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22讲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

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0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分析、评价农业生产条件,并对农业区位进行正确的选择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读图20-1,回答下列问题。

图20-1(1)农业区位的含义①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②相对区位:农业与(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主要方面变化特点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2.农业地域的形成读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带示意图(图20-2),回答下列问题。

图20-2(1)分布:国土的和西南部。

(2)特点:耕作业和相结合。

(3)区位: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

探究点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图20-32.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图20-4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图20-54.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因素类型内容案例主导因素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种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

如果没有这种低洼的地势,而是平坦的地势,当地的农业类型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

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水资源缺乏,因此,水资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时,农业生产才能持续进行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某地区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新课标Ⅱ)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新课标Ⅱ)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汉 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7江苏单科,15,2分)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答案 D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读图可知,汉中和淅川都处于山间谷地、东西距离较近,北部 山地都能阻挡冷空气,且都处于开口向东的山谷,A、B、C错误;与汉中相比,淅川附近有水库, 对气候有调节作用,D项正确。 知识归纳 水库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加降水量、调节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等。
7.[2017天津文综,12(3),9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海拔差异,植被呈现垂直地域分异,海拔高的地区能种植 温带作物,山谷地区由于山地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能种植热 带作物。 失分警示 没有注意到题干中“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后面又提到该地 还能种植“热带作物”的含义,回答不出“北部山地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会导致失分。
高考地理 (新课标Ⅱ专用)
第九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五年高考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 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 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5课标Ⅱ,2,4分,0.783)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新课标)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新课标)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2018·淮北模拟)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D.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B.机械C.土壤D.市场解析:第1题,河西走廊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颗粒饱满.故选A.第2题,由于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利润更大,且市场需求大,更吸引农民向这些种植的方向发展。

故选D。

答案:1。

A 2。

D(2018·吉林调研)位于非洲北部内陆的某国通过研究,成功在干旱地区的咸水湖中养鱼,使当地鲜鱼价格大幅度降低,并进入到普通人的餐桌。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鱼苗直接投入湖泊,会当天死亡,而投入室内装有湖水的鱼池,鱼苗才能正常生长。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基础系列(9)(含解析)新人教版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基础系列(9)(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基础系列(9)李仕才(试一试)读图,回答题。

1.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答案】B(一)(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资料,回答5—6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图4)及产生的影响。

1.对图4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1.D 2.D【解析】2.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

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

选D。

【点睛】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

(二)(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答案】1.D 2.A【解析】4.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九章 第2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九章 第2讲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贸易公司财务管理,规范财务人员行为,确保公司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贸易公司所有财务人员,包括财务主管、会计、出纳等。

第三条财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确保财务工作准确、及时、高效。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第四条财务主管职责:1. 负责财务部门的全面管理工作,确保财务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2. 负责制定财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 负责组织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4. 负责监督、检查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确保财务工作质量。

第五条会计职责:1. 负责编制、审核会计凭证,确保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2. 负责登记会计账簿,确保账簿的准确性、连续性;3. 负责编制财务报表,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4. 负责参与公司财务预算、分析、考核等工作。

第六条出纳职责:1. 负责公司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工作,确保现金、银行存款的安全;2. 负责编制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确保账簿的准确性、连续性;3. 负责保管财务印章、支票、发票等财务凭证,确保凭证的安全;4. 负责配合会计完成财务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

第三章业务流程与规范第七条财务人员应按照以下流程办理业务:1.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和财务制度办理业务;2. 收集、整理、审核相关原始凭证,确保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3. 根据审核无误的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4. 编制财务报表,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5. 定期进行财务分析,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第八条财务人员应遵守以下规范:1. 保守公司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公司财务信息;2. 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3. 不得擅自更改、销毁财务凭证;4. 不得违反财务制度办理业务。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九条公司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财务人员考核制度,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等进行考核。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九)(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青岛一模)雪莲,别名雪荷花,野生雪莲种子在0 ℃发芽,3~5 ℃生长,幼苗能经受-21 ℃的严寒,主要生长在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脉海拔3 000 m以上雪线附近的悬崖峭壁之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约有300万公顷,现在仅剩下1/5了。

目前,国家已把雪莲列为二级濒危植物。

如图示意我国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

据此完成1~2题。

1.野生天山雪莲生长区主要位于天山的( )A.山地草甸草原带B云杉林带C.高山草甸带D.高山冰雪带2.导致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结构调整B.地质灾害频发C.人类过度采挖D.全球气候变暖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雪莲0 ℃发芽,3~5 ℃生长,幼苗能经受-21 ℃的严寒,生长在海拔3 000 m以上等条件,并结合图可得出雪莲生长在高山草甸带。

第2题,根据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山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约有300万公顷,现在仅剩下1/5了,适合雪莲生长的种植区域减少,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答案:1.C 2.DA.水资源不足B.农业科技落后C.信息交流不便D.经济成本较高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有利于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和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

第4题,读图可知,滴灌需要铺设各类管道和滴头、流调器等部件,农业投入成本明显较高,故此技术最适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如葡萄等。

第5题,滴灌技术的经济成本较高,故经济比较落后的西北地区很难推广该技术。

答案:3.C 4.A 5.D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6~8题。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听课手册-详答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听课手册-详答

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0讲农业的区位选择【基础自主梳理】1.(1)地理位置地理环境(2)气候市场(3)合理利用2.(1)东南部(2)畜牧业(3)暖湿高【考点互动探究】1.(1)D(2)A[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

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说明淅川柑橘生长期内热量条件较好,其主要原因为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所以D正确。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

柑橘适于生长在亚热带较湿润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区位于水库附近,海拔低,水热条件好,是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所以A正确。

2.(1)A(2)D(3)A[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俄罗斯中部,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不利于蔬菜的种植,故A项正确。

图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光照充足;虽然降水少,但气温低,蒸发弱,且有河流流经,故水分充足,故B、C项错误。

土壤因素不是该地区蔬菜种植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故D项错误。

第(2)题,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故利用温室种植蔬菜需要有充足的能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并有输油管道与城市相连,故能源供应充足。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且波动较大,因此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3.(1)D(2)D[解析]第(1)题,a地地势平坦,可发展(水稻)种植业;b地靠近公路,可以发展乳畜业,养殖奶牛;c地靠近城市,水源充足,可发展花卉业;d地位于丘陵山区,适宜发展林果业。

第(2)题,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故a地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4.D[解析]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属于商品农业,农产品主要面向市场。

该农业牧草与作物轮作,种植小麦与饲养羊在生产上有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羊。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微专题强化四农业区位选择课件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微专题强化四农业区位选择课件新人教版

名称
生长习性
农业区位的选择
茶叶 喜高温多雨、 红壤等酸性土壤地区,主要分布
怕涝
于亚洲的印度、斯里兰卡、中国
饮 咖啡 喜高温多雨 料
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为 20~22℃,年降水量为1 000~1 800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 的山地,巴西分布广泛
可可
较高的温度、 湿度和雨量分 配均匀
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 保护,本身抗风能力弱。所以在 热带雨林带海拔较低处,可可树 生长茂密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5.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
缓解的问题是( )
A.交通不便
B.劳动力缺乏
C.资金不足
D.土地多盐碱
解析:第 3 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我国西 北内陆,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因而 导致该地种植生长期较短、对热量条件要求较低的早熟棉花品 种。第 4 题,彩色棉在使用过程中不必染色,有利于人体健康; 有机棉的生产过程天然、无污染,产品对人体无害。因而两类 棉花都有很强的竞争力。第 5 题,机械化作业可提高生产效率, 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答案:3.A 4.D 5.B
解析:第(1)题,根据该地区地形和水源的差异解答即可。第(2) 题,从银川平原的气候、农产品品质、市场竞争力、土地资源 等方面分析。 答案:(1)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 河湖发展渔业。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 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 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较差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与东南亚、南亚各地出产的茶叶比较,图示地区出产的茶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九章 第2讲 农业地域类型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九章 第2讲 农业地域类型

控制人口数 量
机械化 和科技 水平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 低,劳动力丰富,机械 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 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 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 入,提高机 械化水平
水利工 程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 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 水稻生产威胁大
增加投入, 兴修水利
3.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1)自然条件
自然条 地势_平__坦__开__阔___;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件 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 交通运输便利;市场__广__阔___;地广人稀; 济条件 ______机__械水化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1)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可简记为“一大”“一 小”(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一高”“三低”(单位面
积产量高,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低)。 (2)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已实现了生产机械化,进入 了现代化阶段,商品率高。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商品率
工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 产提供现代化机械及 电力、化肥、农药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 条件,提高了劳动生 产率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 技成果推广快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和质量,促进了农业 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 化
[考向探究] 考向一 季风水田农业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 题。
【答案】 B
考点一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深化整合]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特 点
原因
发展 措施
小 农 经 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 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 地很少
适度 规模 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 农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讲 农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2017·湖南衡阳模拟)云南蔬菜品种丰富,绿色生态口感好,是全国重要的夏秋补淡蔬菜基地。

云南定位于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蔬菜生产、加工、交易中心。

据此回答1~3题。

1.云南成为全国夏秋补淡基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市场B.地形C.技术D.光照2.江浙一带夏秋季节往往进入蔬菜生产淡季的原因是( )A.市场消费萎缩B.灾害天气多发C.灌溉水源不足D.蔬菜不易保存3.云南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蔬菜交易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态B.完善交通C.改良土壤D.拓展市场解析:第1题,夏秋季节云南省蔬菜此时能够供应全国,而全国处于生产淡季,显然是由于云贵高原海拔高,热量相对不足,致使蔬菜成熟推迟。

所以选B。

第2题,江浙一带夏秋季节蔬菜市场消费萎缩明显错误;江浙一带水资源充足,因而灌溉水源不足不合理,蔬菜不易保存不是该地蔬菜生产淡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夏秋季节多自然灾害。

所以选B。

第3题,蔬菜交易中心主要面向东南亚、南亚,人口众多,主要目的是拓展蔬菜的消费市场,所以选D。

答案:1.B 2.B 3.D(2017·浙江金华联考)我国南部沿海盛产甘蔗,春季蔗农在沟里播下蔗苗(左图)。

初夏待甘蔗出苗生长后重新挖沟翻土耕作,使原甘蔗所在的沟成为垄,直至甘蔗收获(右图)。

读图,完成4~5题。

4.与春季比,初夏翻土后甘蔗生长在垄上有利于( )A.实现秸秆还田B.增大昼夜温差C.通风透光保肥D.防止风力侵蚀5.影响该田间管理耕作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地形C.土壤D.水分解析:第4题,初夏翻土后甘蔗生长在垄上与实现秸秆还田没有关系,A错;翻土也不会增大昼夜温差,B错;挖沟可以通风透光,翻土覆盖可以保肥,C对;南部沿海属于湿润地区,没必要防止风力侵蚀,D错。

第5题,南部沿海属于湿润地区,降水多,防止洪灾灾害是主要问题,所以说影响该田间管理耕作方式的主导因素是水分,选择D。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9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9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

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择[基础巩固组](2017·吉林模拟)30年前,吉林市冬季蔬菜基本依赖本地秋储大白菜。

目前海南省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北方省市大量蔬菜订单飞向海南,保障北方冬季蔬菜的数量和品种,丰富着北方冬季餐桌。

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海南省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的最主要的自然区位优势是( )A.光照B.热量C.降水D.土壤2.影响吉林市冬季蔬菜市场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区位是( )A.交通B.市场C.科技D.国家政策解析:第1题,冬季北方气温低,热量不足;海南省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

第2题,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南方蔬菜运输到北方市场成为可能。

答案:1.B 2.A(2017·聊城模拟) 花卉种植产业已成为海口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尤其是鲜切叶生产交易量,目前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0%。

2017年春节前,网上的鲜切叶交易及物流配送异常繁忙。

读图,回答3~4题。

3.海口市发展鲜切叶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以丘陵为主,土地资源丰富②水热充足,雨热同期③市场需求量大④海陆运输便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 网络销售模式对海口市鲜切叶生产的最大影响是( )A.改变了生产工序B.改变了种植模式C.降低了生产成本D.扩大了销售市场解析:第3题,鲜切叶产业属于花卉种植业,而花卉种植业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海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上的优势;材料中“鲜切叶交易及物流配送异常繁忙”,说明市场需求量很大。

注意鲜切叶主要以航空运输为主,故海陆运输便利不是优势。

第4题,网络销售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自然会扩大销售市场。

网络销售不会影响生产过程,即不会改变生产工序、种植模式和生产成本。

答案:3.C 4.D(2017·上海崇明调研)崇明岛上一家农业合作社种田用上了生态新模式。

春天种玉米,秋天种花菜。

玉米秆、花菜叶等“农业垃圾”用来养猪羊;猪的部分粪便“撒”入蟹塘,成为浮游水生物的营养食品,而浮游生物营造的优良水环境则为虾蟹质量“打基础”;年底清塘时,塘底污泥作为“生态”牌肥料还田,增强土地肥力。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教师用书:第九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PDF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教师用书:第九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PDF版含答案

㊀ ㊀ 材料二㊀ 新西兰北岛图( 图乙) ㊂
图乙
(10 分)
(1) 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㊂ (2) 与新西兰相比, 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 审清问题:有利自然条件㊁ 市场优势 ➡ 运用方法: 自然条件 方法应用㊀
势㊂ (8 分)
㊀ ㊀ 分析上图所示区域地形起伏㊁ 地势高低及变化对咖啡树生 长的有利影响㊂ 较高) ,满足咖啡树生长的温度 ( 海拔 ) 要求; 地势北高南低 ( 北 部山地高) ,阻挡寒冷气流南下,使咖啡树少受低温冻害㊂ 温㊁土壤等㊂ 然后审题, 分析答案㊂ 注意题干要求, 要从地形起 伏和地势高低两方面回答,其中地形起伏可结合土壤㊁ 排水方面 回答;地势高低可结合气温以及地势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等方 面回答㊂ 解析㊀ 首先提取材料中告知的咖啡生长习性: 海拔㊁ 年均 答案㊀ 地形起伏大, 土壤排水良好; 地势总体较高 ( 海拔
列问题㊂
㊀ ㊀ 材料一㊀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 新西兰引入栽培, 将改良后的 优良品种称 奇异果 ( 图甲) ㊂ 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 鲜果 主要出口到欧洲㊁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㊂ 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㊂
产在市场方面有何优势㊂ 我国人口多, 既是消费市场, 又有劳动 力优势,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具有市场销售优势; 再结合新西兰 奇异果的传统市场在欧洲㊁日本,则中国距离这些市场较新西兰 近,具有距离优势;再者中国与新西兰分属北㊁ 南半球, 生产季节 不同也具有销售优势㊂ 流流经,气候湿润;(2 分) 西风受地形阻挡, 风较小;( 2 分 ) 沿岸 平原,地势低平;(2 分) 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㊂ (2 分) 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㊂ (2 分) 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㊂ 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2 分 ) 距欧洲㊁ 日本市场较近;( 2 分 ) (2) 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 2 分 ) 我国劳动力价格 答案㊀ (1) 中纬偏低地区, 热量条件好;( 2 分 ) 沿岸有暖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doc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doc

第一讲农业的区位选择实战演练:::强技提能[基础巩固组](2017 •吉林模拟)30年前,吉林市冬季蔬菜基本依赖木地秋储人白菜。

目前海南省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北方省市大量蔬菜订单飞向海南,保障北方冬季蔬菜的数量和品种,丰富着北方冬季餐桌。

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海南省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的最主要的自然区位优势是()A.光照B.热量C.降水D. 土壤2.影响吉林市冬季蔬菜市场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区位是()A.交通B.市场C.科技D.国家政策解析:第1题,冬季北方气温低,热量不足;海南省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成为冬季北方省市的菜篮子。

笫2题,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南方蔬菜运输到北方市场成为可能。

答案:1. B 2. A(2017 •聊城模拟)花卉种植产业已成为海口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尤其是鲜切叶生产交易量,目前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0%。

2017年春节前,网上的鲜切叶交易及物流配送异常繁忙。

读图,回答3〜4题。

3.海口市发展鲜切叶产业的有利条件是()①地形以丘陵为主,土地资源丰富②水热充足,雨热同期③市场需求量大④海陆运输便利A.①②B. ③④C.②③D. ①④4.网络销售模式对海口市鲜切叶生产的最大影响是()A.改变了生产工序B. 改变了种植模式C.降低了生产成本D. 扩大了销售市场解析:第3题,鲜切叶产业属于花卉种植业,而花卉种植业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海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上的优势;材料中“鲜切叶交易及物流配送异常繁忙”,说明市场海|】市气候资料图需求量很人。

注意鲜切叶主要以航空运输为主,故海陆运输便利不是优势。

第4题,网络销 售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自然会扩大销售市场。

网络销售不会影响生产过程,即不会改变生 产工序、种植模式和生产成本。

答案:3. C 4. D(2017・上海崇明调研)崇明岛上一家农业合作社种田用上了生态新模式。

春天种玉米, 秋天种花菜。

玉米秆、花菜叶等“农业垃圾”用来养猪羊;猪的部分粪便“撒”入蟹塘,成 为浮游水生物的营养食品,而浮游生物营造的优良水环境则为虾蟹质量“打基础”;年底清 塘时,塘底污泥作为“生态”牌肥料还田,增强土地肥力。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精品练习含答案.docx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精品练习含答案.docx

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陕西西安高新一中测试)甘草是中医使用最多的药材之一,在食品加工和烟草制造中也有重要作用。

下图为我国甘草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 题。

1.根据甘草的分布特点,推测甘草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酸、喜砂质土、耐寒B.喜干、耐热、耐酸、怕风C.喜光、耐寒、耐旱、耐盐碱D.喜热、喜光、喜温差大、忌积水2.甲、乙两地的甘草品质差异及其主要原因分别是A. 甲地优于乙地甲地土质疏松、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 甲地优于乙地甲地土壤酸性强、土层深厚、光照充足C. 乙地优于甲地乙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降水丰富D. 乙地优于甲地乙地热量充足、气温变化幅度小、土壤肥沃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甘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大多具有降水稀少、土壤盐碱化严重、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故C 正确;A项中“喜酸”、B项中“耐酸、怕风”、D项中“喜热”的说法均不正确。

第2题,甲地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均较大,光照充足;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适宜甘草的生长。

乙地湿润多雨,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较小,光照条件欠佳;地势低平,排水条件差,土壤含水量大,故甘草品质不及甲地。

答案:l.C 2.A(2019-河南实验中学测试)“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行间,精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使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

“间作” 是在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管相间种植不同农作物,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在生产实践中,两种方式经常结合使用,形成“间作——套种”模式,是传统种植业常用的一项增产措施,但近年来采用的越来越少了。

据此完成3~5 题。

3.“套种”可显著提高()A.劳动生产率B.耕地的肥力C.农作物熟制D.农产品品质4.最能体现对气候资源充分利用的间作搭配模式是()A.株型“一高一矮”B.根系“一深一浅”C.播种“一早一晚”D.需水“一多一少”5.近年来,“间作套种”模式在我国农村逐渐减少的原因是()A.农业劳动力不足B.农作物种类减少C.农产品供过于求D.机械化生产不便解析:第3题,“套种”使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可显著提高农作物熟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讲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南昌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双季稻产区水稻生产农事安排示意图。

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须尽可能抓紧完成,俗称“双抢”,该地“双抢”期间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

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区可能是( )
A.河套平原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D.江汉平原
2.该地区人均耕地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湖众多B.丘陵广布
C.人口密度大D.平原面积小
3.该地区“双抢”期间抓紧时间完成农事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力争雨季之前完成早稻收割
B.力争雨季之前完成晚稻插秧
C.保障早稻生产所需的热量
D.保障晚稻生产所需的热量
解析:第1题,双季稻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图中显示“双抢”为7月,此时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故江汉平原最可能。

第2题,人均耕地不足可能是耕地少或人口多,而上题分析该地为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人口稠密。

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晚稻生产主要在秋季,此季节气温已逐渐降低,故热量条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答案:1.D 2.C 3.D
(2018·福建六校联考)图甲为某地牧草生长与乳牛草料需求量关系图,图乙为该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甲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偏低B.降水偏少
C.乳牛大量繁殖D.鲜草供应偏多
5.该地乳畜业发达,既生产新鲜牛奶,也外销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

该地可能位于( )
A.意大利B.阿根廷
C.澳大利亚D.美国
解析:第4题,结合图甲和图乙可知,图中阴影部分形成于该地区冬半年,此时牧草生长量较少,不能满足乳牛对草料的需求。

由图乙可知此时降水量较多,气温偏低,牧草生长较慢。

第5题,由该地气候类型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选项中只有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而阿根廷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且位于大陆东岸,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故该地可能位于澳大利亚。

答案:4.A 5.C
(2018·潍坊一模)1960年独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尼日利亚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棉花、花生等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20世纪70年代起尼日利亚经济发展转向石油工业,花生产业每况愈下。

近年来,南部热带经济作物发展迅速。

如图示意尼日利亚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石油产地分布。

据此完6~7题。

6.尼日利亚南部发展可可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 )
A.灌溉便利B.科技水平高
C.能源充足D.热量丰富
7.20世纪70年代以前,尼日利亚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森林减少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原退化D.水土流失
解析:第6题,可可属于热带经济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高,在尼日利亚南部发展可可种植业的最有利的条件就是热量丰富,故选D。

第7题,尼日利亚的地带性植被是热带草原带,所以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造成的生态问题就是草原退化,故选C。

答案:6.D 7.C
(2018·赣州模拟)读法国农业分布图,回答8~9题。

8.与P地相比,Q地种植葡萄的优势区位是( )
A.技术条件好B.鲜果上市早
C.市场广阔D.海运便利
9.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
A.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B.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C.劳动力投入多,单位产值高
D.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高
解析:第8题,Q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比P地纬度低,光热充足,鲜果上市早于P地。

第9题,由图例可知,M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影响该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饲料和市场,法国乳畜业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答案:8.B 9.A
(2018·江门模拟)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农业最可能是( )
A.人工草地畜牧业B.粮草结合混合农业
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
11.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改变自然带类型B.保持土壤肥力
C.增大气温日较差D.增加原生物种
解析:第10题,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有复合牧草、干饲料、畜、禽、土壤等元素,可判断出是人工草地畜牧业,故选A项。

第11题,自然带类型与所在地的气候有关,该模式无法改变,A项错误;由于将落叶和畜、禽的排泄物进行了还田,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B项正确;人工草地改变了下垫面的物质,可以减小局部气温日较差,C项错误;原生物种无法增加,D项错误。

答案:10.A 11.B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济南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分)
我国的桑树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桑树,高3~10 m或更高,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25~30 ℃,耐旱,耐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桑蚕,起源于我国,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蚕蛹适宜温度22~28 ℃,最适温度23.8~25 ℃,自孵化至吐丝结茧,一般春蚕24~30天,夏秋蚕20~24天。

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以丝绸生产。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 869 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

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

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

目前宜州共有茧丝绸相关企业20多家,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产业链,以桑杆生产食用菌、蚕沙无害化治理和次下茧加工蚕丝被等为重点的桑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如何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桑蚕产业。

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

(6分)
(2)从市场角度分析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6分)
(3)阐述种桑养蚕对宜州地区的积极影响。

(6分)
(4)请为“以种桑养蚕为基础”的宜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6分)
解析:(1)桑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宜州比江浙纬度低,热量、降水条件较好,利于桑树生长;宜州多丘陵山地,比江浙地区土地资源广阔。

(2)“从市场角度分析”是关键词,因此围绕市场需求、竞争力、市场拓展等方面来分析。

(3)积极影响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桑蚕业的发展方向,注意从科技、品牌、经济多元化角度考虑。

答案:(1)与江浙相比,宜州纬度低,气温较高,每年适宜桑蚕生长的时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有利于桑树生长;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桑树种植的土地资源广阔。

(2)蚕茧品质优良、产量大,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廉价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便利,利于市场拓展。

(3)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种桑养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4)加强种桑养蚕生产的科研投入,打造桑蚕产品的品牌优势;加大桑蚕相关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13.(2018·洛阳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潘帕斯草原面积约76万km2,其中66.3万km2在阿根廷境内。

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不断萎缩。

阿根廷是世界蜂蜜第一大出口国,年出口量达10万吨以上。

养蜂业遍布全国,其中北部的潘帕斯草原集中了超过全国80%的蜂群,而南部较少。

(1)说明阿根廷养蜂业集中在北部的潘帕斯草原而南部较少的原因。

(9分)
(2)分析一年中潘帕斯草原养蜂业取蜜时间选择在12月-次年2月的原因。

(9分)
(3)推测潘帕斯草原草场面积萎缩对养蜂业的影响。

(4分)
解析:(1)可从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而南部地区纬度偏高、
荒漠面积大、气候寒冷、干旱等角度分析原因。

(2)12月-次年2月是阿根廷的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大,植物生长好,蜜源植物丰富,同时也是农闲季节。

(3)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萎缩,使蜜源植物减少,则蜂蜜产量下降;环境恶化,蜂蜜质量下降。

答案:(1)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

南部地区荒漠面积广大,气候干燥,蜜源植物少;南部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不利于蜜蜂越冬。

(2)12月-次年2月是潘帕斯草原的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百花盛开,蜜源植物丰富,是蜜蜂酿蜜的主要季节;夏季是畜牧业的农闲季节,劳动力较充足。

(3)蜜源植物减少,产量下降;环境恶化,导致蜂蜜质量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