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考前答题规范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页,共29页。
(3)洗涤(xǐdí)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 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xǐdí)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 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 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 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第十三页,共29页。
(6)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 ①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 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guānchá)是否漏水,若2 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②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 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guānchá)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 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guānchá)滴 定管是否漏水。 (7)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 ①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 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第五页,共29页。
⑤无机化学方程式错用“ ”,有机化学方程式中错用“===”; ⑥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 ⑦书写电极反应不考虑(kǎolǜ)得失电子数与离子的电荷关系
; ⑧铜的元素符号Cu写成Ca,一氧化碳的分子式CO写成 Co,磷化氢的化学式写成H3P等。
第六页,共29页。
4.化学专用名词书写不规范而失分 写错别字:在高考阅卷的评分细则中“中文名称”答案正确, 但出现错别字,则根据该空的分值大小(dàxiǎo)适当扣分,不 少考生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字迹潦草而被扣分,常见的 有: “氯气”写成“绿气”;“溶解”写成“熔解”;“分馏”写成“分流” ;“蓝色”写成“兰色”;“苯”写成“笨”;“硝化”写成“消化”;“ 油脂”写成“油酯”;“酯化”写成“脂化”;“铵盐”写成“氨盐”; “金刚石”写成“金钢石”等。
第四页,共29页。
3.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而失分 高考阅卷时,对考生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 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都要扣分。这类情况屡见不鲜。如:
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 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 要注↑意”“:↓物”质等状;态、“+”“-”号、
“kJ·mol-1”、化学计量数与热量值的对应; ③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mó ěr)质量的单位 写成“克”; ④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 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
第十五页,共29页。
【答题模板】 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第十六页,共29页。
(9)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 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 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 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 。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 ,则气体己满。 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shìzhǐ)放在集气瓶口,若 试纸(shìzhǐ)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shìzhǐ)放在集气瓶口 ,若试纸(shìzhǐ)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5)c2(CO) ρ w mol mL mol·L-1·s-1 a/(a+b)
第xiě),一定要规范,该大写的要 大写,该小写的一定要小写。如Mn、Mg、Al、As、Fe等,一定要 按教材的要求规范书写(shūxiě),Na就不能写成na。
第十一页,共29页。
第三页,共29页。
2.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 不按题目要求答题,虽然会做,但一分不得,所以在答题过 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zhīqián), 应看清要求,如: ①要求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②要求填“元素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③要求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④要求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 是“电子式”; ⑤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还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⑥要求填写“a”“b”“c”“d”还是“A”“B”“C”“D”。
4.色、味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5.仪器、装置作用规范语言表述(biǎo shù) [答题策略]一个装置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有利于……(这 样装配的好处),以防止……(不这样装配的坏处)等。如:尾气吸收 装置的作用:“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6.原因、理由类规范语言表述(biǎo shù)
第十八页,共29页。
(12)浓H2SO4稀释操作 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3)粗盐的提纯 ①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 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烘干。 ②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 (jiǎodù)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出滤纸边缘 、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弄破滤纸。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 色时,立即将烧杯取下停止加热。
(4)硫化氢电子式
H+________,氨分子电子式
H· ··N·H· ·H________,次氯酸电子式
H Cl ···· ····
· ·O· ·· ·________,
Na2O2 电子式
第九页,共29页。
________。
(5)CO浓度(nóngdù)的平方C2CO或C(CO)2________,密度 p________,质量分数W________,摩尔Mol________,毫升 ML________,速率单位mol/L·s________,a与a+b的比值a/a +b________。 答案 (1)Mg Fe Ti Ge He Ca、Co、Cu (2)5e- (3)AlCl3 KCl (NH4)2SO4·FeSO4·6H2O或 (NH4)2Fe(SO4)2·6H2O CHCl3
[答题模板] “有理”——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正说”——“直接原因(yuányīn)+根本目的” (2)“反说”——“如果……,就……”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7.理论型简答题规范语言表述 [答题策略] 理论型简答题一般是演绎法的三段式答题模式(前 提、推理、结论):(1)问题所涉及的前提(相关的理论或规律) 的表述,一般很熟悉(shúxī)的理论或规律可以只写名称,也 可以用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并不需要把其详细内容 写出;(2)问题的推理过程(具体条件下的变化等)的表述;(3) 问题所涉及的变化的结果。
过程(或方法)、实验(shíyàn)现象、实验(shíyàn)结论的顺序来表述
答案。
[答题模板]
操作(cāozuò)
⇒ 现象 ⇒ 结论
取样,加入…… ⇒有……生成⇒……的是……
4.实验现象描述类规范语言表述(biǎo shù) [答题策略]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2.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达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 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 (2)沉淀(chéndiàn)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chéndiàn)剂,若无沉淀 (chéndiàn)产生,则证明沉淀(chéndiàn)剂已过量,否则沉淀 (chéndiàn)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 淀(chéndiàn)剂作用产生沉淀(chéndiàn)的试剂,若产生沉淀 (chéndiàn),证明沉淀(chéndiàn)剂已过量,否则沉淀(chéndiàn)剂
第二(dìèr)部分 考前答题规范
第一页,共29页。
一、简答题常见失分点 1.卷面不按规定位置填写
网上阅卷发给每一位阅卷老师的题目都是切块扫描的,不会看 到考生姓名之类的资料,批改哪一道题电脑屏幕上就只显示哪 一道题;每份试题两人阅,若两人误差大于零,则就由第三人 批阅,即理综阅卷误差是“零误差”。阅卷老师必须做到“给一分 有理,扣一分有据”。严格标准,全力以赴,认真评卷(pínɡ juàn),确保客观、准确、公正。
3.溶液变浑浊
全面溶液45678.....1生溶 产有 有.固成液 生气 液体(发 大体 体表产生 量从 溢面生倒 气溶 出产)吸 泡液生…中大…逸量沉出气淀泡
固体23..固固体体逐体渐积溶逐解渐变小(变细) 4.颜色由……变成……
1.生成……色气体 气体23..气 先体 变由 …… …… 后色 …变 …( 成加 …深 …、 色变浅、褪色)
第十四页,共29页。
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 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碱 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8)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 管,观察(guānchá)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 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分液漏斗的装置(如图):关闭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 适量水,分液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过一段 时间,若漏斗中的液柱不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第七页,共29页。
5.文字语言表达不规范、不严谨而失分 简答题要求按要点得分,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 确。“因”应是指“化学(huàxué)原理”,只有紧扣化学(huàxué)原理 分析解决问题,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应分数。答题中应注意语言突 出原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符合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规 范性,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能得 分。 凡此种种,多是由于答题时一系列的不规范所致。因此,参加高考 的考生在答题时必须自始至终地时时、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 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第八页,共29页。
二、规范答题案例分析 1.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述
请订正下面(xiàmian)的错误写法。 (1)镁元素mg ________,铁元素Te ________,钛元素 TI________,锗元素Ce________,氦元素HE________,钙 、钴、铜元素均写成Co________。 (2)5个电子5e________。 (3)氯化铝化学式ALCl3________,氯化钾化学式Kcl________ ,摩尔盐Fe(NH4)2(SO4)2·6H2O________,氯仿化学式 CCl3H________。
第二页,共29页。
网上阅卷的基础是对学生答题纸的扫描。所以要求学生:① 保管好自己的答题纸,不能有污损;②扫描后的字迹与原来 的有着微小的差距,学生在答卷的时候,字不但(bùdàn)要好 看,还要清晰;③答题时一定要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不能超出边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往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前 ,一定要整理好思路再写。
第十七页,共29页。
(10)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蘸取盐酸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 酒精灯火焰(huǒyàn)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 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huǒyàn)颜色,若为黄 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紫色, 则说明溶液中含K+。 (11)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 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 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 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 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第十九页,共29页。
(15)从某物质(wùzhì)稀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第二十页,共29页。
3.实验(shíyàn)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答题策略]一般从实验(shíyàn)原理出发(包括物质的性质),按操作
(3)洗涤(xǐdí)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 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xǐdí)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 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 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 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第十三页,共29页。
(6)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 ①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 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guānchá)是否漏水,若2 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②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 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guānchá)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 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guānchá)滴 定管是否漏水。 (7)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 ①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 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第五页,共29页。
⑤无机化学方程式错用“ ”,有机化学方程式中错用“===”; ⑥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 ⑦书写电极反应不考虑(kǎolǜ)得失电子数与离子的电荷关系
; ⑧铜的元素符号Cu写成Ca,一氧化碳的分子式CO写成 Co,磷化氢的化学式写成H3P等。
第六页,共29页。
4.化学专用名词书写不规范而失分 写错别字:在高考阅卷的评分细则中“中文名称”答案正确, 但出现错别字,则根据该空的分值大小(dàxiǎo)适当扣分,不 少考生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字迹潦草而被扣分,常见的 有: “氯气”写成“绿气”;“溶解”写成“熔解”;“分馏”写成“分流” ;“蓝色”写成“兰色”;“苯”写成“笨”;“硝化”写成“消化”;“ 油脂”写成“油酯”;“酯化”写成“脂化”;“铵盐”写成“氨盐”; “金刚石”写成“金钢石”等。
第四页,共29页。
3.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而失分 高考阅卷时,对考生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 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都要扣分。这类情况屡见不鲜。如:
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 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 要注↑意”“:↓物”质等状;态、“+”“-”号、
“kJ·mol-1”、化学计量数与热量值的对应; ③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mó ěr)质量的单位 写成“克”; ④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 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
第十五页,共29页。
【答题模板】 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第十六页,共29页。
(9)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 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 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 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 。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 ,则气体己满。 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shìzhǐ)放在集气瓶口,若 试纸(shìzhǐ)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shìzhǐ)放在集气瓶口 ,若试纸(shìzhǐ)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5)c2(CO) ρ w mol mL mol·L-1·s-1 a/(a+b)
第xiě),一定要规范,该大写的要 大写,该小写的一定要小写。如Mn、Mg、Al、As、Fe等,一定要 按教材的要求规范书写(shūxiě),Na就不能写成na。
第十一页,共29页。
第三页,共29页。
2.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 不按题目要求答题,虽然会做,但一分不得,所以在答题过 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zhīqián), 应看清要求,如: ①要求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②要求填“元素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③要求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④要求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 是“电子式”; ⑤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还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⑥要求填写“a”“b”“c”“d”还是“A”“B”“C”“D”。
4.色、味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5.仪器、装置作用规范语言表述(biǎo shù) [答题策略]一个装置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有利于……(这 样装配的好处),以防止……(不这样装配的坏处)等。如:尾气吸收 装置的作用:“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6.原因、理由类规范语言表述(biǎo shù)
第十八页,共29页。
(12)浓H2SO4稀释操作 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3)粗盐的提纯 ①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 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烘干。 ②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 (jiǎodù)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出滤纸边缘 、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弄破滤纸。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 色时,立即将烧杯取下停止加热。
(4)硫化氢电子式
H+________,氨分子电子式
H· ··N·H· ·H________,次氯酸电子式
H Cl ···· ····
· ·O· ·· ·________,
Na2O2 电子式
第九页,共29页。
________。
(5)CO浓度(nóngdù)的平方C2CO或C(CO)2________,密度 p________,质量分数W________,摩尔Mol________,毫升 ML________,速率单位mol/L·s________,a与a+b的比值a/a +b________。 答案 (1)Mg Fe Ti Ge He Ca、Co、Cu (2)5e- (3)AlCl3 KCl (NH4)2SO4·FeSO4·6H2O或 (NH4)2Fe(SO4)2·6H2O CHCl3
[答题模板] “有理”——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正说”——“直接原因(yuányīn)+根本目的” (2)“反说”——“如果……,就……”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7.理论型简答题规范语言表述 [答题策略] 理论型简答题一般是演绎法的三段式答题模式(前 提、推理、结论):(1)问题所涉及的前提(相关的理论或规律) 的表述,一般很熟悉(shúxī)的理论或规律可以只写名称,也 可以用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并不需要把其详细内容 写出;(2)问题的推理过程(具体条件下的变化等)的表述;(3) 问题所涉及的变化的结果。
过程(或方法)、实验(shíyàn)现象、实验(shíyàn)结论的顺序来表述
答案。
[答题模板]
操作(cāozuò)
⇒ 现象 ⇒ 结论
取样,加入…… ⇒有……生成⇒……的是……
4.实验现象描述类规范语言表述(biǎo shù) [答题策略]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2.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达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 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 (2)沉淀(chéndiàn)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chéndiàn)剂,若无沉淀 (chéndiàn)产生,则证明沉淀(chéndiàn)剂已过量,否则沉淀 (chéndiàn)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 淀(chéndiàn)剂作用产生沉淀(chéndiàn)的试剂,若产生沉淀 (chéndiàn),证明沉淀(chéndiàn)剂已过量,否则沉淀(chéndiàn)剂
第二(dìèr)部分 考前答题规范
第一页,共29页。
一、简答题常见失分点 1.卷面不按规定位置填写
网上阅卷发给每一位阅卷老师的题目都是切块扫描的,不会看 到考生姓名之类的资料,批改哪一道题电脑屏幕上就只显示哪 一道题;每份试题两人阅,若两人误差大于零,则就由第三人 批阅,即理综阅卷误差是“零误差”。阅卷老师必须做到“给一分 有理,扣一分有据”。严格标准,全力以赴,认真评卷(pínɡ juàn),确保客观、准确、公正。
3.溶液变浑浊
全面溶液45678.....1生溶 产有 有.固成液 生气 液体(发 大体 体表产生 量从 溢面生倒 气溶 出产)吸 泡液生…中大…逸量沉出气淀泡
固体23..固固体体逐体渐积溶逐解渐变小(变细) 4.颜色由……变成……
1.生成……色气体 气体23..气 先体 变由 …… …… 后色 …变 …( 成加 …深 …、 色变浅、褪色)
第十四页,共29页。
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 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碱 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8)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 管,观察(guānchá)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 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分液漏斗的装置(如图):关闭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 适量水,分液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过一段 时间,若漏斗中的液柱不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第七页,共29页。
5.文字语言表达不规范、不严谨而失分 简答题要求按要点得分,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 确。“因”应是指“化学(huàxué)原理”,只有紧扣化学(huàxué)原理 分析解决问题,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应分数。答题中应注意语言突 出原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符合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规 范性,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能得 分。 凡此种种,多是由于答题时一系列的不规范所致。因此,参加高考 的考生在答题时必须自始至终地时时、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 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第八页,共29页。
二、规范答题案例分析 1.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述
请订正下面(xiàmian)的错误写法。 (1)镁元素mg ________,铁元素Te ________,钛元素 TI________,锗元素Ce________,氦元素HE________,钙 、钴、铜元素均写成Co________。 (2)5个电子5e________。 (3)氯化铝化学式ALCl3________,氯化钾化学式Kcl________ ,摩尔盐Fe(NH4)2(SO4)2·6H2O________,氯仿化学式 CCl3H________。
第二页,共29页。
网上阅卷的基础是对学生答题纸的扫描。所以要求学生:① 保管好自己的答题纸,不能有污损;②扫描后的字迹与原来 的有着微小的差距,学生在答卷的时候,字不但(bùdàn)要好 看,还要清晰;③答题时一定要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不能超出边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往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前 ,一定要整理好思路再写。
第十七页,共29页。
(10)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蘸取盐酸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 酒精灯火焰(huǒyàn)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 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huǒyàn)颜色,若为黄 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紫色, 则说明溶液中含K+。 (11)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 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 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 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 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第十九页,共29页。
(15)从某物质(wùzhì)稀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第二十页,共29页。
3.实验(shíyàn)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答题策略]一般从实验(shíyàn)原理出发(包括物质的性质),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