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泗州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泗州学校八年级(下)第一
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分)关于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是物体的大小
B.质量是物体的多少
C.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D.质量是物体的长短
2.(2分)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6m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A.一只母鸡B.一头大象C.一头奶牛D.一只蚊子3.(2分)下列物品中,用硬度最大的物质组成的是()
A.橡皮泥B.铅笔芯C.塑料尺D.钢锯条
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物体被移到月球上质量将变小
B.1kg铁块的质量比1kg木头质量大
C.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减少
D.将铁块拉成铁丝,其质量不发生变化
5.(2分)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里增加砝码D.从右盘里减去砝码
6.(2分)铁的密度为7.9×103kg/m3,将一块体积为60cm3的铁块,截去20cm3,则剩余40cm3铁块的密度是()
A.7.9g/cm3B.5.3×103kg/m3
C.11.9g/cm3D.不好判断
7.(2分)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值比是()
A.2:3B.3:2
C.1:1D.以上答案都不对
8.(2分)三只相同的杯子里均盛有水,将质量相等的铁块、铝块、铜块(ρ铜
>ρ
铁>ρ
铝
)分别浸没在这三只杯子里的水中,水面高度相同(水未溢出),
则盛水最多的杯子是()
A.放入铜块的B.放入铝块的C.放入铁块的D.无法判断9.(2分)两滴水接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有间隙D.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10.(2分)下列粒子: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进行正确排列的是()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
11.(2分)一块铁块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B.把它轧成薄贴片
C.磨掉铁块的一个角D.从地球运到月球
12.(2分)给自行车充气的过程中,轮胎内的密度将会()A.减小B.增大C.不变D.无法判断13.(2分)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款微型无人侦察机﹣﹣“蜂鸟”。
为了减轻其质量,该侦察机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A.硬度高B.熔点低C.密度小D.导热性好14.(2分)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细雨蒙蒙B.桂花飘香C.树叶飘落D.雪花飞舞15.(2分)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B.盖尔曼C.卢瑟福D.查德威克
二、填空题(16-21每空1.5分,22每空0.5分共32分)
16.(4.5分)请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的邮票的质量约是50;
(2)一卡车钢材的质量约是5;
(3)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
17.(6分)水的密度是kg/m3,表示物理意义是。
将一铁丝钳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将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剩余氧气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4.5分)图中盒装纯牛奶的体积为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 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3分)用一个2.5×10﹣3m3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kg,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为kg/m3;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kg的水。
20.(3分)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测量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g。
21.(6分)酒精是常见的液体密度是0.8g/cm3,那么液体酒精的密度为kg/m3,其物理含义是:,若将一块金属铝切去,则剩余部分铝块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反映了密度是一种属性。
22.(5分)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构成的。
原子是由和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在原子中带正电,
带负电,不带电,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选项“不显”或“显”)电性。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3.(10分)某同学在测量小石块密度时:
(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若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侧调节(填“左”或“右”).调节天平平衡后,将被测物体放在盘,天平再次平衡后,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金属块的质量为g。
(2)用量筒测量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cm3,计算小石块的密度为kg/m3。
24.(8分)为了研究物质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1)将上表空格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
(4)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25.(10分)某工艺车间的一位技师制作一种工艺品,用到甲乙两种金属,已知用到的甲金属质量162g,其体积为60cm3,用到的乙金属是铜,其体积为50cm3.下表是几种常见金属的密度。
(1)通过计算说明甲金属是哪种金属?
(2)计算乙金属的质量。
(3)计算这件工艺品的总质量。
26.(10分)一个50cm3的铁球,质量是237g,(ρ铁=7.9×103kg/m3)
(1)通过计算说明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小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泗州学校八年级(下)
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分)关于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是物体的大小
B.质量是物体的多少
C.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D.质量是物体的长短
【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它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物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
质量是表示物体里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不是指物体的大小,也不是指物体的多少,更不是指物体的长短。
故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选择。
2.(2分)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6m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A.一只母鸡B.一头大象C.一头奶牛D.一只蚊子
【分析】先进行单位换算,把mg换算成同学们熟悉的单位,再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一些物体的质量。
【解答】解:1.5×106mg=1500g=1.5kg,
A、一只母鸡的质量大约在1.5kg左右,此项符合题意;
B、一头大象的质量有几吨,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C、一头奶牛的质量大约是1.5t,此项不符合题意;
D、一只蚊子的质量大约有1.5mg,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单位换算和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估测,所以一定要在生
活中多注意观察,多积累经验。
3.(2分)下列物品中,用硬度最大的物质组成的是()
A.橡皮泥B.铅笔芯C.塑料尺D.钢锯条
【分析】橡皮泥容易发生塑性形变,铅笔芯和塑料尺容易折断,相比钢锯条弹性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硬度较强
【解答】解:A、橡皮泥较软,易发生塑性形变,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样,不合题意。
B、铅笔芯是由碳材料制成的,易发生折断,不合题意。
C、塑料尺虽然形变后也能恢复原样,但也易折断,不合题意。
D、钢锯条是由钢铁制成的,密度较大,硬度较大,相对来说不易折断。
符合题
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物理特性:硬度及其运用。
要联系生活实际来辨别。
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物体被移到月球上质量将变小
B.1kg铁块的质量比1kg木头质量大
C.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减少
D.将铁块拉成铁丝,其质量不发生变化
【分析】理解质量的定义与质量的特性。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B选项中“1kg铁块的质量与1kg木头质量相等”。
故选:D。
【点评】考查质量的定义与质量的特性。
5.(2分)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里增加砝码D.从右盘里减去砝码
【分析】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之前,要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称量物体
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天平的右盘增加砝码。
【解答】解:由分析知,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天平的右盘增加砝码。
故选:C。
【点评】天平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是一个重点知识,包括放置天平、怎样调节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平衡前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怎样读数等等。
6.(2分)铁的密度为7.9×103kg/m3,将一块体积为60cm3的铁块,截去20cm3,则剩余40cm3铁块的密度是()
A.7.9g/cm3B.5.3×103kg/m3
C.11.9g/cm3D.不好判断
【分析】铁的密度是7.9×103kg/m3,是铁块的一种属性。
不会因为截去了一块导致它的密度发生变化。
【解答】解:铁的密度为7.9×103kg/m3,可以换算成7.9g/cm3.由于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会因为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选A。
【点评】该题给了很多的数据,学生要是不注意会直接去算。
这样就会耽误宝贵的考场时间。
甚至由于对密度的特性掌握的不好,而去做出体积变小了,密度也会变小的错误结论。
7.(2分)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值比是()
A.2:3B.3:2
C.1:1D.以上答案都不对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明确甲乙两个体积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V
甲=V
乙
,可得
,故选项A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此题比较简单,是密度计
算题的基础,因此是一道基础题。
8.(2分)三只相同的杯子里均盛有水,将质量相等的铁块、铝块、铜块(ρ铜
>ρ
铁>ρ
铝
)分别浸没在这三只杯子里的水中,水面高度相同(水未溢出),
则盛水最多的杯子是()
A.放入铜块的B.放入铝块的C.放入铁块的D.无法判断
【分析】质量相等的三个实心金属块,由于密度不同,它们的体积也是不同的;
所以当浸没在杯子中的时候,三个杯子内的液面上升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放入的金属块体积大的液面上升的多,放入的金属块小的液面上升的少。
【解答】解:已知:m
铁=m
铝
=m
铜
,ρ
铜
>ρ
铁
>ρ
铝
,
根据ρ=可知,V
铜<V
铁
<V
铝
;
设三个杯子原先的盛水量分别为:V1、V2、V3,
由于三个金属块分别浸没在三只杯子中时,“水面高度相同”(水未溢出),即三个杯子中的总体积相同,可得:
V总=V铁+V1=V铝+V2=V铜+V3;
比较可知放入铜块的盛水较多。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知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关键点是金属块体积+杯中原水体积=杯中放入金属块后的体积。
9.(2分)两滴水接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有间隙D.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解答】解:
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故两滴水靠近时能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故B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0.(2分)下列粒子: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进行
正确排列的是()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
【分析】物体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根据上述知识来分析。
【解答】解: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质子和中子又是有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微观世界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1.(2分)一块铁块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B.把它轧成薄贴片
C.磨掉铁块的一个角D.从地球运到月球
【分析】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
据此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ABD、将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
C、磨掉铁块一个角,铁块所含铁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变了。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属性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2.(2分)给自行车充气的过程中,轮胎内的密度将会()A.减小B.增大C.不变D.无法判断
【分析】充气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变大,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判断空气密度的变化。
【解答】解: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在充气过程中,轮胎内空气的质量增大,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ρ=可知,轮胎内空气的密度增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确认自行车轮胎内空气的质量和体积是否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13.(2分)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款微型无人侦察机﹣﹣“蜂鸟”。
为了减轻其质量,该侦察机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A.硬度高B.熔点低C.密度小D.导热性好
【分析】该侦察机的材料应有许多特点,但是题目关键是“为了减少其质量”,影响质量的因素与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与硬度、熔点和导热性无关,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A、硬度是指物体的坚硬程度,不会影响质量。
B、熔点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与质量无关。
C、由公式ρ=知,在密度一定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在体积一定时,密度越
大质量越大。
D、导热性是指物体对热的传导能力,与质量无关。
故选:C。
【点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在密度一定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在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密度是物体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14.(2分)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细雨蒙蒙B.桂花飘香C.树叶飘落D.雪花飞舞
【分析】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解答】解:
A、细雨蒙蒙,是指雨点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桂花飘香,是桂花芳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树叶飘落,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雪花飞舞,是指雪花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它们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要把它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区别开来。
15.(2分)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B.盖尔曼C.卢瑟福D.查德威克
【分析】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解答】解:1909年,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理论。
故选:C。
【点评】熟悉基本的物理学史,掌握主要的物理学家的主要成就。
二、填空题(16-21每空1.5分,22每空0.5分共32分)
16.(4.5分)请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的邮票的质量约是50mg;
(2)一卡车钢材的质量约是5t;
(3)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质量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1)一张邮票的质量非常小,一般在50mg左右;
(2)一卡车钢材的质量较大,在5t左右;
(3)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
故答案为:(1)mg;(2)t;(3)g。
【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
17.(6分)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表示物理意义是1m3水的质量为
1.0×103kg。
将一铁丝钳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将氧气瓶中的氧
气用去一部分,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1)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是指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2)将一铁丝钳断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因为密度不随物体的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3)将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后,氧气的质量减小了,而氧气的体积不变,还等于氧气瓶的容积,所以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1.0×103;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不变;变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了解与掌握,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
关键是:将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后,氧气的质量减小了,而氧气的体积不变。
18.(4.5分)图中盒装纯牛奶的体积为 2.5×10﹣4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0.3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根据牛奶包装袋上的商标,可以得到牛奶的体积,利用公式m=ρV 求牛奶的质量。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与物质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1)包装袋上标注了牛奶的体积:
V=250ml=250cm3=2.5×10﹣4m3,
牛奶的质量:
m=ρV=1.2×103kg/m3×2.5×10﹣4m3=0.3kg。
(2)由于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喝掉一半牛奶后,牛奶的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2.5×10﹣4;0.3;不变。
【点评】本题的一个条件隐藏在牛奶的包装袋上,要注意审题,把握细节。
此题还考查了有关密度的计算及密度的特性。
一定要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知道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多少无关。
本题的综合性强,并注重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性。
19.(3分)用一个2.5×10﹣3m3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kg,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为0.8×103kg/m3;油用完后,若用此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 2.5kg的水。
【分析】瓶子装满液体,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知道油的质量为2kg,根据密度公式ρ=可直接求出这种油的密度。
再根据m=ρV可求得用这个空瓶最多装水的质量。
【解答】解:调和油的体积:
V=V瓶=2.5×10﹣3m3,
调和油的密度:
ρ===0.8×103kg/m3。
可装水的体积:
V水=V瓶=2.5×10﹣3m3,
由ρ=可得,这个空瓶能装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2.5×10﹣3m3=2.5kg。
故答案为:0.8×103;2.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瓶子装满液体,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
20.(3分)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测量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
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52.4g。
【分析】天平在测量质量时,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指针指到刻度盘的正中央,这样天平才平衡。
当指针向左偏移,螺母就向右调节,反之,相反。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的读数,但必须清楚称量和感量,据图知0到1之间有5个格,所以感量为0.2克。
【解答】解: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向左偏移,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砝码的质量为50克,游码的质量为2.4克,所以该铜块的质量为52.4g。
故答案为:水平、右、52.4。
【点评】天平在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在读数时,应清楚感量。
21.(6分)酒精是常见的液体密度是0.8g/cm3,那么液体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其物理含义是:1m3酒精的质量为0.8×103kg,若将一块金
属铝切去,则剩余部分铝块的密度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反映了密度是物质一种属性。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酒精的密度是0.8g/cm3=0.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含义是:1m3酒精的质量是0.8×103kg;
将一块金属铝切去,剩余部分的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但是体积也变为原来的
,故密度不变,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故本题答案为:0.8×103;1m3酒精的质量为0.8×103kg;不变;物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2.(5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原子中质子带
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不显(选项“不显”或“显”)电性。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还可以再分,分成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解答】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其中电子带正电,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由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质子;电子;中子;不显。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微观结构模型,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3.(10分)某同学在测量小石块密度时:
(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若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侧调节(填“左”或“右”).调节天平平衡后,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天平再次平衡后,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金属块的质量为62.4g。
(2)用量筒测量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是20cm3,计算小石块的密度为 3.12×103kg/m3。
【分析】(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若指针左偏,向右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右盘中的砝码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之和即为石块的质
量;
(2)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矿石体积,利用ρ=求石块的密度。
【解答】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调节天平平衡后,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进行测量;
(2)从乙图读出石块的质量:
m=50g+10g+2.4g=62.4g,
从丙图读出石块的体积:
V=40mL﹣20mL=20mL=20cm3,
石块的密度:
ρ===3.12g/cm3=3.12×103kg/m3。
故答案为:(1)右;右;62.4;
(2)20;3.12×103。
【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量筒的读数、密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24.(8分)为了研究物质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列表中:(1)将上表空格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4)比较第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