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悬移质粒径沿垂向分布因素的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g m3 而
,
复杂性。早 在 1 世纪就有 关于 明渠水流 中泥沙 沉降 和输移 的 9 两相流动研究…。泥沙 颗粒之所 以悬浮 , 其原 动力是 由于水 流
的紊动。泥沙颗 粒粒 径分布除了受水流条件 和泥 沙条 件的影响
外, 还要受到边界条件 的作用 。不少学者 主要是通过 模型 对泥 沙颗粒运动进行研究和模拟 , 本文主要利用试验方法 , 细致 观测 并分析了不同含沙量和水流条件下 , 颗粒粒径 的垂 向分选 。
收稿 日期 I07 1 2 2O —0 —2 基金项 目 :7 93资助 项 目(03 B 125 ; 20 C 450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0706 ; 5493 )湖北省创新群体基金 资助项 目(03 B 15 ; 20A A 9 ) 博士点基金 资助项 目(02 46 1) 200 80 7 作者简 介 i 召兵 , 重庆 交通 大学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王 男, 助理研 究员。
可 以认 为水力条 件的差异影 响 了泥 沙颗粒 沿垂 向分 布 的异同。
图 1 Mio D 自动 测 量 系统 及 水槽 示 意 cA V r
行, 比降均为 1 , ‰ 即对 于某粒 径泥 沙 , 过改 变泥 沙浓 度 和水 通
流条件 , 以及水槽尾 门来控制流速 , 保证 床面上有 一定程度 的淤 积, 测量垂 线不 同点 的流速 、 紊动强度 、 泥沙浓 度以及泥沙颗 粒 粒径。试验组次及参数见表 1 所示 。
I 一4测 次浓度 为 2 2 r , .3k n 可见相 同水 力条件 和泥 3
沙颗粒 , 浓度大所在位 置对应 的泥沙颗 粒 中值 粒径 就大。从图 2 可以看 出 , 也 浓度越 大 , 其梯度 越大 , 就会 更容 易产 生涡漩 向
2 试验及试验参数
试验在宽 、 高各 为 0 5m, . 长为 3 3m的可变底坡的玻璃水槽 中进行 , 图 1 见 。实验 中控制 床面有一定程 度的淤积 , 使悬 移质 泥沙与床沙能够发生交换 , 产生泥沙颗粒大小 的 自动分选 。
维普资讯
第 6期
王召兵等 : 影响悬移质粒径沿垂 向分布 因素 的研 究
17 1
撞机率增加 , 水流紊动也相应有所变化 , 那么泥沙颗粒粒径必然
也有所变化 。
大小 ) 它们 的水流雷诺数 分 别为 17 8 0 , .3 ×14和 2 56×14 .3 0。
泥沙浓度的大小是反 映整个 流体浓 稀程 度的 一 个 要 指 标, 也从某个方 面影 响了整个 流体 的粘 度。如水流 的粘性增加 , 水流的惯性增大 , 同时在床面附近 的泥沙也会增加 , 成为涡漩 制
造源 , 进而对边壁 的掩蔽作用也有所加强 , 颗粒与水体之间的相 对运 动也会 对水流产生干扰 , 尤其 是在床 面附近 的泥沙颗粒 碰
随 泥 沙 浓度 增 大 而增 大 , 水 流 条 件 增 强 而 增 大 , 随 随泥 沙颗 粒 粒 径 增 大 而增 大 关 键 词 : 沙 颗 粒 ; 度 ;粒 径 ;水 流 紊 动 ;Mc A V 泥 浓 i D m
中图分类号 : v4 . T l2 3
文献标 识码 i A
1
.
影 响悬 移 质 粒径 沿垂 向分 布 因素 的研究
王 召 兵 周 家 俞 段 金 曦2 吴 门 伍。
(. 1 重庆交通大 学 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 究所 ,重庆 4 0 1; 2 国防科 技大 学 指挥军 官基础教 育学 院,湖南 0 06 .
长 沙 407 ; 3 珠 江 水 利 委 员 会 科 学 研 究 所 ,广 东 广 州 50 1) 103 . 1 1 6
概 述
挟沙水流 中泥沙颗粒大小沿垂线分布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
3 资料分析
3 1 泥 沙浓 度对 颗粒粒 径 分布 的影 响 .
对于颗粒较粗的泥 沙 , 浓度 不同是影 响泥沙颗 粒分布 的一 个因素 , 图 2 a 。图 2 a 是 两组 水力 条件相 刚 , 见 () () 泥沙颗粒 中 值粒 径 d 钔均 为 00 4l l仅泥 沙浓度有 明显差异 的浓 度及 中 .6 n, n 值粒径 d 钔沿 垂 向的 分 布观 测 结 果 。I 一3测 次 浓 度 为 0 7 .7
外扩散 , 增强水层与水层之 间交换 , 泥沙颗粒之间也就随之掺混
转化 , 导致 泥仪 ( i D , i A V采样 M c V) Mc D mA m 体积位于探头下方约 5c 采样 圆柱体体积 ( m, 大小 0 0 r )这 .8c 3 , n
摘要 : 通常泥沙颗粒粒径沿垂线分布呈“ 上细下粗” 即越是靠近水面 , 型, 泥沙颗 粒就越细。采 用水槽 试验研 究
了在 不同水 力条件 、 不同泥沙条件 下 , 沙颗粒粒径 d 的垂线分 布规律 泥 试验 表 明: 沙颗 粒粒径 沿垂 线分 泥
布 不仅 与泥 沙浓度 密切相 关, 而且与水流条件以及泥沙颗粒 大小有关 , 垂 向上相 同位置 , 在 泥沙颗粒 中值粒 径
样基本 可以消除探头 对水 流的干扰 ( 2 。整个仪器 系统及 信 图 ) 息处理见参考文献[ ] 2。 流量采用电磁流量计 测控 , 水深采用测针观测 , 度采用取 浓 样烘干称重方法测量 , 选用 粒径计法 和移液 管法对 颗粒级 配进 行分析。 试验分 不同浓度 、 同水 流条件 以及不 同泥沙颗 粒大小进 不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6期 8
2 年 6 月 007
人 民 长 江
Ya g e R v r n t i e z
V0. 8 No 6 13 . .
Jn , 20 u e 0 7
文章编号 i0 1 19 20 )6— 16— 2 10 —47 {070 0 1 0
,
复杂性。早 在 1 世纪就有 关于 明渠水流 中泥沙 沉降 和输移 的 9 两相流动研究…。泥沙 颗粒之所 以悬浮 , 其原 动力是 由于水 流
的紊动。泥沙颗 粒粒 径分布除了受水流条件 和泥 沙条 件的影响
外, 还要受到边界条件 的作用 。不少学者 主要是通过 模型 对泥 沙颗粒运动进行研究和模拟 , 本文主要利用试验方法 , 细致 观测 并分析了不同含沙量和水流条件下 , 颗粒粒径 的垂 向分选 。
收稿 日期 I07 1 2 2O —0 —2 基金项 目 :7 93资助 项 目(03 B 125 ; 20 C 450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0706 ; 5493 )湖北省创新群体基金 资助项 目(03 B 15 ; 20A A 9 ) 博士点基金 资助项 目(02 46 1) 200 80 7 作者简 介 i 召兵 , 重庆 交通 大学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王 男, 助理研 究员。
可 以认 为水力条 件的差异影 响 了泥 沙颗粒 沿垂 向分 布 的异同。
图 1 Mio D 自动 测 量 系统 及 水槽 示 意 cA V r
行, 比降均为 1 , ‰ 即对 于某粒 径泥 沙 , 过改 变泥 沙浓 度 和水 通
流条件 , 以及水槽尾 门来控制流速 , 保证 床面上有 一定程度 的淤 积, 测量垂 线不 同点 的流速 、 紊动强度 、 泥沙浓 度以及泥沙颗 粒 粒径。试验组次及参数见表 1 所示 。
I 一4测 次浓度 为 2 2 r , .3k n 可见相 同水 力条件 和泥 3
沙颗粒 , 浓度大所在位 置对应 的泥沙颗 粒 中值 粒径 就大。从图 2 可以看 出 , 也 浓度越 大 , 其梯度 越大 , 就会 更容 易产 生涡漩 向
2 试验及试验参数
试验在宽 、 高各 为 0 5m, . 长为 3 3m的可变底坡的玻璃水槽 中进行 , 图 1 见 。实验 中控制 床面有一定程 度的淤积 , 使悬 移质 泥沙与床沙能够发生交换 , 产生泥沙颗粒大小 的 自动分选 。
维普资讯
第 6期
王召兵等 : 影响悬移质粒径沿垂 向分布 因素 的研 究
17 1
撞机率增加 , 水流紊动也相应有所变化 , 那么泥沙颗粒粒径必然
也有所变化 。
大小 ) 它们 的水流雷诺数 分 别为 17 8 0 , .3 ×14和 2 56×14 .3 0。
泥沙浓度的大小是反 映整个 流体浓 稀程 度的 一 个 要 指 标, 也从某个方 面影 响了整个 流体 的粘 度。如水流 的粘性增加 , 水流的惯性增大 , 同时在床面附近 的泥沙也会增加 , 成为涡漩 制
造源 , 进而对边壁 的掩蔽作用也有所加强 , 颗粒与水体之间的相 对运 动也会 对水流产生干扰 , 尤其 是在床 面附近 的泥沙颗粒 碰
随 泥 沙 浓度 增 大 而增 大 , 水 流 条 件 增 强 而 增 大 , 随 随泥 沙颗 粒 粒 径 增 大 而增 大 关 键 词 : 沙 颗 粒 ; 度 ;粒 径 ;水 流 紊 动 ;Mc A V 泥 浓 i D m
中图分类号 : v4 . T l2 3
文献标 识码 i A
1
.
影 响悬 移 质 粒径 沿垂 向分 布 因素 的研究
王 召 兵 周 家 俞 段 金 曦2 吴 门 伍。
(. 1 重庆交通大 学 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 究所 ,重庆 4 0 1; 2 国防科 技大 学 指挥军 官基础教 育学 院,湖南 0 06 .
长 沙 407 ; 3 珠 江 水 利 委 员 会 科 学 研 究 所 ,广 东 广 州 50 1) 103 . 1 1 6
概 述
挟沙水流 中泥沙颗粒大小沿垂线分布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
3 资料分析
3 1 泥 沙浓 度对 颗粒粒 径 分布 的影 响 .
对于颗粒较粗的泥 沙 , 浓度 不同是影 响泥沙颗 粒分布 的一 个因素 , 图 2 a 。图 2 a 是 两组 水力 条件相 刚 , 见 () () 泥沙颗粒 中 值粒 径 d 钔均 为 00 4l l仅泥 沙浓度有 明显差异 的浓 度及 中 .6 n, n 值粒径 d 钔沿 垂 向的 分 布观 测 结 果 。I 一3测 次 浓 度 为 0 7 .7
外扩散 , 增强水层与水层之 间交换 , 泥沙颗粒之间也就随之掺混
转化 , 导致 泥仪 ( i D , i A V采样 M c V) Mc D mA m 体积位于探头下方约 5c 采样 圆柱体体积 ( m, 大小 0 0 r )这 .8c 3 , n
摘要 : 通常泥沙颗粒粒径沿垂线分布呈“ 上细下粗” 即越是靠近水面 , 型, 泥沙颗 粒就越细。采 用水槽 试验研 究
了在 不同水 力条件 、 不同泥沙条件 下 , 沙颗粒粒径 d 的垂线分 布规律 泥 试验 表 明: 沙颗 粒粒径 沿垂 线分 泥
布 不仅 与泥 沙浓度 密切相 关, 而且与水流条件以及泥沙颗粒 大小有关 , 垂 向上相 同位置 , 在 泥沙颗粒 中值粒 径
样基本 可以消除探头 对水 流的干扰 ( 2 。整个仪器 系统及 信 图 ) 息处理见参考文献[ ] 2。 流量采用电磁流量计 测控 , 水深采用测针观测 , 度采用取 浓 样烘干称重方法测量 , 选用 粒径计法 和移液 管法对 颗粒级 配进 行分析。 试验分 不同浓度 、 同水 流条件 以及不 同泥沙颗 粒大小进 不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6期 8
2 年 6 月 007
人 民 长 江
Ya g e R v r n t i e z
V0. 8 No 6 13 . .
Jn , 20 u e 0 7
文章编号 i0 1 19 20 )6— 16— 2 10 —47 {070 0 1 0