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课题:《骆驼祥子》导读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认识人物形象。
2.检查阅读情况,分享课外阅读心得。
3.培养初读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惯。
目标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2.学生朗读和点评精彩描写。
3.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并进行辩论。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阅读小说,初读感受人物形象,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关注下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
整体感知:
骆驼祥子》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中介绍的第一本,讲述了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这是___先生写的一本长篇
小说,是___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标志着___小说的成熟和最高峰。
它是五教材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一,也是___的长篇分析小说代表作。
在学生
进行阅读指导时,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以便更好地理解祥子的悲惨命运。
同时,___是语言大师,需要引导
学生赏析___的语言,去体味那独特的语言魅力。
重点: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学生对片段精读的交流。
难点:
归纳推断出祥子悲剧的原因及意义。
初中学生都喜欢看小说,但对待长篇小说就比较没有耐心去读,而且初中生读完了书,他们不求甚解,能再次跟别人讲出故事情节,能用简单的言语对人物进行分析就已经不错了。
其他的知识学生不会去深入的思考概括。
另外,八年级的学生
的欣赏阅读能力和一些读书方法能够运用,但在交流上还有所欠缺,学情需要加强交流指导。
分析:
要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及能力上,懂得概括故事情节,懂得分析人物,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同时发挥初中爱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课外对精彩片段点评批注,在课上交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并介绍作者及主要内容。
2.学生朗读和点评精彩描写,分享课外阅读心得。
3.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并进行辩论,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4.教师引导学生推断祥子悲剧的原因及意义。
5.学生归纳总结,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6.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课外对精彩片段点评批注,在课上交流。
7.教师加强交流指导,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教具:
教师教材、PPT;学生课本、笔记本。
在___的《骆驼祥子》中,主人公___是一个充满斗争精神的人物形象。
他出身贫寒,但是他不向命运低头,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摆脱了贫困的生活。
他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他不会容忍任何不公正的事情发生,他会为自己和他人的权益而奋斗。
他的坚毅和毅力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魅力。
)
在放映《骆驼祥子》的片头,引入小说。
教师询问学生最喜欢哪个人物,并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教师明确了___、虎妞、___、小福子、高妈等人物,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进入文本。
教师重点梳理___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回答___经历了哪些事情。
教师明确了___的三起三落,即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
准备买新车,但在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___辛苦攒的钱
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虎妞以低价给___买了邻居二强
子的车,___又有车了,但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___又卖掉了车。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初步了解了主人公的经历。
教师让学生对___做一个总体评价,明确了___本是一个勤劳、朴实、忠厚、积极进取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
通过深入思考,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主人公。
教师设计了一个辩论环节,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讨论
___的遭遇是否值得人们同情。
教师明确了小说背景,即20-
30年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论的多灾多难的年代,
许多破产的农民涌入城市,___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典型。
通
过辩论,学生能够进一步领悟主题。
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汇报,精读选定的片段,并进行朗诵和点评。
教师明确了一个赏析例子,即描写热的场景,但却无一处有“热”的描写,非常妙。
2、在课堂上,通过朗读、交流、点评等形式,让学生深
入理解___小说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3、作业设计注重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入思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板书设计上,简洁明了,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主旨,方便学生复和回顾。
2、在课堂上,小组同学的朗诵和点评交流非常好。
学生
们能够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解读,而且解读的角度非常广泛,能够从人物刻画、词语使用、修辞方法、环境描写等方面谈论。
这样的交流可以看出学生真正走进了作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而不是被教师强加理解。
这样做也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热爱名著的阅读。
3、今后应该加强学生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活动起来,进
行交流和体会。
这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式。
我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更要注重“教少学多”教学理念,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成为
课堂的主人公。
这次活动让我深有感触,学生们越发言越想发言,积极性越来越高。
尤其是小组交流活动中,语文课代表的精彩开始语让我感动,小组代表的认真交流让我感动,尤其是最后___等三个同学进行对话朗诵让我更是激动。
我真没有想
到学生们是那样的投入和认真,他们真正开始走入文本,走进阅读了。
4、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对___的性格分析中,如果加入章节对比,会对___悲惨命运的根源有更深入的理解。
小组活动中,有的同学在同学面前交流时表情和动作很不自然不大方,还有一些同学课堂表现不够踊跃,这都需要教师做好课下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