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九年义务教育标准 俩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1
一、细读全诗,入境入情读明白。
过渡:下面,我们就要进入今天学习的第二道难关:读懂这首诗。
(一)出示1、2两句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适机拓展:“万千”这里不是实指,请说出用“万千”形容很多的四字词语:
千难万险千奇百怪千辛万苦千呼万唤万紫千红千变万化
(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
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出示:千难万险千辛万苦)
2、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战士要历尽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
由此可见,红军长征难不难?——“远征难”(板书:难)
3、但红军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呢?诗中毛主席只用一个词就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
4、解释等闲,从这个词中你能体会出红军战士什么样的情感?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豪迈、等闲,有蔑视的意味。
)
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二)出示3、4两句
1、齐读。
2、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
诗中说“五岭______。
”我们还可以说——
例句:“五岭逶迤”、“五岭连绵不断”
(用粉笔画一画五岭)
3、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米。
(指名粉笔示意画出高大磅礴,结合图理解词语)诗中说“乌蒙________。
”
4、指点:这一对句子都是写山。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了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5、但是在我们红军战士眼里这困难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6、“腾”。
“走”
7、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老师给你一个词“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
)
(例句②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
指点: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把那样大的山“看”小了,正是这样,反衬出了红军战士的形象,他们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形象高大不高大?是啊,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8、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三)出示5、6两句
1、过渡: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也不怕。
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最有代表性的两条。
2、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吗?就是高耸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
(画
一画)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请你们听一听,看一看。
3、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边放边解说:
(解说词:1935年5月,当红军到达金沙江畔的时候,只见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
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封锁各处渡口,而且抢走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你们说,面对汹涌的江水,狡滑的敌人,红军要渡金沙江难不难?
但是红军战士采取了声东击西的办法,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
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
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
4、听到这里,你们的心里怎么样?此时,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这一个“暖”字,你感受到了毛主席与红军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在读这一句的时候应该怎样读?
5、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请看:(课件展示大渡河与铁索桥图片与拓展题)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这样的桥。
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向桥下一看,更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借着天险,虎视眈眈的盯着这边呢!
6、我们仿佛走进了当年大渡河悲壮的激战场面。
是啊,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
这一个“寒”,写出了什么?(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我们在读这一句的时候应该怎样读?
7、朗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大渡河横铁索寒(加重语气)
小结: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难道这只有这些困难吗?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出示7、8两句
1、过渡: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才能取得远征的胜利,七、八两句自己学,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含义很深不能放过?找到了还要细细推敲、琢磨、自己问自己。
(如:“喜”为什么要喜?为什么尽开颜?)
小结:全诗先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然后写越山,山不怕;再写涉过水,水不怕,最后长征全面胜利,全军欣喜若狂。
2、朗读全诗,体会情感。
二、品读全诗,升华诗情读壮美。
1、范读欣赏。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演唱会上《七律?长征》(濮存昕朗诵)视频,带给学极大的震撼力,充分感受到一种大气磅礴气势,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诗中,用自己的激情个性地演绎情感。
学生个个激情高涨,准备尝试,将课堂气氛再次掀起高潮!】
2、感情朗读训练。
(突出字眼,试着体会伟人胸襟,强调个性化朗读。
)
【重点强调“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暖,寒,尽开颜”等词语情感体现。
】
三、诵读全诗,内化情感读精神。
1、同学们,学完了全诗,我们被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也被伟人的胸襟深深的感动着,面对生活中的小小难题,我们汲取了极大的勇气,让我们鼓起勇气,克服我们这节课最后一道难关,大胆地把全诗背下来,大胆地克服我们班胆小的毛病,找同学,找老师,去背一背全诗,好吗?
2、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感受到红军战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到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
如今,我们不需要再去用双脚重走那条长征路,但要用长征精神去面对人生的“长征”中的各种困难!从这首壮丽的诗篇中,我们汲取了怎样的力量?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生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写一写,并收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读读。
方案2
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诗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二、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
三、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重点理解: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
“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
“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体会得多好啊!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练习感情朗读)
(三)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事例吗?
(课件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四:“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七律•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五: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