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调查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主城区调研部分)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分区)历史沿革
1.城市产生及发展简史,历史发展中重要时期的特点;
2.近几年城市工、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3.城市建设发展简况;
4.城市规划及管理历史回顾。
(二)地理位置
1.城市的区位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江、河、山等)情况;
2.城市现状面积及其周围地区的发展现状。
(三)气象条件
1.气温: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气温;无霜期天数,何月至何月;
3.降雨量:历年来平均降雨量(哪一年为年最高降雨量,哪一年为年最低降雨量,雨季和旱季发生在哪几月);
4.湿度:平均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平均蒸发量;
5.风象:主导风向、风速、风玫瑰图、最大风力、风速(发生在何时),台风影响;
6.平均每年日照时数,日照间距;
7.特殊天气(如大雾、大风、大雪、大雨等)。
(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部分
1.工程地质情况
①所在地区地层的主要成份,岩石的种类及发育情况以及在该地区分布范围,占地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②地层构造类型及土壤承受力;
③地下地质情况(有无漏洞、滑坡、暗河);
④地区的冲沟、滑坡、粘土、松散土、膨胀土的分布情况。
2.水文地质情况
①地表水基本情况
A. 地表水从属的水系;
B. 地表水来源及利用情况;
C. 各个河流在各个季节的情况(最大流速、流量、平
均流速、流量);
D. 地表水特点及水质情况(PH值,矿化度成份);
E. 地表水在当地工农业生产中所起作用;
F. 地表水的污染情况及以其前景;
G. 常年洪水位、百年一遇洪水位。
②地下水基本情况
A. 地下水蕴藏量M3/昼夜;
B. 地下水流向及地下水的性质(岩漏水、裂隙水、承压水、不承压水等);
C. 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及最低水位;
D. 地下水的水质及补给情况;
E. 地下水的特点(季节、开采条件、温度变化、水质);
F. 地下水利用及污染情况
3. 地震
①当地地震的基本裂度,设计烈度、地质情况,防震部门对抗震、防震的规划及建筑要求。
②历史上有无发生过地震,破坏程度如何。
二、经济、人口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情况
1. 城市或地区近十年的工农业发展情况,总产值,分项产值、利税、增长率、产值及利税构成;
2. 产业构成,各产业历年的产值、利税、增长趋势、生产率;
3. 城市的工业构成(产值、利税)增长率;
4.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近期国民经济发展重点;
(二)人口
1. 城市人口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的人数及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2. 近十年城市人口变化情况(人口总数,非农人口、农业人口、亦工亦农人口基数及增长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
3. 城市人口的的年龄构成及性别构成(各年龄组人口数及占总人口的比例)。
人口百岁图;
4. 城市暂住和流动人口情况(历年人数、增长率、特点)。
三、城市用地及城市规划情况
(一)城市用地
1. 历年城市用地的发展变化(用地分布、开发征地增长数、用地发展方向)。
2. 现状用地分布(现状图)及各项用地构成(面积及占总用地比例)。
3. 现状用地布局及用地结构存在的问题。
4. 现状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情况(出让面积、出让方式、各类用地征地费、基础设施配套费、拆迁补偿情况)
四、居住情况
1. 居住用地分类、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 综合统计指标:
①总用地及各类用地构成比例;
②人均居住面积、居住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③历年建房面积及增长率;
④各类住宅区的建设开发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平均层数、绿地率、建筑间距等);
3. 中、小学、托幼的分布,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班数、学生人数及存在主要问题和发展设想;
4. 居住用地结构、特点及形成过程分析;
5. 居住用地与其它用地之间的关系(出行方便程度、交通方式、相互干扰情况);
五、公共服务设施
(一)公共服务设施系统情况
1. 公共服务设施公布(现状图、用地规模、用地构成、人均用地指标);
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情况、规划结构特点、服务半径;
3. 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供求适应程度,发展设想;
(二)行政办公用地
1. 设施分布(现状图)特点,分级情况,设施数量、职工人数、服务半径、级别;
2. 集贸市场,专业市场现状分布,用地面积最大集市人数对城市的影响程度,发展设想(附统计表);
3. 供求适应程度,营业额抽查;
(四)文化娱乐设施
1. 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分布、数量、标准及设计条件、用地面积、从业人数、接待人数、服务半径(附设施统计表);
2. 现存问题及发展设想;
(五)医疗卫生用地
1. 用地分布、等级、服务范围、(床位)数量、最高日就诊人次、用地面积、职工人数;
2. 服务现状及发展设想;
(六)体育设施用地
1. 体育场馆数量、分布、用地面积、规模、等级、标准、利用率、服务对象(附表);
2.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设想;
(七)教育科研用地
1. 大学、中专、技校等教育科研机构数量、分布、用地面积、学生人数、职工人数、学生来源、等级等情况(附统计表);
2. 现存问题及发展设想;
(八)其它设施用地
1. 福利设施分布:用地、数量、规模、服务半径、设施条件;
2. 文物古迹:等级、分布、价值特点、游览观赏、人数、用途、设施条件、职工人数。
六、工业
1. 工业产值:历年变化情况,各类工业比重(产值构成,利税构成),用地面积及各类用地构成;
2. 职工数量、男女比例、各类工业企业职工构成比例;
3. 产品种类、产量、原料来源、产品销路去向;
4. 交通运输特点:运输工具、交通运输量、运输方式的构成;
5. 设备及动力要求:如电力、水力设备来源、现状数量、性能、效率;
6. 环境影响:污染种类、排放量、严重程度、治理措施;
7. 发展计划:项目、规模、用地可能性,对能源、交通运输要求,工业协作要求。
(附工业企业情况调查一览表);
七、仓储
1. 仓储分类:
性质、所属单位、用地面积、库容量、职工人数、男女职工比例、仓储位置
分布。
2. 仓储布置:
水文地质情况、地势高低、地下水位、地耐力,库场利用率,货物周转情况。
3. 交通运输情况
交通给城市的影响、运输方式及构成、运输量。
4. 卫生安全条件
防火、防爆、防毒、防潮要求,对城建的要求,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5. 现状存在的问题(功能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发展计划。
八、道路交通
1. 现状道路系统网特点,形成的历史、道路性质与功能分类;干道网密度,各道路宽度,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现状道路系统存在主要问题;
2. 货运交通方式的情况,货运交通的主要特点,各主要货运交通OD点调查,货运交通对城市的影响;
3. 居民出行时间、距离、工作地点、商业中心、游览区与居住区之间的联系情况,出行方式及构成,最大平均出行时间调查;
4. 道路交通拥有量、增长率;主要道路高峰小时交通量,分布及时间特点,各主要路段交通量的构成,道路理论通行能力、道路实际通行能力,阻塞时交通量情况;
5. 非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人均拥有量,非机动车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非机动车的种类、数量、交通量国路段上的分布及特点;
6. 客运交通:
①公共交通线路长度、密度、公交车辆在册数,各条路线长度、去向,一般出车的时间距,运营速度、运量(平时、高峰),高峰时紧张地段留站人数。
车时间间距、高峰时段、停车场、站场数量、位置、面积、发展计划;
②出租汽车:数量、种类、运营方式、运营现状、效益、发展设想。
各单位客车数量;
③新客运交通方式发展计划:
轻轨、地铁等线路去向、站点分布、客运量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7. 人行交通:
出行中人行交通的比例,主干道路、商业街上步行流量、流向、高峰时段;
8. 静态交通:
停车场分布、数量、种类、用地面积、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设想;
9. 道路设施:
加油站数量及分布、交通管理设施使用情况;
10. 交通管理及事故:
交通管理措施、成效。
事故频率、时间、地段、起因、伤亡数;
11. 主要交通结点的特殊情况:
如桥梁、地道、铁路口。
九、对外交通
(一)铁路
1. 线路:线路去向、交通线的地位、等级、最通行能力,对城市建设的要求;
2. 站场:货运的特点、种类、吞吐量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客运运送量与城市客运交通的联系,站场使用现状及发展设想。
(二)公路
1. 城市在区域公路网络中的作用,主要到达地点、线型、等级、路幅;
2. 客货运量与客货运站的关系,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3. 客、货运站场的分布、位置、容量、发车班次。
(三)水运
1. 水运分布
主要河流水域情况(水深、宽度),航运地位、作用。
2. 港口码头
性质、型式、泊位、岸线长度、陆域面积、装卸能力、设备。
3. 疏运情况
港口主要服务单位、疏运路线,总流量,流量的年、月变化规律。
(附水运调查一览表)
(四)航空:
1. 机场位置、级别、运送量。
与道路系统的关系。
2. 航空对机场周围建筑高度的要求。
机场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五)综合:
1. 各项对外交通的客货运联运配合情况;
2. 各项对外交通运量的比例构成,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运量、用地、经济费用比照分析);
3. 客货运站在城市中的分布影响是否合理。
十、绿地
1. 周围地区的自然、工人绿化环境对城市的影响;
2. 市区、公园、大块绿地,绿化带及水面分布、作用,绿地系统特点,用地面积及人均用地标准;
3. 公园服务对象、面积、质量、服务范围;
4. 天然环境适宜的树种、绿化效果及生长特点;
5. 历年绿地变化情况;
6. 防护森林、隔离带面积、分布、作用和实际效果;
7. 风景旅游区接待人次、容量、特色、规划设想;
8. 城市自然景观特色、城市风貌、空间结构特征。
十一、市政公用设施
(一)给水
1. 给水管网去向、布置、管径、材料、供水范围、水质、水压情况;
2. 供水量:
生活用水量(人均标准)、工业用水量抽查、年供水量、及供水量变化情况;
3. 供水设施情况:
位置、生产量、用地面积、生产运营情况,设备水平、发展设想;
4. 水源:
来源、水量、水质、水源保护情况;
(二)排水
1. 排水管、渠道去向、布置、管径及横断面尺寸、排水分界(服务范围)、排水管网体制及特点;
2. 雨水管网情况:
城区积水地段的时间、地点、面积、出水口的水位一般标高和最大标高,降雨强度;
3. 污水排放情况:
生活及工业污水量、污水类型、处理情况;
4. 排水工程设施:
泵站等位置、生产能力、扬程。
污水处理厂等位置、用地范围、处理能力、生产条件、设备水平;
5. 防洪情况:
防洪标准、洪水主要威肋地段、防洪设施位置、用地范围、防洪设施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三)电力
1. 城市与地区大电网的关系;
2. 供电网情况;
供电线路去向、回路数、供电电压、负荷及年、月变化情况、供电范围;
3. 供电线走廊宽度、架设方式;
4. 变电站设施级别、位置、用地范围、变电容量;
5. 用电量、用电供求情况,生活用电量指标,工业用电指标抽查;
6. 供电发展情况。
(四)电讯
1. 电讯线路去向、容量(对数);
2. 邮电通讯种类、特点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3. 邮电局所分布、功能、规模(容量)发展设想;
4. 容量:普通电话、移动电话、BB机传呼台、传真等数量及人均指标调查;
5. 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微波通讯方面的要求。
(五)煤气
1. 城市用户的燃料供应现状及历年递增率、气化普
及率(工业、民用);
2. 地区燃料——动力平衡资料、气源情况;
3. 供气管网布置:
管径、压力、供气质量,年、月、日变化情况;
4. 供气设施:
煤气厂、贮气罐、调压站等在城市中的分布、用地、防护要求、生产能力及容量、调压等级;
5. 煤气管网:与城市道路设施及其它管网之间的
关系。
(六)消防
1. 火灾易发地段情况,危害程度,对城市不利影响,有无连销反应现象;
2. 消防站及消防设施分布,使用状况、设备情况、消防能力、设备和人员数量;
(七)环保
1. 城市及分区污染分布:污染种类,排污量大、小,污染物质(含量),对
城市的影响程度;
2. 污染治理情况:有无处理、处理量占污染量的比例,治理措施、效果;
3. 环保设施:分布是否合理,与城市关系如何。
(八)环卫
1. 环卫设施分布、服务半径、数量、种类;
2. 环卫设备数量、设备水平、职工人数;
*以上提纲不包括总体规划阶段城镇体系规划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