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策略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减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备考策略建议
一、紧扣课标,回归教材,制定全面复习计划
在没有“考纲”的背景下,中考由“依纲靠本”向“依标靠本”转变。

从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一如既往地关注并体现新课标的核心内容: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标》为教材编写、教学、考试命题的依据,具有不可代替的指导地位。

同时每年的中考题大部分基于教材,或以教材例题进行改编、加工、衍生。

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需要紧扣课标,回归教材,对六本教材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纳,将知识点重新构建组块,分别以《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统计》《概率》等八个章节进行梳理,同时针对学生的薄弱处和核心知识点,制定系统全面的复习计划,做到不偏不漏。

二、限时训练,增强“四基”,培养核心素养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础技能对于数学思想形成
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基础,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轮复习,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探求数学本质,将知识点重新归类,构建组块复习,做到不偏不漏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
获得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即“四基”)。

在第一轮复习中,务必让学生过“三关”:①过基础知识关:落实每一位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公式、定理,例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性质、运算公式,否则在考试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过基本方法关:初中数学常见的基本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特殊值法”“配方法”“观察法”等。

③过数学思想关,分别为:分类讨论思想、转换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等。

通过数学活动,在保证基础上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侧重数学通性通法的总结,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会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逐步让学生内化为自身经验,为解决问题形成思维导向。

如证明“线段相等”:①若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则利用等角对等边证明;②若两条线段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则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来证明。

有目的的限时训练,最终达到“限时限准”。

中考是限时检测,而每次数学考试结束总有学生抱怨自己“粗心”“没看清题目”“计算错误”等非知识性失分原因。

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计算训练和格式规范,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不要吝啬时间,经常花上10-15分钟
给学生进行16-19题的限时训练,并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让学生自行改正并上交批改。

经历找错、纠正、步骤的
规范细化等过程达到“限时限准”。

三、专题复习,知识串联,加强“四能”培养
第二轮复习则需要把三年分散的数学知识点整理重组它的来龙去脉,专题复习就是带领学生将这些分散的数学知识点形成线,线形成网,构建网状结构数学知识体系。

此轮是一个攻固阶段,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系统地获得数学经验。

在专题复习过程中,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部分为主体,将知识点交汇融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能”)。

总的来说,在数与代数中,以函数为中心,建立与方程、不等式的桥梁;在图形与几何中,以圆为框架,将直线、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进行渗透和关联,其中加入图形变换,最终引出由动点问题的图形变换,结
合函数关系的两部分的综合。

借此通过严格逻辑,建立合理
的知识脉络,让学生感受数学
知识的联系,理解数学的本质
从而提高“四能”和综合运算
能力。

(如图1)
针对专题复习有以下建议:
1.以小见大,知识串联。

教师需要精选题目,以一个基础题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形式多样但勿陷
入“题海”,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关联性。

(如下面案例)
这6道题不难发现运用不同角度、侧面呈现,但都属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

问题6将方程、不等式(组)与函数联系起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体验把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感悟问题间的各种知识联系、数量关系、图形转换,遇到相似问题能迅速迁移知识解决,触类旁通,增强应变能力,最终达到解一题、知一类、明一法、获一知的目的。

2.加强解题归纳指导。

从分析题目指导,从总结归纳规律指导,从思路方向指导。

例如:遇到等积式则变形乘积式,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证明;遇到最值问题涉及二次函数最值或者最短路径问题;遇到证明切线则寻找切点:有切点证垂直,无切点证半径。

使学生掌握多种问题的解答导向,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度,增强学生信心,轻松面对中考。

四、考前练兵,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最后的综合复习阶段,主要是通过训练模拟套题进行查漏补缺和调整应试心态。

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此阶段的
目的为“快”且“准”。

在中考题量大、时间紧、心理压力大的前提下,“准”至关重要,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心态,争取有信心的题目拿满分,不会的题目争取拿分。

每周教师可从各地区的模拟试题和近五年的中考试题
中精选21道共100分40分钟的题目给学生限时训练,并收上来全批全改,做好数据分析,失分归因分析,找出各层次学生失分原因。

在课堂上侧重讲解并加以针对训练,课后对于“B+线”学生采取面批,完善答题过程,规范数学语言,争取不丢分;难度大的题目则分析题干,争取拿分;对于“A+线”学生则给予压轴题训练。

总之,在中考备考时,以课标教材制定全面的复习计划;注重“四基”的落实,通过专题复习加强“四能”的提升;模拟中考套题训练,全批全改,学生分层辅导,指导心态调整。

备课组与学校间加强备考策略交流,认真研究制定高效复习策略,使每一位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通过数学活动应用数学从而获得“必需的数学”,最后带着轻松的心情迎接中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