学科竞赛,按照“学校组织,院部承办,目标管理”的原则,建立
和实践更好地结合,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此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以工作室 为依托、以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创意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为平台,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感受、感知,
将理论学习具体化、实际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学校已建成“艺术设计研 发中心”、“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与“产品造型设计工作室”4个专业工作室. 以师徒传帮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以赛带练,以赛带学,促使学生 在竞赛中发挥自身出色的专业技能,以独特的创意和实用价值赢得认可。 (三)竞赛的成效 我们将学科竞赛机制纳入培养规划之中,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推动了课程建设、学风建 设,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学科竞赛获奖情况。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智能汽车竞赛及工业设计大赛中均取 得很好的成绩,打造了学校优势品牌形象。2009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项目共计43项. 获省级及以上奖励共计894项,其中国家级120项,省级774项。在大学英语竞赛中共获省级以上奖 励301项,其中国家级36项,省级265项;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共获得省级奖项9项: 在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共获得省级奖项17项;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得省级奖项5项。 2.科技创新及创新创业情况。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发表科研 论文,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近三年,大学生科研项目共立项501项;学生在国家、省级学术期刊发表研 究论文、调研报告、科技成果、文学艺术作品共计52项,其中3篇论文被SCI、EI收录,获得国家级专 利17项;2012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2项。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校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运行效果良好,学生的参与面逐渐扩大,不仅提高 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拓宽了知识面,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培 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4]同时获奖的毕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增加了 就业机会。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看,有些学生在企业表现出色,已成为技术骨于,为企业带来效益的 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三、解决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在组织学科竞赛的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第一,竞赛项目众多,发展不平衡。如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理工科类专业的竞赛活动发展较为迅速,而外汉语、日 语、小学教育等文科类专业则发展较慢。第二,指导教师队伍不稳定,学生积极性不高。在组织培训过 程中,部分竞赛指导教师表现出极大的被动性,对竞赛本身研究不深,甚至缺乏对竞赛程序的了解,对 学生指导不够,敷衍了事;有的学生对竞赛领域知之甚少,不了解各类竞赛的涉及范围和考察方向,甚 至没有听说过很多竞赛;有的学生对于科技创新,各科竞赛不感兴趣,认为竞赛难度太大,参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13)04—0045—05
创新能力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出具有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11应用型人才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 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操作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 创新能力。当今,国内外大学生竞赛活动日益繁荣,只有运用好学科竞赛这把利剑,才能根据社会的要
收稿日期: 2013-07-08 基金项目: 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依托学科竞赛推动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2012jyxm499。 黄山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依托学科竞赛推动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2010JXYJl4、2011JXYJl9。 作者简介: 范建丽(1979一),女,安徽临泉人,黄山学院教科院讲师,硕士。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V01.15
No.4
Aug.201 3
依托学科竞赛推动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以黄山学院为例
范建丽,陈国平,汪小飞
(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黄山学院充分认识学科竞赛在大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并通过建立课赛融通机制、实施分类分级指导、成立创新实验 室、创建工作室等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45
万方数据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
二是学科竞赛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专业场所。学科竞赛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 积极主动地阅读参考资料,查阅文献,开拓专业知识视野;并且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信息共享平台,必要
的硬件配套设施等专业场所,让他们在竞赛中得到强化锻炼,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三是学科竞赛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现实条件。学科竞赛在促进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
3.成立创新实验室,组建竞赛队伍。学校依托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创新实验室.对实验室成员
进行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机电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注重实践锻炼,强调动手能 力培养。组建了具有黄山学院特色的学科竞赛队伍:电子赛队(承担大学生电子竞赛、飞思卡尔创意 赛、单片机竞赛等竞赛任务)、飞思卡尔赛队(承担飞思卡尔竞速赛的竞赛任务)、机器人赛队(承担仿 真足球赛、家用机器人仿真比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实物机器人竞 赛等竞赛任务)、文科赛队(承担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竞赛任务)。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培养了 学生在科技、工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兴趣,锻炼了队员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4.依托工作室,提升竞赛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改革传统课堂教学,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将理论
2.改革教学方法,进行分类分级指导。’为贯彻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精神,遵循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2007年至今,我校一直积极探索《大
46
万方数据
范建丽,陈国平,汪小飞:依托学科竞赛推动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学英语》课程分类分级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着力建设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并依托各类大学生英语竞 赛活动,科学地组织教学,积极实践“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先后出台了“黄山学院大学英 语分级教学管理暂行规定”(2007年)、“黄山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分类分级教学管理规定”(2011年) 等文件。这些举措激发了我校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全面提高了英语综 合运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