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菏泽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真题试卷(题后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山东省菏泽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真题试卷(题后
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填空题8. 计算题14.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
1.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的用途的Na2FeO4,同时可以获得氢气。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c(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2。

已知:FeO42-为紫红色;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溶液中OH-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备Na2FeO4的电极反应为Fe-6e-+8OH-=FeO42-+4H2O
B.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
C.图1中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电解过程中,阴极区附近pH会增大
D.MN两点中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不同,在M点会有Fe(OH)3生成
正确答案:D
解析:阳极上的铁失去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高铁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方程式为:Fe一6e-+8OH-=FeO42-+4H2O,A正确;镍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H2O+2e-=H2↑+2OH-,氢气具有还原性,根据题意Na2FeO4只有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氢气还原,因此在电解过程中,需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B正确;铁是阳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Fe一6e-+8OH-=FeO42-+4H2O,Ni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H2O+2e-=H2↑+2OH-,由此可知,阳极区消耗OH-,所以图1中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OH-自左向右移动,电解时阳极区pH 降低,阴极区pH升高,C正确;Na2FeO4只有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M点,c(OH-)较低,Na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在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氢氧化铁生成,使Na2FeO4的产率降低,D错误。

故选D。

2.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常温下,0.1 mol 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 NA ②将100 mL 0.1 mol/L 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0.01 NA ③常温常压下,1 8 g H2O扣含有的电子总数为10 NA ④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 NA ⑤在标准状况下,0.5 mol NO与0.5 mo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 NA ⑥常温常压下,14 g的C2H4和C4H8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⑦1.0 L1.0 mol/L Na2SiO3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 NA
A.①⑤⑦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⑦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常温下,氯气与碱的反应为歧化反应,所以0.1 mol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转移0.1NA电子,错误;②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将100 mL 0.1mol/L 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的氢氧化铁胶粒小于0.01NA,错误;③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而H2O中含有10个电子。

所以1mol水中含有10NA个电子,正确;④反应KIO3+6HI=KI+3I2+3H2O转移5 mol电子,生成3 mol I2,即当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正确;⑤反应生成的NO2还要进一步发生反应,导致分子数减少,所以最终的分子数小于0.75NA,错误;⑥C2H4和C4H8的最简式均为CH2,所以14g混合物中含有CH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正确;⑦1.0 L lmol/L Na2SiO3水溶液中除了含有硅酸钠外,还含有水,而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所以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大于3NA个,错误。

故选B。

3.已知下列反应及其标准平衡常数:C(s)+H2O(g)←→CO(g)+H2(g) CO(g)+H2O(g)←→CO2(g)+H2(g) C(s)+2H2O(g)←→CO2(g)+2H2(g) C(s)+CO2(g)←→2CO(g) 试确定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A选项③式为①式+②式,所以A正确;B选项④式为①式一②式,所以B正确;C选项①式为③式一②式,C正确;D选项②式≠③式一④式。

故选D。

4.对于4p1电子,下列描述(n,l,m,s)正确的是( )。

A.4,1,一1,一1/2
B.4,3,2,1
C.4,2,一2,一1/2
D.4,0,0,+1/2
正确答案:A
解析:n代表主量子数,取值为1、2、3…n;l代表角量子数,取值为0、1、2、3…n一1:m代表磁量子数,取值为0、±1、±2…±l;s代表自旋量子数,表示电子自旋的运动方向,顺时针方向为+1/2,逆时针方向为一1/2。

对于4p1电子,其电子层为4,所以n为4;由于是p轨道,所以l为1。

由此可确定答案为A,故选A。

5.配合物中的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时,其轨道必须是( )。

A.含有成单电子的轨道
B.空轨道
C.已有配对电子的轨道
D.以上轨道均可
正确答案:B
解析:配合物的中心原子杂化时提供空轨道,而配位离子或分子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其轨道必须是空轨道,B正确。

故选B。

6.按分子轨道理论,用以表示键的牢固程度的键参数是( )。

A.键级
B.键能
C.键长
D.键的极性
正确答案:A
解析:分子或离子的稳定性可以用键级来描述,键级越大则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或离子越稳定。

A正确;故选A。

7.下列各物质能构成缓冲对的是( )。

A.NaHSO4和Na2SO3
B.HCl和HAc
C.NaH2PO4和Na2HPO4
D.NH4Cl和NH4Ac
正确答案:C
解析:缓冲溶液一般由浓度接近的共轭酸碱对组成,也就是由弱酸及其对应盐,弱碱及其对应盐,多元弱酸及其次级盐或酸式盐及其次级盐组成。

NaHSO4是H2SO4对应的酸式盐,而Na2SO3是H2SO3对应的盐,因此不能构成缓冲溶液,A不正确。

HCl是一种强酸,HAc是一种弱酸;因此不能构成缓冲溶液,B 不正确:NaH2PO4和Na2HPO4分别是H3PO4的酸式盐及其次级盐,可组成缓冲对,C正确。

NH4Cl是HCl对应的盐,NH4Ac是HAc对应的盐,因此不能构成缓冲溶液,D不正确。

8.能将羧酸还原成相应的伯醇的试剂是( )。

A.NH2NH2/OH-
B.LiAlH4
C.Zn(Hg)/HCl
D.卢卡斯试剂
正确答案:B
解析:LiAlH4试剂能将羧酸还原成相应的伯醇,所以B正确;A、C、D均
不能将羧酸还原成相应的伯醇。

故选B。

9.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为( )。

①C6H5OH ②ROH ③HCl ④RCOOH ⑤H2O ⑥H2CO3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①>⑤>②
C.③>④>⑥>①>②>⑤
D.③>④>①>⑥>⑤>②
正确答案:B
解析:HCl是强酸,其酸性最强;RCOOH可以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羧酸盐、CO2和H2O,所以RCOOH的酸性大于H2CO3;同理可知H2CO3、C6H5OH、H2O的酸性强弱顺序比较是H2CO3>C6H5OH>H2O又因H2O和Na反应比ROH和Na,反应剧烈,所以酸性大小为H2O>ROH。

所以B正确,故选B。

10.酚能与三氯化铁反应形成络合物,不同的络合物呈现不同的特征颜色,因此可用于酚的定性分析,下列酚类物质与三氯化铁反应显绿色的是( )。

A.苯酚
B.甲苯酚
C.邻苯二酚
D.均苯三酚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苯酚与三氯化铁反应显紫色;B项甲苯酚与三氯化铁反应显蓝色;C项邻苯二酚与三氯化铁反应显绿色;D项均苯三酚与三氯化铁反应显紫色;故选C。

填空题
11.当n=4时,该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_______个:某元素原子在n=4的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在次外层l=2的轨道中有10个电子,该元素符号是________,位于周期元素表中第______族,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正确答案:32;Zn;ⅡB;1s22s22p63s23p63d104s2。

解析:主量子数为n时,该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n2。

则当n=4时,该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42=32:某元素原子在n=4的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在次外层l=2的轨道中有10个电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共有4层.且最外层有2个电子,次外层的d轨道上有10个电子,为全充满状态,则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核外电子数为30,第30号元素为Z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ⅡB族。

1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是逐渐_______,因而其金属性依次______;在同一周期中自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是逐渐________: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______。

正确答案:减小;增强;增大;减弱。

解析: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总体上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较小,非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较大。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有效核电荷数增加不多,则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第一电离能由大变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有增大的趋势,所以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碱金属元素,最大的是稀有气体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13.命名或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式。

(1) (2)水杨酸__________
正确答案:(1)1一庚烯一6一炔
解析:(1)烯炔的命名,遵循“先烯后炔”的原则命名,碳链编号以最低系列表示双键和二三键的位置,但如有选择余地,通常使双键具有最小位次。

(2)水杨酸的结构式为
14.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资源丰富。

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由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下:过程I:2Fe3O4(s)6FeO(s)+6O2(g) △H=+313.18 kJ.mol-1 ①将O2分离出去,目的是提高Fe3O4的________。

②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

(2)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科研人员研制出透氧膜(OTM),它允许电子、O2-同时透过,可实现水连续分解制H2。

工作时,CO和H2O分别在透氧膜的两侧反应。

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H2O在_________侧反应(填“a”或“b”),在该侧H2O释放出H2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1)①转化率;②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增大(3)a;H2O+2e-=H2↑+O2-
解析:(1)①过程I的反应中,分离出O2可以使反应正向移动,提高Fe3O4的转化率。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增大。

(2)反应物为FeO 和H2O,生成物为Fe3O4和H2。

根据原子守恒,完成配平。

(3)本实验利用水制取氢气,H2O得电子生成H2和O2-,O2-通过OTM进入b侧,所以H2O在a 侧反应,反应方程式为:H2O+2e-=H2+O2-。

计算题
15.含Cd2+离子的工业废水,国家允许排放的标准为8.9×10-7mol.dm-3。

如果采用中和沉淀去除Cd2+离子,当废水中pH为11时,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已知[Cd(OH)2]=5.3×10-15)
正确答案:当废水中的pH为11时,c(Cd2+)=5.3×10-9mol.dm-3,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

解析:当溶液pH=11时,pOH=3,即c(OH-)=10-3 mol.dm-3当废水中pH 为11时,那么c(Cd2+)=5.3×10-9 mol.dm-3<8.9×10-7mol.dm-3,所以是符
合国家的排放标准的。

16.已知Ksp[(AgCl)]=1.8×10-10,K不稳[Ag(NH3)2]+=8.91×10-8,试计算AgCl沉淀在1.0 mol/L氨水中的溶解度(以mol/L表示)。

正确答案:0.002 mol/L。

解析:带入数据可知:c(Cl-)=0.002 mol/L因此AgCl沉淀在1.0 mol/L 的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2 mol/L。

简答题
17.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化学方法鉴别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和现象。

正确答案:采用Lucas试剂,即浓HCl/无水ZnCl2,可鉴别伯、仲、叔醇,化学方程式如下:①正丁醇与Lucas试剂:现象:加热后溶液变浑浊。

②仲丁醇与Lucas试剂:现象:5分钟后溶液变浑浊。

③叔丁醇与Lucas试剂:现象:溶液很快变浑浊。

18.按照分子轨道理论,原子轨道组合成分子轨道后,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排布要遵循哪些原则?以O2分子为例,怎样用分子轨道理论说明其具有顺磁性?
正确答案: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满足线性组合三原则: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O2分子中,由于组成原子的2s和2p轨道能量差较大,因此不会发生2s和2p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级图如下:它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可以表示为:(σ1s)2(σ1s*)2(σ2s)2(σ2s*)2(σ2p)2(π2p)4(π2p*)2,O2的分子轨道排布中有2个电子排布在π2p*轨道中,而π2p*轨道是二重简并,按洪特规则只能在每个π2p*轨道上排一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即有两个单电子,使O2分子具有顺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