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一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五 图文(表文)转换(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一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五图文(表文)转换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一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五图文(表文)转换)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一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五图文(表文)转换的全部内容。

专题五图文(表文)转换
1.(2015·全国卷Ⅰ)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
答:
解析: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图上的地球、清水、鱼、手和污水,揭示出它们的相互关系。

说明要简洁,表达要鲜明、生动。

参考答案: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

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2.(2015·全国卷Ⅱ)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6分)
答:
解析:本图关键的地方是“鸽子”“旗帜”“橄榄枝",要明确这些与“联合我们的力量”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图形由橄榄枝和多面旗帜组成,这些旗帜又巧妙地构成一只飞翔的鸽子。

旗帜代表不同国家,鸽子代表和平,飞鸽衔着橄榄枝,强化了和平寓意,整个图形表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

(答出构图要素,给2分;答出寓意,给3分;句子通顺,给1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3.(2014·全国卷Ⅰ)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答:
解析:该图应属于思维导图类,要注意理清思维框架的层次。

最低端是整个框架的中心:“瑶族村3日行。

”下级节点分为两个方面——“准备”和“实施”,每个方面又包含新的子节点。

参考答案:本次瑶族村3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

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4.(2014·全国卷Ⅱ)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
答:
解析:描述图示要抓住图示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准确描述出“春游"的组织形式、具体准备、活动要求及活动内容。

图示“分5组"是组织形式,图示“小组”统领的是准备和要求,图示“班级”统领的是活动内容.
参考答案:本次春游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

5.(2013·全国卷Ⅰ)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答:
解析:作答本题要在明确题干要求的基础上,仔细读图。

题干要求是“写出……构图要素及其寓意”、“简明"、“通顺”、“不超过70个字”.该标志的中心是青山、绿水、太阳,代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周围有十个环,环环紧扣,形成保护圈,环又与环境的“环”契合。

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总说,再分说;顺序上可以由内而外介绍,也可以由外到内介绍。

参考答案:标志由山、水、太阳及十个环构成。

山、水、太阳表示人类的生存环境,十个环相扣形成保护圈,环又喻指环境的“环",强化了环保意识。

6.(2013·全国卷Ⅱ)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5分)
答:
解析:该标志比较简单,由三个部分构成,黑色的圆,还有就是白色的手掌和水滴。

可从圆形、手掌托着水滴入手分析,关键是要和“节水”联系在一起。

参考答案: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

(答出三个构图要素,给1分;每答出一种寓意给1分;语句通顺,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1.图文(表文)转换题在考查频率上有何特点?
从2013年开始趋热,考查频率较高.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全国卷Ⅰ、全国卷Ⅱ都考查了图文转换。

2.考查考生哪些能力?
图文(表文)转换题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3.考题选材生活化突出在哪些方面?
近几年图文(表文)转换题的选材非常生活化,内容涉及环保、和平等热点和焦点。

图文转换和表文转换是高考图表题的两大类型,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性较强,具有创新特
色的新题型。

表面上是“看图说话",实际上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准确、
鲜明、生动、连贯等多个考点,其实是对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而这两个类型又包括
多种考查形式。

图文转换:漫画类、徽标解读类、图片(摄影作品)类、流程图、方位图。

表文转换:表格类、柱形图表类、曲线图表类、饼式图表类、图表类。

一、图文转换4大题型
图文转换题是要求考生用文字对漫画、徽标、图片(摄影作品)等非文本信息进行转述的
试题,是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

它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生产、人文现象、科技信息发展等的关注,
是对考生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

漫画类
信息.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命题一般会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①概括寓
意;②拟写标题;③介绍或描述画面内容;④综合考查.
[例1]阅读下面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4分)
(1)请用简洁的文字描述这幅漫画(不超过60字)。

[自主尝试]
(2)请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自主尝试]
[解析]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注意漫画中男孩的行为(用脚踢门)
以及语言提示(“爸、妈,快开门,我得奖了!”)和他手中所拿的东西(“学习进步奖”奖状),
不难回答。

[参考答案] (1)画面中一个手持“学习进步奖”奖状的孩子,用脚把门踢得震天响,且高声喊着“爸、妈,快开门,我得奖了!".
(2)学习进步,得奖可贺,而用脚踢门所反映出来的道德水准却令人忧心,反映了眼下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

[解题方略]
解读漫画3步骤
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漫画是通过直观的形象来说明道理的,一幅漫画中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以及其他事物、文字等都蕴含着深意。

解答此类题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漫画的各个细节,精心研读其中的文字。

读画面,主要有以下几看:
1.看标题
标题对理解漫画寓意起着导向和引领功能,特别是当一幅漫画可能表达多种意思时,更有提示和画龙点睛的功效.在看标题时,一定要和漫画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对接分析,这样更容易把握漫画寓意.
2.看画面
漫画常用的手法是夸张,漫画的夸张之处即是漫画的弦外之音,往往也是漫画的真正寓意所在。

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地观察画面,特别是看漫画的夸张之处.如[例1]画面中的孩子把脚抬得高高的,正在用力踢门(门上类似爆炸的图案可看出他很用力)。

3.看文字(注解)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

因此,我们在做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关键.
第二步,深理解,想象作者“指什么"
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

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例1]与理性思考(教育问题、道德品质问题)有关.
第三步:精表达,依据类型“巧作答”
把握了漫画的内容和主旨后,就可以开始答题了,答题需掌握3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
技巧:
1.介绍或描述漫画内容解题方法
这类题型,只需要把画面的组成部分用记叙性或说明性的文字表述即可,不需要做评论或联系社会现实探讨寓意。

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的东西。

对于漫画的说明,在整体上要做到“总—分—总”,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据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介绍画面内容.
2.概括寓意解题方法
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

通常采用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

3.拟写标题解题方法
标题有暗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

首先要弄清漫画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和主题,然后围绕其拟加标题。

可直接以讽刺或颂扬的主体命名,也可扣住主题命名.
徽标解读类
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因此,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例2]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请找出该标识上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

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不超过100字.(6分)
要素:
设计之妙:
[解析] 构图要素可采取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从包含滑雪的人和滑道的中国书法“冬”字、时间“2022”、奥运五环等组成要素中提炼出相关的信息。

分析设计的妙处时,要在抓住标识以上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根据要求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要素:中国书法“冬”字、滑雪运动中的人物形态和滑道、数字“2022”、奥运五环.(2分)
设计之妙:①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②“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于“2022”,点明举办时间。

③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解题方略]
徽标与文字转换类题目的解题3步骤
第一步,全析要素和顺序
1.宏观把握图标的外形特点,明确构成要素。

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第二步,深挖内涵和寓意
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做出合理解释。

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尽量采用“一个信息点+一个内涵寓意”的作答方式.
第三步,规范语言和逻辑
1.采用规范的说明性语言,做到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2.认真观察徽标的组成部分,力求避免遗漏内容。

3.注意表述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确保条理清晰.
图片(摄影作品)类
这里的图片主要是指绘画、摄影或剪纸等艺术性很强的作品。

因为是艺术,所以在转换时就特别要凸显艺术的形象性,要尽可能使语言鲜明、生动.
[例3]根据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以内,包括标点.(5分)
[自主尝试]
[解析]抓住人物的特征,主要动作以及精神品质方面来加以描述,注意题干要求中的“生动”“修辞手法”“60字以内”。

[参考答案]一位在路上清扫卫生的残疾人,身着朴素的衣服,左手拿铁锹,右手握扫把,右腿拄在拐杖上,如一棵不倒的青松,为我们的环境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意思对即可)(5分)
[解题方略]
图片类图文转换题解题2个注意点
1.激发感官,转换画面
注意观察、捕捉图画的细节,把握图画的深层内涵,充分利用和挖掘画面信息。

第一步,要观察画面整体,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看图画大体描述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要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画面背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尤其是要与画面进行心灵的对话。

2.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画面上的内容总是有限的.观看图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画面内容有助于揭示画面蕴含的主题精神。

流程图、方位图
流程图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现出来。

方位图,一般是地理方位的标志,要求用恰当的语言对地理方位进行描述。

[例4] (2006·广东高考)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5分)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自主尝试]
[参考答案] 人类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从观察个别经验事实出发,通过归纳,概括为科学定律,然后用事实对它进行检验和证实,上升为科学理论,再通过演绎,去解释新的事实,预见
新的问题的方式来实现的。

[例5](2006·全国卷Ⅱ)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奠基。

请根据下边的示意图,对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所在位置做一下介绍。

要求方位表述准确,用语富于变化。

(5分)
[自主尝试]
[解析]这是一幅奥林匹克公园的平面图,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坐落其中.做题前要认真观察,辨明方向,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新馆的位置。

注意题干中要求的“方位表述准确”和“用语富于变化”。

一般的说明文字要有一定的说明顺序,或空间、或逻辑,这是一个平面图,所以要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方法,从方位的角度表述新馆的位置。

[参考答案]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西傍奥运水系,南望奥运主体育馆,北邻森林公园。

[解题方略]
1.流程图
首先,审清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

其次,分析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确定概念间的关系(如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等),据此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连缀。

如[例4]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下的词语,属于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2.方位图
(1)确定所处的位置。

(2)确定参照物。

(3)用准方位词:傍、依、靠、倚、近、望、接、邻等。

(4)条理清晰(常用:东南西北/东西南北)。

二、表文转换4大题型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的观点态度。

常见的图表形式有公司单位的报表、企业厂家的生产增长图、实验研究变化曲线图等.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

表文转换的考查角度主要有两种:文字转换题,即将图表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信息推断题,即针对图表数据做结论或提建议。

(一)解题4大要领
1.认读图表信息
关注图表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2.明确题干要求
(1)明确是文字转换题还是信息推断题.
(2)明确表述对象。

(3)明确修辞要求及字数要求。

3.归纳概括结果
(1)重视数据变化(或趋势)。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2)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面的“注”等细节往往起提示作用。

(3)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

4.准确表达信息
(1)表述对象一般为图表名称的关键词。

(2)文字转换题概括时不要遗漏信息.
(3)作结论时针对性要强。

(4)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近一半(50%左右)”“大部分(比例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词语的选用。

(二)高考4大题型
表格类
准确地把规律表述出来。

[例1] 以下是某校“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下面的图表,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注] 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上表反映出的某校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两个心理特点是:
(1)
(2)
[解析] 解答此题要先认真看懂统计表的内容,通过阅读图表可以看出,自己逛书店、图书馆的认同率比较高,即大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喜欢按自己需要和兴趣自行选择书籍。

所读书的内容更注重娱乐休闲和武侠言情,而时事政治和文学历史较少,即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是为了放松和消遣。

[参考答案](1)大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喜欢按自己需要和兴趣自行选择书籍.
(2)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是为了放松和消遣。

[解题方略]
读懂表格,把握要素
解答表格类图文转换题,要注重两个方面:
1.读懂表格
表格由表头和数据组成,读懂表格,就要把握表头的实际意义和数据体现的特点等。

2.分析数据
思考表格中的具体数据,要注重数据的最大值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或比值体现的意义等.
柱状图表类
读者介绍或展示某个情况.答题者需认真理解题意,搞清关系,然后准确地把握住规律,解决问
题。

[例2]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
调查。

阅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计图,回答问题.(6分)
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数据统计图(%)
(1)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不超过30字)(3分)
[自主尝试]
(2)请你任选图表中的一个场所拟写一条禁烟提示语。

(不超过20字)(3分)
[自主尝试]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
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
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总结推断得出结论。


意,图表类题目解答时用词一定要准确。

第一问,从图表反映的信息看,吸烟者对酒店茶楼禁烟
的支持度最低,除此之外,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态度差别不大,普遍都赞成禁烟。

第二问要求
写提示语,难度不大,要注意与所选场合相对应,内容上要体现禁烟的主题,语言上要注意通俗
易懂,而又不失庄重、严肃,起到警示的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考生答案符合上述
要求即可.
[参考答案] (1)除大部分吸烟者不支持酒店禁烟外,居民普遍支持公共场所禁烟.
(2)学校:儿童易模仿,请您勿吸烟!
医院:您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
酒店茶楼:提神不妨清茶,消愁莫若朋友,何必吸烟!(内容2分,形式1分)
[解题方略]
从柱形高低找差距,分析概括得结论
解答柱状图表类图文转换题,要关注以下两点:
1.细致观察图表,找出发展趋势
对柱形图的观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柱形代表的数据,一是柱形与坐标联系后体现的意义.当然,有些柱形图本身就是通过对比表现数据的。

对于这类题目,除了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外,还要分析放到一块的柱形图通过对比体现的意义。

2.分析题干要求,定向归纳概括
题干的要求,决定了分析、概括的方向问题。

比如[例2],要求将居民支持度调查数据统计图反映的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这个要求就是答题的方向,这就决定了观察柱形图须重点关注的地方,即对比“学校”“医院”“酒店、茶楼”“公交工具”“办公场所”比例体现的意义等。

饼式图表类
,答题时只要按题目要求用文字表达出这种比例就可以了。

[例3]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5分)
[自主尝试]
[解析] 可根据分布图中的数据比例,结合着文字说明,围绕着“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的特点”分析作答。

从农村转移劳动力务工行业分布图中的数据比例来看,制造业和建筑业比例最高,这两类行业,都属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两类都属于门槛相对较低、与日常生活有较大联系的行业.综合起来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 农村转移劳动力集中分布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和建筑业,(3分)此外是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与日常生活有较大联系的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3分)
[解题方略]
把握具体数据,明确反映问题
解答饼式图表类图文转换题,要分析饼状图的特征,一般可以分为两步:
1.把握饼状图体现的数据特征
饼状图是用圆饼状的图形来表示相关数据的,把握数据特征就要弄清楚数据占比问题。

比如上述[例3]是一个饼状图,涉及数据占比问题。

把握其数据,分析比较数据的大小,就是分析这些数据体现的意义。

饼状图中,“制造业”占34。

38%,“建筑业”占21。

72%,比例较高,这就说明农村转移劳动力分布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

2.结合题干要求写出具体内容
对饼状图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时注意把握题干要求,从具体要求中把握饼状图体现的意义.
曲线图表类
况,答题者需要根据这种结构变化关系,弄清所表达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4] 下面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菲尔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的学习效果实验.在前9天,A组的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的学生不知道;从第10天起,再让B组的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A组的学生不知道,这样对两组学生进行了实验。

请根据下面的图表,概括实验结论。

(5分,不超过25个字)
[自主尝试]
[解析]该图的横坐标是天数,纵坐标是学习成绩,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学生在知道自己成绩后的学习效果明显比不知道自己成绩时的学习效果要好。

明确这个信息后,选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知道自己成绩的一组学习效果高于不知道自己成绩的一组。

(示例二)知道自己成绩的学生比不知道者学习的效果好。

[解题方略]
分析坐标内容,把握曲线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