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抒情性文体阅读(第01期)-2016-2017学年九年级语文精品解析卷汇编(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九年级模拟精卷汇编
专题16:抒情性文体阅读
一、【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三汊中学、毛陈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生命的选择(10分)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

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

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

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

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

自然是蔷薇①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

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

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竟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

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

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

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

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

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

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

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

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注】①蔷薇:这里指蔷薇科。

蔷薇科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著名的果树和花木。

1.从文中找出两个能分别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说说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

(2分)
玫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玉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第⑩段划线句,说说这栋楼“美丽”在哪里。

(3分)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⑧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主要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B.本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白玉簪花外在的形态美和内在的气质美。

C.白玉簪花不但能够美化环境,具有供人观赏的价值,而且能够消除天气燥热,具有清爽怡人的价值。

D.“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二、【安徽省安庆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20分)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A】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B】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

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③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

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

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

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

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

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④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

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C】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

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⑤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

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

每每那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在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

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
休。

”【D】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⑥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

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

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

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

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⑦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为线索,通过回忆往事抒发了对_________、________的怀念之情。

(3分)
2.③~⑤段依次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请逐段加以概括。

(3分)
3.下面句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将它放回原文,应放在()(只填序号)。

(3分)
屋檐,是属于故乡的,是属于童年的。

A.【A】处B.【B】处C.【C】处D.【D】处
4.品味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提示简要作答。

(6分)
(1)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
..会念叨我的名字,
..坐在屋檐下,她依然
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第⑦段的作用。

(5分)
三、【江苏省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各题。

(14分)
舍得,舍不得蒋勋
①我有两方印,印石很普通,是黄褐色寿山石。

两方都是长方形,一样大小。

一方上刻“舍得”,一方刻“舍不得”。

②当初这样设计,大概是因为有许多舍不得吧——许多东西舍不得,许多地方舍不得,许多时间舍不得,许多人舍不得。

有时候也厌烦自己有这么多舍不得,过了中年,读一读佛经,知道一切难舍,最终还是都要舍得;即使多么舍不得,最终还是留不住,所以一定要舍得。

③刻印的时候,我还在大学任教,美术系大一开一门课教篆刻。

篆刻课有许多作业——临摹印谱、学习古篆字、刀法。

因此学生会借此机会,替我刻一些闲章。

刻印的学生叫阿内,替我刻这两方印时,阿内大一,师大附中美术班毕业,素描底子极好。

④在创作领域久了,知道人人都想表现自我,生怕不被看见。

但是艺术创作,其实更像修行,要能够安静下来,专注于面前一个小物件,忘了别人,或连自己都忘了,大概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修行艺术的缘
分吧。

⑤当时阿内18岁,偶然临摹泰山《金刚经》刻石,字体朴拙安静,不露锋芒,不沾烟火,在那一年的系展里拿书法首奖。

评审以为他勤练书法,我却知道,还是因为他专注安静,不计较门派书体,不夸张自我,横平竖直,规矩谦逊,因此能大方宽阔,清明而没有杂念。

⑥艺术创作,关键在于人的品质。

没有人品,只计较技术表现,夸张喧哗,距离美就还远。

孔子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就是这个意思吧。

⑦阿内学篆刻,有他自己的趣味,他像凝视一朵花一样,专注在字里,一撇一捺,像花蕊宛转,刀锋游走于虚空,浑然忘我。

⑧他对篆刻有了一点心得,说要给我刻闲章。

我刚好有两方一样大小的平常印石,也刚好在想舍得、舍不得的矛盾两难,觉得许多事都在舍得、舍不得之间,就说,好吧,刻两方印,一个“舍得”,阳朱文;一个“舍不得”,用阴文,白文。

我心想,“舍得”如果是实,“舍不得”就存于虚空吧,虚实之间,还是有很多相互的牵连纠缠吧。

⑨这两方印刻好了,有阿内作品一贯的安静、知足和喜悦,他很喜欢,我也很喜欢。

⑩以后书画引首,我常用“舍得”这一方印。

“舍不得”,却没有用过一次。

有些朋友注意到了,就询问我,怎么只用“舍得”,不用“舍不得”?我回答不出来,自己也纳闷。

阿内后来专攻金属工艺,毕业作品是大型铜雕地景,锤打锻敲过的铜片,组织成像蛹、像蚕茧,又像远古生物化石遗骸的造型,攀爬蛰伏在山丘旷野、草地石砾中,使人想起生之艰难,也想起死之艰难。

大学毕业后,阿内在旧金山成立了工作室,专心创作。

2012年,他忽然打电话告诉我,说他入选了美国国家画廊甄选的“40under40”——美国境内40位年龄在40岁以下的艺术家,要在华盛顿国家画廊展出作品。

阿内很开心,觉得默默做自己的事,不需要张扬,不需要填麻烦的表格申请,总会被有心人注意到。

我听了有点伤感,我问:“阿内,你快40岁了吗?”啊,我记得的还是那个18岁蹲在校园的树下画一个蝉蛹素描的青年。

所以也许我们只能跟自己说“舍得”吧!
我们如此眷恋,放不了手。

青春岁月,欢爱温暖,许许多多舍不得,原来,都必须舍得;舍不得,终究只是妄想而已。

无论甘心或不甘心,无论多么舍不得,我们最终都要学会舍得。

(《读者》2016.12)
12.文章以“舍得,舍不得”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3.阅读第4段,说说“在创作领域久了,知道人人都想表现自我,生怕不被看见”一句的作用。

(2分)
14.赏析第7段画线的句子。

(3分)
15.第10段说“我回答不出来,自己也纳闷”,作者为什么回答不出来?(3分)
16.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3分)
四、【江苏省东台市四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检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15分)
土豆的花
(1)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
(2)这是个意外发现。

那天上午,去新居浇花。

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睛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3)“土豆开花了,快来看!”遂欣喜地呼唤先生。

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


(4)没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

在叶与叶之间,突然蹿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

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

(5)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见两颗土豆发了芽,没有扔掉,随手按进一个废弃的旧花盆里,浇花时,给它匀上一点儿,没指望它成什么大器。

前些天,见它枝繁叶茂,已够惊喜,做梦也没想到,今天,它竟灿灿地开了花。

(6)上网查看,才发现,土豆花,不仅有紫色,还有白色、粉色。

最早欣赏土豆花的是法国人。

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它是时尚的标志。

在国王的生日宴上,一个药剂师,把一束土豆花献给了王后,王后非常喜欢,外出时,插在头发上,国王也喜欢,别在纽扣上。

一时间,全国爱美的女子,都迷上了土豆花,太太小姐们,把别土豆花,当成最时尚、高贵的象征。

(7)再后来,全国开始种土豆,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花,结下的果实帮法国人度过了无米的荒年,被誉为“地下苹果”。

药剂师的目标达到了。

在药剂师眼里,土豆是食物,但打动王后的,先是土豆花的美丽。

(8)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

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

(9)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

(10)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

年轻时的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

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

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

她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凤眼,像戏台上的人。

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
(11)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

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
唱歌。

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

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生啊!”
(12)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

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

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的美。

(13)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令我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
20.文章以“土豆的花”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21.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第(12)段画线一句的理解。

(4分)
22.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3分)
23.读完文章后,你对母亲一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请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你对母爱的理解。

(4分)
五、【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落花枝头
谢大光
(1)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眠,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流流、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阔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2)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3)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

(4)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

如今看来,果真如此。

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

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的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5)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

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

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

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排色。

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它的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

昨天,也许它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档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

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

躺在地上,它还在翘望枝头,看到果实替代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

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

人常说:开花结果。

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该开时尽心竭力地开,该落时坦坦荡荡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

(6)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

“落花辞树虽无话,别倩(另请)黄鹤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在委托黄鹤向春天说些什么呢?请明年再枝头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选自《课外美文》,有改动)
19.文章开头对江南梅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两个角度回答。

(4分)
20.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意蕴,请按要求分析下面的句子。

(6分)
(1)“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作者用这个比喻,突出石榴花的什么特征?(2分)
(2)“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这种控诉和抗争为什么说是“曲折”的?(2分)
(3)最后一段有“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一句,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落花嘱咐的内容。

(2分)
21.同是落花,今天作者的感受是“壮丽”,而旧时文人怨女的感受却是“伤感、哀惋”,这两个时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不同的感受?(3分)
22.文章热情赞颂了落花的“美好情操”,根据文章的描写,分三点概括落花的美好情操。

(6分)
六、【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联谊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17分)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

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

一棵连着一棵。

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

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
一穗穗,那么小心。

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

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墩。

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

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

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

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

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

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

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

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篷篷。

喜气洋洋。

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

再过些时日。

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

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

享受清闲宁静。

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

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

欣喜之余。

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

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

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

我精心呵护。

时时察看。

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

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

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

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丰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

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

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

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

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

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

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

槐米!我惊呼。

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⑪痛,谁也不会忘记。

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

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⑫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8期,原文有改动)
18.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