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荷花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荷花教案新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字,正确读写“荷花、清香”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
3。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
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都是形声字,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文指导学习。
“蓬、胀"是后鼻音。
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包含上下、左右、左中右和独体4种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字形结构归类,再按照不同类字体结构的书写规律书写练习。
2.朗读教学
本课语言优美,可以通过朗读示范、情境描述、音乐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展开想象,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
最后,指导学生把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体验促朗读,以朗读促体验.
3.语言运用
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提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先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再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按照“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教学准备
1。
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蓬、胀、翩、蹈”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胀、裂、姿、势”6个字。
读准带儿化音的词“花瓣儿、花骨朵儿"和轻声词“莲蓬、衣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
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句。
3。
练习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仿写片段.
4。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课件出示诗句)
课件出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欣赏荷花:课件出示荷花的图片,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的特点。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赏荷花。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诗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观看荷花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
②归类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词语)
A.指名读“花瓣儿”“花骨朵儿",强调儿化音,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B。
正音:“莲蓬"“衣裳”这两个词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③齐读词语。
④指名读课文。
⑤请用课文中的一个短语来形容作者看到荷花后的感受。
(一大幅活的画)
(3)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①学生默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
(课件出示交流句式)
课件出示;
先写_______,然后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
②学生交流反馈。
明确:先写作者被一池荷花吸引,然后写荷花的形状和姿态,最后写作者的想象与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指导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板块二再读课文,想象荷花之美
1。
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
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
(2)根据作者的描述,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指导)
(3)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①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②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④引导学生从“冒”感受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A.查字典理解“冒":“冒"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文中应选哪一种?
课件出示:
a。
向外透;往上升。
b。
顶着;不顾。
c.鲁莽;轻率。
B。
换词体会作者用“冒"的精妙。
思考“冒”是否可以换成其他词语,为什么?
⑤引导学生抓住“才、全、花骨朵儿、饱胀”,体会荷花的姿态美。
(4)齐读第2自然段.
(5)语言训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6)迁移运用。
①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把荷花写活了。
②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作者仔细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姿态.
③小练笔:选一种喜欢的植物,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
④学生练写。
⑤学生交流,分享展示。
【设计意图】抓住板块二学习的契机,训练学生运用文中的句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三品读课文,想象荷叶之美
1。
作者除了描写荷花,还写了什么?(荷叶)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荷叶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读句子,识记多音字“挨”,并用它的另一种读音组词.
(2)理解“挨挨挤挤".
师:“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多、密)换成“密密麻麻”好吗?
(3)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你从“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中读出了什么?(荷叶的颜色美、数量多、形状大)
2。
荷叶是挨挨挤挤的,那荷花是怎么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冒”字的生动)
3。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试着背诵第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换词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为后面的仿写做铺垫.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
课件出示“瓣、蓬、胀、裂、姿、势”6个字。
(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注意观察“瓣、蓬”的结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瓣:两边长中间短,3个部分要写得窄长,中间的“瓜”字的长撇和捺分别穿插到两个“辛”字下面。
蓬:上下结构,“艹”扁长,走之的捺要写舒展。
2。
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
3。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4。
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观察书写,教师适时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仿、佛、随、蹈、止”5个字.
2.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背诵第4自然段。
3。
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填空,导入新课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叶圣陶爷爷笔下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那美好的画面.读一读,填一填。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出示: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
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
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2。
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第2~3自然段.
3.叶圣陶爷爷观赏到了这么美的荷花,他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实现新旧过渡.再现荷花美丽,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
板块二朗读课文,感受想象之趣
1。
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呢?画出文中写作者发现这一池荷花的句子.
(2)闻到清香后,作者是怎么做的?从“赶紧、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名读,全班齐读。
2。
交流想象,探寻写法。
(1)作者看着这么美丽的一池荷花,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呢?(自己变成了荷花)
(2)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理解“仿佛”。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仿佛看到一位白衣荷花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在风中舞蹈。
●仿佛看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仿佛看到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想象中的美好情景。
(5)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美好幸福的感觉。
鼓励学生谈感受.
(6)第4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作者想象的画面)如果你变成了荷花,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过来告诉你些什么呢?
(7)讨论交流: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比喻、拟人、想象)(8)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将学生带入情境,想象自己仿佛也变成荷花,体会作者的情感.
板块三回到现实,感受美好
1.齐读第5自然段。
2.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荷花的美让“我”陶醉)
3.拓展阅读:正因为荷花这么美,所以很多作家对其赞不绝口。
(1)学生交流赞美荷花的文章。
(2)拓展延伸,课件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4。
比较阅读:朱自清与本文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荷花写活的?(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美好景物)
【设计意图】拓展课外描写荷花的相关语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丽,并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
课件出示“仿、佛、随、蹈、止”5个字。
师: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结合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蹈"右下部分“臼”的笔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随”双耳旁的竖是垂露竖,“有”要写得窄瘦,为走之让出空间。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
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对生字进行识记,让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尤其是笔顺,避免出现第一次错了之后形成定势而难以纠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荷花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重点抓住“冒”字,让学生换词。
再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2。
积累表达,迁移训练,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第2自然段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再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及富有动感的词语,最后再训练他们运用文中的句式仿写句子。
这次小练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3.抓住留白,发挥想象,指导说话写话。
课文第4自然段有一处留白:“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句末的省略号,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如果此时,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鹿角和鹿腿》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皱.眉(zòu zhòu)传.来(cuán chuán)逼.近(bībí)挣.脱(zhēng zhè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lùjiǎo chítáng xīn shǎng
fēn pèi biézhìshī zi
三、给句子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īn jìn
1.马小虎看到草地上写着“禁.()止踢球"的牌子,禁.()不住叹了口气。
sāsǎ
2。
渔民在船上撒.()网,农民在田中撒.( )种,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四、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清风一()狮子一()波纹一( )小溪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把自己的角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能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一)课内阅读。
鹿不敢犹豫,
撒开长腿就跑。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
从哪里可以看出鹿的长腿非常灵活?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2.“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中的“这个机会”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在逃命过程中,帮助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害得鹿差点送命的是
___________.
[总结]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
哪!”
小骆驼觉得挺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
骆驼妈
妈看出了小骆驼的心事,疼爱地对他说:“孩子,明天你跟我
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
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他们走哇,走哇,走了很远很远。
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儿沙子。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
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1。
小红马认为小骆驼很________,小骆驼感到十分________。
2。
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3。
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认识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A.骆驼长得很难看
B.骆驼能够在沙漠里生活
C。
评价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它的实际作用
七、读一读下列同学的观点,说一说你对外表与实用的看法.(选做)
林美美: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看重外表.
毛豆豆:实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外表美不美一点儿也不重要。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zhòu chuán bīzhèng
二、鹿角池塘欣赏分配别致狮子
三、1。
jìn jīn 2.sāsǎ
四、阵头层条
五、1.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2。
美丽的珊瑚小树苗站得笔直的战士
六、(一)1。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2。
鹿的角被树枝挂住了 3.难看的长腿美丽的角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
(二)1。
难看委屈
2.
七、【示例】我们要注重外表,也要讲求实际作用。
(教学反思参考3)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一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4个自然段,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三部分〉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图片,展现庐山的美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庐山的幽谷、高峰、瀑布及溪流,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庐山,感受到庐山的景色秀丽,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庐山云雾给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时,仅读文字比较空洞,因此,我借助多幅云雾图片让孩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效果颇佳。
在感受云雾千姿百态时,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更令学生赞叹不已。
二、利用画笔,感受云雾的美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云雾的姿态非常美.作者按照“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分别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首先,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比喻句子感受云雾的壮美.接着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身临其境,你想不想用画笔画下这神奇的景象?" 把文字转化成图像的教学形式,学生都感到很新奇,立即拿起画笔,于是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最后,我选了几幅作品与学生共同点评,讨论为什么这样画?在这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山头绒帽般的云雾、山腰玉带般的云雾……,再次回归文本,学生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读词,感受语言的美
在讲授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
为了让学生体悟云雾的变化之快,我引导学生抓住“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语句,为了感受云雾的动态美,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上”,并通过个别读、分组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
时也使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边想象边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语言的美,学生如临其境,脸上写满了对美的向往。
7鹿角和鹿腿
狐狸和樵夫
有一次,一只狐狸被猎狗和猎人们追击,狐狸心里很害怕。
它急急忙忙地逃走,可猎人们紧追狐狸不放。
就这样,它跑到了一位樵夫家。
正好樵夫在院子里乘凉,他听见敲门声,便打开门一看,发现了那只狐狸。
樵夫问它:“请问有何贵干?”狐狸把事情告诉了樵夫,樵夫让它进去并藏在自己的屋里。
不一会儿,猎人们带着猎狗追过来了。
猎人问樵夫有没有看见一只狐狸。
樵夫一边对他喊:“不知道!”一边用手指着自己的屋子,暗示着狐狸的藏身之处。
但猎人们过度性急,根本没有明白樵夫的意思,又向远处追去了。
猎人们走远后,狐狸想悄悄地溜走,被樵夫看见了.樵夫很不高兴责备它说你真是太没良心了临走之前对你的救命恩人也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吗
狐狸地说:“如果你的手势与你的语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我就该好好地感谢你了。
"
1.在短文的第六自然段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狐狸把事情告诉了樵夫”,狐狸是怎样说的?请你想一想,写在下面。
3.填空.
樵夫的语言表达的意思是;樵夫的手势表达的意思是;语言和手势表达的意思。
4。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
1., :“,?”
2。
例:有猎人和猎狗在追捕我,我无路可逃了,求求你救救我吧!
3。
没看见狐狸狐狸就在那里不一致
4.只是嘴上说做好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实际行动。
松树和杨树
从前,大路的旁边有两棵小树,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杨树.
人们从它们身旁走过时,总要议论一番:“嗬!这棵小松树长得挺直又漂亮,真不错!这棵小杨树弯弯曲曲的,可不怎么样!”
听了这话,小松树心里甜丝丝的,神气得直摇晃。
而小杨树()很难过,
()它不灰心,想方设法克服自己的不足,下定决心往上长。
一天,林业工人来了,要给它们修枝打杈,小松树立刻皱起了眉,生气地说:“我长得多好,还用得着修理?”林业工人知趣地走开了。
而不远处的小杨树央求道:“快给我修修吧!”于是,林业工人细心地将它修理了一番。
小杨树顿时觉得轻松了,身子往上挺了挺。
一天,啄木鸟大夫飞来了,说要给它们捉虫。
小松树瞪着眼睛说:“我这么强壮,怎么会有虫子?赶紧走开!”啄木鸟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飞到了小杨树身上.小杨树挺直身子说:“快来给我检查检查吧!"于是啄木鸟大夫把它身上的虫子吃得一干二净。
小杨树身子不断往上蹿,长得更加茂盛了。
数年后,小杨树又高又壮,成了栋梁;而小松树,又矮又瘦,渐渐枯死了。
1。
阅读第三自然段,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
小松树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
A.骄傲自大
B.又矮又瘦
C.林业工人没修理 D。
啄木鸟没捉虫
3.读完全文,你想对小松树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4.阅读短文,填空。
答案
1。
虽然但是
2.A
3。
提示:写出不能骄傲,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的意思即可。
4。
挺直又漂亮弯弯曲曲拒绝欢迎赶紧走开给我检查枯死了成了栋梁
第一单元主题训练卷
学校生活
一、主题感悟(44分)
1.校园生活的美好
(1)这是一所美丽的位于边疆的小学,小朋友们__________不同,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__________.上课了,大家一起____________;下课了,大家一起____________、摔跤、__________.从中我体会到各民族小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__。
(2)边疆小学的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校园生活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课间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花儿生活的乐园
(1)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一句表面上是写______,其实是在写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在作者眼中,没有开放的花全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课。
()
b。
文章围绕“花的学校”,通过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赞美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童真和友情。
()
c。
本文作者依照儿童的思维,以灵动的语言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的奇思妙想.( )
(3)对下面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A.比喻
B.比喻、拟人C。
拟人D。
夸张
3。
勤学好问的精神美
(1)“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这段话讲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原因,体现了他强烈的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二、主题链接(10分)
1.填空.(5分)
我国是一个______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一共有________个少数民族。
我知道的少数民族有______族、______族、______族……
2.你觉得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还是枯燥无味的?说一说你对学校生活的看法。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题应用(46分)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21分)
“对不起”的力量
老师告诉我,“对不起”这三个字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就像一阵春风能吹散天上浓.(nónɡlónɡ)厚的乌云,又像一场春雨能熄灭地上熊熊的烈火。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